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十年

關燈
其德”為基礎的朋友方能攜手前行。

    他引用“管甯割席”的典故,意在教導孩子們,朋友之間如果不能志同道合,不如及早斷絕來往,免受不良影響。

     左宗棠家族耕讀相承,随着父母相繼病故,家境日益貧困。

    起初,他無錢買書,隻能四處借閱。

    尤其是就讀于長沙城南書院之後,師從賀長齡、賀熙齡讀書研習,從賀家的藏書中廣泛鑽研農學、醫學、地理、水利、軍事等經世緻用之學,為他日後利民、恤民、安民的舉措打下堅實的基礎。

    他一直如饑似渴地博覽群書,因此訓導兒子惜書愛書,不輕易借書與人,至于志同道合的人來借書,隻要做好詳細的登記即可,可見左宗棠愛書之深。

     與孝威(大一歲須立一歲志氣長一歲學問) 孝威知之: 卅①日過湖,曾一信寄回,想已接閱。

    自二月初一入荊河口②,至廿③四日始抵荊州,五百餘裡竟行兼旬④之久,實苦遲滞⑤。

    今已雇小車八輛、轎二乘、馬兩匹,向襄陽前去,大約須閏月初始抵都也。

     爾在家須用心讀書,斷不可如從前悠忽,是所切囑!大一歲須立一歲志氣,長一歲學問,勿贻我憂⑥。

    餘俱詳前谕,不多及也。

     二月廿四日(父字) 今譯 我一月三十日經過洞庭湖,曾經寄了一封家書回去,想必你們已經收到了。

    從二月初一進入荊河口,至二十四日才抵達荊州,五百多裡路竟然花費了二十天之久,實在是苦于延緩滞留。

    現已雇了八輛小車、兩乘轎子、兩匹馬,向襄陽進發,預計閏月初可抵達北京。

     你們在家要用心讀書,切不可像從前那樣閑遊晃蕩,這是我要特别囑咐的!你們每長大一歲就要長一歲的志氣,增進一歲的學問,不要讓我替你們擔心。

    其餘要交代的,我在上封信中已經說得很詳細,這裡就不多說了。

     簡注 ①卅(sà):三十。

     ②荊河口:今湖北省石首市團山寺鎮北河口村,湘鄂交界處。

     ③廿(niàn):二十。

     ④兼旬:二十天。

    旬,十天。

     ⑤遲滞(zhì):延緩滞留。

     ⑥勿贻我憂:不要讓我憂慮。

    贻,遺、留。

     實踐要點 這是左宗棠離開湖南幕府拟赴京參加會試途中的家信。

    雖然他不能在家中親眼見證兒女成長的點滴,多少有些遺憾,但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從未有片刻的松懈和疏忽,而是始終關注兒子的志向和學問,這是頗具長遠眼光的。

     與孝威(讀書亦可以養身) 孝威覽之: 爾身體尚未複元,凡百宜知保愛,毋贻我憂。

    爾母前有攜①爾往外家之說,未知果否。

    讀書亦可以養身,隻要有恒無間,不在功課之多。

    萬方多難②,吾不能為一身一家之計。

    爾年幼弱,諸弟更小,須一切禀母命行之。

    所有讀書做人為終身之計者,吾曾為爾言之。

    時記我言,免我憂慮為要。

     九月初四日章門營次(父谕) 今譯 如今,你身體還沒有完全康複,你要愛惜身體,以免我牽挂與擔憂。

    你在上一封信中提及你母親将帶着你們一起去外祖母家,不知是否成行。

    讀書也可以養身,隻要堅持不懈,不在于每天做很多功課。

    現在,我們國家處于多難之秋,我不能隻為自己和家族做打算。

    你年紀尚小,且體弱多病,弟弟們更加年幼,在家凡事都應該遵從母命。

    所有關于讀書做人這一終身大事的道理,我以前都跟你講過。

    希望你時刻記住我的話,切記不要讓我憂慮。

     簡注 ①攜:帶。

     ②萬方多難:形容國家和百姓飽受災難。

    出自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次登臨。

    ”萬方,全國各地。

     實踐要點 一般人認為,讀書是腦力勞動,耗費心神,容易影響身體健康。

    左宗棠提出“讀書亦可以養身,隻要有恒無間,不在功課之多”。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當代許多學者或作家都長壽,如:語言學家周有光享年112歲,作家翻譯家楊绛享年105歲,作家巴金享年101歲,物理學家錢學森享年98歲,紅學家周汝昌享年95歲等等。

    總結名人壽星的養生之道可以發現,适當的腦力勞動,有規律的作息時間,清淡的飲食,平和的心态是有助于身體健康的。

     孝威生下來就體質不佳,左宗棠何嘗不想多在家督促他修身養性。

    但是“萬方多難,吾不能為一身一家之計”,他向兒子解釋了長年不在家的原因,希望兒子諒解,希望兒子多聽母親的話,其中有胸懷、有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