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四年
關燈
小
中
大
照顧弟妹,主持家務,還要肩負教育、培育的責任。
弟妹與老大感情上不僅是一種兄妹、姐妹親情,還含有一絲類似跟父母之間的那種養育之情。
左宗棠長年在外征戰,盡管周夫人持家有方,但是她身體不好,所以,父親希望長子孝威能夠主動承擔起“長兄為父”的責任,從家中事務到家風培育等方面都有所作為,赢得弟弟妹妹們的尊敬,能夠替母親和千裡之外的父親分憂。
二是孝威“性識頗易于開悟”。
通過長期觀察,左宗棠發現了兒子們各自的特點,相比之下,對孝威的評價較高,所以對他傾注了更多心血,這也是因材施教。
這兩條,對于當代的父母頗有啟示。
一是培養子女對家務的關注,為他們創造曆練的機會。
子女最後都要走向各自的家庭獨立門戶,從小開始就應該讓子女對家庭事務進行參與,培養他們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成為袖手旁觀者或坐享其成者,這樣對孩子走向學校、社會和廣闊的人生舞台都是大有幫助的。
若不是獨生子女家庭,可以讓老大多思考一點和多擔當一點,但是也要避免造成老二或老三的惰性和依賴。
最好是讓子女都成為自食其力、自強不息的人,這樣走出家門後才不會手足無措,父母也不用為“巨嬰”不會獨立生活而擔心。
二是對子女因材施教。
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既能激發潛能,又避免拔苗助長。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相互尊重、不斷反思、善于學習、共同成長。
古人經濟學問都在蕭閑①寂寞中練習出來。
積之既久,一旦事權②到手,随時舉而措之,有一二樁大節目事辦得妥當,便足名世。
目今人稱之為才子、為名士、為佳公子,皆谀詞③,不足信。
即令真是才子、名士、佳公子,亦無足取耳。
識之。
潤兒今歲原可不應試,文、詩、字無一可望,斷不能僥幸。
若因家世顯耀竟獲僥幸,不但人言可畏,且占去寒士進身之階,于心終有所難安也。
爾母于此等處總不能明白,何耶? 七月初一日書于漳州城大營 今譯 古人經世緻用的能力和學識都是在寂寞清靜中修煉出來的。
隻有日積月累積澱得越來越多,有朝一日行使職權處理事情時,才能将平生所學随時發揮出來并處理得當。
如果有一兩件大事辦得妥當,便足以留下名聲。
放眼望去,當今被稱為才子、名士、佳公子者,都是世人的阿谀之詞,不值得相信。
即使是真的才子、名士、佳公子,也沒什麼可取之處,他們不一定能夠在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你應當把這些話銘記于心。
潤兒(孝寬)今年原本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文章、詩詞、書法沒有一項有優長的地方,所以萬萬不可抱有僥幸心理。
如果因為我們家世顯耀而僥幸成功,不但流言蜚語可怕,更重要的是占去了寒門學子晉升的通道,我每每想到這裡心裡便感到十分不安。
你母親在這件事情上總是看不開,想不透,為什麼呢? 簡注 ①蕭閑:潇灑悠閑。
②事權:處理事物的職權,這裡指做官。
③谀詞:讨好、谄谀的言詞。
實踐要點 左宗棠教導孝威牢記厚積薄發與名實相符的道理。
古來成就大事者,無一不是緊緊抓住空閑時間積學儲才,能夠有效管理好時間,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闆凳,一旦機會來臨,便可一展身手而名垂青史。
他告誡兒子不要豔羨現在那些所謂的才子、名士、佳公子,他們都是言過其實之輩。
即使其中有些是真正的才子、名士、佳公子,以左宗棠的标準,這些人并沒有多少經世緻用的才幹,更缺乏獨當一面的曆練,都是些好名之人,不值得效仿。
另外,孝寬的學識還夠不上參加會試的水平,即使這次憑家世僥幸成功,也是名不符實,不僅會帶來流言蜚語,對他本人的成長和家族名聲也會産生負面影響。
而且更令人不安的是,這樣就會占據有真才實學的寒門士子晉升的名額,阻礙他們的發展。
野史和筆記都說左宗棠頗為自負,睥睨時人,從這封信中也可看出些端倪。
不過,左宗棠在寫家書時基本上還是清醒冷靜的,不發妄言無稽之談。
信中一方面說當今的才子、名士、佳公子沒有什麼可取之處,應該是言之有據的;另一方面,他要孝威“笃根本、去浮華”,腳踏實地多坐幾年冷闆凳,連孝寬去會試都不允,擔心他濫竽充數占去機會,會阻礙寒門學子的晉升之階。
這個想法連一貫支持他的賢内助周夫人都不贊成,可見他對子女要求之嚴格,還甚于周夫人。
左宗棠要求子女耐得住寂寞清貧,老老實實勤苦力學,不要妄想暴得大名;不希望他們少年得志,而更希望他們像自己一樣大器晚成,應該是回顧自己一生曆程後的金玉良言。
其思慮之深遠與胸襟之寬闊,都值得我們深入領會。
弟妹與老大感情上不僅是一種兄妹、姐妹親情,還含有一絲類似跟父母之間的那種養育之情。
左宗棠長年在外征戰,盡管周夫人持家有方,但是她身體不好,所以,父親希望長子孝威能夠主動承擔起“長兄為父”的責任,從家中事務到家風培育等方面都有所作為,赢得弟弟妹妹們的尊敬,能夠替母親和千裡之外的父親分憂。
二是孝威“性識頗易于開悟”。
通過長期觀察,左宗棠發現了兒子們各自的特點,相比之下,對孝威的評價較高,所以對他傾注了更多心血,這也是因材施教。
這兩條,對于當代的父母頗有啟示。
一是培養子女對家務的關注,為他們創造曆練的機會。
子女最後都要走向各自的家庭獨立門戶,從小開始就應該讓子女對家庭事務進行參與,培養他們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成為袖手旁觀者或坐享其成者,這樣對孩子走向學校、社會和廣闊的人生舞台都是大有幫助的。
若不是獨生子女家庭,可以讓老大多思考一點和多擔當一點,但是也要避免造成老二或老三的惰性和依賴。
最好是讓子女都成為自食其力、自強不息的人,這樣走出家門後才不會手足無措,父母也不用為“巨嬰”不會獨立生活而擔心。
二是對子女因材施教。
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既能激發潛能,又避免拔苗助長。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相互尊重、不斷反思、善于學習、共同成長。
古人經濟學問都在蕭閑①寂寞中練習出來。
積之既久,一旦事權②到手,随時舉而措之,有一二樁大節目事辦得妥當,便足名世。
目今人稱之為才子、為名士、為佳公子,皆谀詞③,不足信。
即令真是才子、名士、佳公子,亦無足取耳。
識之。
潤兒今歲原可不應試,文、詩、字無一可望,斷不能僥幸。
若因家世顯耀竟獲僥幸,不但人言可畏,且占去寒士進身之階,于心終有所難安也。
爾母于此等處總不能明白,何耶? 七月初一日書于漳州城大營 今譯 古人經世緻用的能力和學識都是在寂寞清靜中修煉出來的。
隻有日積月累積澱得越來越多,有朝一日行使職權處理事情時,才能将平生所學随時發揮出來并處理得當。
如果有一兩件大事辦得妥當,便足以留下名聲。
放眼望去,當今被稱為才子、名士、佳公子者,都是世人的阿谀之詞,不值得相信。
即使是真的才子、名士、佳公子,也沒什麼可取之處,他們不一定能夠在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你應當把這些話銘記于心。
潤兒(孝寬)今年原本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文章、詩詞、書法沒有一項有優長的地方,所以萬萬不可抱有僥幸心理。
如果因為我們家世顯耀而僥幸成功,不但流言蜚語可怕,更重要的是占去了寒門學子晉升的通道,我每每想到這裡心裡便感到十分不安。
你母親在這件事情上總是看不開,想不透,為什麼呢? 簡注 ①蕭閑:潇灑悠閑。
②事權:處理事物的職權,這裡指做官。
③谀詞:讨好、谄谀的言詞。
實踐要點 左宗棠教導孝威牢記厚積薄發與名實相符的道理。
古來成就大事者,無一不是緊緊抓住空閑時間積學儲才,能夠有效管理好時間,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闆凳,一旦機會來臨,便可一展身手而名垂青史。
他告誡兒子不要豔羨現在那些所謂的才子、名士、佳公子,他們都是言過其實之輩。
即使其中有些是真正的才子、名士、佳公子,以左宗棠的标準,這些人并沒有多少經世緻用的才幹,更缺乏獨當一面的曆練,都是些好名之人,不值得效仿。
另外,孝寬的學識還夠不上參加會試的水平,即使這次憑家世僥幸成功,也是名不符實,不僅會帶來流言蜚語,對他本人的成長和家族名聲也會産生負面影響。
而且更令人不安的是,這樣就會占據有真才實學的寒門士子晉升的名額,阻礙他們的發展。
野史和筆記都說左宗棠頗為自負,睥睨時人,從這封信中也可看出些端倪。
不過,左宗棠在寫家書時基本上還是清醒冷靜的,不發妄言無稽之談。
信中一方面說當今的才子、名士、佳公子沒有什麼可取之處,應該是言之有據的;另一方面,他要孝威“笃根本、去浮華”,腳踏實地多坐幾年冷闆凳,連孝寬去會試都不允,擔心他濫竽充數占去機會,會阻礙寒門學子的晉升之階。
這個想法連一貫支持他的賢内助周夫人都不贊成,可見他對子女要求之嚴格,還甚于周夫人。
左宗棠要求子女耐得住寂寞清貧,老老實實勤苦力學,不要妄想暴得大名;不希望他們少年得志,而更希望他們像自己一樣大器晚成,應該是回顧自己一生曆程後的金玉良言。
其思慮之深遠與胸襟之寬闊,都值得我們深入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