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曰澹

關燈
【題解】

    出自《溪山琴況》中的“澹”況。“澹”況中所言“弦索之行于世也,其聲豔而可悅也”,容易讓人理解為音樂風格的“豔”與“澹”是由樂器本身決定的。本篇同樣強調“琴音本澹”,但是指出媚音在于音樂本身以及演奏的人,與琴器并沒有直接的聯系。

    作者繼而指出琴器适合“澹”的音樂風格,但是曲高和寡,普通人是很難理解的。後述“吾愛此情”抄自“澹”況原文,描述“澹”況的審美體驗。

    時師欲娛人耳,必作媚音,殊傷大雅①。第不知琴音本澹②,而吾複調之以澹,固衆人所不解。惟澹何居③?吾愛此情,不奓不競④;吾愛此味,如雪如冰;吾愛此響,松之風而竹之雨,澗之滴而波之濤也。故善知音者,始可與言澹。

    【注釋】

    ①殊:特别,非常。

    ②第:但,卻。

    ③何居:何故,為什麼?

    ④奓:同“奢”,誇張。

    【譯文】

    時下的琴師為了滿足人們的聽覺快感,都會彈奏媚音,這是非常有傷大雅的。他們卻不知道,琴的音色本來就“澹”,而我又用“澹”的格調來演奏,這确實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為什麼要講究“澹”呢?我喜愛這樣不誇張也無争競的情趣,我喜愛這樣如冰雪一般純淨的況味,我也喜愛這種松風竹雨,澗滴波濤一樣的聲響。所以隻有善于傾聽琴音的人,才可以與之談論“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