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論畫
關燈
小
中
大
然者。
甯至以隙則戶牖窺人,以力則不能勝一匹雛也。
學者于斯借鏡焉。
宋楊惠之善塑,凡神佛仙真,各極其妙。
一日塑山水于壁,士俗聚觀,鹹謂深得畫理。
郭熙往見之,注目良久’忽創新意,令圬者以手搶泥亂塗于壁,奇絕妙絕。
或凸或凹’俱所不問,迨其既就,以筆墨随其形迹,暈成峰巒丘壑’遠樹乎林,加以樓閣台榭人物之屬,宛然天成,殊勝繪素’因謂之日影壁。
山人日:後世影壁,蓋防于此,自我作古,誠為佳話。
鹹按:二句出唐玄宗答姚崇張說等請以上生曰為千秋節手诏。
惠之雖工塑,以視郭熙,未免人巧,殆乏天趣,應瞠乎其後矣。
宜僚之弄丸也,庖丁之解牛也,猿公之擊劍也,精能之至而敏生焉。
彼戈戈之小夫,朝發而求夕至,難已。
宋宗少文炳,性好山水,嘗歎曰:老病将至,名山恐難遍遊,唯當澄懷觀道,卧以遊之。
因憶平生所遊曆登涉,皆圖于壁,坐卧向之。
嗟乎,使郭熙與之同時,當必為之别開生面,不僅令少文追感舊遊矣。
錢武肅王镩,鎮吳越,帳下有名畫手二三十人,号為鸾手校尉。
官名甚新。
凡北方士大夫流移臨安,來詣幕府者,不遽接見,先令寫貌以聞,擇清修有福相者,随材用之。
胡嶽渡江,工以貌進,武肅一見驚喜而作曰:此人面有銀光,奇士也。
即召見,優禮而任焉。
山人曰:武肅以英雄神武之略,涉幹戈搶攘之朝,虎踞武林,奄有吳越,制禮設官,上拟黃屋,而未嘗竊帝号以自娛,鹹按:趙佗表日:故竊帝号,聊以自概故得三世四王,與五代相終始。
鹹按:武肅寝疾,謂将吏曰:吾疾必不起,諸兒皆愚懦,誰可為帥者衆泣曰:兩鎮令公,仁孝有功,孰不愛戴。
錫乃悉出印鑰,授元罐日:将吏推爾,宜善守之。
又日:子孫善事中國,勿以易姓廢事大之禮。
卒,年八十一。
子元罐嗣立,是為文穆王,傳孫忠顯王仁佐、忠懿王倣,共三世四王。
杭民至于老死不識兵革。
生前膺鐵券之頒,鹹按:辍耕錄:錢叔琛,名贊,武肅之諸孫也,嘗示人以所藏鐵券,形宛如瓦,高尺馀,闊三尺許,券辭黃金填嵌,詞雲:維乾甯四年,歲次丁巳,八月甲辰朔四日丁未,蓋唐昭宗所賜也。
身後樹表忠之觀,鹹按:宋熙甯十年,知杭/!軍事趙汴上表,請以龍山廢寺為觀,使錢氏之孫為道士日自然者居之。
凡墳廟之在錢唐者,使世掌之,藉其地之所入,以時修其祠宇。
制日:可。
賜名表忠觀。
蘇轼作表忠觀碑。
五代方鎮,定當為武肅首屈一指。
至鐵弩射潮,鹹按:王欲于錢唐築堤,苦為濤所擊,堤工莫施。
王發憤于疊雪樓架三幹弓弩射之,潮頭為之斂去,堤遂成。
異錦纏樹,鹹按:王既貴,一日重過舊時釣遊地,凡有樹木,悉命以異錦纏之。
又貧時貿鹽擔,亦命以錦作套,藏于庫中。
木枕警夜,鹹按:王自少在軍中,未嘗寐,倦極則就圓木小枕,或枕大鈴,寐熟辄散而寤,名日警枕。
銀鹿赍親,鹹按:王既鎮吳越,召舊時親串父老,置酒高會,自作歌起舞,以娛樂之,凡子弟侍從者,皆賜銀鹿。
誠有豁達大度不世出之概。
世徒知其尊禮羅隐,餘因采其轶事,以見王之旁求俊義若是其亟也。
嶽固奇士,王亦不凡,王真知人則哲哉。
又武肅遺妃書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二語綽有畫意,誰謂英雄不作妩媚語耶宜後人流連諷詠,演為竹枝辭也。
唐陳闳善畫馬,榮遇一時。
同時韓幹亦善畫馬。
明皇欲令幹師事闳,幹對曰:臣自有師。
上問師為誰,曰:陛下天廄中馬,皆臣所師也。
宋王榊野客叢書曰:餘友曾雲巢,善繪草蟲,著紙寫生,栩栩欲活,老眼模糊,緻以手摩挲之,疑其飛躍而下也。
餘問其何所傳,雲巢笑曰:某自少時,取草蟲籠而觀之,細辨其翅須翼足,注目凝視,窮日夜不厭。
又恐其神之不完也,複就林間草際随而觀之,玩其跳躍飛走之勢,露吟雨伏之象,于是始得其天。
方其落筆之際,不知我之為草蟲,草蟲之為我也。
此與造物生物之機緘,殆無以異,又豈有可傳之法哉。
山人日:韓幹畫馬師馬,雲巢畫草蟲師草蟲,可謂能自得師者矣。
物無巨細,各有其天。
馬也,草蟲也,異而同,同而異者也。
學道之士,惟其入乎其中,斯能出乎其外。
幹也,雲巢也,殆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者欤昔莊周夢為蝴蝶,醒而栩栩然,不知莊周之為蝴蝶,蝴蝶之為莊周也。
畫入悟境,亦複如是。
又名畫記日:鄭法士求畫本于楊契丹,契丹引法士至朝堂,指宮阙樓觀、衣冠車馬、旌旗儀仗,謂曰:此是吾畫本也。
法士歎服。
蓋繪事雖末藝,必有所本,彼動稱匠心獨造者,正師心自用者爾。
武宗元,特喜丹青,其神妙處,殆欲突過吳道子。
尤善寫真,凡經其手,莫不畢肖,第須一見,即能背寫,總得神似。
嘗于西京上清宮畫三十六天帝,其間赤明和陽天帝潛寫太宗禦容,蓋宋本火德王故也。
後真宗踐祚,駕幸上清宮,周視三十六天帝,忽見禦容,驚曰:此真先帝也。
遽命内侍焚香,流涕再拜。
集事淵海日:遼耶律衰履,字海鄰,六院夷離堇蒲古隻之後也。
豐神爽秀,兩瞳子青光射人。
工于畫,以寫真召拜同知南院宣徽事。
會使宋賀正,密受遼主命,潛寫宋仁宗禦容以歸。
後遼道宗清甯間,複使宋賀生曰,宋神宗賜宴于觀文殿,瓶花隔面,未得其真。
及陛辭之日,僅一仰視,即于途間潛寫。
及境,伴送使設餞祖之,出示餞者,一座驚歎,欽其神妙。
山人曰:寫真固難,而寫禦容則尤難。
何者皇居壯麗,黼座尊嚴,千牛虎贲,肅穆環衛,香煙花氣,缭繞缤紛,既且拜于階下,複頓首于殿上,然後俯伏稱萬歲,迨夫綸音既降,恩許對禦,方始就案,含毫伸紙,又複凜天威于咫尺,不敢瞻視稍縱。
而為之上者,斯時亦嚴氣正心,不假颦笑,畫者之心已懾,而氣亦索矣,求其形似,已足幸免于戾,何暇更計及于神似耶宗元未嘗對禦,乃能潛寫龍顔,動嗣君之孝思,如漢明帝睹陰太後奁具,哀動左右,洵可謂錫類之純臣矣。
至其緬懷火德,寓意淵深,尤得頌揚大體,非具卓識,烏能為此。
衰履再使南朝,兩寫帝主,不辱君命,方之宗元,殆無以過。
兩人者,輝映中外,恨生不同時耳嶽柱年八歲,見何澄畫陶母剪發圖,指手間金钏!诘之曰:何不解條脫以易酒肴,乃事剪發耶何大驚,為之毀圖。
宋嶽珂程史補日:李龍眠居士為黃山谷作賢己圖’見者莫不歎賞,以為卓絕。
山谷亦甚寶愛之。
一日出示座客,其圖中雜陳樗蒲雙陸之屬,并皆精妙,人物意态,呼之欲出。
座客方共玩賞,适東坡先生詣山谷’睨之曰:龍眠天下士,顧乃效閩人語耶衆怪問之。
東坡曰;四海語音言皆合口,足征先生韻學之精。
惟閩音呼六張口。
今盆中皆六,一猶轉側未定,法當呼六,而疾呼者乃張口’何也山谷以告,龍眠亦笑而心折服焉。
山人曰:擅長固非易’求鑒賞家亦良難也。
陶母手間金钏,本屬可詫’獨怪嶽柱以八歲弱齡,一何警敏乃爾。
東坡摘龍眠瑕處,一見便能道破,由其讀書養氣,深識博覽,故心思目力,在在流露。
古人直言無隐,正是教學相長之道,非若後人有意索疵’忌才妒名也。
龍眠白描妙天下,筆法如行雲流水’作兇必用澄心堂紙,其矜貴自許,亦可想見。
然而未免滲漏處’況遠不逮龍眠者乎 世說曰;顧恺之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看畫者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
蘇東坡傳神記曰:曾魯公倩人繪像,更數手,皆不似。
僧維真者,有名于時’公請之畫,初亦不甚似。
維真既歸,思之數日,不得其故。
一日複往見公,歸而喜曰:吾今而得之矣。
乃于眉後加三紋,作俯首仰視、眉揚而額蹙者,遂大似。
山人曰:象教興于佛氏,繪素始于吾儒,故寫真未可輕視也。
夫吾人之于所親也,生則瞻依焉,沒則思慕焉,撫其杯梢則思口澤,展其詩書則思手澤,際夫春露秋霜之候,熏蒿凄怆,隻則思其居處,思其笑語,類皆恪緻其如在之誠,而要不若瞻拜丹青尤為親切感動也。
昔魏锺會,知荀勗有寶劍在母所’因詐作勗書,就母求取寶劍去。
會于時方造宅,勗乃潛往宅中,畫會祖父形于壁。
會兄弟入門見之,撫膺号恸,遂乃廢宅。
會,殘忍人也,尚為感動如此,矧其為仁人孝子者哉。
河南程氏有言曰:有一毫發不似吾親,謂之吾親可乎嗟乎,幽宮一以悶,千年不複開,孺慕畢生,空勞想象,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三複蓼莪之詩,每恨今世無工畫者也。
又畫繼曰:朱漸在宣和間,奉诏寫六殿禦容,深被恩遇。
俗雲:未滿三十歲,不可令朱待诏寫真,恐其奪盡精神也。
又曰:房州有異人,常戴三朵花,人莫知其姓名,郡中因以三朵花名之。
能自寫真。
東坡作詩雲:畫圖要識先生面,試問房陵好事家。
若而人者,惜其畫不甚流傳,故今人莫得而知也。
李思訓,唐宗室也。
弟侄五人,鹹按:思訓,字建。
子昭道,官太子中舍。
建弟思誨,贈禮部尚書。
林甫,小字哥奴,思誨之子,山水小類中舍湊,林甫侄也,工人物。
皆妙丹青,獨訓為時器重。
官至左武衛大将軍。
書畫皆超絕,尤工山水林泉,筆格遒勁,得湍濑潺湲、煙霞缥缈難寫之狀。
用金碧輝映,為一家法,後人往往多宗之然其至妙處總不能到也。
李昭道’思訓之子,官至太子中舍。
作畫稍變其父之勢’然智思筆力,視思訓為未及。
若翩翩公子,不堕裘馬之習,而研弄翰墨,為一時妙手,後世複幾人哉。
且所畫層樓疊閣,界畫精細,寸人豆馬,須眉畢具,即使思訓複生,并升壇坫,亦應謙讓謝未遑矣。
惜乎不能多作,故傳世亦不廣。
道君之世,肆意搜羅,而宣和禦府所藏昭道畫,僅有數幅及纨扇一事而已。
世稱思訓為大李将軍,昭道為小李将軍。
荊浩,河内人,自号洪谷子。
博雅好古,尤長山水’深得趨向。
嘗語人曰:吳道子畫有筆而無墨,項容畫有墨而無筆。
的有心得,故敢為大言,非孟浪駁斥前人也。
吾采二子所長,合成一家之體。
著有山水訣一卷,行于世。
其開先啟後’皴鈎布置,後世學者,得有由徑。
故關仝尚北面事之。
不獨唐末之冠,實乃百代之師也。
鹹按:名畫錄:項容,不知何許人,當時以處士稱之。
善畫山水,作松風泉石圖,筆法枯硬而少溫潤。
昔之評者’譏其頑澀,然挺拔巉絕,亦是卓然成家。
王默師事之。
邊鸾,京兆人。
以丹青馳譽于時。
尤長于花鳥,得動植生意,大抵精于設色,如良工之無斧鑿痕耳。
惜乎雖擅絕技,未遇賞音,卒以困窮轉徙潞澤間。
宋米海嶽論畫花鳥,亦稱之曰:邊鸾如生。
關仝,一名襠,長安人。
畫山水,師荊浩。
晚年益有青出于藍之美。
所畫脫略毫素,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蓋其精能之至,故能深造古淡。
石樹出于畢宏’鹹按;名畫錄:畢宏落筆縱橫,變易常法,意在筆先,非繩墨所能制’故得生意為多,恒作松石圖。
一時文士,有詩稱之。
與韋偃同著名于時。
有枝無幹。
性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蒼江茅屋,遠水孤舟。
取徑蕭疏,賦筆幽秀,令見者悠然神往,如置身灞橋風雪中,非碌碌畫工所能知也。
當時郭忠恕以師禮事之。
第人物非仝所長,故山間漁市,幽人逸士,多求胡翼為之。
鹹按:畫繼目:胡翼,字鹂雲。
工畫道釋人物,車馬樓台山水,種種絕妙。
尤工臨摹古今名筆。
與關仝同時相善,仝每推服之。
而翼因得附名于不朽焉。
黃筌,字要叔,成都人。
始受業于刁光胤。
鹹按:名畫錄日:刁光胤,一名光允,長安人。
天複中,避地入蜀。
善畫湖石花竹、貓兔鳥雀之類。
所與交,皆一時名士。
黃筌、孔嵩皆師事之。
早得時譽,十七歲事蜀王衍為待诏。
至孟昶時,加檢校少府監,累遷副使。
鳥雀本師刁光胤,山水師李昇,鹹按:華陽國志日:成都人李昇,善山水,兼工人物,筆意幽閑。
人得其畫者,往往誤稱王右丞焉。
花竹師滕昌祐,鹹按:五國遺事曰:滕昌祐,字勝華,吳人。
遊蜀,以文學從事志趣高潔,初不婚宦。
#花鳥蟬蝶,折枝生菜,傅彩鮮潤,宛有生意。
人物水龍師孫位,鹹按:名畫錄:孫位,會稽山人。
其畫雲龍出沒,勢若飛動。
尤長于水,後遇異人,得度世法,遂改名遇,不知所終。
鶴師薛稷,鹹按:書畫譜:薛稷,收之從子也,畫類閻立本,尤長于鶴。
兼資諸家之善,各臻其妙,時有冰寒于水之意。
廣政時,畫雉于八卦殿,有五方使呈鷹于殿陛之下,認難為生,掣臂者數四。
故其花鳥之名最著,後學遵之。
次子居寶,字辭玉,得家傳,兼以八分知名。
其畫石,文理縱橫,棱角峭硬,如虬如虎。
弟居束,與兄齊名。
黃居案,字伯鸾,筌之季子也。
初仕孟蜀為翰林待诏。
能世其家學,作花竹翎毛,皆妙得其真。
喜寫怪石山景,佳處往往突過乃父。
後入宋,太宗朝授光祿丞,奉敕搜訪名畫,铨定品目,時輩斂衽,讓出一頭地。
當世較藝者,胥視黃氏體制,以為優劣去取雲。
郭忠恕,字恕先,雒陽人。
周時為博士,能屬文,兼善篆隸。
所畫樓觀木石,備極精妙。
始亦嘗師關仝。
宋太宗素知其名,召為國子監主簿,以忤旨流登州,至齊之臨邑道中,屍解仙去。
董元,一作源,字叔達,号北苑,江南人也。
龍判俱佳,獨以山水著名于時,謂其景物富麗,下筆雄偉,重巒絕壁,有嶄絕峥嵘之勢,令人觀而壯之。
著色山水效李思訓風格,然未肯多作也。
至于水墨,雖似右丞,别能自出胸臆。
所寫風雨溪谷,峰巒晦明,林霏煙雲,與夫千岩萬壑,重河斷岸,覽者對之,不覺身入其境。
荊、關之後’殆其替人欤其位置皴法,尤能另立門戶。
樹木勁挺,亦複稍變形勢。
真乃畫中之龍,故當時巨然北面事之,其裨益後賢可知矣。
仕南唐為後苑副使。
郭熙,河陽溫縣人。
為禦畫院藝學。
善山水寒林,宗李成法,得雲煙出沒、峰岚隐顯之态。
布置筆法,獨步一時。
早年巧贍緻工,晚年落筆益壯。
著有山水論訣,言之最詳,永為遵式。
子名思,業儒仕宦,亦深于論畫。
僧巨然,鍾陵人。
善畫山水,筆墨秀潤。
每寫煙岚氣象,于峰巒嶺窦之外,林麓之間,猶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類,相與映發。
而幽徑細路,屈曲萦帶,竹籬茅舍,斷橋危棧,曆落分明,咫尺而有千裡之勢。
由其胸中富足’故落筆無窮,得北苑之正傳,時複變出己意,天趣盎然。
不特著名于時,抑且流傳後世。
前有荊、關,後有董、巨’廣辟六法之門庭,大啟後學之蒙黷,雖作者繼起,總莫逾其範圍矣。
有道士者,姓劉,建康人,忘其名。
工于畫佛道鬼神,落筆遒怪,尤善山水。
與巨然同師董源,二入畫往往相似,人莫能辨。
但劉畫釋道,則以道士在左,巨然畫釋道,則以僧居左,人以此為識别耳。
惜劉畫傳世不若巨然之多,故知之者鮮。
驸馬都尉王诜,字晉卿。
讀書屬文,所從遊者,皆一時老師宿儒畫學李成,清潤可愛。
又師唐李将軍作著色山水。
不古不今,自成一家。
墨竹師文湖州。
築堂曰寶繪,收藏古今法書名畫。
東坡先生為之記。
範寬,名中正,字中立,華原人。
風儀峭古,進止疏野,其性最緩,人皆以寬稱之,中立亦不以名著,自名寬雲。
山水初學李成,忽然覺悟,頓舍舊習。
蔔居終南、太華岩隈林麓之間,披覽煙雲陰霁,默與神遇,發于筆端,幹岩萬壑,恍然如行山陰道上。
與關、李并馳方駕,殆未肯多讓也。
米元章芾,天資高邁。
喜寫古賢像。
山水源出北苑,天真發露,怪怪奇奇,不可思議。
性癖嗜石,每得佳者,即繪其形似焉。
鑒别畫理,纖細不遺,今古推為第一。
所著書畫評,後學不可不一見也。
米友仁,字元晖。
元章子。
早得家學,其山水清緻可掬,略變乃翁所為,成一家法。
煙雲變滅,林泉點綴,草草而成,意在筆先,正合古人作畫妙處。
趙伯駒,字千裡。
善畫山水花禽竹石,尤長于人物。
精神清潤,能别狀貌,使人望而知其詳也。
弟伯騙,字希遠,與兄齊名。
嘗繪姑蘇天慶觀樣本進呈,孝宗題其上:令依元樣建造。
今玄妙觀是也。
趙孟頫,字子昂,号松雪。
仕元為翰林學士承旨,贈平章政事,封魏國公,谥文敏。
畫法晉唐,與書法俱入神妙。
配管夫人,名道昇,字仲姬,贈魏國夫人。
書學詞章,并臻清品。
所畫晴竹新篁,是其始創。
寸绡片紙,後學寶為模範。
弟孟籲,字子俊,官至知州。
畫人物花鳥頗佳。
子雍,字仲穆,宮至集賢待制。
山水師董源,尤善畫人馬。
孫鳳,字允文。
工于蘭竹,與祖父埒。
鳳弟麟,字彥徵,為浙江行省檢校。
亦善畫人馬。
今世傳子昂畫馬,半系彥徵所仿。
趙氏本宋宗室,清華掩映,萃于一門,家學淵源,與簪纓遞嬗,有元之代,畫學應首推吳興矣。
吳鎮,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興人也。
山水師巨然。
遇興之所至,任意揮灑,人或索之,不肯酬應。
其筆端豪邁,潑墨淋漓,無一點朝市氣,雖似率略,人莫能到。
然當其世者不甚重之。
仲圭嘗謂人曰:吾之畫直須五百年後方遇賞音耳。
王蒙,字叔明,号黃鶴山樵,吳興人。
趙文敏之甥也。
早得外氏指授,山水用墨師巨然,其筆法又從郭熙卷雲皴中化出,秀潤清瑩,别具标格,臨摹細密者尤佳。
至于層巒疊嶂,曲徑迥蹊,山居茅屋,悉具村妝童婦;舟航水渚,多寫朱衣漁叟,蓋前所未有,而叔明獨冠絕古今者也。
山人曰:繪事非細故也。
高人曠士用寄其閑情,學士大夫時抒其逸韻。
品高故寄托自遠,學富故揮灑不凡。
古今來濡毫吮墨,人各名家,傳者果幾人哉曹弗興、顧恺之、陸微探、張僧繇,複乎遼矣,自李将軍以逮黃鶴山樵,皆精于斯道,而傳于斯世者也。
餘故本諸圖繪寶鑒,而參以他書,備載淵源,用垂模範。
前若周防、徐熙,後若雲林、子久,已經散見書中,概不重錄。
士良夏氏之言曰:佛道人物士女牛馬,近不及古;山水林石花竹禽魚,古不及今。
要非神遊意造,妙參大化,欲求傳世行遠,難矣。
雲麾将軍李思訓采蓮圖,内有宮殿台閣,赤欄橋,青龍舟,蓋寫禁中景物,非泛然圖江湖之筆也。
其所寫樓觀房栊,衣裳舟楫,精巧細密,妙入毫芒。
而山光掩映,湖波浩淼,朱華冒水,綠樹幂雲,又有濠濮之思。
唐人去古未遠,猶得顧、陸遺風,非後代畫手一味闆細可比。
又畫明皇幸蜀圖,方廣不盈二尺,而山川雲物,車辇人畜,草木禽魚,無一不具。
峰嶺重複,徑路隐顯,渺然有數百裡之勢。
明皇作騎馬像,将軍陳玄禮赳赳有幹城之氣,高力士柔媚謹慎,神氣宛然。
前後宮女宦官導從略備,而意态蕭瑟,非複禁禦森嚴氣象。
及宣和間,内苑求李畫甚急,以其名不佳,故不敢進。
或以圖中有宮女即道旁瓜圃采瓜者,因諱之為摘瓜圖,然終未呈禦也。
山人曰:金碧山水,始于唐之李将軍父子,而實本之展子虔也。
李固帝王苗裔,生長富貴,喜寫般遊宮殿,凡皇家威儀服物,童而習之,較之揣摩宮禁事情者,其相去奚啻倍蓰也。
其用絹則祖吳道子法,皆以熱湯,半熟人粉,槌如銀闆。
故作山水人物,精彩入筆。
五代以來,此法中絕矣。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
幼讀書,遊學于京師,仕至翰林承旨。
性習繪事,工于界畫,尤嗜于舟車市橋郭徑,别成家數也。
以失位家居,賣畫為計。
寫有清明上河圖,其中位置,若城郭屋廬之遠近高下,草樹馬牛驢駝之大小出沒,以及居者行者,舟車之往還先後,皆曲盡其意态,而莫可數計,蓋汴京盛時偉觀也。
此卷初入宣和内府,後為金人所有,卷末有金主玺。
山人曰:汴自朱梁以來,消耗極矣,至宋而累洽重熙,休養百年,始獲臻此甚盛。
其君臣之勤勞,廬井之豐庶,俗尚之茂美,皆可按圖想其萬一。
吾知畫者之意,蓋将以觀當時而誇後代也。
不然,則厄于時而思殚其技,以傑然自異于衆史也。
何其精能之至,而毫發不遺恨欤!此豈一朝一夕所能就者,其用心亦良苦矣。
無何京、攸柄政,國是日非,馴至黔黎塗炭,向之承平風物,僅可索之荒煙野草之中已。
于以知都邑廢興,雖系運數,而人謀弗臧,蓋各有自,徒令後之人覽畫事之精能,而益歎恨權奸之誤國也。
唐朝名畫錄雲:尉遲乙僧者,吐火羅國人,或雲阗國人也。
貞觀初,國王以丹青奇妙,薦之阙下。
授宿衛官,以功封郡公。
善畫外蕃諸國及菩薩神佛。
小則用筆緊勁如屈鐵盤絲,大則灑落有器概。
曾畫慈恩寺塔前功德,妙入禅解。
又光澤寺七寶台後面畫降魔像,幹怪萬狀,實奇蹤也。
又能畫凹凸花,而中間幹手眼大悲,精妙之狀,不可名焉。
凡畫功德人物花鳥,皆是外國之物像,非中華之威儀。
前輩雲:尉遲乙僧,閻立本之比也。
山人日:昔張僧繇畫于一乘寺,遠望眼暈如凹凸,近視即平。
後世此法莫傳,乙僧不知何緣獲臻斯巧。
考宋宣和畫譜,有著色天王小像,乙僧之傳後者,僅此而已。
元人錢舜舉曾見之,以為吳道玄所作,皆從此本翻出也。
畫鑒雲:宋徽宗自畫夢遊化城圖,人物如半小指,累數幹人,城郭宮室,麾幢鼓樂,仙嫔真宰,雲霞樹石,龍鸾龜麟,舉凡天地所有之物,色色具備,為工甚至。
觀之令人頓起神遊八極之想,不複知人間世更有奇物也。
畫繼雲:政和初,徽宗自寫仙禽之形,凡二十,名曰筠莊縱鶴圖。
或戲上林,或飲太液;翔鳳躍龍之形,警露飲風之态;引吭唳天,以極其思,刷羽清泉,以緻其潔;并立而不争,獨行而不倚;閑暇之格,清迥之姿,寓于缣素之上,各極其妙,而莫有同者焉。
已而又制奇峰散绮圖,意象天成,工奪造化,妙外之趣,咫尺千裡。
其晴巒疊秀,則阆風群玉也;明霞纾彩,則天漢銀潢也;飛觀倚空,則仙人之樓居也。
至于祥光瑞氣,浮動缥缈于空明之間,俾展卷者如欲跨汗漫,登蓬瀛,飄飄焉,蛲蛲焉,若淩太清而隘九州也。
山人曰:佑陵工于書法,其畫更轶出古帝王之上,惜乎日理萬幾,僅留神于琳琅卷軸耳。
元學士蠖嬤雲:徽宗皇帝諸事都會,獨不會做官家。
信哉斯言也!厥後五國蒼涼,穹廬冷冽,猶手寫團扇以賜使臣,可惜其化城圖不知流落何所也。
螢窗叢談曰:詩句命題,不知掄選幾許人也。
嘗試竹鎖橋邊賣酒家,人皆從色相形容,無不向酒家上著工夫者。
惟一善畫,但于橋頭竹外挂一酒簾,書酒字而已,便見得酒家在竹内也。
又試踏花歸去馬蹄香,何以見得親切,有一名手但寫數蝴蝶飛逐馬後而已,便表得馬蹄香出也,果得中魁選。
宣和時,始建五嶽觀,有旨大集天下名手。
應诏者蓋數百人,鹹使圖之,多不稱旨。
自此之後,益興畫學,教育衆工,如進士科,下題取士,複立博士考其藝能。
當時大臣有薦宋子房以當博士之選者,子房筆墨妙出等倫,藝流鹹欽得士。
所試之題,如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第二人以下,多系空舟岸側,或鹭拳于舷間,或鴉栖于篷背。
獨魁選不然,畫一舟人卧于舟尾,橫一孤笛,其意以謂非無舟人,止無行人耳,且以見舟子之甚閑也。
又如亂山藏古寺,魁則畫荒山滿幅,上出幡竿,以見藏意。
馀人或在山凹中露塔尖,或于松林間見鸱吻,往往以見殿堂者,則無複藏意矣。
山人曰:善詩者得言外之意,善畫者得墨外之意。
嘗見唐周防畫收宮女圖,一女子娉婷獨立,置玉笛于腰帶中,目視指爪,情意凝伫,惝兮倪兮,知其有所思也。
又見五代杜睿畫高僧試筆圖,一僧攘臂揮翰,旁環而觀者七八士人,咨嗟啧啧之态,如聞其聲,的是奇筆。
又南唐李後主題周文矩倦繡詩意圖雲:遼陽春盡無消息,夜合花開日正西。
洵能傳出筆外之意。
即是參之,便可悟得畫家三昧。
畫家宮殿最為難工,謂須折算無差,乃為合作。
蓋束于繩矩,筆墨不可以逞,稍涉畦畛,便入庸匠。
故自唐以前,不聞名家。
至五代衛賢,始以此得名,然而未為極緻。
獨宋郭忠恕,以俊偉奇特之氣,輔以博文強學之資,遊規矩繩尺中,而不為所窘。
所作水殿避暑圖,千榱萬桷,曲折高下,纖悉畢現,而行筆天放,設色古淡,又非凡俗所能也。
又有樓居仙圖,作石仿李思訓,作樹仿王摩诘,其屋木樓閣,則恕先自成一家,最為獨勝。
棟楹梁桷,望之中虛,若可提足而入;闌楣戶牖,則若可以扪曆而開阖之也。
以毫計寸,以分計尺,以尺計丈,增而倍之,以作大宇,皆中規度,曾無小差。
非至詳至悉、委曲于法度之内者,不能如此精密也。
非徒精密也,蕭散簡遠,無塵埃氣。
東坡先生為之贊曰:長松參天,蒼壁插水。
缥缈飛觀,憑欄誰子。
空蒙寂曆,煙雨滅沒。
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山人曰:餘嘗聞老畫史言:尺寸膚疊,皆以準繩為則,殆猶修内司法式,不得逾越。
細閱恕先畫,以墨為濃淡高下,是殆以筆為尺也。
僚之弄丸,秋之為弈,未當以繩墨論。
孫吳之論兵,亦猶是也。
是蓋莊子所謂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者乎考恕先生平,先仕于朝,跡馳不羁,放浪玩世,卒以流竄海島中,脫形仙去。
其為人無法度如彼,其為畫有法度如此,則知天下妙理,從容自能中度。
使恕先規度而為之,則亦疲矣,恕先肯為之乎! 畫系曰;燕文貴,初名肅,字仲穆,吳興人也。
善畫山水,精細之極,逾于鬼斧神工。
仕于太平興國之時,起家幕僚’官至侍從,文章事業,卓然可傳。
其畫為太宗所重,屢賜宸翰,比之吳道子、李思訓。
文貴嘗畫七夕夜市圖,自安業界北頭,向東至潘樓,竹木市井,阊閻阍閡,街衢棹楔,與夫戶書楹帖,靡不盡存。
燈火輝煌,遊人如蟻,商賈貿易,種種往來,其狀浩穰之所,至為精備。
又為富商高氏家寫舶船渡海圖,其本大不盈尺,舟如葉,人如麥’而帆樯槔橹,篙工舵師,指呼奮勇,盡得态度。
至于風波浩蕩,島嶼相望,蜃樓海市,相間雜出,空明隐約,尺幅而有千萬裡之勢。
抑何其神妙乃爾邪!然則古所謂寸馬豆人者,以文貴視之,又當卑之無甚高論矣。
山人曰:仲穆之畫,蓋天然第一,其得勝解者,非積學所緻也。
想其解衣磅礴,心遊神放,群山萬木,冷然有感而應者故雷霆風雨,忽乎現前而不可卻。
當此時,豈複有畫者邪考仲穆,初為燕王府官。
王欲得其畫,而卒莫能緻之,知其慎于名節,而不肯以技自見也。
餘嘗謂仲穆以名德顯世,後之人不得盡知,徒以畫名于天下,而畫之傳者又絕少,至與庸工繪史以丹墨自别者同稱,此與顔太師列于書藝小人之間,可同為一歎者也! 晁補之,字無咎,濟州巨野人。
元祐中為吏部郎中。
紹聖末,黨人事起,谪監信州酒稅,流落久之。
張天覺當國’起知泗州,不累月下世。
有自畫山水留春堂大屏,上題雲;胸中正可吞雲夢,盞裡何妨對聖賢。
有意清秋入衡霍’為君無盡寫江天。
又題自畫山水寄人雲:虎觀他年青汗手,白頭田畝未能閑。
自嫌麥隴無佳思,戲作南齊百裡山。
陳無己愛重其迹,嘗詠其畫扇雲:前身阮始平,今代王摩诘。
偃屈蓋世氣,百萬人咫尺。
無咎又嘗增添蓮社圖樣,自以意先為山石,位置向背,作粉本以授畫史孟仲甯’令傳模之。
菩薩仿侯翌,天王仿吳道玄,雲氣松石仿關仝’堂殿草樹仿周防,界畫樓閣仿郭忠恕,卧槎垂藤仿李成’岩壁瘦木仿許道甯,湍流山嶺仿董源,騎從韃服仿衛賢’馬仿韓幹,虎仿包鼎,猿猴兔鹿仿易元吉,元鶴白鹇鳥鼠仿崔白。
集彼衆長,乃成獨勝,方之古昔,概未有諸。
後人往往臨摹其本以傳世者多矣。
山人日:文,所以載道也;藝,所以成名也。
作文而句栉字比,規規于左漢莊騷’其弊與印闆死畫等。
故必匠心以獨造,始能咀百氏之英華也。
無咎以集腋之法,悟鈎玄之妙,自成一子’奄有諸家’開後人無數法門正如昔賢注杜,以為浣花詩句,無字無出典看。
畫錄廣遺雲:張宗古,五代時人,入宋已老矣。
莫詳其鄉裡。
或謂與趙評事同時。
喜畫林石,根幹雄強’檄梢富潤。
林石悉有凍色,而雪冒之。
每暑月張之于壁’覺寒氣襲人,一室皆欲披襟,不殊劉褒北風圖也。
顧其畫世間少見,而人罕道其名。
陳陽,江西人。
往來臨川、建昌二郡間。
嗜酒放逸,作林石,清峭奇古。
多用黃牛皮木’不以筆也。
嘗自詠雲:解畫無根樹,能描似病人。
作大樹’浮生石上,有萬牛不拔之勢。
蘇東坡謂蔡規學畫于陳陽而過之,誤矣,規何能望陽之仿佛也。
吳真,雁蕩山野人。
或謂隸赤籍。
畫龜鶴高妙,前無古人。
每鬻于市,舉止狂異,人不能測,或邀數倍之價,或得錢辄售,人疑其隐于龜者也。
嘗畫十二龜,龜皆有名,神采驚人,卓然一絕。
張遠,太原人。
善畫山水林石,專法李成,其合處乃亂真也。
江西提舉陳商彥,官于太原,得其臨李成壁上四時景山水八幅,清遠恬暢,非粗豪之流所敢望也。
範正夫,字子立。
忠宣公之猶子,德孺之子也。
善畫馬,得龍眠典型。
嘗寫自著詩意一幅,蓋雪天也。
極溫雅清麗,與晁以道以詩文往還。
孫蚧、趙廣,皆舒城人。
蚧受筆法于龍眠,廣又受于蚧焉。
蚧畫合處,幾于出藍。
後梁師成引入書藝局,一旦馬群幾空。
俄為人鸩死。
廣落墨尤超詣。
嘗仿盧棱伽作羅漢像,磨墨之次,連飲數觥,落筆驚人,勢若風雨,結構缜密,意象天成。
山人日:自張宗古以下凡七人,雖非絕詣,然已入能品,恢恢乎遊刃有馀地矣。
顧其畫或傳或不傳,其姓氏世人亦有知有不知,是殆有幸有不幸哉間閱畫錄廣遺,為之慨然,備列于冊,亦表微之深意也。
龔開,字聖予,号翠岩,淮陰人。
工詩文,尤長于書畫。
所制中山出遊圖,蓋唐鍾進士馗故實也。
後有親書八分詩,頗奇宕,跋亦自負不凡。
其詩雲:髯君本自住中山,駕言出遊安所适。
謂為小獵無鷹犬,以為意行有家室。
阿妹韶容見靓裝,五色胭脂最宜黑。
道逢驿舍須少憩,古屋無人供酒食。
赤帻烏衫固可嘉,美人清血終難得。
不如歸飲中山釀’一醉三年萬緣息。
卻愁有物戲高明,八姨豪買他人宅。
待得君醒為掃除,馬嵬金馱去無迹。
其跋雲:人言墨鬼為戲筆,是大不然,此乃書家之草聖也。
豈有不善真書而能作草書者乎在昔善畫墨鬼,有似頤真、趙千裡。
千裡所寫丁香鬼,誠為奇特,惜乎去人物科太遠,故人得以戲筆目之。
頤真鬼雖甚工,而其意不無猥近,甚者作髯君野溷,一豪豬即之,妹子持杖披襟逐之,此何為者邪! ] 仆今作中山出遊圖,蓋欲一洗前人陋習,庶不廢翰墨清玩;譬之書,猶真行之間也。
山人曰:鍾馗事絕少,前人辯其有無者,聚訟紛如議禮。
餘故不具論,特以紀開之奇迹耳。
夫畫鬼一派,盛于唐人,迄于宋元,竟屬僅見,龔生蓋得人棄我取之見者哉。
歐陽圭齋雲:唐韋偃工畫馬,松石更佳,世不多見。
其筆法磊落,揮霍振動,杜少陵詩所謂戲拈秃筆寫骅骝、倏見麒麟出東壁者也。
餘曾收得紅鞯覆背骢馬圖,筆力勁健,鬃尾曆曆可數,如顔魯公書,瘦硬通神。
往歲鮮于伯機見之,驚歎累日,嘗賦詩雲:渥窪産馬如産龍,韋偃畫馬如畫松。
真奇文也,惜不成章而卒。
唐人胡琅,工畫橐駝番馬,用筆清勁,渲染有法。
宣和内府藏有胡瓖番部橐駝圖,題為上上妙品。
瓖子虔,筆法古雅,大有父風。
内府藏有胡虔胡人汲水圖,意态如生,穹廬大漠,宛然眼前也。
五代時東丹王,工于畫犬,意境百出。
元趙承旨題其人犬圖雲:畫人物,以得其性情為妙。
東丹此圖,不惟盡其形态,而人犬相習,又得于筆墨丹青之外,為可珍也。
山人曰:韋偃之畫,其傳者如丹鳳祥麟,間世一出,然其姓氏猶脍炙人口。
若胡瓖以下,能舉其名者鮮矣。
餘故附諸韋偃之後,俾其垂不朽也。
畫繼日:江參,字貫道,江南人。
長于山水。
形貌清腥,嗜茶與香以為生。
初以葉少蘊左丞薦于宇文湖州季蒙,季蒙厚禮之。
貫道為作飛泉怪石五圖,筆墨學董源,而豪放殆欲過之。
季蒙方幸可多得其畫,而貫道忽被召去,止得此圖,深以為慊。
後劉季高侍郎又寄貫道所作江居圖一卷,作無盡景,季蒙始少慰。
貫道生長警川,深得湖天之趣,平遠曠蕩,盡歸方寸。
故作畫造景,筆下得意外意,非他人之比。
當貫道被召時,尚書張如營方知臨安。
貫道到臨安日,有旨館于府治,明當引見,是夕殂,遇合信有命也。
同時李潼川者,工山水,筆意仿佛貫道,殆是同一師承者。
張魏公浚題其下蜀圖卷雲:岷山導江,潴為彭蠡。
奇峰怪石,險灘惡水,皆餘所熟遊。
潼川李君,辄出新意,寫而為圖。
黃牛白馬、山鹧高唐之影,巫山十二峰,夔門百八盤,巨細不遺,使足未及者見之,莫不心驚目駭,非人世所有也。
自君山東至于海,風樯陣馬,水村煙郭,好景尚多,安得喚起李君,為我續千裡版圖之勝邪山人曰:宋南渡士夫,多有善畫者,如朱敦儒希真、畢良史少董,皆能作山水窠石,時亦奇境獨創。
若畫院諸人得名者,則有李唐、蕭照、周曾、馬贲,下至馬遠、夏珪、李迪、李安忠、樓觀、梁楷之徒,類皆以藝事受人主之知,被逾格之賞。
若夫江、李二子,其氣魄筆力,可雄視李唐輩,以夏珪諸人較之,且有大小巫之别矣。
而乃淹蹇末世,絹素零落,此昌黎韓子所以有感士不遇之賦也 畫鑒日:唐人花鳥,邊鸾最為馳譽。
大抵精于設色,稱豔如生。
其他畫者雖多,互有得失。
曆五代而得黃筌,資集諸家之善,尤于翎毛花竹,超出衆史。
筌之畫可齊名者,惟江南徐熙。
熙志趣高尚,草木魚蟲,妙奪造化,非世之畫工所能及也。
筌之下有唐希雅,亦佳,多作顫筆棘刺之類,是效其主李重光書法。
後有長沙易元吉,作花果禽畜,尤長獐猿,多遊山林猿疚,窺視禽鳥之樂,圖其天趣。
後來諸家,若趙昌、邱慶馀、滕昌祐、葛守昌、崔白、艾宣、丁贶之徒,皆得其緒馀,以成一家而名當世。
要之花鳥一科,唐之邊鸾,宋之徐、黃,為古今規式,所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也。
陶南村說郛曰:人物自顧、陸、展、鄭,各擅神妙,可雲化工。
以至僧繇、道玄,此一變也。
山水則大小李一變也,荊、關、董、巨又一變也,李成、範寬又一變也,劉、李、馬、夏又一變也,大癡、黃鶴又一變也。
趙子昂近于宋,故人物為勝。
大小米、高彥敬以簡略取韻,倪迂以稚弱取姿,宜登逸品,未是當家。
冷太常謙嘗論曰:松雪道人趙孟頫子昂,梅花道人吳鎮仲圭,大癡老人黃公望子久,黃鶴山樵王蒙叔明,元四大家也。
高彥敬、方方壺、倪元鎮,品之逸者也。
盛懋、錢選,其次也。
松雪尚工人物,樓台花樹,描寫精絕。
至彥敬等,直以寫意取氣韻而已。
元時人極重之,宋體為之一變。
彥敬似米老父子,而别有韻趣。
子久師董北苑,晚歲稍稍變之,最為清遠。
叔明全法王摩诘,濃郁深至,間有枯淡之作,是其變格也。
元鎮極簡雅,似嫩而蒼。
或謂宋人易摹,元人難摹,元人猶可學,元鎮不可學也。
予心初不以為然,而終未有以奪之。
山人曰:世有必不變者,天之道也。
世有必變,天之運與數也。
故上而文章法度,次而藝事工能,莫不各随運數而遞為升降焉。
然而必變之中,又有不變之道,在學者參考前說,毋守常,毋襲故,毋矜奇,博觀而約取焉,縱未極于精能,亦且思過半矣。
風教門 繪事雖微,廟朝重之矣。
屈轶之草,摹于未央,鹹按:唐盧碩畫谏日:漢文帝于未央宮承明殿畫屈轶草、進善旌、诽謗木、敢谏鼓、獬豸。
即門墉之遺意也。
鹹按:家語:孔子觀乎明堂,睹四門之墉。
畫品錄序,四門之墉,廣圖賢哲。
太乙之神,傳于郊祀,即素王之盛軌也。
鹹按;漢書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太一諸鬼神,而置其祭祀,以緻天神。
又按史記;伊尹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注:劉向别錄:九主者,有法君、專君、授君、勞君、等君、寄君、破君、固君、三歲社君,凡九品,圖畫其形。
宮詞瑣瑣,何如列女作圖;鹹按:劉向著列女傳八篇,後漢梁皇後繪為圖置左右。
經史班班,曾見尚方傳寫。
鹹按:漢明帝好圖畫,别立畫官,诏博治之士班固、賈逵等取經史,命尚方畫圖郡府聽事之前,清濁分焉;鹹按:後漢書郡國志:郡府聽事壁畫諸尹,自建武訖陽嘉,注其清濁進退。
溫室丹青之美,藻詠縛焉。
鹹按:左太沖魏都賦:丹青炳煥,特有溫室。
儀形宇宙,曆像聖賢。
圖以百真淬以藻詠。
風教攸關,存乎鑒戒,非細故也。
子建有言:觀畫者見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見三季異主,莫不悲惋;見篡臣賊嗣,莫不切齒;見高節妙士,莫不忘食;見忠臣死難,莫不抗節;見放臣逐子,莫不歎息;見淫夫妒婦,莫不側目;見令妃順後,莫不嘉貴。
是說也,彥遠張氏采以入畫錄矣。
荥河溫洛之學,固亦芒角所不廢欤鹹按:張彥遠叙畫之源流日:庖蓑氏發于荥河中,典籍圖畫萌矣。
軒轅氏得于溫洛中,史皇倉颉狀焉。
又目:奎有芒角,下主辭章。
漢宣帝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
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
鹹按:麒麟閣功臣,惟霍光不名,日大司馬大将軍博陸侯,姓霍氏。
其次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邱賀、蕭望之、蘇武,凡十一人。
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氏。
漢書蘇武傳。
漢宣帝畫圖列士,或不在于畫上者,子孫恥之。
見王充論衡。
永平中,顯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圖二十八将于南宮雲台。
鹹按:顯宗水平三年,帝思中興功臣。
圖二十八将,以鄧禹為首,次馬成、吳漢、王梁、賈複、陳俊、耿真、杜茂、寇徇、傅俊、岑彭、堅镡、馮異、王霸、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萬修、蓋延、邳彤、姚期、劉值、耿純、臧宮、馬武、劉隆後又益以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乙人。
原注)後漢書二十八将傳論。
又馬援傳:建武中圖名臣列将于雲台,以椒房故,獨不及馬援。
以上漢代。
唐武德四年,太宗為天策上将,作文學館,收聘賢士。
每暇日,訪政事,論墳籍,命十八學士各繪形像,藏之書府。
鹹按: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顔相時、蘇勖。
于志甯、蘇世長、薛收、李守素、陸德明、孔穎達、蓋文達、許敬宗号十八學士,時人謂之登瀛洲。
此為秦王府十八學士薛收,後以劉孝孫補。
附錄:李伯紀綱題十八學士圖并叙:唐天策十八學士,閻立本畫像,褚亮贊,淵聖皇帝題其姓名,以賜太子詹事李詩,真絕世之寶也。
臣某拜手稽首謹作頌曰:英英策府,十八學士,森如骐碌,才德兼備。
[讀如避)太宗禦之,六辔耳耳,嘶風笨雲,一日千裡。
丹青之妙,寫于缣素,千載風流,遇之旦暮。
二句著畫于穆淵聖,生根天縱多能,遊戲翰墨,識其姓名。
人物圖繪,及茲宸藻,是為三絕,萬世之寶。
沙漠苦寒,翠華未還;傷心北顧,喟焉涕潸。
即從時事生情,忠愛之旨,至今猶在。
安得傑才,如彼諸子,扶翊中微,國勢振起。
豈無趙卒,為禦以歸,葉居]老臣衰疾,肢而望之。
山人曰:凡題識,以有為而作者為勝。
當日淵聖身羁北庭,高宗漠然不之顧,一時名将如張、韓、劉、嶽,皆趙卒也,特不令之為禦耳。
忠定借意發揮,欲以諷焉,志亦良苦。
餘故偶錄斯篇,以為讀古人題識者告。
其章法每四句一截,亦最整齊,是可為式。
公奏議全冊,上抗忠宣,表章頌劄凡八十卷。
靖康之禍,以身任之,雖見用不久,而忠誠義氣不少貶。
嘗言吾知盡事君之道,不可,則全進退之節,禍患不恤也。
讀題詞數十言,可見公之志矣。
貞觀十七年,圖長孫無忌等勳臣二十四人于淩煙閣。
鹹按:長孫無忌、趙郡王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瑪、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凡二十四人。
代宗廣德元年,給功臣鐵券,藏名太廟,圖形于淩煙。
憲宗元和五年,诏以褚遂良已下至李晟等二十七人,圖形于淩煙閣大中初,诏求李岘等三十七人畫像,績圖淩煙閣。
以上錯見新舊唐書。
開元中,拜張說等八人為學士,于東都上陽宮含象亭圖像。
翰林盛事。
建中初,禮儀使顔真卿奏:武成廟請如月令春秋釋奠。
诏考定可配享者,刊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圖形焉。
唐書。
原注)以上七則,并唐代文武将相諸臣,如漢世麒麟閣故事。
茲或有漏遺,學者采輯一處,并前後一類者統觀之,大可興起。
陳元方紀遭父憂,雖衰服已除,而積毀消瘠。
豫章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書,圖像百城,以厲風俗。
[原注]後漢書陳紀傳:陳實子紀,紀弟谌,字季方,史稱二方。
父子并著高名,時号三君。
注引先賢行狀日:豫州百城,皆圖畫實紀谌形像延叔堅笃,遭黨事禁锢,卒于家,鄉裡圖其形于屈原之廟。
山人日:範氏之言曰:行成于身而道訓天下,一時芸夫牧豎莫不知有陳先生者,兇邪不能以權奪,王公不能以貴驕,父子兄弟,同時旌命,羔雁成群,當世榮之。
其至性所發,薄夫以淳,實與笃論仁考之叔堅并為人倫儀表。
憎茲多口,亦複何傷。
抑吾聞世之居喪者,動以布素為恥,齊纨魯缟,裁為裡衣,服之不衷,莫此為甚!迨擇吉告除,唯恐不速,缙紳家多不免焉。
庶見系冠,庶見素衣,風人所為三太息也。
高義方彪,遷内黃令。
帝敕同僚臨送,祖于上東門。
诏東觀畫彪,以勸學者。
山人曰:義方,吾邑文學之先聲也。
家本單寒,訪大義于馬融,不獲見。
覆刺遺融書,譏其養疴傲士。
融省書追謝,逝而不顧。
風标峻矣。
後舉孝廉,試經第一。
校書東觀,數奏賦頌奇文,能因事諷谏。
令内黃,有德政,上書薦縣人申屠蟠等。
公忠愛國,情見乎辭其文章之美,學如蔡邕。
猶推莫尚,豈虛譽哉。
附錄]京兆第五永督軍幽州,百官祖餞,議郎蔡邕等皆賦詩,彪獨作箴曰:文武将墜,乃俾俊臣,整我皇綱,董此不虔。
葉]古之君子,即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
葉)呂尚七十,氣冠三軍,詩人作歌,如鷹如鵲。
[葉]天有太一,五将三門,章懷太子注:太一式,凡舉事皆欲發三門,順五将。
三門者,開門、休門、生門。
五将者,天目、文昌等。
]地有九變,丘陵山川。
(章懷太子注:孫子九變篇:用兵有散地,有輕地,有争地,有交地,有
甯至以隙則戶牖窺人,以力則不能勝一匹雛也。
學者于斯借鏡焉。
宋楊惠之善塑,凡神佛仙真,各極其妙。
一日塑山水于壁,士俗聚觀,鹹謂深得畫理。
郭熙往見之,注目良久’忽創新意,令圬者以手搶泥亂塗于壁,奇絕妙絕。
或凸或凹’俱所不問,迨其既就,以筆墨随其形迹,暈成峰巒丘壑’遠樹乎林,加以樓閣台榭人物之屬,宛然天成,殊勝繪素’因謂之日影壁。
山人日:後世影壁,蓋防于此,自我作古,誠為佳話。
鹹按:二句出唐玄宗答姚崇張說等請以上生曰為千秋節手诏。
惠之雖工塑,以視郭熙,未免人巧,殆乏天趣,應瞠乎其後矣。
宜僚之弄丸也,庖丁之解牛也,猿公之擊劍也,精能之至而敏生焉。
彼戈戈之小夫,朝發而求夕至,難已。
宋宗少文炳,性好山水,嘗歎曰:老病将至,名山恐難遍遊,唯當澄懷觀道,卧以遊之。
因憶平生所遊曆登涉,皆圖于壁,坐卧向之。
嗟乎,使郭熙與之同時,當必為之别開生面,不僅令少文追感舊遊矣。
錢武肅王镩,鎮吳越,帳下有名畫手二三十人,号為鸾手校尉。
官名甚新。
凡北方士大夫流移臨安,來詣幕府者,不遽接見,先令寫貌以聞,擇清修有福相者,随材用之。
胡嶽渡江,工以貌進,武肅一見驚喜而作曰:此人面有銀光,奇士也。
即召見,優禮而任焉。
山人曰:武肅以英雄神武之略,涉幹戈搶攘之朝,虎踞武林,奄有吳越,制禮設官,上拟黃屋,而未嘗竊帝号以自娛,鹹按:趙佗表日:故竊帝号,聊以自概故得三世四王,與五代相終始。
鹹按:武肅寝疾,謂将吏曰:吾疾必不起,諸兒皆愚懦,誰可為帥者衆泣曰:兩鎮令公,仁孝有功,孰不愛戴。
錫乃悉出印鑰,授元罐日:将吏推爾,宜善守之。
又日:子孫善事中國,勿以易姓廢事大之禮。
卒,年八十一。
子元罐嗣立,是為文穆王,傳孫忠顯王仁佐、忠懿王倣,共三世四王。
杭民至于老死不識兵革。
生前膺鐵券之頒,鹹按:辍耕錄:錢叔琛,名贊,武肅之諸孫也,嘗示人以所藏鐵券,形宛如瓦,高尺馀,闊三尺許,券辭黃金填嵌,詞雲:維乾甯四年,歲次丁巳,八月甲辰朔四日丁未,蓋唐昭宗所賜也。
身後樹表忠之觀,鹹按:宋熙甯十年,知杭/!軍事趙汴上表,請以龍山廢寺為觀,使錢氏之孫為道士日自然者居之。
凡墳廟之在錢唐者,使世掌之,藉其地之所入,以時修其祠宇。
制日:可。
賜名表忠觀。
蘇轼作表忠觀碑。
五代方鎮,定當為武肅首屈一指。
至鐵弩射潮,鹹按:王欲于錢唐築堤,苦為濤所擊,堤工莫施。
王發憤于疊雪樓架三幹弓弩射之,潮頭為之斂去,堤遂成。
異錦纏樹,鹹按:王既貴,一日重過舊時釣遊地,凡有樹木,悉命以異錦纏之。
又貧時貿鹽擔,亦命以錦作套,藏于庫中。
木枕警夜,鹹按:王自少在軍中,未嘗寐,倦極則就圓木小枕,或枕大鈴,寐熟辄散而寤,名日警枕。
銀鹿赍親,鹹按:王既鎮吳越,召舊時親串父老,置酒高會,自作歌起舞,以娛樂之,凡子弟侍從者,皆賜銀鹿。
誠有豁達大度不世出之概。
世徒知其尊禮羅隐,餘因采其轶事,以見王之旁求俊義若是其亟也。
嶽固奇士,王亦不凡,王真知人則哲哉。
又武肅遺妃書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二語綽有畫意,誰謂英雄不作妩媚語耶宜後人流連諷詠,演為竹枝辭也。
唐陳闳善畫馬,榮遇一時。
同時韓幹亦善畫馬。
明皇欲令幹師事闳,幹對曰:臣自有師。
上問師為誰,曰:陛下天廄中馬,皆臣所師也。
宋王榊野客叢書曰:餘友曾雲巢,善繪草蟲,著紙寫生,栩栩欲活,老眼模糊,緻以手摩挲之,疑其飛躍而下也。
餘問其何所傳,雲巢笑曰:某自少時,取草蟲籠而觀之,細辨其翅須翼足,注目凝視,窮日夜不厭。
又恐其神之不完也,複就林間草際随而觀之,玩其跳躍飛走之勢,露吟雨伏之象,于是始得其天。
方其落筆之際,不知我之為草蟲,草蟲之為我也。
此與造物生物之機緘,殆無以異,又豈有可傳之法哉。
山人日:韓幹畫馬師馬,雲巢畫草蟲師草蟲,可謂能自得師者矣。
物無巨細,各有其天。
馬也,草蟲也,異而同,同而異者也。
學道之士,惟其入乎其中,斯能出乎其外。
幹也,雲巢也,殆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者欤昔莊周夢為蝴蝶,醒而栩栩然,不知莊周之為蝴蝶,蝴蝶之為莊周也。
畫入悟境,亦複如是。
又名畫記日:鄭法士求畫本于楊契丹,契丹引法士至朝堂,指宮阙樓觀、衣冠車馬、旌旗儀仗,謂曰:此是吾畫本也。
法士歎服。
蓋繪事雖末藝,必有所本,彼動稱匠心獨造者,正師心自用者爾。
武宗元,特喜丹青,其神妙處,殆欲突過吳道子。
尤善寫真,凡經其手,莫不畢肖,第須一見,即能背寫,總得神似。
嘗于西京上清宮畫三十六天帝,其間赤明和陽天帝潛寫太宗禦容,蓋宋本火德王故也。
後真宗踐祚,駕幸上清宮,周視三十六天帝,忽見禦容,驚曰:此真先帝也。
遽命内侍焚香,流涕再拜。
集事淵海日:遼耶律衰履,字海鄰,六院夷離堇蒲古隻之後也。
豐神爽秀,兩瞳子青光射人。
工于畫,以寫真召拜同知南院宣徽事。
會使宋賀正,密受遼主命,潛寫宋仁宗禦容以歸。
後遼道宗清甯間,複使宋賀生曰,宋神宗賜宴于觀文殿,瓶花隔面,未得其真。
及陛辭之日,僅一仰視,即于途間潛寫。
及境,伴送使設餞祖之,出示餞者,一座驚歎,欽其神妙。
山人曰:寫真固難,而寫禦容則尤難。
何者皇居壯麗,黼座尊嚴,千牛虎贲,肅穆環衛,香煙花氣,缭繞缤紛,既且拜于階下,複頓首于殿上,然後俯伏稱萬歲,迨夫綸音既降,恩許對禦,方始就案,含毫伸紙,又複凜天威于咫尺,不敢瞻視稍縱。
而為之上者,斯時亦嚴氣正心,不假颦笑,畫者之心已懾,而氣亦索矣,求其形似,已足幸免于戾,何暇更計及于神似耶宗元未嘗對禦,乃能潛寫龍顔,動嗣君之孝思,如漢明帝睹陰太後奁具,哀動左右,洵可謂錫類之純臣矣。
至其緬懷火德,寓意淵深,尤得頌揚大體,非具卓識,烏能為此。
衰履再使南朝,兩寫帝主,不辱君命,方之宗元,殆無以過。
兩人者,輝映中外,恨生不同時耳嶽柱年八歲,見何澄畫陶母剪發圖,指手間金钏!诘之曰:何不解條脫以易酒肴,乃事剪發耶何大驚,為之毀圖。
宋嶽珂程史補日:李龍眠居士為黃山谷作賢己圖’見者莫不歎賞,以為卓絕。
山谷亦甚寶愛之。
一日出示座客,其圖中雜陳樗蒲雙陸之屬,并皆精妙,人物意态,呼之欲出。
座客方共玩賞,适東坡先生詣山谷’睨之曰:龍眠天下士,顧乃效閩人語耶衆怪問之。
東坡曰;四海語音言皆合口,足征先生韻學之精。
惟閩音呼六張口。
今盆中皆六,一猶轉側未定,法當呼六,而疾呼者乃張口’何也山谷以告,龍眠亦笑而心折服焉。
山人曰:擅長固非易’求鑒賞家亦良難也。
陶母手間金钏,本屬可詫’獨怪嶽柱以八歲弱齡,一何警敏乃爾。
東坡摘龍眠瑕處,一見便能道破,由其讀書養氣,深識博覽,故心思目力,在在流露。
古人直言無隐,正是教學相長之道,非若後人有意索疵’忌才妒名也。
龍眠白描妙天下,筆法如行雲流水’作兇必用澄心堂紙,其矜貴自許,亦可想見。
然而未免滲漏處’況遠不逮龍眠者乎 世說曰;顧恺之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看畫者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
蘇東坡傳神記曰:曾魯公倩人繪像,更數手,皆不似。
僧維真者,有名于時’公請之畫,初亦不甚似。
維真既歸,思之數日,不得其故。
一日複往見公,歸而喜曰:吾今而得之矣。
乃于眉後加三紋,作俯首仰視、眉揚而額蹙者,遂大似。
山人曰:象教興于佛氏,繪素始于吾儒,故寫真未可輕視也。
夫吾人之于所親也,生則瞻依焉,沒則思慕焉,撫其杯梢則思口澤,展其詩書則思手澤,際夫春露秋霜之候,熏蒿凄怆,隻則思其居處,思其笑語,類皆恪緻其如在之誠,而要不若瞻拜丹青尤為親切感動也。
昔魏锺會,知荀勗有寶劍在母所’因詐作勗書,就母求取寶劍去。
會于時方造宅,勗乃潛往宅中,畫會祖父形于壁。
會兄弟入門見之,撫膺号恸,遂乃廢宅。
會,殘忍人也,尚為感動如此,矧其為仁人孝子者哉。
河南程氏有言曰:有一毫發不似吾親,謂之吾親可乎嗟乎,幽宮一以悶,千年不複開,孺慕畢生,空勞想象,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三複蓼莪之詩,每恨今世無工畫者也。
又畫繼曰:朱漸在宣和間,奉诏寫六殿禦容,深被恩遇。
俗雲:未滿三十歲,不可令朱待诏寫真,恐其奪盡精神也。
又曰:房州有異人,常戴三朵花,人莫知其姓名,郡中因以三朵花名之。
能自寫真。
東坡作詩雲:畫圖要識先生面,試問房陵好事家。
若而人者,惜其畫不甚流傳,故今人莫得而知也。
李思訓,唐宗室也。
弟侄五人,鹹按:思訓,字建。
子昭道,官太子中舍。
建弟思誨,贈禮部尚書。
林甫,小字哥奴,思誨之子,山水小類中舍湊,林甫侄也,工人物。
皆妙丹青,獨訓為時器重。
官至左武衛大将軍。
書畫皆超絕,尤工山水林泉,筆格遒勁,得湍濑潺湲、煙霞缥缈難寫之狀。
用金碧輝映,為一家法,後人往往多宗之然其至妙處總不能到也。
李昭道’思訓之子,官至太子中舍。
作畫稍變其父之勢’然智思筆力,視思訓為未及。
若翩翩公子,不堕裘馬之習,而研弄翰墨,為一時妙手,後世複幾人哉。
且所畫層樓疊閣,界畫精細,寸人豆馬,須眉畢具,即使思訓複生,并升壇坫,亦應謙讓謝未遑矣。
惜乎不能多作,故傳世亦不廣。
道君之世,肆意搜羅,而宣和禦府所藏昭道畫,僅有數幅及纨扇一事而已。
世稱思訓為大李将軍,昭道為小李将軍。
荊浩,河内人,自号洪谷子。
博雅好古,尤長山水’深得趨向。
嘗語人曰:吳道子畫有筆而無墨,項容畫有墨而無筆。
的有心得,故敢為大言,非孟浪駁斥前人也。
吾采二子所長,合成一家之體。
著有山水訣一卷,行于世。
其開先啟後’皴鈎布置,後世學者,得有由徑。
故關仝尚北面事之。
不獨唐末之冠,實乃百代之師也。
鹹按:名畫錄:項容,不知何許人,當時以處士稱之。
善畫山水,作松風泉石圖,筆法枯硬而少溫潤。
昔之評者’譏其頑澀,然挺拔巉絕,亦是卓然成家。
王默師事之。
邊鸾,京兆人。
以丹青馳譽于時。
尤長于花鳥,得動植生意,大抵精于設色,如良工之無斧鑿痕耳。
惜乎雖擅絕技,未遇賞音,卒以困窮轉徙潞澤間。
宋米海嶽論畫花鳥,亦稱之曰:邊鸾如生。
關仝,一名襠,長安人。
畫山水,師荊浩。
晚年益有青出于藍之美。
所畫脫略毫素,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蓋其精能之至,故能深造古淡。
石樹出于畢宏’鹹按;名畫錄:畢宏落筆縱橫,變易常法,意在筆先,非繩墨所能制’故得生意為多,恒作松石圖。
一時文士,有詩稱之。
與韋偃同著名于時。
有枝無幹。
性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蒼江茅屋,遠水孤舟。
取徑蕭疏,賦筆幽秀,令見者悠然神往,如置身灞橋風雪中,非碌碌畫工所能知也。
當時郭忠恕以師禮事之。
第人物非仝所長,故山間漁市,幽人逸士,多求胡翼為之。
鹹按:畫繼目:胡翼,字鹂雲。
工畫道釋人物,車馬樓台山水,種種絕妙。
尤工臨摹古今名筆。
與關仝同時相善,仝每推服之。
而翼因得附名于不朽焉。
黃筌,字要叔,成都人。
始受業于刁光胤。
鹹按:名畫錄日:刁光胤,一名光允,長安人。
天複中,避地入蜀。
善畫湖石花竹、貓兔鳥雀之類。
所與交,皆一時名士。
黃筌、孔嵩皆師事之。
早得時譽,十七歲事蜀王衍為待诏。
至孟昶時,加檢校少府監,累遷副使。
鳥雀本師刁光胤,山水師李昇,鹹按:華陽國志日:成都人李昇,善山水,兼工人物,筆意幽閑。
人得其畫者,往往誤稱王右丞焉。
花竹師滕昌祐,鹹按:五國遺事曰:滕昌祐,字勝華,吳人。
遊蜀,以文學從事志趣高潔,初不婚宦。
#花鳥蟬蝶,折枝生菜,傅彩鮮潤,宛有生意。
人物水龍師孫位,鹹按:名畫錄:孫位,會稽山人。
其畫雲龍出沒,勢若飛動。
尤長于水,後遇異人,得度世法,遂改名遇,不知所終。
鶴師薛稷,鹹按:書畫譜:薛稷,收之從子也,畫類閻立本,尤長于鶴。
兼資諸家之善,各臻其妙,時有冰寒于水之意。
廣政時,畫雉于八卦殿,有五方使呈鷹于殿陛之下,認難為生,掣臂者數四。
故其花鳥之名最著,後學遵之。
次子居寶,字辭玉,得家傳,兼以八分知名。
其畫石,文理縱橫,棱角峭硬,如虬如虎。
弟居束,與兄齊名。
黃居案,字伯鸾,筌之季子也。
初仕孟蜀為翰林待诏。
能世其家學,作花竹翎毛,皆妙得其真。
喜寫怪石山景,佳處往往突過乃父。
後入宋,太宗朝授光祿丞,奉敕搜訪名畫,铨定品目,時輩斂衽,讓出一頭地。
當世較藝者,胥視黃氏體制,以為優劣去取雲。
郭忠恕,字恕先,雒陽人。
周時為博士,能屬文,兼善篆隸。
所畫樓觀木石,備極精妙。
始亦嘗師關仝。
宋太宗素知其名,召為國子監主簿,以忤旨流登州,至齊之臨邑道中,屍解仙去。
董元,一作源,字叔達,号北苑,江南人也。
龍判俱佳,獨以山水著名于時,謂其景物富麗,下筆雄偉,重巒絕壁,有嶄絕峥嵘之勢,令人觀而壯之。
著色山水效李思訓風格,然未肯多作也。
至于水墨,雖似右丞,别能自出胸臆。
所寫風雨溪谷,峰巒晦明,林霏煙雲,與夫千岩萬壑,重河斷岸,覽者對之,不覺身入其境。
荊、關之後’殆其替人欤其位置皴法,尤能另立門戶。
樹木勁挺,亦複稍變形勢。
真乃畫中之龍,故當時巨然北面事之,其裨益後賢可知矣。
仕南唐為後苑副使。
郭熙,河陽溫縣人。
為禦畫院藝學。
善山水寒林,宗李成法,得雲煙出沒、峰岚隐顯之态。
布置筆法,獨步一時。
早年巧贍緻工,晚年落筆益壯。
著有山水論訣,言之最詳,永為遵式。
子名思,業儒仕宦,亦深于論畫。
僧巨然,鍾陵人。
善畫山水,筆墨秀潤。
每寫煙岚氣象,于峰巒嶺窦之外,林麓之間,猶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類,相與映發。
而幽徑細路,屈曲萦帶,竹籬茅舍,斷橋危棧,曆落分明,咫尺而有千裡之勢。
由其胸中富足’故落筆無窮,得北苑之正傳,時複變出己意,天趣盎然。
不特著名于時,抑且流傳後世。
前有荊、關,後有董、巨’廣辟六法之門庭,大啟後學之蒙黷,雖作者繼起,總莫逾其範圍矣。
有道士者,姓劉,建康人,忘其名。
工于畫佛道鬼神,落筆遒怪,尤善山水。
與巨然同師董源,二入畫往往相似,人莫能辨。
但劉畫釋道,則以道士在左,巨然畫釋道,則以僧居左,人以此為識别耳。
惜劉畫傳世不若巨然之多,故知之者鮮。
驸馬都尉王诜,字晉卿。
讀書屬文,所從遊者,皆一時老師宿儒畫學李成,清潤可愛。
又師唐李将軍作著色山水。
不古不今,自成一家。
墨竹師文湖州。
築堂曰寶繪,收藏古今法書名畫。
東坡先生為之記。
範寬,名中正,字中立,華原人。
風儀峭古,進止疏野,其性最緩,人皆以寬稱之,中立亦不以名著,自名寬雲。
山水初學李成,忽然覺悟,頓舍舊習。
蔔居終南、太華岩隈林麓之間,披覽煙雲陰霁,默與神遇,發于筆端,幹岩萬壑,恍然如行山陰道上。
與關、李并馳方駕,殆未肯多讓也。
米元章芾,天資高邁。
喜寫古賢像。
山水源出北苑,天真發露,怪怪奇奇,不可思議。
性癖嗜石,每得佳者,即繪其形似焉。
鑒别畫理,纖細不遺,今古推為第一。
所著書畫評,後學不可不一見也。
米友仁,字元晖。
元章子。
早得家學,其山水清緻可掬,略變乃翁所為,成一家法。
煙雲變滅,林泉點綴,草草而成,意在筆先,正合古人作畫妙處。
趙伯駒,字千裡。
善畫山水花禽竹石,尤長于人物。
精神清潤,能别狀貌,使人望而知其詳也。
弟伯騙,字希遠,與兄齊名。
嘗繪姑蘇天慶觀樣本進呈,孝宗題其上:令依元樣建造。
今玄妙觀是也。
趙孟頫,字子昂,号松雪。
仕元為翰林學士承旨,贈平章政事,封魏國公,谥文敏。
畫法晉唐,與書法俱入神妙。
配管夫人,名道昇,字仲姬,贈魏國夫人。
書學詞章,并臻清品。
所畫晴竹新篁,是其始創。
寸绡片紙,後學寶為模範。
弟孟籲,字子俊,官至知州。
畫人物花鳥頗佳。
子雍,字仲穆,宮至集賢待制。
山水師董源,尤善畫人馬。
孫鳳,字允文。
工于蘭竹,與祖父埒。
鳳弟麟,字彥徵,為浙江行省檢校。
亦善畫人馬。
今世傳子昂畫馬,半系彥徵所仿。
趙氏本宋宗室,清華掩映,萃于一門,家學淵源,與簪纓遞嬗,有元之代,畫學應首推吳興矣。
吳鎮,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興人也。
山水師巨然。
遇興之所至,任意揮灑,人或索之,不肯酬應。
其筆端豪邁,潑墨淋漓,無一點朝市氣,雖似率略,人莫能到。
然當其世者不甚重之。
仲圭嘗謂人曰:吾之畫直須五百年後方遇賞音耳。
王蒙,字叔明,号黃鶴山樵,吳興人。
趙文敏之甥也。
早得外氏指授,山水用墨師巨然,其筆法又從郭熙卷雲皴中化出,秀潤清瑩,别具标格,臨摹細密者尤佳。
至于層巒疊嶂,曲徑迥蹊,山居茅屋,悉具村妝童婦;舟航水渚,多寫朱衣漁叟,蓋前所未有,而叔明獨冠絕古今者也。
山人曰:繪事非細故也。
高人曠士用寄其閑情,學士大夫時抒其逸韻。
品高故寄托自遠,學富故揮灑不凡。
古今來濡毫吮墨,人各名家,傳者果幾人哉曹弗興、顧恺之、陸微探、張僧繇,複乎遼矣,自李将軍以逮黃鶴山樵,皆精于斯道,而傳于斯世者也。
餘故本諸圖繪寶鑒,而參以他書,備載淵源,用垂模範。
前若周防、徐熙,後若雲林、子久,已經散見書中,概不重錄。
士良夏氏之言曰:佛道人物士女牛馬,近不及古;山水林石花竹禽魚,古不及今。
要非神遊意造,妙參大化,欲求傳世行遠,難矣。
雲麾将軍李思訓采蓮圖,内有宮殿台閣,赤欄橋,青龍舟,蓋寫禁中景物,非泛然圖江湖之筆也。
其所寫樓觀房栊,衣裳舟楫,精巧細密,妙入毫芒。
而山光掩映,湖波浩淼,朱華冒水,綠樹幂雲,又有濠濮之思。
唐人去古未遠,猶得顧、陸遺風,非後代畫手一味闆細可比。
又畫明皇幸蜀圖,方廣不盈二尺,而山川雲物,車辇人畜,草木禽魚,無一不具。
峰嶺重複,徑路隐顯,渺然有數百裡之勢。
明皇作騎馬像,将軍陳玄禮赳赳有幹城之氣,高力士柔媚謹慎,神氣宛然。
前後宮女宦官導從略備,而意态蕭瑟,非複禁禦森嚴氣象。
及宣和間,内苑求李畫甚急,以其名不佳,故不敢進。
或以圖中有宮女即道旁瓜圃采瓜者,因諱之為摘瓜圖,然終未呈禦也。
山人曰:金碧山水,始于唐之李将軍父子,而實本之展子虔也。
李固帝王苗裔,生長富貴,喜寫般遊宮殿,凡皇家威儀服物,童而習之,較之揣摩宮禁事情者,其相去奚啻倍蓰也。
其用絹則祖吳道子法,皆以熱湯,半熟人粉,槌如銀闆。
故作山水人物,精彩入筆。
五代以來,此法中絕矣。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
幼讀書,遊學于京師,仕至翰林承旨。
性習繪事,工于界畫,尤嗜于舟車市橋郭徑,别成家數也。
以失位家居,賣畫為計。
寫有清明上河圖,其中位置,若城郭屋廬之遠近高下,草樹馬牛驢駝之大小出沒,以及居者行者,舟車之往還先後,皆曲盡其意态,而莫可數計,蓋汴京盛時偉觀也。
此卷初入宣和内府,後為金人所有,卷末有金主玺。
山人曰:汴自朱梁以來,消耗極矣,至宋而累洽重熙,休養百年,始獲臻此甚盛。
其君臣之勤勞,廬井之豐庶,俗尚之茂美,皆可按圖想其萬一。
吾知畫者之意,蓋将以觀當時而誇後代也。
不然,則厄于時而思殚其技,以傑然自異于衆史也。
何其精能之至,而毫發不遺恨欤!此豈一朝一夕所能就者,其用心亦良苦矣。
無何京、攸柄政,國是日非,馴至黔黎塗炭,向之承平風物,僅可索之荒煙野草之中已。
于以知都邑廢興,雖系運數,而人謀弗臧,蓋各有自,徒令後之人覽畫事之精能,而益歎恨權奸之誤國也。
唐朝名畫錄雲:尉遲乙僧者,吐火羅國人,或雲阗國人也。
貞觀初,國王以丹青奇妙,薦之阙下。
授宿衛官,以功封郡公。
善畫外蕃諸國及菩薩神佛。
小則用筆緊勁如屈鐵盤絲,大則灑落有器概。
曾畫慈恩寺塔前功德,妙入禅解。
又光澤寺七寶台後面畫降魔像,幹怪萬狀,實奇蹤也。
又能畫凹凸花,而中間幹手眼大悲,精妙之狀,不可名焉。
凡畫功德人物花鳥,皆是外國之物像,非中華之威儀。
前輩雲:尉遲乙僧,閻立本之比也。
山人日:昔張僧繇畫于一乘寺,遠望眼暈如凹凸,近視即平。
後世此法莫傳,乙僧不知何緣獲臻斯巧。
考宋宣和畫譜,有著色天王小像,乙僧之傳後者,僅此而已。
元人錢舜舉曾見之,以為吳道玄所作,皆從此本翻出也。
畫鑒雲:宋徽宗自畫夢遊化城圖,人物如半小指,累數幹人,城郭宮室,麾幢鼓樂,仙嫔真宰,雲霞樹石,龍鸾龜麟,舉凡天地所有之物,色色具備,為工甚至。
觀之令人頓起神遊八極之想,不複知人間世更有奇物也。
畫繼雲:政和初,徽宗自寫仙禽之形,凡二十,名曰筠莊縱鶴圖。
或戲上林,或飲太液;翔鳳躍龍之形,警露飲風之态;引吭唳天,以極其思,刷羽清泉,以緻其潔;并立而不争,獨行而不倚;閑暇之格,清迥之姿,寓于缣素之上,各極其妙,而莫有同者焉。
已而又制奇峰散绮圖,意象天成,工奪造化,妙外之趣,咫尺千裡。
其晴巒疊秀,則阆風群玉也;明霞纾彩,則天漢銀潢也;飛觀倚空,則仙人之樓居也。
至于祥光瑞氣,浮動缥缈于空明之間,俾展卷者如欲跨汗漫,登蓬瀛,飄飄焉,蛲蛲焉,若淩太清而隘九州也。
山人曰:佑陵工于書法,其畫更轶出古帝王之上,惜乎日理萬幾,僅留神于琳琅卷軸耳。
元學士蠖嬤雲:徽宗皇帝諸事都會,獨不會做官家。
信哉斯言也!厥後五國蒼涼,穹廬冷冽,猶手寫團扇以賜使臣,可惜其化城圖不知流落何所也。
螢窗叢談曰:詩句命題,不知掄選幾許人也。
嘗試竹鎖橋邊賣酒家,人皆從色相形容,無不向酒家上著工夫者。
惟一善畫,但于橋頭竹外挂一酒簾,書酒字而已,便見得酒家在竹内也。
又試踏花歸去馬蹄香,何以見得親切,有一名手但寫數蝴蝶飛逐馬後而已,便表得馬蹄香出也,果得中魁選。
宣和時,始建五嶽觀,有旨大集天下名手。
應诏者蓋數百人,鹹使圖之,多不稱旨。
自此之後,益興畫學,教育衆工,如進士科,下題取士,複立博士考其藝能。
當時大臣有薦宋子房以當博士之選者,子房筆墨妙出等倫,藝流鹹欽得士。
所試之題,如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第二人以下,多系空舟岸側,或鹭拳于舷間,或鴉栖于篷背。
獨魁選不然,畫一舟人卧于舟尾,橫一孤笛,其意以謂非無舟人,止無行人耳,且以見舟子之甚閑也。
又如亂山藏古寺,魁則畫荒山滿幅,上出幡竿,以見藏意。
馀人或在山凹中露塔尖,或于松林間見鸱吻,往往以見殿堂者,則無複藏意矣。
山人曰:善詩者得言外之意,善畫者得墨外之意。
嘗見唐周防畫收宮女圖,一女子娉婷獨立,置玉笛于腰帶中,目視指爪,情意凝伫,惝兮倪兮,知其有所思也。
又見五代杜睿畫高僧試筆圖,一僧攘臂揮翰,旁環而觀者七八士人,咨嗟啧啧之态,如聞其聲,的是奇筆。
又南唐李後主題周文矩倦繡詩意圖雲:遼陽春盡無消息,夜合花開日正西。
洵能傳出筆外之意。
即是參之,便可悟得畫家三昧。
畫家宮殿最為難工,謂須折算無差,乃為合作。
蓋束于繩矩,筆墨不可以逞,稍涉畦畛,便入庸匠。
故自唐以前,不聞名家。
至五代衛賢,始以此得名,然而未為極緻。
獨宋郭忠恕,以俊偉奇特之氣,輔以博文強學之資,遊規矩繩尺中,而不為所窘。
所作水殿避暑圖,千榱萬桷,曲折高下,纖悉畢現,而行筆天放,設色古淡,又非凡俗所能也。
又有樓居仙圖,作石仿李思訓,作樹仿王摩诘,其屋木樓閣,則恕先自成一家,最為獨勝。
棟楹梁桷,望之中虛,若可提足而入;闌楣戶牖,則若可以扪曆而開阖之也。
以毫計寸,以分計尺,以尺計丈,增而倍之,以作大宇,皆中規度,曾無小差。
非至詳至悉、委曲于法度之内者,不能如此精密也。
非徒精密也,蕭散簡遠,無塵埃氣。
東坡先生為之贊曰:長松參天,蒼壁插水。
缥缈飛觀,憑欄誰子。
空蒙寂曆,煙雨滅沒。
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山人曰:餘嘗聞老畫史言:尺寸膚疊,皆以準繩為則,殆猶修内司法式,不得逾越。
細閱恕先畫,以墨為濃淡高下,是殆以筆為尺也。
僚之弄丸,秋之為弈,未當以繩墨論。
孫吳之論兵,亦猶是也。
是蓋莊子所謂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者乎考恕先生平,先仕于朝,跡馳不羁,放浪玩世,卒以流竄海島中,脫形仙去。
其為人無法度如彼,其為畫有法度如此,則知天下妙理,從容自能中度。
使恕先規度而為之,則亦疲矣,恕先肯為之乎! 畫系曰;燕文貴,初名肅,字仲穆,吳興人也。
善畫山水,精細之極,逾于鬼斧神工。
仕于太平興國之時,起家幕僚’官至侍從,文章事業,卓然可傳。
其畫為太宗所重,屢賜宸翰,比之吳道子、李思訓。
文貴嘗畫七夕夜市圖,自安業界北頭,向東至潘樓,竹木市井,阊閻阍閡,街衢棹楔,與夫戶書楹帖,靡不盡存。
燈火輝煌,遊人如蟻,商賈貿易,種種往來,其狀浩穰之所,至為精備。
又為富商高氏家寫舶船渡海圖,其本大不盈尺,舟如葉,人如麥’而帆樯槔橹,篙工舵師,指呼奮勇,盡得态度。
至于風波浩蕩,島嶼相望,蜃樓海市,相間雜出,空明隐約,尺幅而有千萬裡之勢。
抑何其神妙乃爾邪!然則古所謂寸馬豆人者,以文貴視之,又當卑之無甚高論矣。
山人曰:仲穆之畫,蓋天然第一,其得勝解者,非積學所緻也。
想其解衣磅礴,心遊神放,群山萬木,冷然有感而應者故雷霆風雨,忽乎現前而不可卻。
當此時,豈複有畫者邪考仲穆,初為燕王府官。
王欲得其畫,而卒莫能緻之,知其慎于名節,而不肯以技自見也。
餘嘗謂仲穆以名德顯世,後之人不得盡知,徒以畫名于天下,而畫之傳者又絕少,至與庸工繪史以丹墨自别者同稱,此與顔太師列于書藝小人之間,可同為一歎者也! 晁補之,字無咎,濟州巨野人。
元祐中為吏部郎中。
紹聖末,黨人事起,谪監信州酒稅,流落久之。
張天覺當國’起知泗州,不累月下世。
有自畫山水留春堂大屏,上題雲;胸中正可吞雲夢,盞裡何妨對聖賢。
有意清秋入衡霍’為君無盡寫江天。
又題自畫山水寄人雲:虎觀他年青汗手,白頭田畝未能閑。
自嫌麥隴無佳思,戲作南齊百裡山。
陳無己愛重其迹,嘗詠其畫扇雲:前身阮始平,今代王摩诘。
偃屈蓋世氣,百萬人咫尺。
無咎又嘗增添蓮社圖樣,自以意先為山石,位置向背,作粉本以授畫史孟仲甯’令傳模之。
菩薩仿侯翌,天王仿吳道玄,雲氣松石仿關仝’堂殿草樹仿周防,界畫樓閣仿郭忠恕,卧槎垂藤仿李成’岩壁瘦木仿許道甯,湍流山嶺仿董源,騎從韃服仿衛賢’馬仿韓幹,虎仿包鼎,猿猴兔鹿仿易元吉,元鶴白鹇鳥鼠仿崔白。
集彼衆長,乃成獨勝,方之古昔,概未有諸。
後人往往臨摹其本以傳世者多矣。
山人日:文,所以載道也;藝,所以成名也。
作文而句栉字比,規規于左漢莊騷’其弊與印闆死畫等。
故必匠心以獨造,始能咀百氏之英華也。
無咎以集腋之法,悟鈎玄之妙,自成一子’奄有諸家’開後人無數法門正如昔賢注杜,以為浣花詩句,無字無出典看。
畫錄廣遺雲:張宗古,五代時人,入宋已老矣。
莫詳其鄉裡。
或謂與趙評事同時。
喜畫林石,根幹雄強’檄梢富潤。
林石悉有凍色,而雪冒之。
每暑月張之于壁’覺寒氣襲人,一室皆欲披襟,不殊劉褒北風圖也。
顧其畫世間少見,而人罕道其名。
陳陽,江西人。
往來臨川、建昌二郡間。
嗜酒放逸,作林石,清峭奇古。
多用黃牛皮木’不以筆也。
嘗自詠雲:解畫無根樹,能描似病人。
作大樹’浮生石上,有萬牛不拔之勢。
蘇東坡謂蔡規學畫于陳陽而過之,誤矣,規何能望陽之仿佛也。
吳真,雁蕩山野人。
或謂隸赤籍。
畫龜鶴高妙,前無古人。
每鬻于市,舉止狂異,人不能測,或邀數倍之價,或得錢辄售,人疑其隐于龜者也。
嘗畫十二龜,龜皆有名,神采驚人,卓然一絕。
張遠,太原人。
善畫山水林石,專法李成,其合處乃亂真也。
江西提舉陳商彥,官于太原,得其臨李成壁上四時景山水八幅,清遠恬暢,非粗豪之流所敢望也。
範正夫,字子立。
忠宣公之猶子,德孺之子也。
善畫馬,得龍眠典型。
嘗寫自著詩意一幅,蓋雪天也。
極溫雅清麗,與晁以道以詩文往還。
孫蚧、趙廣,皆舒城人。
蚧受筆法于龍眠,廣又受于蚧焉。
蚧畫合處,幾于出藍。
後梁師成引入書藝局,一旦馬群幾空。
俄為人鸩死。
廣落墨尤超詣。
嘗仿盧棱伽作羅漢像,磨墨之次,連飲數觥,落筆驚人,勢若風雨,結構缜密,意象天成。
山人日:自張宗古以下凡七人,雖非絕詣,然已入能品,恢恢乎遊刃有馀地矣。
顧其畫或傳或不傳,其姓氏世人亦有知有不知,是殆有幸有不幸哉間閱畫錄廣遺,為之慨然,備列于冊,亦表微之深意也。
龔開,字聖予,号翠岩,淮陰人。
工詩文,尤長于書畫。
所制中山出遊圖,蓋唐鍾進士馗故實也。
後有親書八分詩,頗奇宕,跋亦自負不凡。
其詩雲:髯君本自住中山,駕言出遊安所适。
謂為小獵無鷹犬,以為意行有家室。
阿妹韶容見靓裝,五色胭脂最宜黑。
道逢驿舍須少憩,古屋無人供酒食。
赤帻烏衫固可嘉,美人清血終難得。
不如歸飲中山釀’一醉三年萬緣息。
卻愁有物戲高明,八姨豪買他人宅。
待得君醒為掃除,馬嵬金馱去無迹。
其跋雲:人言墨鬼為戲筆,是大不然,此乃書家之草聖也。
豈有不善真書而能作草書者乎在昔善畫墨鬼,有似頤真、趙千裡。
千裡所寫丁香鬼,誠為奇特,惜乎去人物科太遠,故人得以戲筆目之。
頤真鬼雖甚工,而其意不無猥近,甚者作髯君野溷,一豪豬即之,妹子持杖披襟逐之,此何為者邪! ] 仆今作中山出遊圖,蓋欲一洗前人陋習,庶不廢翰墨清玩;譬之書,猶真行之間也。
山人曰:鍾馗事絕少,前人辯其有無者,聚訟紛如議禮。
餘故不具論,特以紀開之奇迹耳。
夫畫鬼一派,盛于唐人,迄于宋元,竟屬僅見,龔生蓋得人棄我取之見者哉。
歐陽圭齋雲:唐韋偃工畫馬,松石更佳,世不多見。
其筆法磊落,揮霍振動,杜少陵詩所謂戲拈秃筆寫骅骝、倏見麒麟出東壁者也。
餘曾收得紅鞯覆背骢馬圖,筆力勁健,鬃尾曆曆可數,如顔魯公書,瘦硬通神。
往歲鮮于伯機見之,驚歎累日,嘗賦詩雲:渥窪産馬如産龍,韋偃畫馬如畫松。
真奇文也,惜不成章而卒。
唐人胡琅,工畫橐駝番馬,用筆清勁,渲染有法。
宣和内府藏有胡瓖番部橐駝圖,題為上上妙品。
瓖子虔,筆法古雅,大有父風。
内府藏有胡虔胡人汲水圖,意态如生,穹廬大漠,宛然眼前也。
五代時東丹王,工于畫犬,意境百出。
元趙承旨題其人犬圖雲:畫人物,以得其性情為妙。
東丹此圖,不惟盡其形态,而人犬相習,又得于筆墨丹青之外,為可珍也。
山人曰:韋偃之畫,其傳者如丹鳳祥麟,間世一出,然其姓氏猶脍炙人口。
若胡瓖以下,能舉其名者鮮矣。
餘故附諸韋偃之後,俾其垂不朽也。
畫繼日:江參,字貫道,江南人。
長于山水。
形貌清腥,嗜茶與香以為生。
初以葉少蘊左丞薦于宇文湖州季蒙,季蒙厚禮之。
貫道為作飛泉怪石五圖,筆墨學董源,而豪放殆欲過之。
季蒙方幸可多得其畫,而貫道忽被召去,止得此圖,深以為慊。
後劉季高侍郎又寄貫道所作江居圖一卷,作無盡景,季蒙始少慰。
貫道生長警川,深得湖天之趣,平遠曠蕩,盡歸方寸。
故作畫造景,筆下得意外意,非他人之比。
當貫道被召時,尚書張如營方知臨安。
貫道到臨安日,有旨館于府治,明當引見,是夕殂,遇合信有命也。
同時李潼川者,工山水,筆意仿佛貫道,殆是同一師承者。
張魏公浚題其下蜀圖卷雲:岷山導江,潴為彭蠡。
奇峰怪石,險灘惡水,皆餘所熟遊。
潼川李君,辄出新意,寫而為圖。
黃牛白馬、山鹧高唐之影,巫山十二峰,夔門百八盤,巨細不遺,使足未及者見之,莫不心驚目駭,非人世所有也。
自君山東至于海,風樯陣馬,水村煙郭,好景尚多,安得喚起李君,為我續千裡版圖之勝邪山人曰:宋南渡士夫,多有善畫者,如朱敦儒希真、畢良史少董,皆能作山水窠石,時亦奇境獨創。
若畫院諸人得名者,則有李唐、蕭照、周曾、馬贲,下至馬遠、夏珪、李迪、李安忠、樓觀、梁楷之徒,類皆以藝事受人主之知,被逾格之賞。
若夫江、李二子,其氣魄筆力,可雄視李唐輩,以夏珪諸人較之,且有大小巫之别矣。
而乃淹蹇末世,絹素零落,此昌黎韓子所以有感士不遇之賦也 畫鑒日:唐人花鳥,邊鸾最為馳譽。
大抵精于設色,稱豔如生。
其他畫者雖多,互有得失。
曆五代而得黃筌,資集諸家之善,尤于翎毛花竹,超出衆史。
筌之畫可齊名者,惟江南徐熙。
熙志趣高尚,草木魚蟲,妙奪造化,非世之畫工所能及也。
筌之下有唐希雅,亦佳,多作顫筆棘刺之類,是效其主李重光書法。
後有長沙易元吉,作花果禽畜,尤長獐猿,多遊山林猿疚,窺視禽鳥之樂,圖其天趣。
後來諸家,若趙昌、邱慶馀、滕昌祐、葛守昌、崔白、艾宣、丁贶之徒,皆得其緒馀,以成一家而名當世。
要之花鳥一科,唐之邊鸾,宋之徐、黃,為古今規式,所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也。
陶南村說郛曰:人物自顧、陸、展、鄭,各擅神妙,可雲化工。
以至僧繇、道玄,此一變也。
山水則大小李一變也,荊、關、董、巨又一變也,李成、範寬又一變也,劉、李、馬、夏又一變也,大癡、黃鶴又一變也。
趙子昂近于宋,故人物為勝。
大小米、高彥敬以簡略取韻,倪迂以稚弱取姿,宜登逸品,未是當家。
冷太常謙嘗論曰:松雪道人趙孟頫子昂,梅花道人吳鎮仲圭,大癡老人黃公望子久,黃鶴山樵王蒙叔明,元四大家也。
高彥敬、方方壺、倪元鎮,品之逸者也。
盛懋、錢選,其次也。
松雪尚工人物,樓台花樹,描寫精絕。
至彥敬等,直以寫意取氣韻而已。
元時人極重之,宋體為之一變。
彥敬似米老父子,而别有韻趣。
子久師董北苑,晚歲稍稍變之,最為清遠。
叔明全法王摩诘,濃郁深至,間有枯淡之作,是其變格也。
元鎮極簡雅,似嫩而蒼。
或謂宋人易摹,元人難摹,元人猶可學,元鎮不可學也。
予心初不以為然,而終未有以奪之。
山人曰:世有必不變者,天之道也。
世有必變,天之運與數也。
故上而文章法度,次而藝事工能,莫不各随運數而遞為升降焉。
然而必變之中,又有不變之道,在學者參考前說,毋守常,毋襲故,毋矜奇,博觀而約取焉,縱未極于精能,亦且思過半矣。
風教門 繪事雖微,廟朝重之矣。
屈轶之草,摹于未央,鹹按:唐盧碩畫谏日:漢文帝于未央宮承明殿畫屈轶草、進善旌、诽謗木、敢谏鼓、獬豸。
即門墉之遺意也。
鹹按:家語:孔子觀乎明堂,睹四門之墉。
畫品錄序,四門之墉,廣圖賢哲。
太乙之神,傳于郊祀,即素王之盛軌也。
鹹按;漢書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太一諸鬼神,而置其祭祀,以緻天神。
又按史記;伊尹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注:劉向别錄:九主者,有法君、專君、授君、勞君、等君、寄君、破君、固君、三歲社君,凡九品,圖畫其形。
宮詞瑣瑣,何如列女作圖;鹹按:劉向著列女傳八篇,後漢梁皇後繪為圖置左右。
經史班班,曾見尚方傳寫。
鹹按:漢明帝好圖畫,别立畫官,诏博治之士班固、賈逵等取經史,命尚方畫圖郡府聽事之前,清濁分焉;鹹按:後漢書郡國志:郡府聽事壁畫諸尹,自建武訖陽嘉,注其清濁進退。
溫室丹青之美,藻詠縛焉。
鹹按:左太沖魏都賦:丹青炳煥,特有溫室。
儀形宇宙,曆像聖賢。
圖以百真淬以藻詠。
風教攸關,存乎鑒戒,非細故也。
子建有言:觀畫者見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見三季異主,莫不悲惋;見篡臣賊嗣,莫不切齒;見高節妙士,莫不忘食;見忠臣死難,莫不抗節;見放臣逐子,莫不歎息;見淫夫妒婦,莫不側目;見令妃順後,莫不嘉貴。
是說也,彥遠張氏采以入畫錄矣。
荥河溫洛之學,固亦芒角所不廢欤鹹按:張彥遠叙畫之源流日:庖蓑氏發于荥河中,典籍圖畫萌矣。
軒轅氏得于溫洛中,史皇倉颉狀焉。
又目:奎有芒角,下主辭章。
漢宣帝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
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
鹹按:麒麟閣功臣,惟霍光不名,日大司馬大将軍博陸侯,姓霍氏。
其次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邱賀、蕭望之、蘇武,凡十一人。
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氏。
漢書蘇武傳。
漢宣帝畫圖列士,或不在于畫上者,子孫恥之。
見王充論衡。
永平中,顯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圖二十八将于南宮雲台。
鹹按:顯宗水平三年,帝思中興功臣。
圖二十八将,以鄧禹為首,次馬成、吳漢、王梁、賈複、陳俊、耿真、杜茂、寇徇、傅俊、岑彭、堅镡、馮異、王霸、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萬修、蓋延、邳彤、姚期、劉值、耿純、臧宮、馬武、劉隆後又益以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乙人。
原注)後漢書二十八将傳論。
又馬援傳:建武中圖名臣列将于雲台,以椒房故,獨不及馬援。
以上漢代。
唐武德四年,太宗為天策上将,作文學館,收聘賢士。
每暇日,訪政事,論墳籍,命十八學士各繪形像,藏之書府。
鹹按: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顔相時、蘇勖。
于志甯、蘇世長、薛收、李守素、陸德明、孔穎達、蓋文達、許敬宗号十八學士,時人謂之登瀛洲。
此為秦王府十八學士薛收,後以劉孝孫補。
附錄:李伯紀綱題十八學士圖并叙:唐天策十八學士,閻立本畫像,褚亮贊,淵聖皇帝題其姓名,以賜太子詹事李詩,真絕世之寶也。
臣某拜手稽首謹作頌曰:英英策府,十八學士,森如骐碌,才德兼備。
[讀如避)太宗禦之,六辔耳耳,嘶風笨雲,一日千裡。
丹青之妙,寫于缣素,千載風流,遇之旦暮。
二句著畫于穆淵聖,生根天縱多能,遊戲翰墨,識其姓名。
人物圖繪,及茲宸藻,是為三絕,萬世之寶。
沙漠苦寒,翠華未還;傷心北顧,喟焉涕潸。
即從時事生情,忠愛之旨,至今猶在。
安得傑才,如彼諸子,扶翊中微,國勢振起。
豈無趙卒,為禦以歸,葉居]老臣衰疾,肢而望之。
山人曰:凡題識,以有為而作者為勝。
當日淵聖身羁北庭,高宗漠然不之顧,一時名将如張、韓、劉、嶽,皆趙卒也,特不令之為禦耳。
忠定借意發揮,欲以諷焉,志亦良苦。
餘故偶錄斯篇,以為讀古人題識者告。
其章法每四句一截,亦最整齊,是可為式。
公奏議全冊,上抗忠宣,表章頌劄凡八十卷。
靖康之禍,以身任之,雖見用不久,而忠誠義氣不少貶。
嘗言吾知盡事君之道,不可,則全進退之節,禍患不恤也。
讀題詞數十言,可見公之志矣。
貞觀十七年,圖長孫無忌等勳臣二十四人于淩煙閣。
鹹按:長孫無忌、趙郡王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瑪、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凡二十四人。
代宗廣德元年,給功臣鐵券,藏名太廟,圖形于淩煙。
憲宗元和五年,诏以褚遂良已下至李晟等二十七人,圖形于淩煙閣大中初,诏求李岘等三十七人畫像,績圖淩煙閣。
以上錯見新舊唐書。
開元中,拜張說等八人為學士,于東都上陽宮含象亭圖像。
翰林盛事。
建中初,禮儀使顔真卿奏:武成廟請如月令春秋釋奠。
诏考定可配享者,刊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圖形焉。
唐書。
原注)以上七則,并唐代文武将相諸臣,如漢世麒麟閣故事。
茲或有漏遺,學者采輯一處,并前後一類者統觀之,大可興起。
陳元方紀遭父憂,雖衰服已除,而積毀消瘠。
豫章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書,圖像百城,以厲風俗。
[原注]後漢書陳紀傳:陳實子紀,紀弟谌,字季方,史稱二方。
父子并著高名,時号三君。
注引先賢行狀日:豫州百城,皆圖畫實紀谌形像延叔堅笃,遭黨事禁锢,卒于家,鄉裡圖其形于屈原之廟。
山人日:範氏之言曰:行成于身而道訓天下,一時芸夫牧豎莫不知有陳先生者,兇邪不能以權奪,王公不能以貴驕,父子兄弟,同時旌命,羔雁成群,當世榮之。
其至性所發,薄夫以淳,實與笃論仁考之叔堅并為人倫儀表。
憎茲多口,亦複何傷。
抑吾聞世之居喪者,動以布素為恥,齊纨魯缟,裁為裡衣,服之不衷,莫此為甚!迨擇吉告除,唯恐不速,缙紳家多不免焉。
庶見系冠,庶見素衣,風人所為三太息也。
高義方彪,遷内黃令。
帝敕同僚臨送,祖于上東門。
诏東觀畫彪,以勸學者。
山人曰:義方,吾邑文學之先聲也。
家本單寒,訪大義于馬融,不獲見。
覆刺遺融書,譏其養疴傲士。
融省書追謝,逝而不顧。
風标峻矣。
後舉孝廉,試經第一。
校書東觀,數奏賦頌奇文,能因事諷谏。
令内黃,有德政,上書薦縣人申屠蟠等。
公忠愛國,情見乎辭其文章之美,學如蔡邕。
猶推莫尚,豈虛譽哉。
附錄]京兆第五永督軍幽州,百官祖餞,議郎蔡邕等皆賦詩,彪獨作箴曰:文武将墜,乃俾俊臣,整我皇綱,董此不虔。
葉]古之君子,即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
葉)呂尚七十,氣冠三軍,詩人作歌,如鷹如鵲。
[葉]天有太一,五将三門,章懷太子注:太一式,凡舉事皆欲發三門,順五将。
三門者,開門、休門、生門。
五将者,天目、文昌等。
]地有九變,丘陵山川。
(章懷太子注:孫子九變篇:用兵有散地,有輕地,有争地,有交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