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十年

關燈
驗之談。

     讀書作人,先要立志。

    想古來聖賢豪傑是我者般年紀時是何氣象?是何學問?是何才幹?我現才那一件可以比他?想父母送我讀書、延師訓課是何志願?是何意思?我那一件可以對父母?看同時一輩人,父母常背後誇贊者是何好樣?斥詈①者是何壞樣?好樣要學,壞樣斷不可學。

    心中要想個明白,立定主意,念念要學好,事事要學好。

    自己壞樣一概猛省猛改,斷不許少有回護②,斷不可因循苟且③,務期與古時聖賢豪傑少小時志氣一般,方可慰父母之心,免被他人恥笑。

     志患不立,尤患不堅。

    偶然聽一段好話,聽一件好事,亦知歆動④羨慕,當時亦說我要與他一樣。

    不過幾日幾時,此念就不知如何銷歇⑤去了,此是爾志不堅,還由不能立志之故。

    如果一心向上,有何事業不能做成? 今譯 讀書做人,首要的是立志。

    想想自古以來聖賢豪傑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行為舉止是什麼樣的風格氣度?學問到了何種淵博精深的地步?具備了什麼樣的才幹和建樹?我自己現在哪一樣是比得上他們的?父母送我讀書、請老師授課的期盼和心願是什麼?其中有什麼樣的用意?我有哪一件事情可以對得起父母?在自己同一輩人中,父母常常背後誇獎的是哪些方面?所批評的又是哪些方面?好樣要學,壞樣絕對不能學。

    凡事自己心中應該想清楚,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時刻提醒自己要朝好的方面學習,事事都要學着做好。

    自己的壞樣一律都要猛然醒悟、猛然改正,絕對不能包庇袒護,絕對不能沿襲舊習性敷衍不改,務必使自己與古代聖賢豪傑小時候的志向氣質一樣,這樣才可以使父母心安,免得被其他人恥笑。

     (我)擔心的是(你的)志向不能樹立,更擔心(你的志向)不能堅定不移。

    偶然聽到一段好話,聽到一件好事,也知道心動羨慕,當時也說我要和他一樣雲雲。

    不過幾天或一段時間後,當初的想法就不知道已經消失到哪裡去了,這就是你志向不堅定的表現,也是沒有真正立下志向的緣故。

    如果一心上進,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簡注 ①斥詈(lì):責罵。

    嚴厲的、放肆的指責或辱罵。

     ②回護:包庇,袒護。

     ③因循苟且:沿着舊習,敷衍草率,不思改變。

     ④歆(xīn)動:心動而羨慕,欣喜動心。

     ⑤銷歇:休止,消失。

     實踐要點 “有志者事竟成。

    ”應該怎樣立志?應該立什麼樣的志向呢?左宗棠一連用九個疑問句引導子女去思考,雖沒有明确答案,但子女在這一連串思考後自然會有答案,參照标準就是古代聖賢豪傑少年時期的志向。

    立下志向後應該怎樣做呢?志向一立,時刻要想到志向,言行要對照志向,對壞毛病要痛下決心改正,不要給自己找借口。

    “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

    ”立志難,立志後的堅持更難。

    他通過描繪立志不堅的情形,告誡子女要堅定不移,鼓勵他們堅持不懈。

     雖然談的是“立志”這樣的大道理,但是他也注意啟發子女進行思考;不是早下結論,而是激發他們通過思考而銘記在心,從中可以看出他對于如何講好大道理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陶桓公①有雲:“大禹惜寸陰②,吾輩當惜分陰。

    ”古人用心之勤如此。

    韓文公③雲:“業精于勤而荒于嬉④。

    ”凡事皆然,不僅讀書。

    而讀書更要勤苦,何也?百工技藝及醫學、農學,均是一件事,道理尚易通曉。

    至吾儒讀書,天地民物⑤,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需融澈⑥于心,然後施為⑦有本⑧。

    人生讀書之日最是難得,爾等有成與否,就在此數年上見分曉。

    若仍如從前悠忽⑨過日,再數年依然故我,還能冒讀書名色⑩、充讀書人否?思之,思之。

     今譯 陶侃曾經說:“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陰,我們應當珍惜每一分光陰。

    ”古人尚且如此勤勉,我們是不是該向他們學習呢?韓愈說:“學業由于勤奮而專精,由于玩樂而荒廢。

    ”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這個道理,不單單是指讀書。

    但是,讀書要更加勤奮刻苦,為什麼呢?因為百工技藝,以及醫學、農學,都是隻需做好一件事情,道理相對淺顯容易明白。

    至于我們儒生讀書,天地、百姓、萬物,無一不與自己息息相關,都是要擔當的責任;時間、空間、過去、未來的發展規律,都要在心中融會貫通,然後施展作為才有根據。

    人一生中靜心讀書的日子是最寶貴的,因此值得好好珍惜。

    你們今後能不能有所成就,就在這些年可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