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曰古
關燈
小
中
大
【題解】
出自《溪山琴況》中的“古”況。本篇引用“古”況原文處不多,開篇講琴學固有時、古之别,古樂固然難以細究詳考,但是隻要守住“和澹”的格調,指下其音便能有古韻。從“寬大純樸”起至結尾抄自“古”況,完全相同處僅“不事小巧”“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風聲簌簌”數句,其餘均做了修改,但文中所述與“古”況同為一理。
琴學祗有二途①,非從古,則從時。茲雖古樂久淹②,而仿佛其意,則自和澹中來。故下指不落時調,便有羲皇氣象③。寬大純樸,落落弦中④,不事小巧,宛然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風聲簌簌⑤,頓令人起道心,絕非世所見聞者,是以名其古音⑥。
【注釋】
①祗:同“祇”,隻,僅。
②淹:湮沒。
③羲皇:即伏羲氏。
④落落:清楚、分明的樣子。
⑤簌簌(sù):象聲詞。形容風吹葉子等的聲音。
⑥其:《蕉窗九錄》作“曰”。
【譯文】
琴學隻有兩條途徑,不是依順古調,就是采用時調。雖然古樂早已湮滅不傳,但其意韻則大緻來自平和恬澹。所以下指不落流俗之調,就會表現出上古時期安閑恬靜的氣象。琴音寬博溫厚,弦聲分明,不在小巧工細上鑽營,宛如在深山幽谷之間,對着老樹寒泉,聽着簌簌風聲,讓人不由得産生遠離俗世之想,這絕不是當下世間所見聞的音樂,所以稱之為“古”音。
出自《溪山琴況》中的“古”況。本篇引用“古”況原文處不多,開篇講琴學固有時、古之别,古樂固然難以細究詳考,但是隻要守住“和澹”的格調,指下其音便能有古韻。從“寬大純樸”起至結尾抄自“古”況,完全相同處僅“不事小巧”“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風聲簌簌”數句,其餘均做了修改,但文中所述與“古”況同為一理。
琴學祗有二途①,非從古,則從時。茲雖古樂久淹②,而仿佛其意,則自和澹中來。故下指不落時調,便有羲皇氣象③。寬大純樸,落落弦中④,不事小巧,宛然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風聲簌簌⑤,頓令人起道心,絕非世所見聞者,是以名其古音⑥。
【注釋】
①祗:同“祇”,隻,僅。
②淹:湮沒。
③羲皇:即伏羲氏。
④落落:清楚、分明的樣子。
⑤簌簌(sù):象聲詞。形容風吹葉子等的聲音。
⑥其:《蕉窗九錄》作“曰”。
【譯文】
琴學隻有兩條途徑,不是依順古調,就是采用時調。雖然古樂早已湮滅不傳,但其意韻則大緻來自平和恬澹。所以下指不落流俗之調,就會表現出上古時期安閑恬靜的氣象。琴音寬博溫厚,弦聲分明,不在小巧工細上鑽營,宛如在深山幽谷之間,對着老樹寒泉,聽着簌簌風聲,讓人不由得産生遠離俗世之想,這絕不是當下世間所見聞的音樂,所以稱之為“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