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老中藥鋪:西鶴年堂、同仁堂

關燈
一個個都愁眉苦臉,就是怕要摸黑到西鶴年堂去抓藥,心裡總有點毛毛咕咕不踏實。

    不過西鶴年堂的飲片,比别家的藥,确實精細高明有獨到之處,是不容否認的呢! 談到同仁堂樂家,據樂詠西說:“我家原籍浙江甯波府慈水鎮,在明朝永樂年間,就來到北平了。

    遠祖是位搖串鈴的走方郎中,因為脈理精邃,數傳到了清朝初年。

    有位名叫樂尊育的在太醫院掌管藥庫,因為交往的都是藥業的行商店号。

    到了康熙初年,他的少君樂梧崗,敏而好學應了幾次鄉試,都是榜上無名,于是息了做官的念頭,在前門外大栅欄,正對門框胡同,開了一家同仁堂中藥店。

    雖然是三間門臉頗夠氣派,因為地勢低凹變成倒下台階,顯得有欠堂皇了。

    老年間大家都不懂得什麼叫空氣污染環境衛生,同時大栅欄商店鱗次栉比,十家倒有八家沒有廁所,于是各鋪眼兒掌櫃徒弟清晨起來遛早,同仁堂門口變成最佳的方便處所。

    你走過來方便一下,我走過去小解一番,開張不久的同仁堂門口就變成尿騷窩子了。

    樂掌櫃的凡事不與人争,雖然堅此百忍,可是門堂之間騷氣烘烘的,實在對買賣有絕大影響,打算把門堂墊高,豁亮通風,也就不至于引來方便大衆了。

    于是請了一位堪輿先生來擺擺羅盤,看看風水,哪知堪輿先生一看之下,認定同仁堂正坐在财源輻辏百鳥朝陽的旺地,氣脈長達兩三百年,要是一墊高地基就破壞龍脈了。

    ”所以同仁堂從康熙到民國兩百多年,始終是倒下台階的門面。

     樂家在北平世代綿延共分四房,丁口繁夥。

    老宅在宣南新開路,自從清廷倡導格物緻知,設立同文館後,樂家思想維新子弟中如有可造之材,都進館念洋書。

    庚子拳民亂起,打着“扶清滅洋”口号,把崇尚新學的人,都目為二毛子,捉着就砍頭。

    樂家收藏着不少原版西書,恐其招災惹禍,悉數擲到煉藥爐裡焚毀化為灰燼。

    後來他家青年男女都送到法德兩國去留學,在巴黎、柏林都置有别墅等,是樂家子弟海外求學的寄宿舍。

    他們家規甚嚴,學業有成,必須回國工作,如果貪慕海外繁華,楚材晉用,一律在宗祠除名。

    所以樂家子弟,雖然絡繹不絕去海外,可是久滞不歸,或是改換國籍的,實在是鳳毛麟角少而又少。

     樂達仁在樂家後代中是一位傑出人才,不但幹練敏實,而且思慮恂遠。

    樂家有一項家規,同仁堂業務經營由四個房頭,輪流管理,期限一年。

    如果有人自立門戶謀求向外發展,亦為法所不禁一切聽辦。

    不過一律不準使用同仁堂字号全名,隻準使用“仁”字,外加“樂家老鋪”四個字,對外顯示是樂家子孫開的藥鋪,對内各房有各房的堂号彼此有個區别。

    于是平津滬漢以暨全國通都大邑,什麼宏仁堂、樂仁堂、達仁堂、樂壽堂等,凡是帶“樂”字,或是“仁”字的中藥鋪,大概都是樂家子孫在外所開的買賣。

    樂達仁學成回國,先在北平開了一座達仁堂,雖然他對于西學博解宏拔,可是自覺中藥方面,一知半解,技未專攻,每天準時到櫃上去,跟那些叼着旱煙袋的制藥先生們從《雷公藥性賦》、《本草綱要》,祖傳秘方炮制熬煉,擴及采辦經營。

    他這樣孜孜汲汲黾勉經營,不幾年平津滬漢都開了分号,俨然是樂家老鋪最傑出的一家分店了。

     樂達仁對于他家的家世,知道得最清楚,先世創業不知經過多少颠踬擠厄,艱辛掙紮,才混到現在局面。

    他說:遠在康熙年間,他家的丸散膏丹,已相當有名。

    有一年夏天,康熙到大紅門行圍射獵,突然中暑,吐瀉不止眼看虛脫。

    太醫院的禦醫,用重藥恐怕禦體受不住,藥太輕又治不了驟然而來的急症。

    正在群醫束手,有位皇帝近侍太監張一清,跟樂家素有往還,獻議試用同仁堂的暑藥可能有效。

    衆醫認可服用之後,果真霍然而愈,從此“同仁堂”三個字深印康熙腦海,頗得皇帝的信任。

    有一位皇子不幸染患赤痢,服了太醫院禦醫門的處方下痢依然,最後試服同仁堂的“太乙紫金錠”,居然藥到病除。

    從此内廷壽藥房跟同仁堂要了一份同仁堂丹方抄本,如法炮制,以應内廷需用(按:清宮萬應錠俗稱金老鼠屎,主要原料系古墨跟一撚金,功能袪心火清内熱。

    太乙紫金錠,治紅白痢疾無名腫毒都有效,壽藥房精研細制的紫金錠是做成雙魚、吉盤、如意、福壽字、八仙人種種形态,裝在荷包裡賞賜臣下叫暑藥荷包,原方都抄自同仁堂丹方秘本)。

     皇上一信服同仁堂的成藥,那比什麼宣傳效果都好,加上樂家人會動腦筋,打通内務府門路奏奉核準,凡是晉京參加會試的舉人老爺,無論中式與否,一律欽賜同仁堂出品的太乙紫金錠一盒。

    暑天行路,眠食失常,有個發痧中暑,紫金錠其效如神。

    加上恩出自上皇家珍賞,少不得每位舉子都要到同仁堂買些成藥帶回鄉去贈送親友,炫耀一番。

    這種非廣告的宣傳,把個同仁堂大名聲名遠播,舉國皆知了。

    同仁堂在盛名之下,對于藥料的選材越發特别注意精益求精,一般藥料,每年春三月冬十月是藥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