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寵監李蓮英
關燈
小
中
大
帶的翎子叫喜鵲尾兒,羽毛紛披遮滿腦後。
)恭王的愛物祖母綠扳指赫然戴在李蓮英拇指之上,氣得恭王渾身發抖,可是又能為之奈何呢!這時候的李蓮英已非吳下阿蒙,在不知不覺中就露出驕态了。
甲午戰敗,李鴻章入宮請罪,慈禧眷念舊勳,不但沒有降罪,還勉慰有加,李氏感激涕零免冠泥首,因為廷對時間較長,忘記複帽,就倉皇退出西暖閣,大紅頂子三眼花翎朝帽,倉促之間就擱在地上啦!這屬于失儀、大不敬兩項罪名,可又不能重新進殿拾取,隻好嗒然退出。
等回到賢良寺不久,李蓮英居然親自把那頂大紅頂子的朝帽給李中堂送回來了,并且還替慈禧傳旨溫慰。
據李的公子伯行說,送還紗帽,又得天語眷顧,李蓮英輕而易舉就揣着兩千兩銀封回宮繳差啦。
慈禧對李蓮英寵信日堅,而小李子也就嚣張日甚。
光緒十六年(1890)光緒正好二十一歲舉行大婚,表面上是太後撤簾歸政,其實一切軍國大計,光緒依舊是秉命而行,大權暗中仍然操在慈禧手裡。
當光緒二十年(1886)甲午慈禧六十萬壽,光緒率同文武官員,先期演習慶賀儀注。
原定巳時舉行,屆時文武百官黼黻絺绡、花衣頂戴地齊集仁壽宮,等候督總管李蓮英駕到而行開始演習。
左等右等直到午後申時,李大總管才姗姗而來,王公大臣一個個饑腸辘辘,足足等了三個時辰。
李不但了無愧色,而且毫無歉意。
光緒恪于群臣滿懷激憤,于是傳旨把李蓮英廷杖四十,事後李蓮英記恨在心,添油加醋訴之太後,才促成改立大阿哥、珍妃沉井種種禍根。
新城王樹楠《德宗遺事》上說,庚子之亂,珍妃被崔玉貴推入景祺閣前水井之後,太後、德宗逃難西安,途經保定。
在西關外有一座普濟寺,相傳觀音簽頗着靈異,于是李蓮英乘人不注意,虔誠地求了一枝,靈簽上說:“勸君行善莫行兇,萬頃心田常自摩。
欺善怕惡傷陰骘,天理昭然禍自多。
”禍亂當前,也增加了李蓮英不少警惕。
保定的地方官員倉皇接駕,除了給太後準備了寝所,其餘僅給李總管收拾了一個下處,有被有褥,而對光緒卻未認真收拾卧具。
夜寒甚重,光緒蜷卧一鋪冰涼的土炕上,久久不能成寝。
恰巧李蓮英起身小解,見到光緒這種狼狽情形,忽然想起在西關所求靈簽,雖然珍妃落井是崔玉貴動手,可是宮裡誰都知道珍主兒跟李總管積怨已深,珍妃沉井明眼人都明白是李總管的傑作。
李蓮英在荒亂中覺得太後春秋已高,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光緒親政大權在握,還能饒得了他嗎?于是心思一轉,立刻進屋跪在光緒面前說:“讓皇上這樣吃苦,都是奴才疏忽,伺候不周,隻是現已夜深,無法籌辦了,請皇上遷就委屈,暫用奴才的鋪蓋吧!”結果他把床鋪讓給光緒,自己真在牆角蹲到天亮,爾後光緒時常提起這件事呢!慈禧駕崩隆裕垂簾,李蓮英能夠平安出宮隐息田園,其中是不無道理的。
李蓮英軀幹修偉,因為操刀自宮非常徹底,雖有良藥挽回一條生命,可是臉色蒼白,剛過中年已經皺紋滿臉形同老妪,尤其喉音尖銳異常刺耳。
有些了解内廷情形的人愣說李蓮英與慈禧有私,李的住所靠近慈禧寝宮。
殊不知清宮定制,王子年過十二歲就要分宮而居,各宮宮門之内都歸嬷嬷宮娥上夜,内監人等隻能在宮外聽候差遣,等閑難越雷池一步。
李蓮英下處在北四所,距離慈禧寝宮步行,至少需半小時方能到達。
那種匪夷所思傳聞,純出揣測,實在未容深信。
慈禧辦完喪事,李蓮英靠山已倒,急風轉舵就告退離宮,在北平東皇城根接近帝阙,置了一所宅院。
雖比不上小德張在永康胡同私宅珠簾玉戶,庌庑四達,可也穿廊圓拱,雕梁粉壁,足娛晚年。
并且過繼兩個侄兒,作為嗣子。
東華門著名的飯館東興樓,他占了三分之二的股權。
宣統大婚在出宮之前,為了縮減開支,裁撤禦膳房,改由東興樓包飯,李蓮英感念故主舊恩,所包夥食,僅算成本。
他有時還到東興樓查看有無偷工減料情形,優遊林下堪娛晚年。
到了民國十五年春天忽然得了急性肺炎,終以送醫太遲不治,死後葬在德勝門外自置茔地裡。
他這一死,兩個敗家精的嗣子,一個賽一個地狂嫖濫賭,将他一生聚斂而來的财産,變賣得一幹二淨。
到了民國二十年左右,在德勝門曉市時或發現珍貴皮氅外褂、碧縷牙筒、翠幛圍肩,大半出自天家珍異。
一般古董家都認定是李蓮英生前恩賞禦賜,紛出高價搜求。
他的兩位嗣子在抗戰期間貧病交迫,先後倒斃街頭。
一代權監的聲威,也就從此煙消霧散了。
)恭王的愛物祖母綠扳指赫然戴在李蓮英拇指之上,氣得恭王渾身發抖,可是又能為之奈何呢!這時候的李蓮英已非吳下阿蒙,在不知不覺中就露出驕态了。
甲午戰敗,李鴻章入宮請罪,慈禧眷念舊勳,不但沒有降罪,還勉慰有加,李氏感激涕零免冠泥首,因為廷對時間較長,忘記複帽,就倉皇退出西暖閣,大紅頂子三眼花翎朝帽,倉促之間就擱在地上啦!這屬于失儀、大不敬兩項罪名,可又不能重新進殿拾取,隻好嗒然退出。
等回到賢良寺不久,李蓮英居然親自把那頂大紅頂子的朝帽給李中堂送回來了,并且還替慈禧傳旨溫慰。
據李的公子伯行說,送還紗帽,又得天語眷顧,李蓮英輕而易舉就揣着兩千兩銀封回宮繳差啦。
慈禧對李蓮英寵信日堅,而小李子也就嚣張日甚。
光緒十六年(1890)光緒正好二十一歲舉行大婚,表面上是太後撤簾歸政,其實一切軍國大計,光緒依舊是秉命而行,大權暗中仍然操在慈禧手裡。
當光緒二十年(1886)甲午慈禧六十萬壽,光緒率同文武官員,先期演習慶賀儀注。
原定巳時舉行,屆時文武百官黼黻絺绡、花衣頂戴地齊集仁壽宮,等候督總管李蓮英駕到而行開始演習。
左等右等直到午後申時,李大總管才姗姗而來,王公大臣一個個饑腸辘辘,足足等了三個時辰。
李不但了無愧色,而且毫無歉意。
光緒恪于群臣滿懷激憤,于是傳旨把李蓮英廷杖四十,事後李蓮英記恨在心,添油加醋訴之太後,才促成改立大阿哥、珍妃沉井種種禍根。
新城王樹楠《德宗遺事》上說,庚子之亂,珍妃被崔玉貴推入景祺閣前水井之後,太後、德宗逃難西安,途經保定。
在西關外有一座普濟寺,相傳觀音簽頗着靈異,于是李蓮英乘人不注意,虔誠地求了一枝,靈簽上說:“勸君行善莫行兇,萬頃心田常自摩。
欺善怕惡傷陰骘,天理昭然禍自多。
”禍亂當前,也增加了李蓮英不少警惕。
保定的地方官員倉皇接駕,除了給太後準備了寝所,其餘僅給李總管收拾了一個下處,有被有褥,而對光緒卻未認真收拾卧具。
夜寒甚重,光緒蜷卧一鋪冰涼的土炕上,久久不能成寝。
恰巧李蓮英起身小解,見到光緒這種狼狽情形,忽然想起在西關所求靈簽,雖然珍妃落井是崔玉貴動手,可是宮裡誰都知道珍主兒跟李總管積怨已深,珍妃沉井明眼人都明白是李總管的傑作。
李蓮英在荒亂中覺得太後春秋已高,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光緒親政大權在握,還能饒得了他嗎?于是心思一轉,立刻進屋跪在光緒面前說:“讓皇上這樣吃苦,都是奴才疏忽,伺候不周,隻是現已夜深,無法籌辦了,請皇上遷就委屈,暫用奴才的鋪蓋吧!”結果他把床鋪讓給光緒,自己真在牆角蹲到天亮,爾後光緒時常提起這件事呢!慈禧駕崩隆裕垂簾,李蓮英能夠平安出宮隐息田園,其中是不無道理的。
李蓮英軀幹修偉,因為操刀自宮非常徹底,雖有良藥挽回一條生命,可是臉色蒼白,剛過中年已經皺紋滿臉形同老妪,尤其喉音尖銳異常刺耳。
有些了解内廷情形的人愣說李蓮英與慈禧有私,李的住所靠近慈禧寝宮。
殊不知清宮定制,王子年過十二歲就要分宮而居,各宮宮門之内都歸嬷嬷宮娥上夜,内監人等隻能在宮外聽候差遣,等閑難越雷池一步。
李蓮英下處在北四所,距離慈禧寝宮步行,至少需半小時方能到達。
那種匪夷所思傳聞,純出揣測,實在未容深信。
慈禧辦完喪事,李蓮英靠山已倒,急風轉舵就告退離宮,在北平東皇城根接近帝阙,置了一所宅院。
雖比不上小德張在永康胡同私宅珠簾玉戶,庌庑四達,可也穿廊圓拱,雕梁粉壁,足娛晚年。
并且過繼兩個侄兒,作為嗣子。
東華門著名的飯館東興樓,他占了三分之二的股權。
宣統大婚在出宮之前,為了縮減開支,裁撤禦膳房,改由東興樓包飯,李蓮英感念故主舊恩,所包夥食,僅算成本。
他有時還到東興樓查看有無偷工減料情形,優遊林下堪娛晚年。
到了民國十五年春天忽然得了急性肺炎,終以送醫太遲不治,死後葬在德勝門外自置茔地裡。
他這一死,兩個敗家精的嗣子,一個賽一個地狂嫖濫賭,将他一生聚斂而來的财産,變賣得一幹二淨。
到了民國二十年左右,在德勝門曉市時或發現珍貴皮氅外褂、碧縷牙筒、翠幛圍肩,大半出自天家珍異。
一般古董家都認定是李蓮英生前恩賞禦賜,紛出高價搜求。
他的兩位嗣子在抗戰期間貧病交迫,先後倒斃街頭。
一代權監的聲威,也就從此煙消霧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