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九年

關燈
給仁風團的人,以完成這項義舉,(仁風團)是我還在當寒士時與你們的母親一直苦心經營下來的。

     你們的母親生前常常念及外祖母家族中道衰落,其中你姨母的景況最苦,雖然從未向我提出要從經濟上幫助他們,但我懂得她的心思,所以如今你們也要多體會她未了的牽挂,經常想着幫襯外祖母家族的親人。

     簡注 ①膏火:照明用的油火。

    借指求學的費用。

     ②經管:負責管理的人。

     ③仁風團:左宗棠居鄉期間,多有赈災義舉。

    為防備饑荒,左宗棠在湘陰積谷備荒,于道光三十年(1850)在本族中建立了仁風團義倉。

    這個義倉維持多年,救人甚衆。

     ④潤:以錢财接濟他人。

     實踐要點 這封家書集中反映出左宗棠的金錢觀。

    還在家中當寒士時,他就和夫人一起經營仁風團,接濟鄉鄰。

    有了俸祿和養廉銀後,自己和家人依然勤儉節約,所得薪水絕大部分都用來勸學、治軍、赈災和救濟窮困鄉鄰、同僚以及部下。

    曆史上大多數官員都會回鄉買田修建房屋,一來告老還鄉時有所托付,二來為子孫後代奠定經濟基礎。

    左宗棠并不是這麼考慮的,他告誡自己和子孫都不要有買田置業積累資産的富貴氣。

    他想到的是樂善好施、心憂天下,即使買谷買田,也是為了族鄰備荒。

    他還特别囑咐兒子,要體恤外祖母家族家道中落、日益貧寒的現狀,在錢财方面慷慨解囊,生活方面多加照顧,重視骨肉親情,不忘外祖母家族的恩情。

    這些都是他身體力行“崇儉廣惠”的體現。

     林則徐曾說:“子若強于我,要錢有何用,賢而多财,則損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錢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過。

    ”左宗棠正是這麼考慮的,其子孫後代都成為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人才輩出。

    西方國家也有要求子女自己掙學費和生活費,盡早開始自食其力生活的傳統。

    對比一下如今很多“富二代”“官二代”的揮霍無度,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其中的奧妙值得那些總想為子女提供優渥條件的父母深思! 孝寬能當家甚好,昔人當家三年而學益進(記是陸文安公①語),所謂“是亦為政”,即此是學也。

    人情世故皆須體貼②,多一分體貼即多一分閱曆,居家做官均是一般。

    孝威亦宜留意,勿以此為不足學也。

     西事敗壞至極,吾以一身承其敝③,任其難,萬無退避之理,盡其心力所能到者為之。

    近時頗多不諒者,然直道④自在人心,聽之而已。

    抄各疏稿寄爾等閱之。

    若所事粗⑤有頭緒,吾可乞身則乞身歸耳。

    夏秋間天津夷案幾至紛纭,吾所複總署信稿頗不謬,都人士亦有稱之者。

    恐将來不免有東南之行,然衰老頹唐⑥,無可用矣。

     閏月十六夜 今譯 孝寬能獨擋一面主持家中族中大小事務,這是好事情,以前的人當家三年而學問更加進步(記得是陸九淵的話),所謂“操持家中事務也是為政之道”,就是指的這種學問。

    人情世故方面都應該用心體察,凡事多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對人對世事多一份體會,就會多一分閱曆,居家和做官都是同一個道理。

    孝威要特别留意,不要認為這些不值得下功夫好好學習。

     西北戰事糟糕極了,我以一人之力承受衰敗,面對困難,絕無向後退縮的道理,唯有盡心盡力做自己能夠做到的一切。

    最近雖然有很多人對我表示不理解或不滿,但公道自在人心,聽之任之罷了。

    我的各種奏疏稿件,你們可以互相傳閱學習。

    若軍中事情有了頭緒,我可以早日辭官便早日辭官回家。

    今年夏秋之間,天津教案引起了軒然大波,我回複總理衙門的信件和奏折還不錯,京都的士人中有不少給予稱贊的。

    在不久的将來,也許我還要去東南任職,隻是年歲漸老,精力大不如從前,能為國家效力的機會不多了。

     簡注 ①陸文安公:南宋哲學家陸九淵,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

    因書齋名“存”,世稱存齋先生。

    又因講學于象山書院,被稱為“象山先生”,學者常稱其為“陸象山”。

    追谥文安。

     ②體貼:體會。

     ③敝:疲憊,困乏,衰敗。

     ④直道:正直之道。

     ⑤粗:略微。

     ⑥頹唐:萎靡不振的樣子。

     實踐要點 《論語》中孔子說:“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其中就包含“治國先治家”“治家即治國”的理念。

    左宗棠諄諄教導兒子孝威,處理好族中事務與國家軍政事務是同樣的道理,因為天下萬物的道理是相通的,而非孤立的,不要以為治家當中沒有學問,隻有将家族中的小事處理妥善,有朝一日才能治理好國家。

    當代的家長,應該放手讓子女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逐步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左宗棠以身許國,所以他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對于不理解的流言蜚語,他亦能淡然處之,而隻是遺憾自己年歲漸老,不能為國家出更多的力、盡更多的責。

    他不計個人得失的挺身而出,無疑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