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三年

關燈
呢? 簡注 ①振世:振動社會,指功勞卓著、名聲顯赫的人。

     ②翕聚:聚合在一起。

    翕,合。

     ③孤臣孽子:比喻遭遇艱難困苦的人。

    語出《孟子·盡心上》:“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恒存乎疢(chèn,熱病)疾。

    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無援的遠臣。

    孽子,妾所生的庶子。

     ④肅清:削平亂事,整饬綱紀。

     ⑤負荷:重擔與責任。

     ⑥盤錯:盤旋交錯,比喻事情錯綜複雜。

     ⑦爽然自失:失意茫然,不知所措。

     實踐要點 左宗棠認為但凡事業有成者早年必須經曆艱辛磨砺後才有所成,這是《孟子》“孤臣孽子”一章所講的道理。

    他堅持“做官要認真,遇事要耐煩”,緊守一個“慎”字,所以在出山後方能處理各種複雜的局面,應對各種難題,逐步取得成功。

    他發現孝威沒有認識到父親在福建征戰的艱辛,兒子閱曆不深且認為世上的事情容易解決,所以語重心長地要兒子懷抱謹慎之心,希望他明白“思其艱以圖其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道理,不能年輕氣盛而把人間事看得太容易。

     “少年心事當拿雲”,年輕人充滿自信可以理解,但是在自信的同時,更要明白“看事容易做事難”,臨陣磨槍、準備倉促和志大才疏而最終一事無成的例子數不勝數。

    所以,一個人在着手處理事情時,要經常保持謙卑、低調、謹慎的态度,切勿認為這是小事、簡單的事和容易的事,應該在做事之前先充分想到種種困難和挑戰,不斷磨砺自己的韌性。

    隻有将簡單的小事做好,循序漸進,積累經驗和實力,才能在重任在肩和經受挫折之時,從容應對各種事務乃至建功立業。

     至科第一事無足重輕,名之立與不立,人之傳與不傳,并不在此。

    兒言欲早得科第,免留心帖括,得及早為有用之學。

    如其誠然,亦見志趣之不苟,然吾不能無疑。

    科第之學本無與于事業,然欲求有以取科第之具,則正自不易,非熟讀經史必不能通達事理,非潛心玩索必不能體認入微。

    世人說八股人才毫無用處,實則真八股人才亦極不易得。

    明代及國朝乾隆二三十年以前名儒名臣有不從八股出者乎?羅慎齋①先生以八股教人,其八股亦多不可訓,然嚴樂園②先生從之遊,卒為名臣。

    嘗言,得力于先生,在一“思”字。

    蓋以慎齋教人作八股必沉思半日然後下筆,其識解必求出尋常意見之外乃首肯也。

    今之作者,但知塗澤③敷衍,揣摩腔調,并不講題中實、理、虛、神、題解、題分、章法、股法,與僧衆誦經念佛何異?如是而求人才出其中,其可得哉?兒從師學時俗八股尚未有成,遽④望以此弋取⑤科第,所見差矣。

    至謂“俟得科第後再讀有用之書”,然則從前所讀何書?将來更讀何書耶?如果能熟精傳注,則由此以窺聖賢蘊奧⑥亦複非難。

    不然,則書自書,人自人,八股自八股,學問自學問,科第不可必得,而學業迄無所成,豈不可惜?試細思之。

     今譯 至于科舉功名,我認為無關緊要。

    能否成就功名,能否流芳後世,并不全在于科考。

    你的意思是及早考取功名,那麼就不用一直留心學習八股科舉文章,而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經世緻用之學。

    如果真的是這樣,也可說明你的志趣不同流俗,但是,我對你的這個想法不能沒有疑惑。

    科舉考試和成就人生功業之間本來沒有必然聯系,但是一個想要建功立業的人,如果計劃先通過科舉博取功名,也是很不容易的,沒有熟讀經史則必然不能通達事理,沒有潛心鑽研帖括之學則必然不能對其中的精義體認入微。

     世人都說會寫八股文的人才沒有什麼可取之處,但我認為真正會寫八股文的人才極為難得。

    從明代算起,直到本朝乾隆二三十年以前那些有名望的儒家學者、有名的大臣,哪一位不是從八股取士這條道路上脫穎而出的呢?羅慎齋先生教學生八股文,卻不把學生束縛在科舉功業上。

    但嚴樂園師從他學習,卻成為一代名臣。

    他曾經說,自己得益于先生的在一個“思”字。

    慎齋先生教人作八股文,要求必須思考半天後才能下筆,且立意角度必須突破尋常人的想法,才能得到他的肯定。

    而如今的八股文作者,隻知道敷衍了事,揣摩一些時下流行的腔調而已,卻不把深入研究題目中所包含的義理、虛實、主旨、神韻、題解、章法、布局等等放在首要位置,這與廟中和尚有口無心地念經又有什麼差别呢?想要通過這種方法找到人才,怎麼可能呢?你跟着老師學習時下流行的八股文寫作,尚且沒有取得很大的進步,卻想拿八股文寫作來博取功名,這種想法很不應該呀。

     至于你所說“等到獲取功名後再讀有用的書”,那你從前讀的都是什麼書呢?将來又準備打算讀什麼書呢?如果你能熟讀經史以及後人為它們所做的注疏,由此體會聖賢思想的精義奧妙,也不是難事。

    不然的話,書還是書,你還是你,八股文還是八股文,學問還隻是書本上的學問,功名也不一定能考取,而自己的知識和學問并沒有增進,難道不可惜嗎?你應當認真思考思考。

     簡注 ①羅慎齋:羅典,字徽五,号慎齋,湖南湘潭人。

    乾隆丁卯(1747)舉鄉試第一,辛未(1751)進士,授編修擢禦史,曆官鴻胪寺少卿。

    歸主嶽麓書院講席二十七年,卒祀鄉賢祠。

    著有《凝園五經說》及詩文集。

     ②嚴樂園:嚴如熤,字炳文,一字蘇亭,号樂園,湖南溆浦人。

    曾就讀嶽麓書院,清地理學家。

    湘黔邊苗民大起義時,撰《苗防備覽》,說明苗疆地理形勢,苗俗風習,提出對策。

    嘉慶五年應試孝廉方正科,上《平定川楚陝三省方略策》,得仁宗贊賞,拔為第一,授陝西洵陽知縣,參與鎮壓白蓮教,因軍功遷定遠廳、潼關廳同知。

    嘉慶十四年升漢中知府。

    他興勸農事,推行區田法,教民紡織,創辦社倉、義學。

    又籌劃水利,修複山河、五門、楊壩諸堰,灌田數萬頃。

    道光五年升貴州按察使,明年複調陝西,因患病,歸卒于家,贈布政使。

    纂《洋務輯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