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
關燈
小
中
大
吾父母貧苦之狀,有四句雲:“研田③終歲營兒脯④,糠屑經時當夕飧⑤。
乾坤⑥憂痛何時畢?忍屬兒孫嚼菜根。
”至今每一諷詠及之,猶悲怆不能自已。
自入軍以來,非宴客不用海菜⑦,窮冬⑧猶衣缊袍⑨,冀與士卒同此苦趣,亦念享受不可豐,恐先世所贻餘福至吾身而折盡耳。
古人訓弟子以“咬得菜根,百事可作”,若吾家則更宜有進于此者。
菜根視糠屑,則已為可口矣,爾曹念之,忍效纨绔所為乎? 今譯 你二伯常常說:“不希望家族的子侄輩沾染纨绔子弟的習氣。
”這是非常有道理的,你們要恭敬地将這樣的教誨銘記在心不能違背,永遠傳承先祖的福澤。
我們家族世代貧寒樸素,先祖們生活艱苦的情形就是上百張紙也書寫不完。
你母親嫁給我的時候,我已經考取了舉人,那時的經濟狀況略有好轉,但是每當我和你母親回憶起那時候艱難困窘的生活,沒有哪一次不是淚如雨下沾濕衣襟。
我二十九歲生日在安化小淹開館授課時曾寫過八首小詩,有一首說到我父母捉襟見肘的苦難生活,其中有四句是這樣的:“研田終歲營兒脯,糠屑經時當夕飧。
乾坤憂痛何時畢?忍屬兒孫嚼菜根。
”(終年耕田養兒女,常把糠屑做晚餐;父母憂傷何時了?怎忍兒孫吃菜根。
)直到現在,每當詠誦當年寫下的詩句,我依然會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不可自拔。
自從從軍以來,不到宴請賓客的時候從不食用海菜,深冬還穿着以亂麻為絮的袍子,希望和士兵們一起同甘共苦,同時也考慮到享受不能太多,恐怕先輩們留下的福分到我這裡就折損耗盡完了。
古人用“能吃菜根的人,什麼事情都可以做成”教育子女。
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更應該進行這樣的教育。
菜根相比糠屑已經很可口了,你們想到這些,怎能忍心效仿富貴人家子弟的所做所為呢? 簡注 ①纨绔(wánkù):用細絹做的褲子,後世代指富家子弟。
②艱窘:艱難,困窘。
③研田:硯田,指當塾師。
以田喻硯,把讀寫看作耕作。
④左宗棠詩集中自注:“父授徒長沙,先後二十餘年,非修脯無從得食。
” ⑤左宗棠詩集中自注:“嘉慶十二年吾鄉大旱,母屑糠為餅食之,僅乃得活。
後長姊為餘言也。
傷哉!” ⑥乾坤:本是《易經》上的兩個卦名,後借稱天地、陰陽、男女、夫婦、日月等。
這裡指夫婦,意指父母。
⑦海菜:海洋中可食用的植物。
這裡借指高級菜品。
⑧窮冬:深冬。
⑨缊(yùn)袍:以亂麻為絮的袍子,古代為貧者所穿。
實踐要點 左宗棠苦口婆心提醒子女保持寒素家風。
他深情回顧家世,詳細描述祖輩和父母的貧寒生活,以感染子女。
盡管家裡生活條件比原來好些,但還是希望他們從心底裡認同儉樸的生活方式,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樹立“嚼得菜根,百事可作”的信念,激勵子女們奮發圖強。
“嚼得菜根,百事可作”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首先難在要吃得苦,經受住苦難對人身心的考驗,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其次難在困境中仍有理想,依然鬥志昂揚,能夠将苦難視為挑戰和财富,千方百計去實現理想;最難的還是在環境好轉後,繼續堅持原來艱苦奮鬥的作風,不因為“窮怕了”的補償心理而在經濟實力上升後大肆揮霍。
有的家長對下一代特别舍得花本錢,其出發點是不要讓子女再受父輩的苦,殊不知那樣反而對子女的成長有害,有遠見的家長應該有意識地讓子女經受苦難的磨煉。
孩子不能成為溫室裡的花朵,因為“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比傳承财富更為重要的是教給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和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
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
”要想家族基業長青,長輩們務必要在成功時依然帶頭保持創業的精神,讓儉樸、勤奮、優秀成為一種家族的生活方式。
如果家中安享晚年的老一輩、仍在奮鬥的中流砥柱、還在求學的未成年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還能自覺做到勤儉苦學,方能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對于家庭之外的學校、企業和社會,也要加強這種宣傳教育,形成“儉以養德”的共識,引導每位公民“以艱苦奮鬥為榮,以奢侈懶惰為恥”,中華民族“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才能代代相傳。
更有一語屬爾:近時聰明子弟,文藝①粗有可觀,便自高位置,于人多所淩忽②。
不但同輩中人無誠心推許之人,即名輩居先者亦貌敬而心薄之。
舉止輕脫③,疏放④自喜⑤,更事⑥日淺,偏好縱言⑦曠論⑧;德業⑨不加進,偏好聞人過失。
好以言語侮人,文字譏人,與輕薄之徒互相标榜⑩,自命為名士,此近時所謂名士氣。
吾少時亦曾犯此,中年稍稍讀書,又得師友箴規?之益,乃少自損抑?。
每一念從前倨傲?之态、誕妄?之談,時覺慚赧?。
爾母或笑舉前事相規,辄掩耳不欲聽也。
昔人有雲:“子弟不可令看《世說新語》,未得其隽永?,先習其簡傲?。
”此言可味,爾宜戒之,勿以爾父少年舉動為可效也。
至子弟好交結淫朋逸友,今日戲場,明日酒館,甚至嫖賭、鴉片無事不為,是為下流種子。
或喜看小說傳奇,如《會真記》《紅樓夢》等等,誨淫?長惰,令人損德喪恥。
此皆不肖之尤?,固不必論。
吾以德薄能淺之人忝竊高位,督師?十月,未能克一郡、救一方,上負朝廷,下孤民望。
爾輩聞吾敗固宜憂,聞吾勝不可以為喜。
十月二十三夜龍遊城外行營 今譯 我還要囑咐你一些話:近來有些自認為聰明的子弟,寫文章方面稍微取得了一點成績,便自認為水平很高,經常輕視他人。
不但認為同輩中沒有真正認可推崇的人,即使對有名氣的前輩也隻是表面恭敬而内心不以為然。
(他們)行為輕佻,疏散放縱,自認為不錯而得意,經曆世事少,卻偏偏喜歡任意談論各種事情并發表迂闊的言論;德行和功業沒有進步,卻偏偏喜歡聽聞他人的過失。
喜歡用言語欺淩人,喜歡用文字諷刺人,喜歡與言行不莊重的人互相吹噓,自以為是名士,這些就是時下所說的名士氣。
我年少的時候也曾沾染這種毛病,中年以後稍微多讀了點書,又得到師友的教誨規勸,于是開始克制自己。
我現在每每想到從前的驕縱之态以及那些荒誕的言論,便會臉紅慚愧。
你母親有時候也面帶笑容地列舉以前這些事勸谏我,(我)都捂着耳朵不想聽。
從前有人說:“不能讓家中子弟看《世說新語》,他們往往沒能領悟書中意味深長之處,卻學到了書中人物為人處世的傲慢态度。
”這些話值得好好體會,你應該戒除名士氣,切不可認為你父親年少時那些行為值得效仿。
至于年輕的子弟喜歡結交驕奢淫逸的朋友,今天結伴入戲場,明日流連酒館,甚至連嫖賭、鴉片這種道德敗壞的事情也無所不為,這就是下流種子。
又或者平時喜歡讀小說傳奇,如《會真記》《紅樓夢》等等,誘發淫欲,增長懶惰,使人敗壞德行,喪失羞恥。
這是特别不肖的行為,就更不用說了。
我德行不厚、才能不高,卻有幸身居高位,帶兵打仗十個月,未能收複一郡,救民一方,向上有負朝廷信任,向下有負黎民厚望。
你們聽說我打了敗仗自然會擔憂,但聽說我打了勝仗也不必高興。
簡注 ①文藝:撰述、寫作之事。
②淩忽:輕視、冒犯他人。
③輕脫:态度輕佻。
④疏放:疏散放縱、不拘束。
⑤自喜:自樂,自我欣賞,自認為不錯而得意。
⑥更事(jīngshì):對世事有所閱曆,經曆世事。
⑦縱言:任意談說,泛說諸事。
⑧曠論:迂闊的言論,意指大而無當的言論。
曠,寬廣、空闊。
⑨德業:德行與功業。
⑩标榜:(互相)吹噓,誇耀。
?箴規:用書信規勸。
?自損抑:克制自己,保持謙卑。
?倨傲:高傲自大,傲慢。
?誕妄:荒誕不實。
?慚赧(nǎn):羞愧臉紅。
赧,害羞慚愧而臉紅。
?隽(jùn)永: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簡傲:高傲,傲慢。
?誨淫:引誘人做淫穢的事。
?尤:特别,更加。
?督師:統帥軍隊作戰。
實踐要點 左宗棠對當時流行的名士氣深惡痛絕,很擔心兒子沾染上。
于是他詳細列舉了名士氣的種種表現,言下之意是,這是禁令,要自覺遠離。
同時,他将自己少年時曾經犯過這類毛病的事情也坦誠相告,甚至舉出夫人後來引為笑話而自己感到十分羞恥的切身感受,毫不避諱自己曾經走過的彎路,現身說法,希望子女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嚴厲之餘不乏入情入理的尊重和剖析。
這種交流不像父親在教育子女,倒更像朋友間的以心換心,不僅拉近了父子之間的距離,還容易讓兒子産生理解和共鳴。
他反對子弟讀《世說新語》《會真記》《紅樓夢》等書,明顯是正統的儒家教育觀。
若從青少年心靈建設的角度來說,的确有他一定的道理。
因為這些書内容豐富而雜糅,取材均來自特定的曆史環境,具有複雜的多面性,而其中不乏消極思想。
現在看來,這些書不是不可以讀,但是一定要注意加以正确的引導,不然青少年讀者的思想容易跑偏,不僅沒有吸收到精華,反而隻注意到糟粕。
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閱讀的滋養,“一個人精神的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
但讀什麼樣的書,何時讀,怎麼讀,這無疑是留給我們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難題,值得我們思索、探讨。
畢竟能理性判斷和選擇适合自己的書籍的青少年并不多,選擇陽光的、充滿正能量的書籍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更能提升他們的精神層次,淨化心靈,且對他們一生産生根深蒂固的深遠影響。
左宗棠對子弟讀書的甄别引導,為今天的家長指導孩子讀書,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父母應該積極為孩子選擇那些思想健康、内容豐富且有營養的經典,主動承擔起引領青少年閱讀的責任。
乾坤⑥憂痛何時畢?忍屬兒孫嚼菜根。
”至今每一諷詠及之,猶悲怆不能自已。
自入軍以來,非宴客不用海菜⑦,窮冬⑧猶衣缊袍⑨,冀與士卒同此苦趣,亦念享受不可豐,恐先世所贻餘福至吾身而折盡耳。
古人訓弟子以“咬得菜根,百事可作”,若吾家則更宜有進于此者。
菜根視糠屑,則已為可口矣,爾曹念之,忍效纨绔所為乎? 今譯 你二伯常常說:“不希望家族的子侄輩沾染纨绔子弟的習氣。
”這是非常有道理的,你們要恭敬地将這樣的教誨銘記在心不能違背,永遠傳承先祖的福澤。
我們家族世代貧寒樸素,先祖們生活艱苦的情形就是上百張紙也書寫不完。
你母親嫁給我的時候,我已經考取了舉人,那時的經濟狀況略有好轉,但是每當我和你母親回憶起那時候艱難困窘的生活,沒有哪一次不是淚如雨下沾濕衣襟。
我二十九歲生日在安化小淹開館授課時曾寫過八首小詩,有一首說到我父母捉襟見肘的苦難生活,其中有四句是這樣的:“研田終歲營兒脯,糠屑經時當夕飧。
乾坤憂痛何時畢?忍屬兒孫嚼菜根。
”(終年耕田養兒女,常把糠屑做晚餐;父母憂傷何時了?怎忍兒孫吃菜根。
)直到現在,每當詠誦當年寫下的詩句,我依然會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不可自拔。
自從從軍以來,不到宴請賓客的時候從不食用海菜,深冬還穿着以亂麻為絮的袍子,希望和士兵們一起同甘共苦,同時也考慮到享受不能太多,恐怕先輩們留下的福分到我這裡就折損耗盡完了。
古人用“能吃菜根的人,什麼事情都可以做成”教育子女。
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更應該進行這樣的教育。
菜根相比糠屑已經很可口了,你們想到這些,怎能忍心效仿富貴人家子弟的所做所為呢? 簡注 ①纨绔(wánkù):用細絹做的褲子,後世代指富家子弟。
②艱窘:艱難,困窘。
③研田:硯田,指當塾師。
以田喻硯,把讀寫看作耕作。
④左宗棠詩集中自注:“父授徒長沙,先後二十餘年,非修脯無從得食。
” ⑤左宗棠詩集中自注:“嘉慶十二年吾鄉大旱,母屑糠為餅食之,僅乃得活。
後長姊為餘言也。
傷哉!” ⑥乾坤:本是《易經》上的兩個卦名,後借稱天地、陰陽、男女、夫婦、日月等。
這裡指夫婦,意指父母。
⑦海菜:海洋中可食用的植物。
這裡借指高級菜品。
⑧窮冬:深冬。
⑨缊(yùn)袍:以亂麻為絮的袍子,古代為貧者所穿。
實踐要點 左宗棠苦口婆心提醒子女保持寒素家風。
他深情回顧家世,詳細描述祖輩和父母的貧寒生活,以感染子女。
盡管家裡生活條件比原來好些,但還是希望他們從心底裡認同儉樸的生活方式,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樹立“嚼得菜根,百事可作”的信念,激勵子女們奮發圖強。
“嚼得菜根,百事可作”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首先難在要吃得苦,經受住苦難對人身心的考驗,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其次難在困境中仍有理想,依然鬥志昂揚,能夠将苦難視為挑戰和财富,千方百計去實現理想;最難的還是在環境好轉後,繼續堅持原來艱苦奮鬥的作風,不因為“窮怕了”的補償心理而在經濟實力上升後大肆揮霍。
有的家長對下一代特别舍得花本錢,其出發點是不要讓子女再受父輩的苦,殊不知那樣反而對子女的成長有害,有遠見的家長應該有意識地讓子女經受苦難的磨煉。
孩子不能成為溫室裡的花朵,因為“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比傳承财富更為重要的是教給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和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
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
”要想家族基業長青,長輩們務必要在成功時依然帶頭保持創業的精神,讓儉樸、勤奮、優秀成為一種家族的生活方式。
如果家中安享晚年的老一輩、仍在奮鬥的中流砥柱、還在求學的未成年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還能自覺做到勤儉苦學,方能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對于家庭之外的學校、企業和社會,也要加強這種宣傳教育,形成“儉以養德”的共識,引導每位公民“以艱苦奮鬥為榮,以奢侈懶惰為恥”,中華民族“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才能代代相傳。
更有一語屬爾:近時聰明子弟,文藝①粗有可觀,便自高位置,于人多所淩忽②。
不但同輩中人無誠心推許之人,即名輩居先者亦貌敬而心薄之。
舉止輕脫③,疏放④自喜⑤,更事⑥日淺,偏好縱言⑦曠論⑧;德業⑨不加進,偏好聞人過失。
好以言語侮人,文字譏人,與輕薄之徒互相标榜⑩,自命為名士,此近時所謂名士氣。
吾少時亦曾犯此,中年稍稍讀書,又得師友箴規?之益,乃少自損抑?。
每一念從前倨傲?之态、誕妄?之談,時覺慚赧?。
爾母或笑舉前事相規,辄掩耳不欲聽也。
昔人有雲:“子弟不可令看《世說新語》,未得其隽永?,先習其簡傲?。
”此言可味,爾宜戒之,勿以爾父少年舉動為可效也。
至子弟好交結淫朋逸友,今日戲場,明日酒館,甚至嫖賭、鴉片無事不為,是為下流種子。
或喜看小說傳奇,如《會真記》《紅樓夢》等等,誨淫?長惰,令人損德喪恥。
此皆不肖之尤?,固不必論。
吾以德薄能淺之人忝竊高位,督師?十月,未能克一郡、救一方,上負朝廷,下孤民望。
爾輩聞吾敗固宜憂,聞吾勝不可以為喜。
十月二十三夜龍遊城外行營 今譯 我還要囑咐你一些話:近來有些自認為聰明的子弟,寫文章方面稍微取得了一點成績,便自認為水平很高,經常輕視他人。
不但認為同輩中沒有真正認可推崇的人,即使對有名氣的前輩也隻是表面恭敬而内心不以為然。
(他們)行為輕佻,疏散放縱,自認為不錯而得意,經曆世事少,卻偏偏喜歡任意談論各種事情并發表迂闊的言論;德行和功業沒有進步,卻偏偏喜歡聽聞他人的過失。
喜歡用言語欺淩人,喜歡用文字諷刺人,喜歡與言行不莊重的人互相吹噓,自以為是名士,這些就是時下所說的名士氣。
我年少的時候也曾沾染這種毛病,中年以後稍微多讀了點書,又得到師友的教誨規勸,于是開始克制自己。
我現在每每想到從前的驕縱之态以及那些荒誕的言論,便會臉紅慚愧。
你母親有時候也面帶笑容地列舉以前這些事勸谏我,(我)都捂着耳朵不想聽。
從前有人說:“不能讓家中子弟看《世說新語》,他們往往沒能領悟書中意味深長之處,卻學到了書中人物為人處世的傲慢态度。
”這些話值得好好體會,你應該戒除名士氣,切不可認為你父親年少時那些行為值得效仿。
至于年輕的子弟喜歡結交驕奢淫逸的朋友,今天結伴入戲場,明日流連酒館,甚至連嫖賭、鴉片這種道德敗壞的事情也無所不為,這就是下流種子。
又或者平時喜歡讀小說傳奇,如《會真記》《紅樓夢》等等,誘發淫欲,增長懶惰,使人敗壞德行,喪失羞恥。
這是特别不肖的行為,就更不用說了。
我德行不厚、才能不高,卻有幸身居高位,帶兵打仗十個月,未能收複一郡,救民一方,向上有負朝廷信任,向下有負黎民厚望。
你們聽說我打了敗仗自然會擔憂,但聽說我打了勝仗也不必高興。
簡注 ①文藝:撰述、寫作之事。
②淩忽:輕視、冒犯他人。
③輕脫:态度輕佻。
④疏放:疏散放縱、不拘束。
⑤自喜:自樂,自我欣賞,自認為不錯而得意。
⑥更事(jīngshì):對世事有所閱曆,經曆世事。
⑦縱言:任意談說,泛說諸事。
⑧曠論:迂闊的言論,意指大而無當的言論。
曠,寬廣、空闊。
⑨德業:德行與功業。
⑩标榜:(互相)吹噓,誇耀。
?箴規:用書信規勸。
?自損抑:克制自己,保持謙卑。
?倨傲:高傲自大,傲慢。
?誕妄:荒誕不實。
?慚赧(nǎn):羞愧臉紅。
赧,害羞慚愧而臉紅。
?隽(jùn)永: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簡傲:高傲,傲慢。
?誨淫:引誘人做淫穢的事。
?尤:特别,更加。
?督師:統帥軍隊作戰。
實踐要點 左宗棠對當時流行的名士氣深惡痛絕,很擔心兒子沾染上。
于是他詳細列舉了名士氣的種種表現,言下之意是,這是禁令,要自覺遠離。
同時,他将自己少年時曾經犯過這類毛病的事情也坦誠相告,甚至舉出夫人後來引為笑話而自己感到十分羞恥的切身感受,毫不避諱自己曾經走過的彎路,現身說法,希望子女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嚴厲之餘不乏入情入理的尊重和剖析。
這種交流不像父親在教育子女,倒更像朋友間的以心換心,不僅拉近了父子之間的距離,還容易讓兒子産生理解和共鳴。
他反對子弟讀《世說新語》《會真記》《紅樓夢》等書,明顯是正統的儒家教育觀。
若從青少年心靈建設的角度來說,的确有他一定的道理。
因為這些書内容豐富而雜糅,取材均來自特定的曆史環境,具有複雜的多面性,而其中不乏消極思想。
現在看來,這些書不是不可以讀,但是一定要注意加以正确的引導,不然青少年讀者的思想容易跑偏,不僅沒有吸收到精華,反而隻注意到糟粕。
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閱讀的滋養,“一個人精神的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
但讀什麼樣的書,何時讀,怎麼讀,這無疑是留給我們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難題,值得我們思索、探讨。
畢竟能理性判斷和選擇适合自己的書籍的青少年并不多,選擇陽光的、充滿正能量的書籍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更能提升他們的精神層次,淨化心靈,且對他們一生産生根深蒂固的深遠影響。
左宗棠對子弟讀書的甄别引導,為今天的家長指導孩子讀書,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父母應該積極為孩子選擇那些思想健康、内容豐富且有營養的經典,主動承擔起引領青少年閱讀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