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十年

關燈
分曉。

    如果你們還像從前那樣閑遊晃蕩荒廢時日,往後還好意思繼續冒充讀書人嗎?你們應當好好想想。

     簡注 ①陶桓公:陶侃,東晉時期名将。

    曆任縣吏、郡守、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封長沙郡公。

    去世後獲贈大司馬,谥号桓。

    其曾孫為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

     ②寸陰: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比喻非常短的時間。

     ③韓文公:韓愈,字退之。

    唐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

    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④嬉:遊戲,玩耍。

     ⑤天地民物:天地、百姓、萬物。

    蔡邕《陳太丘碑》:“神化著于民物,形表圖于丹青。

    ”張載《橫渠語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民物,指人民萬物。

     ⑥融澈:融通透徹而明晰。

     ⑦施為:施展作為。

    韓愈《愛直贈李君房别》:“南陽公舉措施為不失其宜。

    ” ⑧本:根據,依憑。

     ⑨悠忽:輕忽遊蕩以度日。

    比喻虛耗光陰不自振作。

     ⑩名色:名目,名稱。

     實踐要點 青少年時期的求學者總會想兩個問題: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這麼勤苦地讀書?如果想通了這兩個問題,立志求學也就有了方向。

    左宗棠告訴孝威:讀書不是為了科名、好聽、孝順父母,而是為将來實現自己的抱負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個抱負就是“天地民物,莫非己任”,這是對著名的“橫渠(張載)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化用。

    為了實現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就必須“宇宙古今事理,均需融澈于心”,不然立身行事就沒有根基。

     這種胸懷,是儒家推崇的境界,要做到很難。

    雖然不一定能夠實現,但讀書人必須以此為目的,才能跳出“小我”的狹隘,才能志存高遠,才能挖掘潛力,才會避免成為“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讀書苦學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動力。

    所以讀書比隻精一業的百工技藝都要難,需要比學技藝的人更勤苦。

    人生事業的根基就是在青少年求學時期奠定的,不珍惜這段短暫的黃金歲月,要實現抱負就是空談,所以必須珍惜寸陰。

    這些道理,對幫助莘莘學子樹立正确的讀書目的和讀書态度,是很有價值的。

     孝威氣質輕浮①,心思不能沉下,年逾成童②而童心未化,視聽言動,無非一種輕揚浮躁之氣。

    屢經谕責,毫不知改。

    孝寬氣質昏惰,外蠢内傲,又貪嬉戲,毫無一點好處可取。

    開卷便昏昏欲睡,全不提醒振作。

    一至偷閑玩耍,便覺分外精神。

    年已十四,而詩文不知何物,字畫又醜劣不堪。

    見人好處不知自愧,真不知将來作何等人物。

    我在家時常訓督,未見悛改③。

    今我出門,想起爾等頑鈍不成材料光景,心中片刻不能放下。

    爾等如有人心④,想爾父此等苦心,亦知自愧自恨,求痛改前非以慰我否? 親朋中子弟佳者頗少。

    我不在家,爾等在塾讀書,不必應酬交接。

    外受傅訓,入奉母儀⑤可也。

     今譯 孝威言行舉止不莊重,心思不能集中,年齡已經超過十五歲了還童心不改。

    所看、所聽、所說和所做無不充斥着一種輕浮躁動的氣質。

    我多次告知和責備,但一點也沒有改正。

    孝寬言行舉行昏昧怠惰,外表愚蠢而内心傲慢,又貪玩,毫無可取之處。

    每次打開書本,便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

    一到玩耍的時候,就精神百倍。

    現在已經十四歲了,連詩文是什麼都不知道,寫字的筆畫又十分拙劣。

    看到别人好的方面不感到慚愧,真不知道将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以前在家的時候,常常督促訓導你們,也沒見你們有絲毫悔改。

    現如今出門在外,一想起你們愚笨不成才的種種樣子,心裡一刻也放不下。

    如果你們還有良心,想到父親這樣的良苦用心,會知道慚愧悔恨,然後痛下決心改過自新以告慰父親我嗎? 親朋好友當中優秀的子弟不多。

    我不在家,你們在私塾讀書,不要去應酬交遊。

    在外面遵循老師的訓導,回家聽你們母親的話,也就可以了。

     簡注 ①輕浮:言行舉止輕佻,不莊重。

     ②成童:古代指年紀稍長的兒童,這裡指十五歲以上的青少年。

     ③悛(quān)改:改過自新。

    悛,悔改。

     ④人心:良心。

     ⑤母儀:作為人母的典範。

     實踐要點 左宗棠這一次斥責,不留情面,用詞嚴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