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七年

關燈
地。

    甸,指郊外。

    郭外為郊,郊外為甸。

     ③利鈍:利,鋒利,引申為順利、成功。

    鈍,不鋒利,引申為挫折。

    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種情況或結果。

     ④入闱:科舉時代應考或監考的人進入考場。

     實踐要點 兒子如何才能做到孝順?左宗棠認為孝威在“父履危地、母病在床”的情況下,仍然從容北上會試,是不孝的表現。

    姑且不論父親的這個觀點是否正确,但是做兒子的應該盡力說服父親,應該考慮到戰火紛飛中的父親會氣郁難平,這樣對父親的身體狀況和軍事指揮都會有不良影響。

     與孝威(讀書非求高中進士,謝麟伯學行可為爾師) 孝威覽之: 爾年輕學淺,無閱曆,凡事以少開口、莫高興為主,記之,記之。

    爾如赴會試亦可,但不必求中進士。

    功侯①太早,本不中理,且科名亦易幹②人忌也。

    謝麟伯③庶常④,天性純笃⑤,每言及國事艱難,辄涕泗⑥交頤⑦,所謂“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⑧也。

    其人學行,可為爾師。

     三月初一夜正定行營此是來往第三次也 今譯 你年紀尚輕且學問淺薄,沒什麼閱曆,凡事應該謹言慎行,切記不要因為一時開心,就高談闊論,切記,切記。

    你如果今年準備參加會試,也是好事情,我表示支持,但是不必一心想考中進士。

    功名來得太早,本來也不切合事理,況且年少就獲得功名,容易招緻他人的嫉妒。

    謝麟伯庶常天性純樸笃實,每次談到國事的艱難就痛哭流涕,正所謂“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袁安每次說起王室就悲傷落淚)。

    謝麟伯的學識品行,可以成為你師法的榜樣。

     簡注 ①功侯:因功勳而冊封為侯爵,泛指功名。

     ②幹(gān):冒犯、招緻。

     ③謝麟伯:謝維藩,字翊天,号麟伯,又号振士,湖南巴陵(今嶽陽)人。

    鹹豐五年,甘肅鄉試中舉。

    同治元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

    旋丁母憂。

    服阕,授翰林院編修。

    同治九年,任廣東鄉試副考官。

    十二年,督山西學政。

    著有《雪青閣集》。

     ④庶常:庶吉士的代稱。

    其名稱源自《書經·立政》“庶常吉士”。

    是中國明清兩朝翰林院内的短期職位。

    由通過科舉考試中進士的人當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為皇帝近臣,負責起草诏書,有為皇帝講解經籍等,是為内閣輔臣的重要來源之一。

     ⑤純笃:純樸笃實。

    《後漢書》本傳稱許慎“性純笃,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為之語:五經無雙許叔重”。

     ⑥涕泗:眼淚和鼻涕。

     ⑦頤:兩頰,腮。

     ⑧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原文出自庾信《哀江南賦》。

    袁安:東漢人,字邵公,為司徒。

    當時皇帝幼弱,外戚專權,袁安每朝見或與人談及國事,往往嗚咽流涕。

     實踐要點 左宗棠在這封信中對孝威苦口婆心地重複了以前說過的“二戒”:一是凡事以少開口、莫高興為主,此為戒多言易喜;二是讀書非為求中進士,早得功名易幹人忌,多為不祥之兆,此為戒年少得功名。

    同時,為了避免讓孝威覺得動辄得咎、無所适從,所以他為在京城應試的兒子推薦了一名好老師,希望孝威在師友的訓導下增長品行學識。

    這樣從正反兩個方面的周到考慮,可謂用心良苦。

     在家庭教育中,中國父母往往習慣于說這不準、那不行,一般按照大人的标準立規矩,認為這是家教嚴的表現,殊不知這樣既容易讓子女産生反感,而且也有導緻子女循規蹈矩而創新力不足之嫌。

    如何在鼓勵嘗試和劃定紅線中找到合理的“度”,是一件很需要智慧的事情。

    左宗棠這種告訴孝威“不應該做什麼”和“應該做什麼”的教導,可以成為我們在家中立規矩的借鑒。

     與孝威(兒之志趣異于尋常纨绔) 孝威覽之: 下第公車①多苦寒之士,又值道途不靖②,車馬難雇,思之恻然③。

    吾當三次不第時,策蹇④歸來,尚值清平無事之際,而饑渴窘迫、勞頓疲乏⑤之狀,至今每一憶及,如在目前。

    兒體我意,分送五百餘金,可見兒之志趣異于尋常纨绔。

    惟聞車價每倆七八十金,寒士何從措此巨款?或暫時留京,俟事定再作歸計,亦無不可。

    其或歸思孔亟⑥,萬難久待,兒可代為籌畫,酌加饋贈。

     今譯 落第的考生大多是貧寒家庭出身,又趕上現在路上也不平安,難以租到車馬,想起來就覺得悲傷。

    我三次參加會試落第,緩緩離京回家,還是天下太平之時,當時饑寒交迫的窘困、勞累疲倦的情形,現在回想起來好像就在眼前。

    你能體會到我的心意,分贈寒門學子五百兩銀子,可見我兒的志趣絕不同于一般纨绔子弟。

    隻是我聽說現在租車價錢是每輛要七八十兩銀子,寒門學子從哪裡才能籌到這麼一筆巨款呢?他們或者暫時留在京城,等事情有眉目了再作回鄉的安排,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如果回鄉的心情十分急切,實在待不了那麼久,你可以幫助他們籌劃,酌情多贈送他們一些财物。

     簡注 ①下第公車:落榜的考生。

    下第,科舉時代指考試沒有考中,落第。

    公車,早在漢代,便有了以公家車馬送應試舉人赴京的傳統。

    最早為漢代官署名,臣民上書和征召都由公車接待。

    指入京請願或上書言事,也特指入京會試的人上書言事,後代指舉人進京應試。

     ②不靖:不安定、不平安。

     ③恻然:悲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