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是寸步難進。

    擔心被他人恥笑,終歸是要被人恥笑的,前怕狼後怕虎,最終将一事無成。

    所謂“走自己的路,讓别人去說吧”,堅定地完善自我,必定會赢得他人的尊重。

     六 汝以何項帳無禮于二酉,使以字訴我,甚失處親戚之誼。

    凡事不可以利傷義,婦言不足聽也。

    席片要緊,更得數床為妙。

     ┃今譯┃ 你因為哪一項賬目而對二酉無禮,緻使他寫信來告訴我,非常有失親戚之間相處的情誼。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能因為利益而傷害了情義,婦人的話是不值得一聽的。

    你寄來的席片,是一個要緊的物品,如果能再得幾床那就更妙了。

     ┃實踐要點┃ 此處的二酉當是幫呂留良賣書的親戚,辟惡以少東家自居而無禮于他,故而呂留良去信責問,并指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不可以因為利益而傷害了情義。

    情感是最為微妙的,金錢去了還會來,情感一旦疏遠就很難彌補了,這一點值得警示。

     谕降婁帖(五) 一 出外舉止,須莊重謹厚,與人謙和,語言簡雅,切勿輕躁,與人取笑。

    局中諸事,留心覺察,習勞學筋節①。

    自奉須刻苦,勿作高興妄費之事,及置買遊戲無用之物。

     得少閑,即讀書,細心看《大全》,溫誦古今文字,有所見,即作文以發之,勿遊閑過日。

    前大火帶歸《文獻通考續集》,反阙②《正集》,見書鋪有《正集》,可買補之。

    遇古書,為家中所無者,勿惜購買,此不與閑費為例也。

    見吾相知者,皆緻候,雲“病甚,不能作書”。

     ┃今譯┃ 出門在外,言談舉止必須莊重,謹慎厚道,與人交往要謙遜溫和,說話要簡約文雅,切不可輕佻急躁,與他人取笑。

    書局中的各類事務,都要留心觀察與思考,習慣于勞作,并學會其中的關鍵之處。

    自己的生活供養必須刻苦,不要因為一時高興就不加節制地花費,或者添置一些隻是遊戲而毫無用處的東西。

     有一點空閑時間,就要讀書,細心去看《四書大全》,溫習誦讀古今文章,有了自己的見解,就寫成文章來表達,不要悠閑地虛度時光。

    前些日子我讓大火帶回《文獻通考續集》,反倒缺了《正集》,你如果看見書鋪裡有《正集》,可以買來補上。

    遇到古書,凡是家中沒有的,不要舍不得購買,這不算是随意花費。

    見到與我相識的人,都要緻以問候,說我病重,故不能寫信。

     ┃簡注┃ ①筋節:筋骨、關節,此處比喻關鍵的地方。

     ②阙(quē):缺。

     ┃實踐要點┃ 呂留良的三子呂寶中,又名宏中,字無欲,小名叫降婁。

    “降婁”與“大火”同為十二星次之一,降婁星次對應約陰曆三月初六至四月初四,呂留良的三子當出生于這個期間。

    這是他第一次外出辦事,故而細細叮囑一番。

    年輕人外出,必須注意言談舉止,養成謙遜、謹慎、誠懇、忠厚等品質,不急不躁,冷靜觀察與思考,方能學到真本事。

    平時的生活要儉樸,花費要有所節制,也是必須注意的。

    至于讀書與作文,呂留良也有詳盡的安排。

    同時,也希望兒子能夠多為家裡添置一些經典的書籍,比如《文獻通考》之類。

    凡是買書,都不算胡亂花費。

     二 我在山中兩月,昨始歸家。

    汝兩次書信已收,家中皆安。

    汝向不更事,近能獨任外務,不以為苦,此可喜也。

    但凡事須詳慎,勿似夙昔輕躁妄為,甯失之畏葸①,毋自以為能,則庶幾無大過矣。

    雖無人講解,然不可不讀書。

     受成②約此月至,至即出代汝,汝寬以待之,其餘悉汝兄字中。

    行促書此數字,俟後便再寄也。

    五月初六日字,與降婁。

     ┃今譯┃ 我在山中住了兩個月,昨天才回到家裡。

    你寄來的兩封信已經收到,家裡的一切都平安。

    你一向不很明白事理,近來能夠獨自在外承擔事務,不以此為苦,這令人感到高興。

    不過凡事必須細緻謹慎,不要像以前那樣輕率浮躁随意妄為,甯可失之膽怯,也不要自以為是,這樣或許就不會犯什麼大過了。

    雖然沒有人為你講解,但是你不能不讀書。

     受成大概這個月就會到,到了就出來替代你,你要寬容地對待他,其他事情都已詳細地寫在你哥哥的信中。

    臨行匆忙地寫了這些,等以後方便了再寄信給你吧。

    五月初六日親筆,與降婁。

     ┃簡注┃ ①畏葸(xǐ):膽怯。

     ②受成:為呂留良家負責經營圖書出版的仆人。

     ┃實踐要點┃ 一人出門在外,一定要做到不輕佻,不急躁,凡事謹慎,不可随意妄為,甯可膽怯一些,也不可自以為是,方才不會造成大錯。

    這一告誡其實是很有必要的,雖然說年輕人當有進取精神,但必須是在方向明晰的前提之下,否則往往會陷入胡作非為的境地。

    還有,對待下人或者普通職員,都應當有寬容之心,善待他人。

    古人說得好:“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 三 沈書升來,信、物已收。

    書不走動,亦隻得耐心信命,不應便起妄想。

    汝在寓,無人提撕①,便恐堕落。

    早晚不可不讀書,讀書便是提撕法也。

    不可妄有作為,及燕辟②佚遊,谑浪作鬧,此最損根本,不可不儆③。

     受成已出,其尊人期其速歸,故勢未能出。

    欲遣大火來代汝,而日内郡邑有試事,汝兄為汝地,不意弄假成真,勢又不可出。

    汝須耐苦月許,待此間商量人出更代耳。

    茲因魏親翁北上之便,附此。

    五月廿二日字,與降婁。

     ┃今譯┃ 沈書升來了,信件和物品都已經收到。

    書賣不出去,也隻能耐心地相信命運安排,不應當就起了非分之想。

    你在寓所,沒有人提醒,我便擔心你會堕落。

    早晚不能不讀書,讀書便是提醒自己的好方法。

    不可恣意妄為,以及宴樂辟邪遊蕩,戲谑放蕩胡鬧,這是最有損于做人根本的,不可不加以警戒。

     受成已經出發,他的父母期待他很快就回來,所以勢必不能再出去了。

    我打算派大火去替代你,然而近幾天郡城裡有應試之事,你哥為了你的緣故,沒想到卻弄假成真了,所以看這情勢又不能外出了。

    你還需再忍耐吃苦一個多月,等到這裡商量好了就派人出來替代你。

    現在因為有魏親翁北上之便,特意附上這封信。

    五月二十二日親筆,與降婁。

     ┃簡注┃ ①提撕:提醒,提點。

     ②燕辟:燕,通宴。

    辟,邪辟。

     ③儆(jǐng):警戒,戒備。

     ┃實踐要點┃ 一個人在外面,缺少父兄的提醒,那麼提醒自己奮進,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讓書中的聖人、偉人來提醒自己,還是非常有用的。

    所以呂留良再三強調,讓在外的孩子充分利用這難得的閑暇時光,多多讀書。

    反之,如果經常宴樂辟邪遊蕩,戲谑放蕩胡鬧,那麼就會連做人的根本都被損耗了。

    人的意志,其實總是薄弱的,所以必須要不斷提點,方可避免頹靡懈怠,不至于連自己也覺得面目可憎了。

     四 張祥于吳江擔擱,廿二始到,正在懸挂也。

    生意冷淡,或趕新客到,尚有想頭,不則何以卒歲耶!朱氏昆季①用情深厚,見時緻我感念之意。

    然我有要言囑汝:汝不可因其情至,或以事幹請②,或私為委曲③,或為旁人所誘用,損其昆季盛誼,敗我家清苦堅守之志節。

    汝年幼,無遠識,恐堕落此中,切戒!廿三日辰刻字,付降婁。

     ┃今譯┃ 張祥因在吳江耽擱了,二十二日才到,我正在挂念呢。

    生意冷淡,有時趕上新的客人到來,還有想頭,否則怎麼能夠度過這一年呢!朱氏兄弟的深情厚誼,見面之時代我表達一下感念之情。

    但是我還有要緊的話叮囑你:你不能因為他很重情義,或者有事就去求他,或者私下裡做了邪曲之事,或者被他人所誘騙利用,從而損害了他們兄弟的深厚情意,也敗壞了我們家清苦堅守的氣節志向。

    你年齡還小,沒有遠見卓識,恐怕容易堕落其中,切記!二十三日辰刻親筆,交付降婁。

     ┃簡注┃ ①昆季:即兄弟,又作昆仲、伯仲。

     ②幹(gān)請:請求。

    幹,求。

     ③委曲:此處指邪曲不正。

     ┃實踐要點┃ 如何對待父輩以來的世交,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呂留良的這幾句叮囑,确實非常難得。

    人家有深情厚誼,但是不可以一有事就去求人家,更不可以因為各種内外緣故而做對不起人家的事情。

    真正的友誼應當不涉利益,無欲無求,正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

    朋友是心靈的默契,是性情的相投,不可利用朋友的真情,而勉為其難。

     五 五月廿二魏親翁進京一信,想尚未到。

    家中皆安,但念汝獨自久客,正令汝兄來代。

    在外能細心任事,服父兄之勞而釋其憂,即人生分内第一義也。

    第①不可廢讀書,廢讀書則流入市井,污下②而不知矣。

    勉之勉之。

    六月初三日字,與降婁。

     ┃今譯┃ 五月二十二日,魏親翁進京的一封信,估計還沒有寄到。

    家中都很平安,隻是念你獨自一人久居他鄉,正準備讓你哥前來替代。

    在外面能夠細心做事,分擔父親、兄長的勞苦并且排解他們的憂慮,就是人生分内的第一要務。

    但是不可荒廢讀書,荒廢讀書就會流入市井之中,地位卑下而不自知了。

    勉勵,再勉勵。

    六月初三日親筆,與降婁。

     ┃簡注┃ ①第:但,隻是。

     ②污下:地位低下。

     ┃實踐要點┃ 一個人出門在外獨立做事,分擔父兄之職,是做弟子所應盡的義務,也是人生的分内之事,這種理念現代人也應當繼續弘揚。

    至于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要不忘讀書,也就是終身讀書的理念,更是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

    不讀書則必然會使自己落入庸俗、卑污之中,這一點也必須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