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七年

關燈
,互相引為知己。

    論功勳與名望,總督大人在當今的封疆大吏之中位居首位,但對待我這種年輕的寒門學子謙虛有禮,竟到了這種程度,真是千古名臣的風度呀!但我不知道自己為何能如此幸運,能得到他的厚愛與賞識,心裡感到特别慚愧。

     簡注 ①陶雲汀:陶澍(shù),字子霖,一字子雲,号雲汀、髯樵。

    湖南安化人,清代經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

    道光十九年(1839),病逝于兩江督署,贈太子太保銜,谥号“文毅”,入祀賢良祠。

    有《印心石屋詩抄》《蜀輶日記》《陶文毅公全集》等。

     ②省墓:祭墳掃墓。

     ③邑侯:縣令。

     ④館舍:招待賓客住宿之所,這裡指陶澍臨時居住的官署。

     ⑤駐節:舊指身居要職的官員于外執行命令,在當地住下。

    節,符節。

     ⑥觐(jìn)見:谒見,朝見(君主或職位較高的人)。

     ⑦奏聞:臣下将事情向帝王報告。

    據陶澍《禦書印心石屋恭紀》記載,資水流經安化小淹,北而東去,“兩岸石壁屹立如重門,澄潭潆洑,深數十丈,有石出于潭,方正若印,名曰印心石”。

    西岸舊有水月庵,陶澍年幼時随父在此讀書,自題書齋“印心石屋”。

    道光乙未(1835),陶澍進京,道光皇帝召見入京述職的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陶澍,其間垂問其家世裡居,得知書齋名來由,前後禦書大小匾額兩幅賜之。

    陶澍引為殊榮,為感皇恩,以小體四字榜于家塾、文瀾塔,擘窠大字則勒于石門潭東岸烏龜岩石壁。

    後又制巨碑數塊于其任職地,并征詩紀事,于是大小體“印心石屋”之禦筆遍及湖湘及兩江。

    今桃江浮邱寺、鳴石灘,長沙嶽麓山,嶽陽嶽陽樓、君山和江蘇南京總統府舊址(清兩江總督署舊址)、蘇州滄浪亭、揚州大明寺、鎮江焦山、連雲港雲台山、武漢古琴台等地亦存有此石刻。

     ⑧宋牧仲:宋荦(luò),字牧仲,号漫堂、西陂(pí),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鴨翁,詩人、畫家、政治家,“康熙年間十大才子”之一。

    累擢江蘇巡撫。

    康熙皇帝三次南巡,皆由宋荦負責接待,被康熙帝譽為“清廉為天下巡撫第一”。

    官至吏部尚書,後被加官為太子少師。

    康熙五十三年(1714)九月十六日去世,享年八十歲。

    康熙下旨賜祭葬于其家鄉商丘,崇祀名宦鄉賢,葬于西陂别墅(今大史樓村)。

    王士祯《香祖筆記》中記載了康熙帝南巡時賜書宋荦的情形:上己卯南巡視河,賜江蘇巡撫臣宋荦“仁惠誠民”四大字,又賜“懷抱清朗”四字。

    癸未,以河工底績,再南巡渡江,駐跸江天寺。

    荦時扈從,奏雲:“臣家有别業在西陂,乞禦書‘西陂’二大字賜臣,不令宋臣範成大石湖獨有千古玉音。

    ”上雲:“此二字頗不易書。

    ”荦再奏雲:“二字臣求善書者多不能工,刑部尚書王士祯少與臣為同學,嘗雲二字倘得禦書,乃為不朽盛事。

    ”上笑而書之,即以頒賜,頃之駕回行宮,又命侍衛取入,重書賜焉,再賜“清德堂”大字。

     ⑨明良:指賢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

     ⑩敦迫延見:敦迫,催促。

    延見,召見,引見。

     ?勳望:功勳與名望。

     ?虛心下士:舊時指達官貴人對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謙虛而有禮貌。

     實踐要點 這則書信為陶澍和左宗棠結交之事提供了寶貴的史料。

    其中可見陶澍的禮賢下士和求賢若渴,左宗棠的學識不凡和感動不已,更可見左宗棠夫妻二人的相互尊重和真誠交流。

    落第書生左宗棠憑一聯語而受兩江總督陶澍激賞的佳話也再一次證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