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六年

關燈
的。

    你們新婚不久,應該像愛護兄弟一樣愛護她,像對待客人一樣尊重她,平時多溝通交流,這才是夫妻長久的相處之道。

    開始時過于親昵的後來不一定能夠契合,彼此傲慢對待的則感情難以穩固。

    夫妻之間相處,若能明白道義與順從的道理,體會嚴正與和睦相結合的意義,家族世代的福氣就會永遠持續下去。

    妻子的志向,通常是以丈夫為轉移的,所謂“一張床上不睡兩種人”,否則就是同床異夢。

    做丈夫的能端正自身走正道,然後才能對妻子施以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通過你對妻子的影響正好可以驗證自身得失,切記不要互相苛責,彼此多體貼包容。

    孟子說:“自己不遵道而行,那麼要求妻子兒女遵道而行也是不可能的。

    ” 簡注 ①妃匹:指結婚或配偶。

     ②狎昵:過于親近而态度不端莊。

     ③暌(kuí):分開,離别。

     ④得肅與雍之意:肅,表示莊重。

    雍,表示和諧。

    即體會嚴正與和睦相結合的意義。

    《詩經·有瞽》:“肅雍和鳴,先祖是聽。

    ” ⑤遽:遂,就,因此。

     實踐要點 癸叟新婚不久,左宗棠教他如何與新媳婦相處。

    齊家然後方能治國,經營好家庭是人生的重要目标。

    對待妻子,應愛敬并用,多體察對方的情感需要,體貼包容,這樣夫妻之間才能夫唱婦随,志同道合。

    左宗棠對于夫妻之道,具有難得的平等意識,他反對丈夫對妻子居高臨下,随意差遣。

    他認為,尊妻、愛妻,平等視之,才是丈夫應有的風度和胸襟。

    做丈夫的要在家庭中起引領作用,夫妻之間要互相提攜,共同進步。

     胡雲閣①先生乃吾父執友,曾共麓山研席②者數年。

    詠芝③與吾齊年生,相好者二十餘年,吾之立身行事,詠老知之最詳,其重我非它人比也。

    爾今婿其妹,仍不可當鈞敵之禮,無論年長以倍,且兩世朋舊之分重于姻娅④也,尊之曰先生可矣。

     爾婚時,吾未在家。

    日間文書紛至,不及作字,暇間為此寄爾。

    自附于古人醮子⑤之義,不知爾亦謂然否?如以為然,或所見各别,可一一疏陳之,以觇⑥所詣⑦也。

     正月二十七夜四鼓季父字 今譯 胡雲閣先生是我父親的摯友,他們曾經一起在嶽麓書院求學多年。

    詠芝與我同年出生,已是二十多年的老朋友,我為人做事的作風,他最為了解,他對我的推重是其他人所不能相比的。

    現今,你和他的妹妹結婚了,不能以平輩的禮節待他,無論是因為他的年紀比你大了一倍,還是因為兩家人世交的情誼比姻親分量更重,你都應該尊稱他為先生。

     你結婚的時候,我不在家。

    我平日裡文書往來繁冗,來不及向你表示祝賀,今天我略有空閑,借此在家書中寫下這些話送給你。

    好比是婚禮儀式中父親對兒子的鼓勵,不知你是否認同?如果你認為是這樣,或者有别的見解,可以寫信來一一陳述,讓我們共同分析各自認識所達到的程度。

     簡注 ①胡雲閣:胡達源,胡林翼的父親。

    字清甫,号雲閣。

    曾以一甲第三名進士及第,直接入翰林院,授編修。

    後官至詹事府少詹事,為四品京堂。

    湖南益陽人。

     ②研席:硯台與坐席。

    亦借指學習。

     ③詠芝:胡林翼,字贶生,号潤芝,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湖南益陽人,湘軍重要首領。

    道光十六年進士。

    授編修,先後充會試同考官、江南鄉試副考官。

    曆任安順、鎮遠、黎平知府及貴東道,鹹豐四年遷四川按察使,次年調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撫。

    撫鄂期間,注意整饬吏治,引薦人才,協調各方關系,曾多次推薦左宗棠、李鴻章、閻敬銘等,為時人所稱道,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為“中興四大名臣”。

    在武昌咯血死。

    有《胡文忠公遺書》等。

     ④姻娅(yīnyà):親家和連襟,泛指姻親。

    也作“姻亞”。

    這裡指1856年胡林翼的妹妹胡同芝嫁給了左宗棠二哥左宗植的長子,即癸叟。

     ⑤醮(jiào)子:古冠、婚禮所行的一種簡單儀式。

    尊者對卑者酌酒,卑者接受敬酒後飲盡,不需回敬。

    笄者行禮後從正賓手中接過醴酒,輕灑于地面表示祭祀天地,然後象征性地抿一點酒。

     ⑥觇(chān):窺視,觀測。

     ⑦詣(yì):學業或技能所到達的程度、境界。

     實踐要點 左宗棠細心關注晚輩的成長,涉及日常小事和婚姻生活,且沒有擺一點尊者長者的架子。

    他以商量的口吻講了四點理由,希望侄兒尊稱新婚妻子的哥哥胡林翼為先生,而不用平輩禮儀,并鼓勵侄兒來信說出自己的見解。

    真誠平實,娓娓道來,是亦師亦友的平等交流。

    父母與子女相處時,如果隻是一味灌輸說教,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甚至厭惡;如果能做到平等相待,自然就能拉近距離,赢得子女的好感,教育的引導效果才能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