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九年

關燈
很多,可以在出殡那天散一些錢給流離失所的難民,也勝過施僧十倍。

    聽說難民的數量在官府有記錄,是很容易預先計算的。

    到時候,你們可以請李仲雲一同商量(不必請他到家中來,也不必提前讓他知道)。

    至于城中的乞丐,也可以适當施舍一些,但給錢即可,不必管飯菜,以期簡便得當,省去那些不必要的花費。

    把錢财分給窮苦的百姓,也是幫助你母親增添冥福的好辦法。

    這件事可能要花費成百上千的銀兩,不必吝惜。

     你說墓地周圍的山地要寬敞,又要就近買些墓田,恐怕難以湊巧。

    我的意見是以占蔔選擇風水好的葬地為主,至于周圍山地的寬窄、附近有沒有墓田可買,都不必考慮。

    隻是在簽訂地契時,必須将公私之間的界限、前後協商的各種重要文書仔細清點,才可以成交,免得日後産生争議。

    另外,買地這件事,必須建立在你情我願的基礎上,絕對不能有一點勉強、有一點以勢壓人。

    這件事也有一定的氣數,不是人力所能勉強的。

    如果一定要用心機,略有仗勢欺人的情況,便不是好事,也絕對不可能得到好地。

     簡注 ①飯僧:向僧人施飯,是佛教認為的一種修善祈福的行為。

     ②俵(biào):散發,分給,給把東西分給别人。

     ③資:幫助。

     ④山場:湘方言中,指山地。

     ⑤分際:界限。

    《史記·儒林列傳》:“臣謹案诏書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際,通古今之義,文章爾雅,訓辭深厚,恩施甚美。

    ” ⑥交涉:互相協商,以解決相關事項。

     實踐要點 喪禮自古就是孝道觀念的重要内容,而佛教觀念對喪葬習俗産生了深刻的影響,比如為死者增加冥福的行為,希望親人在死後能擺脫地獄之苦,往生淨土,于是出現了在喪禮上舉行的各種形式的供養,如布施僧人、散錢财給窮苦百姓等。

    左宗棠雖遠在軍中,仍時刻惦記食不果腹的難民,相比于在喪禮上供養僧人為周夫人增加冥福,他更加傾向于布施錢财給窮苦百姓的形式。

     在為周夫人尋覓墓地的事情上,左宗棠不贊成兒子一定要買寬敞的山地和就近買墓田的想法,認為隻要能買到風水好的墓地即可。

    但要注意簽訂地契時的相關事項,免去日後可能出現的紛争。

    他特别強調不能以權勢欺壓百姓,通過巧取豪奪的手段,将好事變成壞事,是絕對不可取的。

    這番叮咛,體現了左宗棠關心百姓、愛民、恤民的儒家“仁義”思想,同時也凸顯了慈父情懷。

    他考慮到兒子是為母親盡孝,其心可嘉,所以沒有端出父親的威嚴,而是以商量的口吻說出自己的想法,開誠布公,感情真摯。

     孝子不儉其親喪事,典禮①攸關,自不可過于省約。

    然用費亦宜計算,不可鋪張門面②,忘卻義理。

    人言家中光景如此,不能故作寒乞相,此等話亦當留心。

    理所當用,稍多無礙;所不當用,即一文亦不可用。

    專講體面,不講道理,吾所恥也。

     二伯來信雲:孝威當母病亟時,曾割臂肉以求療母。

    此等處亦見爾天性真摯。

    但老父力疾督師于外,哀而至毀,獨不慮傷厥③考④心耶?勳、同天分均不高,威、寬宜教督學好。

    喪葬最重,威、寬宜慎襄⑤大事,庶足慰母,亦令我稍釋憂懷。

    至屬,至屬!先此谕知。

     三月十二夜平涼營次 今譯 孝子不能在母親的喪禮費用方面過于節儉,這是關系到喪禮的重要因素,自然不能太節省。

    但是所需費用也要計算好,不宜鋪張浪費講求門面而忘記相應的行事準則。

    旁人認為我們家家境殷實,不能故意表現出寒酸的樣子,這樣的閑言碎語你們也該當心。

    應該花的錢,稍微超出一點預算也沒關系;不應該花的錢,即使多花一文也不行。

    隻講體面,而不講是否符合做事情的道理,這是我感到羞愧的。

     你二伯父來信說:孝威在你們母親重病時,曾經割下肩膀上的肉來幫助治療。

    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孝威天性真誠懇切。

    但是,你們的父親常年在外帶兵打仗,如果你們因為母親的病而損毀了自己的身體,難道沒想到父親會因此傷心欲絕嗎?孝勳、孝同天分都不高,孝威、孝寬作為哥哥,應該監督弟弟們的學習。

    喪禮是最重大的事情,孝威、孝寬應當謹慎地協助家中長輩辦好母親的喪葬這件大事,這才足以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也能使我稍微減輕憂慮和感傷。

    切記,切記!先在信中囑咐你們這些吧。

     簡注 ①典禮:隆重舉行的儀式,這裡指喪禮。

     ②門面:比喻外表或面子。

     ③厥:氣閉,昏倒。

     ④考:父親。

     ⑤襄:幫助,輔佐。

     實踐要點 左宗棠囑咐兒子們,在母親的喪禮方面,應該盡量做到儒家所提倡的“事死如事生”,該花費的錢決不吝惜,将孝子愛親之心在喪禮的方方面面表現出來。

    但他反對奢華無度,某種形式上的“厚葬”,左宗棠認為這是非常不明智的。

    他重點提到,即使圍觀的人群會有不同聲音,甚至是非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