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九年
關燈
小
中
大
子孫作出了傑出的表率。
與諸子(募勇勸捐,從我做起) 吾已函告韫齋①中丞,請其擇紳募勇②成營,一巨紳總之,以資鎮壓,以銷反側③。
其勇饷非勸捐④不可,勸捐非先從帶勇之家起手不可。
吾家宜先傾囊⑤,于事方順。
至于湘南紳士,當初寒苦⑥,近已小康⑦,甚則大名顯爵,次亦積功至一二品,此皆不世奇逢。
值茲鄉邦多警⑧,分宜毀家纾難,以佐⑨一時之急。
次則經營淮鹽諸家,再次則本地紳富,皆應先捐。
至照糧攤捐一說,則斷不可行,亦以天理人情所不容及也。
先友羅忠節⑩、王壯武?嘗言:“亂世之名宜慎,取财貨亦然。
”王壯武則直謂:“天下皆貧,湖南獨富;天下皆賤?,湖南獨貴,是為不祥。
”其言雖過,然亦不得議其非也。
況當匪徒弄兵?,有鎮壓之責;河伯?為虐,有恤災?之責乎?應捐者既捐,則捐輸?頻數者無所借口,亦将不勸而自急也。
今譯 我已經寫信告訴韫齋中丞,請選擇鄉紳招募鄉勇組成隊伍,讓一位名望突出的鄉紳來領頭做這件事,用于鎮壓,以消滅地方上那些不安分的匪徒。
招募鄉勇的糧饷隻有通過勸捐的途徑才能獲得,勸捐必須先從帶領鄉勇的将領家開始才可以。
我們家應該先盡全力捐助,這樣事情做起來才順利。
至于湖南南部的鄉紳,先前生活貧窮,現在已到略有盈餘的水平,其中有些人已獲得很高的爵位和名望,稍微差一點的也是官至一二品,這都是(正好碰到)世所罕有的奇特機遇。
現在正值家鄉和國家多災難,我們理應舍棄小家為國分憂解難,以幫助渡過一時的難關。
其次,勸捐可以從經營淮鹽的各家商戶入手;再次,本地的富紳都應該帶頭先捐。
至于說按照收獲糧食多少而平均攤派捐款數額的做法,我覺得萬萬不可,也違背了自然的道理和人之常情。
已故的好友羅澤南、王錱曾經說:“亂世時求名要慎重,求财也是同樣的道理。
”王錱更是直接說:“天下都貧困,隻有湖南富裕;各省民衆都地位卑下,隻有湖南人獲得極高的社會地位,這是不吉祥的。
”雖然(這些話)有些過頭,但我也不能說它有不對的地方。
何況現在匪徒興兵作亂,(我)身擔清剿的重任;洪水肆虐,(我)有赈濟災民的責任呢?應該捐的人都捐了,那些多次捐納官職的人就沒有借口躲避了,我們即使不去勸捐,他們自己也會着急。
簡注 ①韫(yùn)齋:劉崐,字玉昆,号韫齋,雲南景東人。
清嘉慶十三年三月十七日生,光緒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卒于湖長沙,卒年八十。
道光八年(1828)優貢生,道光十二年鄉試中第二名舉人(亞元),道光二十一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
從此走上宦海,是晚清時期湖南地區具有重大影響的高級官員。
曆任翰林院編修、侍講、侍讀學士、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鴻胪寺少卿、太常寺少卿、順天府尹、太仆寺卿、江南正考官、文淵閣執事、湖南學政、湖南巡撫等職。
在任湖南巡撫期間,曾督修《湖南通志》以及重修天心閣和城牆、大修嶽麓書院。
②募勇:招集地方鄉勇組成兵營。
③反側:不安分,不順從。
這裡指活躍在四川、湖南境内的哥老會匪徒。
④勸捐:勸說他人募集财物。
⑤傾囊:倒出口袋裡所有的錢,比喻盡出所有。
⑥寒苦:貧窮困苦。
⑦小康:形容略有資産而自給自足的家境。
⑧多警:危險。
⑨佐:輔助,幫助。
⑩羅忠節:羅澤南,字仲嶽,号羅山,一字培源,号悔泉,又字子畏。
湖南雙峰人。
晚清湘軍将領、理學家、文學家。
鹹豐六年(1856)在進攻武昌之戰中,羅澤南中彈傷重而死。
鹹豐帝下诏以巡撫例優恤,谥号忠節。
?王壯武:王錱(zhēn),字璞山,湖南湘鄉人,道光五年生。
師從羅澤南,鹹豐二年(1852)與縣令朱孫诒、劉蓉開辦湘勇。
治軍極嚴,閑時教士兵讀《孝經》《四書》。
王錱回湘鄉重募湘勇,受到湖南巡撫駱秉章賞識,鹹豐七年三月帶兵赴江西打仗,太平軍懼之,稱“出隊莫逢王老虎!”後過度勞累,感染熱疾,病死在江西營中。
臨死前,将曾國藩所贈的《二十三史》留給張運蘭。
年僅三十三歲,谥号壯武。
?賤:舊時指地位卑下。
?弄兵:興兵作亂。
?河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黃河水神。
?恤災:解決災難。
恤,救濟。
?捐輸:即捐納,又叫赀選、開納,有時也稱捐輸、捐例,指捐資納粟換取官職、官銜。
實踐要點 左宗棠自奉、奉家都一貫秉持節儉的作風,家财少有盈餘。
當國家有難之時,他不僅兢兢業業事君治國,力挽時代狂瀾,還身先士卒要求家族子弟舍小家為大家,傾囊捐助錢财,不考慮一家一己之私。
此等慷慨義舉,無疑是家族子弟最能感同身受的榜樣,并能将“崇儉廣惠”的家風發揚光大,以延世澤。
與諸子(募勇勸捐,從我做起) 吾已函告韫齋①中丞,請其擇紳募勇②成營,一巨紳總之,以資鎮壓,以銷反側③。
其勇饷非勸捐④不可,勸捐非先從帶勇之家起手不可。
吾家宜先傾囊⑤,于事方順。
至于湘南紳士,當初寒苦⑥,近已小康⑦,甚則大名顯爵,次亦積功至一二品,此皆不世奇逢。
值茲鄉邦多警⑧,分宜毀家纾難,以佐⑨一時之急。
次則經營淮鹽諸家,再次則本地紳富,皆應先捐。
至照糧攤捐一說,則斷不可行,亦以天理人情所不容及也。
先友羅忠節⑩、王壯武?嘗言:“亂世之名宜慎,取财貨亦然。
”王壯武則直謂:“天下皆貧,湖南獨富;天下皆賤?,湖南獨貴,是為不祥。
”其言雖過,然亦不得議其非也。
況當匪徒弄兵?,有鎮壓之責;河伯?為虐,有恤災?之責乎?應捐者既捐,則捐輸?頻數者無所借口,亦将不勸而自急也。
今譯 我已經寫信告訴韫齋中丞,請選擇鄉紳招募鄉勇組成隊伍,讓一位名望突出的鄉紳來領頭做這件事,用于鎮壓,以消滅地方上那些不安分的匪徒。
招募鄉勇的糧饷隻有通過勸捐的途徑才能獲得,勸捐必須先從帶領鄉勇的将領家開始才可以。
我們家應該先盡全力捐助,這樣事情做起來才順利。
至于湖南南部的鄉紳,先前生活貧窮,現在已到略有盈餘的水平,其中有些人已獲得很高的爵位和名望,稍微差一點的也是官至一二品,這都是(正好碰到)世所罕有的奇特機遇。
現在正值家鄉和國家多災難,我們理應舍棄小家為國分憂解難,以幫助渡過一時的難關。
其次,勸捐可以從經營淮鹽的各家商戶入手;再次,本地的富紳都應該帶頭先捐。
至于說按照收獲糧食多少而平均攤派捐款數額的做法,我覺得萬萬不可,也違背了自然的道理和人之常情。
已故的好友羅澤南、王錱曾經說:“亂世時求名要慎重,求财也是同樣的道理。
”王錱更是直接說:“天下都貧困,隻有湖南富裕;各省民衆都地位卑下,隻有湖南人獲得極高的社會地位,這是不吉祥的。
”雖然(這些話)有些過頭,但我也不能說它有不對的地方。
何況現在匪徒興兵作亂,(我)身擔清剿的重任;洪水肆虐,(我)有赈濟災民的責任呢?應該捐的人都捐了,那些多次捐納官職的人就沒有借口躲避了,我們即使不去勸捐,他們自己也會着急。
簡注 ①韫(yùn)齋:劉崐,字玉昆,号韫齋,雲南景東人。
清嘉慶十三年三月十七日生,光緒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卒于湖長沙,卒年八十。
道光八年(1828)優貢生,道光十二年鄉試中第二名舉人(亞元),道光二十一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
從此走上宦海,是晚清時期湖南地區具有重大影響的高級官員。
曆任翰林院編修、侍講、侍讀學士、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鴻胪寺少卿、太常寺少卿、順天府尹、太仆寺卿、江南正考官、文淵閣執事、湖南學政、湖南巡撫等職。
在任湖南巡撫期間,曾督修《湖南通志》以及重修天心閣和城牆、大修嶽麓書院。
②募勇:招集地方鄉勇組成兵營。
③反側:不安分,不順從。
這裡指活躍在四川、湖南境内的哥老會匪徒。
④勸捐:勸說他人募集财物。
⑤傾囊:倒出口袋裡所有的錢,比喻盡出所有。
⑥寒苦:貧窮困苦。
⑦小康:形容略有資産而自給自足的家境。
⑧多警:危險。
⑨佐:輔助,幫助。
⑩羅忠節:羅澤南,字仲嶽,号羅山,一字培源,号悔泉,又字子畏。
湖南雙峰人。
晚清湘軍将領、理學家、文學家。
鹹豐六年(1856)在進攻武昌之戰中,羅澤南中彈傷重而死。
鹹豐帝下诏以巡撫例優恤,谥号忠節。
?王壯武:王錱(zhēn),字璞山,湖南湘鄉人,道光五年生。
師從羅澤南,鹹豐二年(1852)與縣令朱孫诒、劉蓉開辦湘勇。
治軍極嚴,閑時教士兵讀《孝經》《四書》。
王錱回湘鄉重募湘勇,受到湖南巡撫駱秉章賞識,鹹豐七年三月帶兵赴江西打仗,太平軍懼之,稱“出隊莫逢王老虎!”後過度勞累,感染熱疾,病死在江西營中。
臨死前,将曾國藩所贈的《二十三史》留給張運蘭。
年僅三十三歲,谥号壯武。
?賤:舊時指地位卑下。
?弄兵:興兵作亂。
?河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黃河水神。
?恤災:解決災難。
恤,救濟。
?捐輸:即捐納,又叫赀選、開納,有時也稱捐輸、捐例,指捐資納粟換取官職、官銜。
實踐要點 左宗棠自奉、奉家都一貫秉持節儉的作風,家财少有盈餘。
當國家有難之時,他不僅兢兢業業事君治國,力挽時代狂瀾,還身先士卒要求家族子弟舍小家為大家,傾囊捐助錢财,不考慮一家一己之私。
此等慷慨義舉,無疑是家族子弟最能感同身受的榜樣,并能将“崇儉廣惠”的家風發揚光大,以延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