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八年

關燈
,樹立好榜樣,團結好家人,管理好家事,心存憂患意識,力求保持家族長盛不衰。

     與孝威(捐廉萬兩助赈不敢以之為功) 孝威兄弟同覽: 今歲湖南水災過重,災異①疊見②,吾捐廉萬兩助赈,并不入奏。

    回思道光二十八九年,柳莊散米散藥情景如昨,彼時吾以寒生為此,人以為義可也;至今時位至總督,握欽符③,養廉④歲得二萬兩,區區之赈,為德于鄉,亦何足雲?有道及此者,謹謝之,慎勿如世俗求叙,至要至要! 吾嘗言士人居鄉裡,能救一命即一功德,以其無活人⑤之權也。

    若居然高官厚祿,則所托命者奚⑥止數萬、數百萬、數千萬?縱能時存活人之心,時作活人之事,尚未知所活幾何,其求活未能、欲救不得者,皆罪過也,況敢以之為功乎? 臘月十六夜平涼大營 今譯 今年湖南的水災十分嚴重,一些異常的自然災害接連出現,我捐了一萬兩養廉銀以資赈災,并未另外上奏朝廷。

    如今回想起道光二十八九年間,我在柳莊給貧苦百姓發米發藥的情形,好像就在昨天。

    我那時作為一介寒門書生這樣做,人們以此為“義”是可以的;時至今日,我已經官居總督,手握重權,一年的養廉銀有兩萬兩,拿出其中區區一萬兩進行赈災,為家鄉的百姓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這又有什麼值得說道的呢?如果有人說起這次捐款赈災的事,你代表我表示感謝即可,切不可像世俗中人那樣希望寫成文字或上奏,切記,切記! 我曾經說過士人住在家鄉的時候,能救人一命就是一項功德,因為他沒有掌握讓更多人活下去的權力。

    若身居高位享有厚祿,那麼托付性命的老百姓何止數萬、數百萬、數千萬?縱然能夠時時存有讓老百姓存活的心,時時做一些讓老百姓存活的事,尚且不知道能救活多少人,那些渴望活下去而沒能做到、我想救而救不了的人,都是像我這樣身居高位者未能盡職的罪過,難道還敢以此為功勞嗎? 簡注 ①災異:指異常的自然災害,或某些異常的自然現象。

    《漢書·宣帝紀》:“蓋災異者,天地之戒也。

    ” ②疊見:接連出現。

    宋代沈作喆《寓簡》卷六:“國家空弱,民間膏血枯臘,災異疊見,川原堙塞。

    ”《清史稿·穆宗紀二》:“(同治九年十月)丙辰,以水旱疊見,诏修省。

    ” ③欽符:欽,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處理重大事件的官員。

    符,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征調兵将用的憑證。

     ④養廉:養廉銀,為清朝特有的官員之薪給制度。

    本意是想借由高薪來培養鼓勵官員廉潔習性,并避免貪污情事發生,因此取名為“養廉”。

    養廉銀來自地方火耗或稅賦,因此視各地富庶與否,養廉銀數額均有不同。

    一般來說,養廉銀通常為薪水的十倍到百倍。

     ⑤活人:使人活,救活他人。

     ⑥奚:表示疑問語氣,何、哪裡。

     實踐要點 左宗棠一生“崇儉廣惠”,樂善好施,心憂天下。

    他未做官之前,即便家境貧寒,仍有許多赈濟鄉民的善舉。

    一方面,他深受樂善好施的先祖影響。

    同鄉郭嵩焘所作《湘陰縣圖志》記載:其曾祖父左逢聖,“好為善行”,“居貧好施,嘗于高華嶺設茶數年,以濟行人”。

    乾隆十七年(1752),歲歉,左逢聖“典衣服,與富人之樂善者,施粥于袁家鋪”。

    其祖父左人錦“以孝義聞”,“承家教,多所修建,倡捐谷為族倉,以備兇荒,歲歉而左氏無饑人”。

    其父親左觀瀾開館授徒所獲的束脩不多,也常擠出來接濟鄉人。

    另一方面,他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擁有“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的情懷,一直都關心民生疾苦。

    及至他身居高位,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更加強烈,也更加具體化了。

    他重視民生事務,将經世緻用之學用于民生改革。

    比如:如何讓流亡的農民回到土地上從事耕作,安居樂業,恢複農業生産等,都是他為政舉措的重中之重。

    關愛百姓,以百姓為本,這是為官的“仁”之根本。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左宗棠不僅做到了,而且告誡家族子弟,無需因此而居功,還要時刻反省自己做得是否還不夠。

    這種自然流露的愛民情感,令人感佩。

    左宗棠一生不看重做官,而是重在為老百姓做實事,造福蒼生。

    這種為政愛民的思想與實踐,對于家族子弟來說,無疑是最好的言傳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