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十年
關燈
小
中
大
與孝威孝寬(讀書要目到、口到、心到)
孝威、寬知之:
我此次北行,非其素志。
爾等雖小,當亦略知一二。
世局如何,家事如何,均不必為爾等言之。
惟刻難忘者,爾等近年讀書無甚進境,氣質毫未變化,恐日複一日,将求為尋常弟子不可得,空負我一片期望之心耳。
夜間思及,辄①不成眠,今複為爾等言之。
爾等能領受與否,我不能強,然固不能已于言也。
讀書要目到、口到、心到。
爾讀書不看清字畫偏旁,不辨明句讀,不記清首尾,是目不到也。
喉、舌、唇、牙、齒五音并不清晰伶俐,蒙籠含糊,聽不明白,或多幾字,或少幾字,隻圖混過就是,是口不到也。
經傳精義奧旨,初學固不能通,至于大略粗解,原易明白。
稍肯用心體會,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虛字審②其神氣,實字測其義理,自然漸有所悟。
一時思索不得,即請先生解說;一時尚未融釋,即上下文或别章、别部義理相近者反複推尋,務期了然于心,了然于口,始可放手。
總要将此心運在字裡行間,時複思繹③,乃為心到。
今爾等讀書總是混過日子,身在案前,耳目不知用到何處,心中胡思亂想,全無收斂歸着④之時。
悠悠忽忽,日複一日,好似讀書是答應人家工夫,是欺哄人家、掩飾人家耳目的勾當。
昨日所不知不能者,今日仍是不知不能;去年所不知不能者,今年仍是不知不能。
孝威今年十五,孝寬今年十四,轉眼就長大成人矣。
從前所知所能者,究竟能比鄉村子弟之佳者否?試自忖之。
今譯 我這次北上,本來不是我向來的意願。
你們雖然年紀幼小,但也應該有所了解。
國家大事和家裡的事情,無須跟你們細說。
我現在最放心不下的,隻是你們近年來讀書沒什麼進步,氣質修養也沒什麼改變,我擔心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就連普通家庭的孩子都做不了,辜負我一片期望。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我一想到這些,就輾轉難眠,今天在此再次跟你們強調,希望你們能放在心上。
你們能否理解父親的殷殷期望,我不能強求,(一想到做父親的責任)我就不能停下我想寫的話。
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
你讀書的時候,不看清字畫偏旁,不能正确地停頓,記不清開頭和結尾,都是眼睛沒有認真看的緣故。
喉嚨、舌頭、嘴唇、牙、口齒五音不能清晰靈活,發音模糊聽不清楚,或多幾個字,或少幾個字,隻圖蒙混過關,是因為誦讀不到位的緣故。
經典中精微深刻的奧妙,初學的時候固然不能貫通掌握,但大緻的思路和意思,原本是容易知曉的。
隻要稍微用心去體會,每一個字探求來龍去脈,每一句話探求包含的道理,每一件事探求其中的原委,揣度虛詞中貫穿的神韻和氣勢,反複推敲實詞中蘊含的義理,自然而然就會慢慢領悟。
一時思考後不能理解的,可以請老師解說;一時不能貫通融彙的地方,可以聯系上下文推敲,或通過在别的文章中觸類旁通,務必要想清楚、讀明白才能放手。
讀書要将心思放在字裡行間,時時刻刻思索尋求,才是心到。
如今,你們讀書的時候總有種混日子的打算,身子坐在書桌前,耳朵和眼睛卻不知用到哪裡去了,心裡胡思亂想,毫無集中心思的時候。
一天天地閑遊晃蕩,好像讀書是為了應付别人的工夫,是哄騙别人、裝模作樣給别人看的勾當。
昨天不能理解不能做到的,今天仍然是不能理解不能做到;去年所不能理解不能做到的,今年還是不能理解不能做到。
孝威今年十五歲,孝寬今年十四歲,轉眼就長大成人了。
(你們)以前所理解所掌握的學識與能力,跟鄉野弟子相比,是否能略勝一籌呢?你們自己好好琢磨吧。
簡注 ①辄:總是,就。
②審:反複分析,推敲。
③思繹:思考,理出頭緒。
④收斂歸着:減少放縱,将心思集中。
實踐要點 左宗棠因“樊燮案”處境危險,無奈之下他請求發給公文赴京參加會試。
雖然在北上途中,他仍念念不忘家中十五歲孝威和十四歲孝寬的學業,十分擔憂,以至于夜不能寐。
他強調讀書要“目到、口到、心到”,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詳細指導,特别列舉了大量他認為是混日子的反面例子,毫不客氣地給兒子當頭棒喝,從中可以看出他望子成龍的心切和教子的嚴厲。
這種嚴格,不是破口大罵,不是講空洞道理,不是無從下手,而是針對“三到”的讀書方法一一進行剖析,讓兒子們對号入座、反躬自省,其實也是他自己讀書的經
爾等雖小,當亦略知一二。
世局如何,家事如何,均不必為爾等言之。
惟刻難忘者,爾等近年讀書無甚進境,氣質毫未變化,恐日複一日,将求為尋常弟子不可得,空負我一片期望之心耳。
夜間思及,辄①不成眠,今複為爾等言之。
爾等能領受與否,我不能強,然固不能已于言也。
讀書要目到、口到、心到。
爾讀書不看清字畫偏旁,不辨明句讀,不記清首尾,是目不到也。
喉、舌、唇、牙、齒五音并不清晰伶俐,蒙籠含糊,聽不明白,或多幾字,或少幾字,隻圖混過就是,是口不到也。
經傳精義奧旨,初學固不能通,至于大略粗解,原易明白。
稍肯用心體會,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虛字審②其神氣,實字測其義理,自然漸有所悟。
一時思索不得,即請先生解說;一時尚未融釋,即上下文或别章、别部義理相近者反複推尋,務期了然于心,了然于口,始可放手。
總要将此心運在字裡行間,時複思繹③,乃為心到。
今爾等讀書總是混過日子,身在案前,耳目不知用到何處,心中胡思亂想,全無收斂歸着④之時。
悠悠忽忽,日複一日,好似讀書是答應人家工夫,是欺哄人家、掩飾人家耳目的勾當。
昨日所不知不能者,今日仍是不知不能;去年所不知不能者,今年仍是不知不能。
孝威今年十五,孝寬今年十四,轉眼就長大成人矣。
從前所知所能者,究竟能比鄉村子弟之佳者否?試自忖之。
今譯 我這次北上,本來不是我向來的意願。
你們雖然年紀幼小,但也應該有所了解。
國家大事和家裡的事情,無須跟你們細說。
我現在最放心不下的,隻是你們近年來讀書沒什麼進步,氣質修養也沒什麼改變,我擔心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就連普通家庭的孩子都做不了,辜負我一片期望。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我一想到這些,就輾轉難眠,今天在此再次跟你們強調,希望你們能放在心上。
你們能否理解父親的殷殷期望,我不能強求,(一想到做父親的責任)我就不能停下我想寫的話。
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
你讀書的時候,不看清字畫偏旁,不能正确地停頓,記不清開頭和結尾,都是眼睛沒有認真看的緣故。
喉嚨、舌頭、嘴唇、牙、口齒五音不能清晰靈活,發音模糊聽不清楚,或多幾個字,或少幾個字,隻圖蒙混過關,是因為誦讀不到位的緣故。
經典中精微深刻的奧妙,初學的時候固然不能貫通掌握,但大緻的思路和意思,原本是容易知曉的。
隻要稍微用心去體會,每一個字探求來龍去脈,每一句話探求包含的道理,每一件事探求其中的原委,揣度虛詞中貫穿的神韻和氣勢,反複推敲實詞中蘊含的義理,自然而然就會慢慢領悟。
一時思考後不能理解的,可以請老師解說;一時不能貫通融彙的地方,可以聯系上下文推敲,或通過在别的文章中觸類旁通,務必要想清楚、讀明白才能放手。
讀書要将心思放在字裡行間,時時刻刻思索尋求,才是心到。
如今,你們讀書的時候總有種混日子的打算,身子坐在書桌前,耳朵和眼睛卻不知用到哪裡去了,心裡胡思亂想,毫無集中心思的時候。
一天天地閑遊晃蕩,好像讀書是為了應付别人的工夫,是哄騙别人、裝模作樣給别人看的勾當。
昨天不能理解不能做到的,今天仍然是不能理解不能做到;去年所不能理解不能做到的,今年還是不能理解不能做到。
孝威今年十五歲,孝寬今年十四歲,轉眼就長大成人了。
(你們)以前所理解所掌握的學識與能力,跟鄉野弟子相比,是否能略勝一籌呢?你們自己好好琢磨吧。
簡注 ①辄:總是,就。
②審:反複分析,推敲。
③思繹:思考,理出頭緒。
④收斂歸着:減少放縱,将心思集中。
實踐要點 左宗棠因“樊燮案”處境危險,無奈之下他請求發給公文赴京參加會試。
雖然在北上途中,他仍念念不忘家中十五歲孝威和十四歲孝寬的學業,十分擔憂,以至于夜不能寐。
他強調讀書要“目到、口到、心到”,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詳細指導,特别列舉了大量他認為是混日子的反面例子,毫不客氣地給兒子當頭棒喝,從中可以看出他望子成龍的心切和教子的嚴厲。
這種嚴格,不是破口大罵,不是講空洞道理,不是無從下手,而是針對“三到”的讀書方法一一進行剖析,讓兒子們對号入座、反躬自省,其實也是他自己讀書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