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四年

關燈
與孝威(懼家族由盛轉衰) 谕孝威知之: 日間潛心讀書、寫字、作試帖,須自立工課,有恒無間,自有益處。

    意念宜沉靜①收斂,所有妄言妄動須日一檢點。

    能自知有過則過亦少,知有過而漸知愧改則業自進。

     吾家積代寒素,至吾身而上膺②國家重寄,忝竊③至此,嘗用為懼。

    一則先世艱苦太甚,吾雖勤瘁半生,而身所享受嘗有先世所不逮④者,懼累積餘處将自吾而止也。

    二則爾曹學業未成,遽忝科目,人以世家弟子相待;規益之言少入于耳,易長衿誇之氣,懼流俗纨绔之習将自此而開也。

    爵賞⑤之榮,兩疏固辭,未蒙鑒允⑥,自不敢再有陳奏。

    然憂患之念,日積懷來矣。

     乙醜正月初八日延平行營(封發) 今譯 你平日多将心思放在讀書寫字上,每天的功課按時完成,堅持不懈,學問自然就能進步。

    日常生活中,念頭要沉穩娴靜,常加約束,一言一行必須每日檢點。

    人貴有自知之明,常常反省自己就能減少過失,看到自己的過失而感到慚愧并慢慢改正,修養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我們家幾代都是貧寒的讀書人,到我這裡則有幸身居高位而接受國家賦予的重任,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常常畏懼不已。

    一來,先祖生活太艱苦,雖然我半生處于勤勞憂患之中,但所享受到的功名富貴已經是先輩遠遠不能比及的,我擔心先祖們積累的福澤到我這一輩都将消耗殆盡。

    二來,你學業未成,卻已獲得了科名,别人多以世家弟子的禮遇來誇獎你;規勸的聲音自然就不太聽得進去了,這容易滋長傲慢驕矜的習氣,所以我擔心我們家順應流俗和纨绔子弟的習氣将從這裡開始,這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

    朝廷賜予的榮耀,我兩次上書堅決推辭,卻沒有得到皇帝的應允,因此不敢再次上奏陳請推辭。

    但我對于家族福澤不能綿長的憂慮,卻一天比一天深重。

     簡注 ①沉靜:沉穩娴靜。

     ②膺:接受,承當。

     ③忝竊:謙辭,是說自己獲得了不應該有的高位和名聲。

    西晉羊祜《讓開府表》:“且臣忝竊雖久,未若今日兼文武之極寵,等宰輔之高位也。

    ” ④不逮:不及。

     ⑤爵賞:爵位的封賞。

     ⑥鑒允:敬詞,表示請求對方明察并準許。

     實踐要點 左宗棠多次在家書中提及,自己出身貧寒,并非高門望族,三次會試落第之後,無意仕進,但時值危亂,在錯綜複雜的内外矛盾交織的時局下,臨危受命,終成一代社稷重臣。

    他将這一切看成是先輩積善修德累積的恩澤。

    身居高位的他更加清醒地考慮到家族的盛衰,擔心“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所以諄諄告誡子弟勿學衿誇纨绔習氣,要“慎交友,勤耕讀;笃根本,去浮華”,人人自食其力,不墜寒素家風,以使家族興旺。

     現實中,他在日漸憂慮的同時盡力踐行。

    在“艱阻萬分,人人望而卻步”之際,“獨一力承當”,決心“受盡苦楚,留點福澤與兒孫,留點榜樣在人間”。

    他自警自勵:“在軍中作一日是一日,作一事是一事,日日檢點,總覺得自己多少不是、多少欠缺。

    ”聽說兒輩要為他過六十大壽,便曉谕他們:“貧寒家兒,勿染腦滿腸肥習氣,令人笑罵。

    ”諸如此類的言行很多,可見他不尚空談,以身作則,表裡如一。

     與孝威(少交遊,内重外輕則寡過) 孝威知之: 會試後在寓所讀書寫字,勿時出外。

    爾年尚少,正立志讀書之時,非講交遊結納①時也。

    同人晏集②時,舉動議論切勿露輕浮光景,勿放浪高興(少應酬為要)。

    時時提起念頭檢點戲言戲動,内重則外輕③,而過自寡矣。

     正月廿八日(父字) 今譯 會試結束後,你應該在家潛心讀書,不要經常外出交際。

    你年紀還小,現在正是立志讀書的寶貴時期,而不是應酬結交朋友的時候。

    參加同齡人的宴會時,言行舉止要符合禮儀和風度,千萬不能有輕浮的舉動,不能一高興就得意忘形(切記以減少應酬為原則)。

    要時刻提醒自己檢點不莊重的言行,注重義理則輕視名利,過錯自然就少了。

     簡注 ①結納:結交。

     ②晏集:會聚宴飲。

     ③内重則外輕:内心看重義理則向外輕視名利。

    語出宋代理學家邵雍《皇極經世·心學篇》:“人必内重,内重則外輕。

    苟内輕必外重,好利好名,無所不至。

    ”“理義,内也。

    利名,外也。

    内外輕重,常相為勝。

    若以名利為好,外重内輕,何所不至矣?” 實踐要點 年輕的孝威第一次赴京參加會試,走出家鄉湖南來到繁華的京城,自然會遇到很多新奇的人與事,免不了與學子、同鄉的交遊,雖說可以借此拓寬視野、擴大知名度,但是确也會浪費時間。

    左宗棠不是禁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