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四年
關燈
小
中
大
實踐要點
這裡短短一段,表明了左宗棠的兩個觀點:一是“不以仕宦望子弟”。
他自己曾經三次參加會試,後來因為科考之路坎坷而放棄,專心經世緻用之學,不料卻因軍功立享尊榮。
即使身居高位,他還是希望子弟不要汲汲于仕宦,而是要勤苦力學,詩書傳家。
二是希望依靠自己盡心盡力地報國為民而使家族長盛不衰。
他擔心家族由盛轉衰,所以從自身和子女兩個維度進行努力,一方面希望通過自己的盡忠報國為子女積善修德,《周易》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力圖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另一方面希望子女比普通的寒素人家還要加倍勤苦力學,依靠真才實學安身立命,保持家族的興旺。
可以說,這兩個觀點對現在的父母也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首先,詩書傳家久。
“學而優則仕”是《論語》以來的傳統,“學優登仕,攝職從政”一句通過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的《千字文》而廣為傳誦,宋真宗《勸學文》中的“書中自有千鐘粟”激勵讀書人刻苦求學,“官本位”思想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源遠流長。
哪怕是當代家長,仍有不少人羨慕周圍的官員能夠帶來資源和地位。
左宗棠作為一名專制社會中的朝廷重臣,能夠明确提出子弟不必從政,不囿于“官本位”的傳統,無疑是很有遠見卓識的。
其次,為人父母者率先垂範,帶領家族成為積善之家。
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是第一任老師”。
這些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做一天兩天容易,要長期堅持就難了。
難能可貴的是,左宗棠做到了,他盡忠報國,勤政廉民,崇儉廣惠,胸懷天下,為子女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事實證明,左宗棠的家教是很有成效的。
晚清同鄉王先謙贊曰:“君子以為文襄治家有法,及夫人之循分達理,皆近世富貴家所罕見,茲可謂賢明也已!”民國時期楊公道《左宗棠轶事·家教》條載:“公(左宗棠)立身不苟,家教甚嚴。
入門,雖三尺之童,見客均彬彬有禮。
婦女則黎明即起,各事其事,紡織縫紉外,不及外務。
雖盛暑,男女無袒褐者。
煙賭諸具,不使入門。
雖兩世官緻通顯,又值風俗競尚繁華,謹守荊布之素,從未沾染習氣。
聞至今後人均能遵守遺訓,無敢失墜焉。
”其子孫後代秉承家訓,正直立身,自強不息,在醫藥衛生、教育界等領域代有聞人,而從未出過膏粱纨绔、危害國家社會的不肖之徒。
這些足以證明左宗棠的家教思想的巨大成功和家訓在左氏家族教育中起到的恒久影響力和積極作用。
需要補充的是,以“曾左”并稱的另一位中興名臣曾國藩,也在家書中不厭其煩地強調“不從政不從軍”和“花未全開月未圓”等諸如此類的家訓,與左宗棠的家教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并且兩個家族都家運綿長,家風不墜,可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世俗中人見人家興旺辄①生嫉妒,無所施則谀谄②逢迎以求濟其欲。
為子弟者,以寡交遊、絕諧谑③為第一要務,不可稍涉高興,稍露矜肆④。
其源頭仍在“勤苦力學”四字,勤苦則奢淫之念不禁自無,力學則遊惰⑤之念不禁自無,而學業人品乃可與寒素相等矣。
爾在諸子中年稍長,性識頗易于開悟⑥,故我望爾自勉以勉諸弟也。
今譯 普通人看到别人家族興旺發達就滋生嫉妒之心,無計可施便阿谀奉承,看能不能得到一點好處。
我們家的子弟,要以減少不必要的交遊和杜絕無聊的诙諧逗趣為第一要務,不能一高興就得意忘形,忘記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表現出傲慢和放肆的樣子。
一個人向上向好的根源還是在于“勤苦力學”四字,隻要能夠耐受艱苦、勤于勞作則自然能戒除驕奢淫逸的念頭,隻要肯立志努力學習則自然會消除閑遊懶惰的念頭,而學業和品行才能與寒門子弟不相上下。
你在家族子弟中年齡大一點,性格膽識也較容易開通覺悟,所以我希望你能自我勉勵,做個好榜樣,鼓勵弟弟們做到“勤苦力學”。
簡注 ①辄:就。
②谀谄(yúchǎn):奉承谄媚。
③諧谑:诙諧逗趣,語言滑稽而略帶戲弄。
④矜肆(jīnsì):驕矜放肆。
⑤遊惰:遊蕩懶惰。
⑥開悟:開通覺悟。
實踐要點 左宗棠有四個兒子四個女兒,從現存家書來看,直接寫給長子孝威的信件最多,寄予的希望也最大。
其中原因有二:一是希望長子孝威擔負起做榜樣的責任。
常言道:“長兄為父,老嫂比母。
”意思是子女中當老大的就應該承擔家庭的責任,就應當關心愛護弟弟妹妹,幫父母操持家務。
特别是父親不在家的時候,“為父”隐含了當兄長的不僅要
他自己曾經三次參加會試,後來因為科考之路坎坷而放棄,專心經世緻用之學,不料卻因軍功立享尊榮。
即使身居高位,他還是希望子弟不要汲汲于仕宦,而是要勤苦力學,詩書傳家。
二是希望依靠自己盡心盡力地報國為民而使家族長盛不衰。
他擔心家族由盛轉衰,所以從自身和子女兩個維度進行努力,一方面希望通過自己的盡忠報國為子女積善修德,《周易》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力圖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另一方面希望子女比普通的寒素人家還要加倍勤苦力學,依靠真才實學安身立命,保持家族的興旺。
可以說,這兩個觀點對現在的父母也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首先,詩書傳家久。
“學而優則仕”是《論語》以來的傳統,“學優登仕,攝職從政”一句通過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的《千字文》而廣為傳誦,宋真宗《勸學文》中的“書中自有千鐘粟”激勵讀書人刻苦求學,“官本位”思想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源遠流長。
哪怕是當代家長,仍有不少人羨慕周圍的官員能夠帶來資源和地位。
左宗棠作為一名專制社會中的朝廷重臣,能夠明确提出子弟不必從政,不囿于“官本位”的傳統,無疑是很有遠見卓識的。
其次,為人父母者率先垂範,帶領家族成為積善之家。
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是第一任老師”。
這些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做一天兩天容易,要長期堅持就難了。
難能可貴的是,左宗棠做到了,他盡忠報國,勤政廉民,崇儉廣惠,胸懷天下,為子女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事實證明,左宗棠的家教是很有成效的。
晚清同鄉王先謙贊曰:“君子以為文襄治家有法,及夫人之循分達理,皆近世富貴家所罕見,茲可謂賢明也已!”民國時期楊公道《左宗棠轶事·家教》條載:“公(左宗棠)立身不苟,家教甚嚴。
入門,雖三尺之童,見客均彬彬有禮。
婦女則黎明即起,各事其事,紡織縫紉外,不及外務。
雖盛暑,男女無袒褐者。
煙賭諸具,不使入門。
雖兩世官緻通顯,又值風俗競尚繁華,謹守荊布之素,從未沾染習氣。
聞至今後人均能遵守遺訓,無敢失墜焉。
”其子孫後代秉承家訓,正直立身,自強不息,在醫藥衛生、教育界等領域代有聞人,而從未出過膏粱纨绔、危害國家社會的不肖之徒。
這些足以證明左宗棠的家教思想的巨大成功和家訓在左氏家族教育中起到的恒久影響力和積極作用。
需要補充的是,以“曾左”并稱的另一位中興名臣曾國藩,也在家書中不厭其煩地強調“不從政不從軍”和“花未全開月未圓”等諸如此類的家訓,與左宗棠的家教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并且兩個家族都家運綿長,家風不墜,可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世俗中人見人家興旺辄①生嫉妒,無所施則谀谄②逢迎以求濟其欲。
為子弟者,以寡交遊、絕諧谑③為第一要務,不可稍涉高興,稍露矜肆④。
其源頭仍在“勤苦力學”四字,勤苦則奢淫之念不禁自無,力學則遊惰⑤之念不禁自無,而學業人品乃可與寒素相等矣。
爾在諸子中年稍長,性識頗易于開悟⑥,故我望爾自勉以勉諸弟也。
今譯 普通人看到别人家族興旺發達就滋生嫉妒之心,無計可施便阿谀奉承,看能不能得到一點好處。
我們家的子弟,要以減少不必要的交遊和杜絕無聊的诙諧逗趣為第一要務,不能一高興就得意忘形,忘記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表現出傲慢和放肆的樣子。
一個人向上向好的根源還是在于“勤苦力學”四字,隻要能夠耐受艱苦、勤于勞作則自然能戒除驕奢淫逸的念頭,隻要肯立志努力學習則自然會消除閑遊懶惰的念頭,而學業和品行才能與寒門子弟不相上下。
你在家族子弟中年齡大一點,性格膽識也較容易開通覺悟,所以我希望你能自我勉勵,做個好榜樣,鼓勵弟弟們做到“勤苦力學”。
簡注 ①辄:就。
②谀谄(yúchǎn):奉承谄媚。
③諧谑:诙諧逗趣,語言滑稽而略帶戲弄。
④矜肆(jīnsì):驕矜放肆。
⑤遊惰:遊蕩懶惰。
⑥開悟:開通覺悟。
實踐要點 左宗棠有四個兒子四個女兒,從現存家書來看,直接寫給長子孝威的信件最多,寄予的希望也最大。
其中原因有二:一是希望長子孝威擔負起做榜樣的責任。
常言道:“長兄為父,老嫂比母。
”意思是子女中當老大的就應該承擔家庭的責任,就應當關心愛護弟弟妹妹,幫父母操持家務。
特别是父親不在家的時候,“為父”隐含了當兄長的不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