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扇子。
┃實踐要點┃ 一個人必須時刻注意檢點、約束身心,他的境界提升到了一定程度,人們自然會心生景仰和欽佩。
就像百泉山中,冬天不冷,夏天不熱。
不管遇到了什麼情況,都能泰然處之。
六 凡我書冊器具,汝等不得擅自取去,費我尋覓。
此我家不喜事,汝等宜知之。
若欲看欲用者,必請而後可。
或暫時看用,當即還其故處。
切戒切戒! 今暇時,将樓上房中書為我整理一番。
汝輩向來拖開者,亦一一簡進。
能收拾清楚齊正,尤我所喜事也。
┃今譯┃ 凡是我的書冊器具,你們不能擅自拿走,省得我浪費時間到處去找。
這是我們家不提倡的事,你們應該知道的。
如果你們想看想用,一定要請示之後方才可以。
或者隻是暫時拿去看或用,也應當立即就歸還到原來的地方。
切戒切戒! 今天閑暇之時,将樓上房中的書替我整理一番。
你們這些小輩,向來喜歡将各種書籍拖開來的,也要逐一揀擇進來。
能夠收拾得清楚整齊,更是令我感到高興的事。
┃實踐要點┃ 一家之中,也要有嚴格的規矩,貨歸原處,物歸原主。
小孩子往往隻記得将東西拖出來,不記得放回去,至于整理得清清楚楚,則更是難得了。
其實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始,養成良好習慣非常重要。
雖然都是些小事,但也能使人養成一種嚴謹的作風。
七 大火,明後日先攜書籍、筆硯、被褥至莊,将我廳中桌上書本,除時文及沒要緊書且留,其餘盡數帶來。
前要曆本看,如何竟忘卻,總見不用心,沒料理。
今後凡我有字出,須牢記,件件要有回複。
廿五日付與兒。
┃今譯┃ 大火,明後天你先帶着書籍、筆硯、被褥到莊上,将我廳中桌上的書本,除了時文集子以及沒什麼要緊的書暫且留下之外,其他的全部都帶來。
此前我要曆本來看,怎麼竟然忘記了,可見還是不用心,沒料理好。
今後凡是我在信中提到的,一定要牢牢記住,一件一件都要有個回複。
二十五日交付與兒。
┃實踐要點┃ 督促孩子做事,一定要先交代清楚,再就所交代的事項,一一核查其落實情況,這是做父母應當注意的。
孩子則要注意大人交代的每一條款,件件都要有回複。
養成嚴謹細緻的習慣之後,将來會受益無窮。
谕辟惡帖(六) 一 于汝兄案頭見汝字,欲聚精會神謀治生之計,此無甚謬。
乃雲文章一事,當以度外置之,此錯卻定盤針,連所謂治生之計通盤不是矣。
吾之為此賣書,非求利也,志欲效法鄭氏,則其為衣食制度之本,不可不先足備,正欲使後世子孫知禮義,而不起謀利之心,庶幾肯讀書為善耳。
若必置文章而謀治生,則大本已失,所謀者不過市井商賈之智。
┃今譯┃ 在你哥的桌上看見了你的信,說想要聚精會神謀求營生之計,這本沒有什麼不對的。
但是你說文章一事應當置之度外,這就搞錯了定盤針,就連你所說的營生之計也通盤都不對了。
我為此而賣書,不是為了求得營利,而是想要效法鄭氏家族,那就是将其視為衣食所需的根本保障,所以不能不先準備充足,這樣正是想讓後代的子孫懂得禮義而不産生謀利之心,肯更加用心地去讀書、為善而已。
如果必定要放棄文章而去謀求營生,則根本已失,所謀求的,也不過是市井社會中普通商人的智慧罷了。
┃實踐要點┃ 呂留良的二子呂主忠,又名時中,字無貳,小名辟惡,以名字祛除瘟病,代替服藥之意。
呂留良讓孩子幫助售賣自己評選的時文集子,以及天蓋樓書局刊刻的其他先賢著作等,給孩子造成一個錯覺:似乎聚精會神去做營生的事情,也是一條好的出路。
這就與呂留良選刻與售賣圖書的初衷相違背了,于是就詳細解說自己賣書的根本目的所在。
他希望為家族的發展奠定制度保障、物質基礎,使子孫能夠知書達理,不生謀利之心以至于壞了心竅,最後落得市井商販的下場。
義利之辨是傳統儒家的重要命題,呂留良對此有極深的研究,他從事賣書、行醫等營生,但一直不忘讀書修德,故而也如此要求子孫們。
謀生是必須的,但謀利卻是要制止的,背後的考量就在品德的養成。
孟子所謂跖①之徒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跖自居乎?昔孟母之教子,再遷近市,孟子戲為賈衒②,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
”去之學側,卒成孟子。
吾之使汝輩賣書,固失孟母之道矣。
吾向不憂汝鈍,而憂汝俗。
此等見識,乃所謂俗也。
醫俗之法,止有讀書通文義耳。
今乃欲度外置之,其由俗而趨于污下,不知所底矣。
喻義、喻利③,君子、小人之分,實人禽中外之關。
與其富足而不通文義,無甯明理能文而餓死溝壑,此吾素志也,亦所望與汝輩同之者也,豈願有一跖子哉? ┃今譯┃ 孟子所說的盜跖這類人,怎麼會有君子而以盜跖自居呢?昔日孟母教育兒子,第二次搬家靠近集市,孟子以扮演商人做買賣作為遊戲,他母親就說:“這不是我兒子該居住的地方。
”離開之後到了學校旁邊,最終才成就了孟子。
我讓你們賣書,本來就有失于孟母教子的本意。
我一向不擔憂你思維遲鈍,卻擔憂你俗氣。
你的這些見識,就是我所說的俗氣。
醫治俗氣的方法,隻有多讀書,通曉文章中的道義而已。
現在你想把讀書置之度外,這是由庸俗而趨于卑污低下,不知你們還要堕落到什麼地步。
追求道義還是追求功利,這就是君子與小人的區别所在,其實也就是人與禽獸的區别所在。
與其富足而不通曉文章道義,甯可懂得道義會寫文章而餓死在溝壑之中,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志向,也是希望與你們共同努力的方向,難道希望出一個盜跖一樣的兒子嗎? ┃簡注┃ ①跖:柳下跖,又稱盜跖,春秋末期赤腳奴隸,領導了九千人的奴隸大起義。
②賈衒(xuàn):出售。
③喻義、喻利:語出《論語·裡仁》:“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 ┃實踐要點┃ 有病則有藥可醫,唯有俗氣不可醫。
隻能通過讀書,通曉書中的道義,方才可以克制庸俗。
呂留良以孟母三遷的故事來講述他希望培養什麼樣的子孫,是懂道義會寫文章的,而不是雖然富足但一身俗氣的。
所以少年時的志向極為重要,這是君子與小人的分别,也是人與禽獸的分别。
字又雲:“若再悠忽過日,真無所立身。
”其語似奮激有為者,乃其所志則棄文義而骛利,吾不知其所欲立者何等之身也。
古人戒悠忽,正為無志于學耳。
若志在貨利,則其患又甚于悠忽矣。
此種鄙俗見識,其根起于無知而傲,傲而不勝則惰,惰而不能改則自棄,自棄者必自暴。
然則汝之所謂聚精會神以治生者,乃吾之所謂悠忽而真無所立身也。
己則自棄,乃托以質地庸下。
夫知、仁、勇,天下之達德,如其不能,故曰:“好學近知,力行近仁,知恥近勇。
”加百倍之功,則愚必明,柔必強。
今汝實未嘗用力,而曰質地使然,天亦不肯承認此罪也。
此系汝上達下達分路關頭,故痛切言之。
淵明詩雲:“夙興夜寐,願爾斯才。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
”吾亦無如之何也。
┃今譯┃ 你的信中又說:“如果再悠忽度日,就真沒有立身之處了。
”這話看似奮發激進而有為,但是其中所定的目标卻是抛棄文章道義而追求利益,我不知道想要追求的又是什麼樣的立身?古人告誡不要悠忽度日,正是因為缺少刻苦學習的志向。
如果志向僅僅在于謀求财貨利益,其禍害則遠甚于悠忽度日,無所事事!這種鄙俗淺陋的見識,其根源在于無知而自傲,自傲卻不能得勝則會招緻懶惰,懶惰如果不能改正則會自我放棄,自棄的人一定也會自暴。
那麼你所說的聚精會神來謀求營生,就會是我所說的無所事事而無處立身。
自己想要自我放棄,卻以自己天賦本來就很平庸作為借口。
智慧、仁愛、勇敢,是天下的三大美德,如果不能具備,所以才說:“勤奮學習才能接近智慧,身體力行才能接近仁愛,懂得羞恥才能接近勇敢。
”付出百倍的功夫,那麼愚鈍者也必會變得聰明,柔弱者也必會變得剛強。
現在你實際上并沒有用力,卻說天賦使得自己這樣,上天也不肯承擔這個罪過啊!這就是你向上與向下兩條道路的緊要關頭,所以我才會痛心而急切地說這些。
陶淵明有詩說:“早起晚睡地勤奮不懈,但願你能夠成才。
如果你真的成不了才,那也隻能算了。
”我也不知道該把你怎麼樣呀! ┃實踐要點┃ 什麼才是真正的立身之處?呂留良認為,可以立身的唯有智、仁、勇這樣的美德:想要立身就需要勤奮學習,修身養性,而不是以天賦庸下為借口不努力進取,不去讀書,而去謀利。
或者悠忽度日,無所事事,這是實現一切理想的大敵。
呂留良也講明了傲、惰與自暴自棄的關系:狂傲的人不能成功,便會陷入懶惰的泥潭;内心自棄的人,也會向外表現出自暴。
唯有踏實勤奮,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朱虎脾瀉已止,今時帶紅積①,然神氣健旺,無足慮者。
目下嗣欽、降婁、四明,皆患重感甚劇,數夜不寐,憂勞不可言。
賣下銀有便即寄歸。
前銀盡買紙,将來婚禮在迩,修房備物需用甚急也。
餘言汝兄能悉之。
九、十月間汝兄不出,則十一月初汝亦須歸幫忙也。
待後信再計。
汝兄病三陰瘧②,頗恹恹,故出未有定期耳。
八月廿八日字,與辟惡。
┃今譯┃ 朱虎的脾胃腹瀉已經停止了,現在還有點消化不良,不過精神頭還算健旺,不用多慮。
眼下嗣欽、降婁、四明,都患了重感冒而且還很厲害,為了照顧他們,我連續幾夜不能入睡,憂
┃實踐要點┃ 一個人必須時刻注意檢點、約束身心,他的境界提升到了一定程度,人們自然會心生景仰和欽佩。
就像百泉山中,冬天不冷,夏天不熱。
不管遇到了什麼情況,都能泰然處之。
六 凡我書冊器具,汝等不得擅自取去,費我尋覓。
此我家不喜事,汝等宜知之。
若欲看欲用者,必請而後可。
或暫時看用,當即還其故處。
切戒切戒! 今暇時,将樓上房中書為我整理一番。
汝輩向來拖開者,亦一一簡進。
能收拾清楚齊正,尤我所喜事也。
┃今譯┃ 凡是我的書冊器具,你們不能擅自拿走,省得我浪費時間到處去找。
這是我們家不提倡的事,你們應該知道的。
如果你們想看想用,一定要請示之後方才可以。
或者隻是暫時拿去看或用,也應當立即就歸還到原來的地方。
切戒切戒! 今天閑暇之時,将樓上房中的書替我整理一番。
你們這些小輩,向來喜歡将各種書籍拖開來的,也要逐一揀擇進來。
能夠收拾得清楚整齊,更是令我感到高興的事。
┃實踐要點┃ 一家之中,也要有嚴格的規矩,貨歸原處,物歸原主。
小孩子往往隻記得将東西拖出來,不記得放回去,至于整理得清清楚楚,則更是難得了。
其實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始,養成良好習慣非常重要。
雖然都是些小事,但也能使人養成一種嚴謹的作風。
七 大火,明後日先攜書籍、筆硯、被褥至莊,将我廳中桌上書本,除時文及沒要緊書且留,其餘盡數帶來。
前要曆本看,如何竟忘卻,總見不用心,沒料理。
今後凡我有字出,須牢記,件件要有回複。
廿五日付與兒。
┃今譯┃ 大火,明後天你先帶着書籍、筆硯、被褥到莊上,将我廳中桌上的書本,除了時文集子以及沒什麼要緊的書暫且留下之外,其他的全部都帶來。
此前我要曆本來看,怎麼竟然忘記了,可見還是不用心,沒料理好。
今後凡是我在信中提到的,一定要牢牢記住,一件一件都要有個回複。
二十五日交付與兒。
┃實踐要點┃ 督促孩子做事,一定要先交代清楚,再就所交代的事項,一一核查其落實情況,這是做父母應當注意的。
孩子則要注意大人交代的每一條款,件件都要有回複。
養成嚴謹細緻的習慣之後,将來會受益無窮。
谕辟惡帖(六) 一 于汝兄案頭見汝字,欲聚精會神謀治生之計,此無甚謬。
乃雲文章一事,當以度外置之,此錯卻定盤針,連所謂治生之計通盤不是矣。
吾之為此賣書,非求利也,志欲效法鄭氏,則其為衣食制度之本,不可不先足備,正欲使後世子孫知禮義,而不起謀利之心,庶幾肯讀書為善耳。
若必置文章而謀治生,則大本已失,所謀者不過市井商賈之智。
┃今譯┃ 在你哥的桌上看見了你的信,說想要聚精會神謀求營生之計,這本沒有什麼不對的。
但是你說文章一事應當置之度外,這就搞錯了定盤針,就連你所說的營生之計也通盤都不對了。
我為此而賣書,不是為了求得營利,而是想要效法鄭氏家族,那就是将其視為衣食所需的根本保障,所以不能不先準備充足,這樣正是想讓後代的子孫懂得禮義而不産生謀利之心,肯更加用心地去讀書、為善而已。
如果必定要放棄文章而去謀求營生,則根本已失,所謀求的,也不過是市井社會中普通商人的智慧罷了。
┃實踐要點┃ 呂留良的二子呂主忠,又名時中,字無貳,小名辟惡,以名字祛除瘟病,代替服藥之意。
呂留良讓孩子幫助售賣自己評選的時文集子,以及天蓋樓書局刊刻的其他先賢著作等,給孩子造成一個錯覺:似乎聚精會神去做營生的事情,也是一條好的出路。
這就與呂留良選刻與售賣圖書的初衷相違背了,于是就詳細解說自己賣書的根本目的所在。
他希望為家族的發展奠定制度保障、物質基礎,使子孫能夠知書達理,不生謀利之心以至于壞了心竅,最後落得市井商販的下場。
義利之辨是傳統儒家的重要命題,呂留良對此有極深的研究,他從事賣書、行醫等營生,但一直不忘讀書修德,故而也如此要求子孫們。
謀生是必須的,但謀利卻是要制止的,背後的考量就在品德的養成。
孟子所謂跖①之徒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跖自居乎?昔孟母之教子,再遷近市,孟子戲為賈衒②,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
”去之學側,卒成孟子。
吾之使汝輩賣書,固失孟母之道矣。
吾向不憂汝鈍,而憂汝俗。
此等見識,乃所謂俗也。
醫俗之法,止有讀書通文義耳。
今乃欲度外置之,其由俗而趨于污下,不知所底矣。
喻義、喻利③,君子、小人之分,實人禽中外之關。
與其富足而不通文義,無甯明理能文而餓死溝壑,此吾素志也,亦所望與汝輩同之者也,豈願有一跖子哉? ┃今譯┃ 孟子所說的盜跖這類人,怎麼會有君子而以盜跖自居呢?昔日孟母教育兒子,第二次搬家靠近集市,孟子以扮演商人做買賣作為遊戲,他母親就說:“這不是我兒子該居住的地方。
”離開之後到了學校旁邊,最終才成就了孟子。
我讓你們賣書,本來就有失于孟母教子的本意。
我一向不擔憂你思維遲鈍,卻擔憂你俗氣。
你的這些見識,就是我所說的俗氣。
醫治俗氣的方法,隻有多讀書,通曉文章中的道義而已。
現在你想把讀書置之度外,這是由庸俗而趨于卑污低下,不知你們還要堕落到什麼地步。
追求道義還是追求功利,這就是君子與小人的區别所在,其實也就是人與禽獸的區别所在。
與其富足而不通曉文章道義,甯可懂得道義會寫文章而餓死在溝壑之中,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志向,也是希望與你們共同努力的方向,難道希望出一個盜跖一樣的兒子嗎? ┃簡注┃ ①跖:柳下跖,又稱盜跖,春秋末期赤腳奴隸,領導了九千人的奴隸大起義。
②賈衒(xuàn):出售。
③喻義、喻利:語出《論語·裡仁》:“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 ┃實踐要點┃ 有病則有藥可醫,唯有俗氣不可醫。
隻能通過讀書,通曉書中的道義,方才可以克制庸俗。
呂留良以孟母三遷的故事來講述他希望培養什麼樣的子孫,是懂道義會寫文章的,而不是雖然富足但一身俗氣的。
所以少年時的志向極為重要,這是君子與小人的分别,也是人與禽獸的分别。
字又雲:“若再悠忽過日,真無所立身。
”其語似奮激有為者,乃其所志則棄文義而骛利,吾不知其所欲立者何等之身也。
古人戒悠忽,正為無志于學耳。
若志在貨利,則其患又甚于悠忽矣。
此種鄙俗見識,其根起于無知而傲,傲而不勝則惰,惰而不能改則自棄,自棄者必自暴。
然則汝之所謂聚精會神以治生者,乃吾之所謂悠忽而真無所立身也。
己則自棄,乃托以質地庸下。
夫知、仁、勇,天下之達德,如其不能,故曰:“好學近知,力行近仁,知恥近勇。
”加百倍之功,則愚必明,柔必強。
今汝實未嘗用力,而曰質地使然,天亦不肯承認此罪也。
此系汝上達下達分路關頭,故痛切言之。
淵明詩雲:“夙興夜寐,願爾斯才。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
”吾亦無如之何也。
┃今譯┃ 你的信中又說:“如果再悠忽度日,就真沒有立身之處了。
”這話看似奮發激進而有為,但是其中所定的目标卻是抛棄文章道義而追求利益,我不知道想要追求的又是什麼樣的立身?古人告誡不要悠忽度日,正是因為缺少刻苦學習的志向。
如果志向僅僅在于謀求财貨利益,其禍害則遠甚于悠忽度日,無所事事!這種鄙俗淺陋的見識,其根源在于無知而自傲,自傲卻不能得勝則會招緻懶惰,懶惰如果不能改正則會自我放棄,自棄的人一定也會自暴。
那麼你所說的聚精會神來謀求營生,就會是我所說的無所事事而無處立身。
自己想要自我放棄,卻以自己天賦本來就很平庸作為借口。
智慧、仁愛、勇敢,是天下的三大美德,如果不能具備,所以才說:“勤奮學習才能接近智慧,身體力行才能接近仁愛,懂得羞恥才能接近勇敢。
”付出百倍的功夫,那麼愚鈍者也必會變得聰明,柔弱者也必會變得剛強。
現在你實際上并沒有用力,卻說天賦使得自己這樣,上天也不肯承擔這個罪過啊!這就是你向上與向下兩條道路的緊要關頭,所以我才會痛心而急切地說這些。
陶淵明有詩說:“早起晚睡地勤奮不懈,但願你能夠成才。
如果你真的成不了才,那也隻能算了。
”我也不知道該把你怎麼樣呀! ┃實踐要點┃ 什麼才是真正的立身之處?呂留良認為,可以立身的唯有智、仁、勇這樣的美德:想要立身就需要勤奮學習,修身養性,而不是以天賦庸下為借口不努力進取,不去讀書,而去謀利。
或者悠忽度日,無所事事,這是實現一切理想的大敵。
呂留良也講明了傲、惰與自暴自棄的關系:狂傲的人不能成功,便會陷入懶惰的泥潭;内心自棄的人,也會向外表現出自暴。
唯有踏實勤奮,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朱虎脾瀉已止,今時帶紅積①,然神氣健旺,無足慮者。
目下嗣欽、降婁、四明,皆患重感甚劇,數夜不寐,憂勞不可言。
賣下銀有便即寄歸。
前銀盡買紙,将來婚禮在迩,修房備物需用甚急也。
餘言汝兄能悉之。
九、十月間汝兄不出,則十一月初汝亦須歸幫忙也。
待後信再計。
汝兄病三陰瘧②,頗恹恹,故出未有定期耳。
八月廿八日字,與辟惡。
┃今譯┃ 朱虎的脾胃腹瀉已經停止了,現在還有點消化不良,不過精神頭還算健旺,不用多慮。
眼下嗣欽、降婁、四明,都患了重感冒而且還很厲害,為了照顧他們,我連續幾夜不能入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