同治十一年
關燈
小
中
大
闡述得十分全面,很符合曾侯生前的心思,我也深知劼剛能夠懂得他父親的心聲,所寫的奏折都是根據實際情況來的,可謂無愧了。
君臣朋友之間相處,内心應該正直,感情應該深厚。
從前,我們也因政見不同而産生争執,我以前給朝廷的奏折,每次寫好後都抄錄一份寄給他,兩人之間并沒有隔閡,更沒有城府(不是外界猜測與想象的那樣)。
如今到了這個地步(指曾國藩已去世),我連感傷都來不及,還會去争長短、生閑氣嗎?“知人之明,謀國之忠”兩句話很久之前就寫在奏章裡了,不是現今特意而作的褒獎之語,你應該了解父親的心意。
當曾家接喪的隊伍路過湘江時,一定要代表我上船去祭奠,犧牲、美酒、菜肴等祭品一定要豐富,一件也不可缺少。
還要作一篇祭文來表達敬佩感傷之情,将我在挽聯中未能充分表達的深意表達出來,更是情理之中的事。
我和曾國藩平日的争執都是針對如何治國和用兵的公事,并不是為了個人的争權奪勢(這也就是左宗棠要兒子在诔文中強調的“尤是道理”),我們這個時代的小儒們,對我和曾侯之間的争執妄加猜測,生出許多不實之詞,簡直不值得一笑。
簡注 ①曾侯:曾國藩。
同治年間封為一等毅勇侯。
曾國藩死于同治十一年(1872)3月12日。
②恝(jiá)然:無動于衷,冷淡的樣子。
宋辛棄疾《醉翁操》詞序:“又念先之與餘遊八年,日從事詩酒間,意相得歡甚,于其别也,何獨能恝然。
” ③緻赙(fù):吊喪的禮金。
《玉篇》:“赙,以财助喪也。
”《禮記·曲禮上》:“吊喪弗能赙。
” ④元輔:國之重臣。
語出班固《涿邪山祝文》:“晃晃将軍,大漢元輔。
” ⑤同心若金,攻錯若石:兩人同心協力,友誼像黃金一樣堅固;兩人相互砥砺,不留情面地指出對方錯誤。
攻錯若石,出自《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為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錯,是一種可以琢玉的石頭,即它山的玉石,可以用來雕琢美玉。
即通過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和做法,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水平。
比喻毫不留情面地指出對方的錯誤。
⑥相期無負平生:相互期許做這樣的真朋友,才不辜負我倆平生的交情。
⑦何小宋:即何璟,字伯玉,号小宋、筱宋,廣東中山小榄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進士,曆任翰林院編修、江南道監察禦史、給事中、道員等。
鹹豐七年(1857)英法聯軍陷廣州,上疏彈劾兩廣總督葉名琛、廣東巡撫柏貴,名震一時。
後連上八疏,說明戰守要略,舉世矚目。
同治元年(1862)入曾國藩軍總辦營務處,同治三年江甯克複,功授安徽按察使、布政使,翌年任湖北布政使,後護理湖北巡撫。
其間,周密行事,助曾國藩裁撤湘軍,平定叛軍及省内撚軍,再擢山西、福建和江蘇巡撫。
同治十一年署理兩廣總督,光緒二年(1876)授閩浙總督,後兼福建将軍、福建巡撫,任内積極籌劃海防,以應法、日。
寫褒揚曾國藩奏章時在兩廣總督兼署辦理通商事務大臣任上。
⑧恩恤:對臣民的照顧、周濟或身後的撫助。
⑨劼剛:即曾劼剛,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字劼剛,号夢瞻,清末大臣,外交家,與郭嵩焘并稱。
光緒三年(1877),襲父一等毅勇侯爵。
光緒四年起,任駐英、法、俄國大使。
光緒六年出使俄國,與左宗棠在新疆之武力相協同,與沙俄堅韌交涉,修改崇厚與俄國所簽賣國條約,光緒七年正月(1881年2月),達成《中俄改訂條約》(即《中俄伊犁條約》),恢複大片領土及利權。
⑩忝:有愧的意思,常作謙辭。
?拜疏:古時大臣寫好奏章上奏朝廷前,先放在香案上焚香上拜,以示尊重朝廷。
?鋤去陵谷,絕無城府:可算是胸懷坦蕩,無所隐藏。
鋤去陵谷,鏟平高丘,填平山谷。
比喻胸懷坦蕩,平坦如砥。
鋤,這裡做動詞,鏟平。
陵谷,出自《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毛傳:“言易位也。
”此處鋤去陵谷,引自韓愈《遊青龍寺贈崔大補阙》:“惟君與我同懷抱,鋤去陵谷置平坦。
”城府,語出《後漢書·龐公傳》:“居岘山之南,未嘗入城府。
”原指官府,後喻為心機多而難測。
晉幹寶《晉紀總論》:“昔高祖宣皇帝……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寬綽以容納。
”《宋史·傅堯俞傳》:“堯俞厚重寡言,遇人不設城府,人自不忍欺。
” ?至茲:到了這個地步。
?湘幹:湘江邊。
江邊稱江幹。
杜甫《賓至》:“漫勞車馬駐江幹。
” ?父執:父親的朋友。
出自《禮記·曲禮上》:“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
”孔穎達疏:“見父之執,謂執友與父同志者也。
”《幼學瓊林》:“父所交遊,尊為父執;己所共事,謂之同袍。
” ?牲醴(lǐ)肴馔:祭祀用的犧牲、美酒和菜肴等祭品。
牲,本義指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後泛指供祭祀、盟誓及食用的家畜,包括牛、羊、豕、馬、犬、雞等。
醴,本義是采用稻、麥、粟、黍等不同等級的谷子釀造的酒。
特指美酒。
肴馔,豐盛的飯菜。
如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閻羅宴》:“靜海邵生,家貧。
值母初度,備牲酒祀于庭,拜已而起,則案上肴馔皆空。
” ?诔(lěi):古文的一種文體,專門用來吊唁死者。
《說文》曰:“诔,谥也”。
《墨子·魯問》:“诔者,道死人之志也。
” ?纖儒:纖小的儒生,貶義詞。
?哂(shěn):譏笑。
實踐要點 這封家書是左宗棠在與曾國藩曆經八年不通音信後唯一一封表明心迹的重要文獻,曆來為研究者所重視。
除了其中包含評價曾國藩與二人交情的微言大義外,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說,還有兩點頗值得關注:一是盡管曾左二人交惡已久,但左宗棠捐棄前嫌,飽含深情地高度評價曾國藩,想到的還是國事艱難,表達了一位父親胸懷坦蕩、為人處世光明磊落的作風;二是父子之間流露真情,父親把兒子當成了知心朋友,好似父親在向一位好友傾訴。
這兩點都是為人父母者應當盡力去做到的。
《論語》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父母能為子女樹立一個坦蕩磊落的榜樣,則可培育出有胸懷、有情懷的家風,對子女一生成長大有裨益。
另外,現代家庭生活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存在代溝,家庭成員之間多抱怨觀點不同、交流不暢,一般都指責對方不理解自己,其實每個人更應該扪心自問:能否換位思考?我是否理解對方的想法?能否以情換情、以心換心?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想到:生活在不同時代和不同成長環境中的人肯定有不同的觀點,有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平心靜氣地溝通。
理想的狀态是雙方能夠無話不談,情同兄弟或姐妹。
父母與子女若能相互尊重、互訴衷腸,何愁茅塞不開、心結不解? 與威寬勳同(凡可博老人歡者極力為之,兄弟相為師友勿比匪人) 威、寬、勳、同知之: 得威書,知四月朔①已抵家,慰甚。
腰疼、咳嗽已痊愈否?格外葆慎,勿贻吾憂也。
二伯病狀,前得寬書已知大概,恐心疾不可愈矣。
中年哀樂多端②,足損懷抱③,況老年多病,何以堪此?爾輩但常省視④,凡可博老人歡者極力為之,或有時漸忘憂戚,亦未可知耳。
今譯 收到孝威的書信,得知四月初一已經到家,我便放心了。
不知道你的舊疾腰疼和咳嗽是否好了?一定要特别注意保養,不要讓我擔心牽挂。
關于你二伯的病情,從孝寬此前的家書已經大概知道了,恐怕心病是治不好了。
對于中年人來說,各種各樣的哀傷和喜樂之事都會損傷身體,何況(二伯是)多病的老年人,怎麼能經受這樣的打擊和折磨呢?你們作為侄兒,應該常去二伯處看望走動,能夠給他帶來快樂的事情都要積極去做,或許你二伯能暫時忘記喪子之痛,這也是不一定的。
簡注 ①朔: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
②多端:多種多樣。
③懷抱:本指心意、胸懷,這裡指身體。
④省視:看望。
實踐要點 二哥左宗植因為喪子之痛,遭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刺激,身體每況愈下,讓千裡之外的左宗棠非常擔憂,因此他讓兒子們多去看望二伯,盡力做一些能帶給他快樂的事情,以減輕他的憂傷。
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麼?不是物質财富,而是親情陪伴。
左宗棠叮囑兒子們,要視二伯為自己的父親,盡量多陪陪他,正是由于這種态度,這個大家族裡
君臣朋友之間相處,内心應該正直,感情應該深厚。
從前,我們也因政見不同而産生争執,我以前給朝廷的奏折,每次寫好後都抄錄一份寄給他,兩人之間并沒有隔閡,更沒有城府(不是外界猜測與想象的那樣)。
如今到了這個地步(指曾國藩已去世),我連感傷都來不及,還會去争長短、生閑氣嗎?“知人之明,謀國之忠”兩句話很久之前就寫在奏章裡了,不是現今特意而作的褒獎之語,你應該了解父親的心意。
當曾家接喪的隊伍路過湘江時,一定要代表我上船去祭奠,犧牲、美酒、菜肴等祭品一定要豐富,一件也不可缺少。
還要作一篇祭文來表達敬佩感傷之情,将我在挽聯中未能充分表達的深意表達出來,更是情理之中的事。
我和曾國藩平日的争執都是針對如何治國和用兵的公事,并不是為了個人的争權奪勢(這也就是左宗棠要兒子在诔文中強調的“尤是道理”),我們這個時代的小儒們,對我和曾侯之間的争執妄加猜測,生出許多不實之詞,簡直不值得一笑。
簡注 ①曾侯:曾國藩。
同治年間封為一等毅勇侯。
曾國藩死于同治十一年(1872)3月12日。
②恝(jiá)然:無動于衷,冷淡的樣子。
宋辛棄疾《醉翁操》詞序:“又念先之與餘遊八年,日從事詩酒間,意相得歡甚,于其别也,何獨能恝然。
” ③緻赙(fù):吊喪的禮金。
《玉篇》:“赙,以财助喪也。
”《禮記·曲禮上》:“吊喪弗能赙。
” ④元輔:國之重臣。
語出班固《涿邪山祝文》:“晃晃将軍,大漢元輔。
” ⑤同心若金,攻錯若石:兩人同心協力,友誼像黃金一樣堅固;兩人相互砥砺,不留情面地指出對方錯誤。
攻錯若石,出自《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為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錯,是一種可以琢玉的石頭,即它山的玉石,可以用來雕琢美玉。
即通過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和做法,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水平。
比喻毫不留情面地指出對方的錯誤。
⑥相期無負平生:相互期許做這樣的真朋友,才不辜負我倆平生的交情。
⑦何小宋:即何璟,字伯玉,号小宋、筱宋,廣東中山小榄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進士,曆任翰林院編修、江南道監察禦史、給事中、道員等。
鹹豐七年(1857)英法聯軍陷廣州,上疏彈劾兩廣總督葉名琛、廣東巡撫柏貴,名震一時。
後連上八疏,說明戰守要略,舉世矚目。
同治元年(1862)入曾國藩軍總辦營務處,同治三年江甯克複,功授安徽按察使、布政使,翌年任湖北布政使,後護理湖北巡撫。
其間,周密行事,助曾國藩裁撤湘軍,平定叛軍及省内撚軍,再擢山西、福建和江蘇巡撫。
同治十一年署理兩廣總督,光緒二年(1876)授閩浙總督,後兼福建将軍、福建巡撫,任内積極籌劃海防,以應法、日。
寫褒揚曾國藩奏章時在兩廣總督兼署辦理通商事務大臣任上。
⑧恩恤:對臣民的照顧、周濟或身後的撫助。
⑨劼剛:即曾劼剛,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字劼剛,号夢瞻,清末大臣,外交家,與郭嵩焘并稱。
光緒三年(1877),襲父一等毅勇侯爵。
光緒四年起,任駐英、法、俄國大使。
光緒六年出使俄國,與左宗棠在新疆之武力相協同,與沙俄堅韌交涉,修改崇厚與俄國所簽賣國條約,光緒七年正月(1881年2月),達成《中俄改訂條約》(即《中俄伊犁條約》),恢複大片領土及利權。
⑩忝:有愧的意思,常作謙辭。
?拜疏:古時大臣寫好奏章上奏朝廷前,先放在香案上焚香上拜,以示尊重朝廷。
?鋤去陵谷,絕無城府:可算是胸懷坦蕩,無所隐藏。
鋤去陵谷,鏟平高丘,填平山谷。
比喻胸懷坦蕩,平坦如砥。
鋤,這裡做動詞,鏟平。
陵谷,出自《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毛傳:“言易位也。
”此處鋤去陵谷,引自韓愈《遊青龍寺贈崔大補阙》:“惟君與我同懷抱,鋤去陵谷置平坦。
”城府,語出《後漢書·龐公傳》:“居岘山之南,未嘗入城府。
”原指官府,後喻為心機多而難測。
晉幹寶《晉紀總論》:“昔高祖宣皇帝……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寬綽以容納。
”《宋史·傅堯俞傳》:“堯俞厚重寡言,遇人不設城府,人自不忍欺。
” ?至茲:到了這個地步。
?湘幹:湘江邊。
江邊稱江幹。
杜甫《賓至》:“漫勞車馬駐江幹。
” ?父執:父親的朋友。
出自《禮記·曲禮上》:“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
”孔穎達疏:“見父之執,謂執友與父同志者也。
”《幼學瓊林》:“父所交遊,尊為父執;己所共事,謂之同袍。
” ?牲醴(lǐ)肴馔:祭祀用的犧牲、美酒和菜肴等祭品。
牲,本義指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後泛指供祭祀、盟誓及食用的家畜,包括牛、羊、豕、馬、犬、雞等。
醴,本義是采用稻、麥、粟、黍等不同等級的谷子釀造的酒。
特指美酒。
肴馔,豐盛的飯菜。
如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閻羅宴》:“靜海邵生,家貧。
值母初度,備牲酒祀于庭,拜已而起,則案上肴馔皆空。
” ?诔(lěi):古文的一種文體,專門用來吊唁死者。
《說文》曰:“诔,谥也”。
《墨子·魯問》:“诔者,道死人之志也。
” ?纖儒:纖小的儒生,貶義詞。
?哂(shěn):譏笑。
實踐要點 這封家書是左宗棠在與曾國藩曆經八年不通音信後唯一一封表明心迹的重要文獻,曆來為研究者所重視。
除了其中包含評價曾國藩與二人交情的微言大義外,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說,還有兩點頗值得關注:一是盡管曾左二人交惡已久,但左宗棠捐棄前嫌,飽含深情地高度評價曾國藩,想到的還是國事艱難,表達了一位父親胸懷坦蕩、為人處世光明磊落的作風;二是父子之間流露真情,父親把兒子當成了知心朋友,好似父親在向一位好友傾訴。
這兩點都是為人父母者應當盡力去做到的。
《論語》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父母能為子女樹立一個坦蕩磊落的榜樣,則可培育出有胸懷、有情懷的家風,對子女一生成長大有裨益。
另外,現代家庭生活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存在代溝,家庭成員之間多抱怨觀點不同、交流不暢,一般都指責對方不理解自己,其實每個人更應該扪心自問:能否換位思考?我是否理解對方的想法?能否以情換情、以心換心?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想到:生活在不同時代和不同成長環境中的人肯定有不同的觀點,有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平心靜氣地溝通。
理想的狀态是雙方能夠無話不談,情同兄弟或姐妹。
父母與子女若能相互尊重、互訴衷腸,何愁茅塞不開、心結不解? 與威寬勳同(凡可博老人歡者極力為之,兄弟相為師友勿比匪人) 威、寬、勳、同知之: 得威書,知四月朔①已抵家,慰甚。
腰疼、咳嗽已痊愈否?格外葆慎,勿贻吾憂也。
二伯病狀,前得寬書已知大概,恐心疾不可愈矣。
中年哀樂多端②,足損懷抱③,況老年多病,何以堪此?爾輩但常省視④,凡可博老人歡者極力為之,或有時漸忘憂戚,亦未可知耳。
今譯 收到孝威的書信,得知四月初一已經到家,我便放心了。
不知道你的舊疾腰疼和咳嗽是否好了?一定要特别注意保養,不要讓我擔心牽挂。
關于你二伯的病情,從孝寬此前的家書已經大概知道了,恐怕心病是治不好了。
對于中年人來說,各種各樣的哀傷和喜樂之事都會損傷身體,何況(二伯是)多病的老年人,怎麼能經受這樣的打擊和折磨呢?你們作為侄兒,應該常去二伯處看望走動,能夠給他帶來快樂的事情都要積極去做,或許你二伯能暫時忘記喪子之痛,這也是不一定的。
簡注 ①朔: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
②多端:多種多樣。
③懷抱:本指心意、胸懷,這裡指身體。
④省視:看望。
實踐要點 二哥左宗植因為喪子之痛,遭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刺激,身體每況愈下,讓千裡之外的左宗棠非常擔憂,因此他讓兒子們多去看望二伯,盡力做一些能帶給他快樂的事情,以減輕他的憂傷。
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麼?不是物質财富,而是親情陪伴。
左宗棠叮囑兒子們,要視二伯為自己的父親,盡量多陪陪他,正是由于這種态度,這個大家族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