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六年
關燈
小
中
大
巍科,古代科舉考試名列前茅者。
③跻通顯:升為高官顯貴。
跻,登上、升上。
通顯,通達顯貴,指高官威名。
④馮鈍吟:馮班,字定遠,晚号鈍吟老人,明末清初詩人。
⑤良農:善于耕種的農夫。
⑥務實學:緻力于追求真才實學。
務,緻力。
實學,真實的學問或才能,踏實而有根底的學問。
⑦敦實行:督促自己開展實際行動。
敦,督促。
實行,實際行動。
⑧定數:一定的氣數,定命。
⑨行誼:品行端正。
⑩盍:疑問副詞,何不。
實踐要點 這是左宗棠關于讀書求學的一段重要的話。
他教導侄兒正确對待三種關系。
其一是讀書與功名的關系。
功名不是首要目的,重要的是實現平生志向。
讀書是為了增進學問,砥砺品行,将耕讀之家的寒素之風代代傳承。
如果培養出隻能顯耀一時的文人和高官,不如培養出可以言傳身教數代的長者與良農。
一個家族如果能培養一個德高望重的長者,并将知行合一的操守和志向代代相傳,這個家族無疑就能福澤延綿,長盛不衰。
其次,學與行的關系。
讀書是用來指導現實生活的,要緻力于真才實學和督促自己勤于實踐。
能夠學以緻用才算是會讀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讀書要勤學,更要踐行,書本知識必須通過實踐去檢驗和印證。
其三是道德與文章的關系。
兩者同等重要,相比之下,道德比文章更重要,首先應該考慮“蓄道德”,然後才考慮道德與文章二者兼而有之。
如何辯證認識這些關系,對于每一個求學者都很重要。
這是左宗棠體悟人生的金玉良言。
他在三次會試落第後絕意仕進,傾心經世緻用之學,才為後來的文治武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一個人能盡早樹立遠大的志向,認識到自己不是為功名而是為求知成人讀書,決心在道德和笃行上下功夫,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同時講究文章之法,無疑會受益終生。
爾氣質頗近于溫良,此可愛也,然丈夫事業非剛莫濟。
所謂剛者,非氣矜①之謂、色厲②之謂,任人所不能任,為人所不能為,忍人所不能忍。
志向一定,并力赴之,無少夾雜,無稍遊移,必有所就。
以柔德而成者,吾罕見矣,盍勉諸! 今譯 你的性情氣質較為溫和善良,這是讓人喜愛的優點,但是大丈夫要成就一番事業,剛強是必不可少的。
怎樣才算剛強呢?不是自以為了不起,不是外表強硬嚴厲,而是能擔當他人所不能擔當的重任,能夠做成他人所不能做成的事業,能在困苦的環境下堅忍不拔。
志向一旦确定,就要全力以赴,沒有一點雜念,沒有絲毫動搖,這樣就必将有所成就。
僅靠溫柔恭順而成就一番偉業的,我很少見到,與你們一起相互勉勵! 簡注 ①氣矜:自以為了不起。
語出《尚書·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争功。
” ②色厲:外表強硬嚴厲。
實踐要點 左宗棠認為侄兒癸叟性格比較溫和,先以一種平易近人的口吻表揚這是優點,然後指出應該多培養剛強氣質,再從反面和正面解釋了“剛”的含義,強調柔順不能成就大事業,最後鼓勵他取長補短、自我完善。
從當前家長們為子女報的興趣班來看,基本都是知識、藝術等方面的培訓,多注重分數與能力,不願讓孩子吃苦,都盡可能為子女提供舒适的環境,很少想到培養子女的堅強意志。
其實,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一個人隻有從小就有意培養吃苦耐勞和堅忍不拔的品德,讓剛強的氣質成為人生的底色,面對困難毫不退縮,能夠心無旁骛地專注于志向,最終才會在追求人生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家世寒素,科名不過鄉舉,生産不及一頃,故子弟多樸拙①之風,少華靡佻達②之習,世澤之賴以稍存者此也。
近頗連姻官族,數年以後,所往來者恐多貴遊③氣習。
子弟腳跟④不定,往往欣厭失所⑤,外誘⑥乘之矣。
唯能真讀書則趨向⑦正、識力⑧定,可無憂耳,盍慎諸! 一國有一國之習氣,一鄉有一鄉之習氣,一家有一家之習氣。
有可法者,有足為戒者。
心識其是非,而去其疵⑨以成其醇⑩,則為一國一鄉之善士?,一家不可少之人矣。
今譯 我們家世代貧寒,科舉考試最高不過為鄉試舉人,家中田産最多不到一百畝,因此族中子弟多質樸純真,極少奢侈輕薄的習氣,祖先的恩澤因此得以稍微保存下來。
近年來,我們家與官宦人家聯姻較多,我擔心多年以後,族中來往的子弟沾染富貴人家的惡習。
如果子弟們心中根基不牢,往往就會好惡失宜,外界的誘惑就會趁虛而入。
唯有真心讀書,才能使方向正确,使識别事物的能力堅定不移,這樣就沒有什麼讓人擔心的了,你們不能不慎重呀! 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風氣,一鄉有一鄉的
③跻通顯:升為高官顯貴。
跻,登上、升上。
通顯,通達顯貴,指高官威名。
④馮鈍吟:馮班,字定遠,晚号鈍吟老人,明末清初詩人。
⑤良農:善于耕種的農夫。
⑥務實學:緻力于追求真才實學。
務,緻力。
實學,真實的學問或才能,踏實而有根底的學問。
⑦敦實行:督促自己開展實際行動。
敦,督促。
實行,實際行動。
⑧定數:一定的氣數,定命。
⑨行誼:品行端正。
⑩盍:疑問副詞,何不。
實踐要點 這是左宗棠關于讀書求學的一段重要的話。
他教導侄兒正确對待三種關系。
其一是讀書與功名的關系。
功名不是首要目的,重要的是實現平生志向。
讀書是為了增進學問,砥砺品行,将耕讀之家的寒素之風代代傳承。
如果培養出隻能顯耀一時的文人和高官,不如培養出可以言傳身教數代的長者與良農。
一個家族如果能培養一個德高望重的長者,并将知行合一的操守和志向代代相傳,這個家族無疑就能福澤延綿,長盛不衰。
其次,學與行的關系。
讀書是用來指導現實生活的,要緻力于真才實學和督促自己勤于實踐。
能夠學以緻用才算是會讀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讀書要勤學,更要踐行,書本知識必須通過實踐去檢驗和印證。
其三是道德與文章的關系。
兩者同等重要,相比之下,道德比文章更重要,首先應該考慮“蓄道德”,然後才考慮道德與文章二者兼而有之。
如何辯證認識這些關系,對于每一個求學者都很重要。
這是左宗棠體悟人生的金玉良言。
他在三次會試落第後絕意仕進,傾心經世緻用之學,才為後來的文治武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一個人能盡早樹立遠大的志向,認識到自己不是為功名而是為求知成人讀書,決心在道德和笃行上下功夫,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同時講究文章之法,無疑會受益終生。
爾氣質頗近于溫良,此可愛也,然丈夫事業非剛莫濟。
所謂剛者,非氣矜①之謂、色厲②之謂,任人所不能任,為人所不能為,忍人所不能忍。
志向一定,并力赴之,無少夾雜,無稍遊移,必有所就。
以柔德而成者,吾罕見矣,盍勉諸! 今譯 你的性情氣質較為溫和善良,這是讓人喜愛的優點,但是大丈夫要成就一番事業,剛強是必不可少的。
怎樣才算剛強呢?不是自以為了不起,不是外表強硬嚴厲,而是能擔當他人所不能擔當的重任,能夠做成他人所不能做成的事業,能在困苦的環境下堅忍不拔。
志向一旦确定,就要全力以赴,沒有一點雜念,沒有絲毫動搖,這樣就必将有所成就。
僅靠溫柔恭順而成就一番偉業的,我很少見到,與你們一起相互勉勵! 簡注 ①氣矜:自以為了不起。
語出《尚書·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争功。
” ②色厲:外表強硬嚴厲。
實踐要點 左宗棠認為侄兒癸叟性格比較溫和,先以一種平易近人的口吻表揚這是優點,然後指出應該多培養剛強氣質,再從反面和正面解釋了“剛”的含義,強調柔順不能成就大事業,最後鼓勵他取長補短、自我完善。
從當前家長們為子女報的興趣班來看,基本都是知識、藝術等方面的培訓,多注重分數與能力,不願讓孩子吃苦,都盡可能為子女提供舒适的環境,很少想到培養子女的堅強意志。
其實,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一個人隻有從小就有意培養吃苦耐勞和堅忍不拔的品德,讓剛強的氣質成為人生的底色,面對困難毫不退縮,能夠心無旁骛地專注于志向,最終才會在追求人生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家世寒素,科名不過鄉舉,生産不及一頃,故子弟多樸拙①之風,少華靡佻達②之習,世澤之賴以稍存者此也。
近頗連姻官族,數年以後,所往來者恐多貴遊③氣習。
子弟腳跟④不定,往往欣厭失所⑤,外誘⑥乘之矣。
唯能真讀書則趨向⑦正、識力⑧定,可無憂耳,盍慎諸! 一國有一國之習氣,一鄉有一鄉之習氣,一家有一家之習氣。
有可法者,有足為戒者。
心識其是非,而去其疵⑨以成其醇⑩,則為一國一鄉之善士?,一家不可少之人矣。
今譯 我們家世代貧寒,科舉考試最高不過為鄉試舉人,家中田産最多不到一百畝,因此族中子弟多質樸純真,極少奢侈輕薄的習氣,祖先的恩澤因此得以稍微保存下來。
近年來,我們家與官宦人家聯姻較多,我擔心多年以後,族中來往的子弟沾染富貴人家的惡習。
如果子弟們心中根基不牢,往往就會好惡失宜,外界的誘惑就會趁虛而入。
唯有真心讀書,才能使方向正确,使識别事物的能力堅定不移,這樣就沒有什麼讓人擔心的了,你們不能不慎重呀! 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風氣,一鄉有一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