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名《景迂生集》,此外還有《易商瞿大傳》等多種著作。

     ⑤楊鐵崖:即楊維桢,字廉夫,号鐵崖、鐵笛道人,浙江諸暨人。

    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

     ⑥宋景濂:宋濂,字景濂,号潛溪,别号龍門子等,浙江金華人。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诰,被稱為明朝“開國文臣之首”。

     ⑦趙東山汸:趙汸,字子常,安徽休甯人。

    晚年隐居東山,專事著述。

    元末明初的《春秋》學家,《春秋集傳》是其代表作。

     ┃實踐要點┃ 呂留良自己是藏書家,故而特别重視與其交好的其他藏書家的藏書,一方面要多而快地抄錄自家所缺的好書,一方面又要遵守約定,按時歸還,不可污損。

    還有就是互通有無,故而命其子抄錄自家的藏書目錄,而且是根據對方的需要,以經史雜家為主,等等。

    這些交代,都可以看出呂留良對于藏書事業的重視,同時也是在培養其子藏書、抄書之道。

    所以說,教育子孫,應該讓其多多參與家裡的相關事情,因為可以傳家的知識、才能,都是在平時的點滴之中學習和提升的。

     家中大小平安?有便即寄信慰我。

    此間書一發完即歸矣。

    然書籍留人,戀戀難釋,意且在此結夏,大約秋初作歸計耳。

    家人帳目,汝兄弟打起精神算催,勿使拖延。

    我不在家,即是汝輩露頭角處。

    我一向寬廢,正望汝輩振作,勿蹈我弊習也。

    五月十三日字,付大火、辟惡。

     ┃今譯┃ 家中大人孩子都平安吧?得便就寄信來告知一切,讓我放心。

    我這邊,等那些書一發完就回去了。

    然而好的書籍也會留人,讓人戀戀不舍,難以釋懷,所以打算暫且在這邊度過夏季,大約初秋再做回家的打算。

    家裡的賬目,你們兄弟要打起精神來清算和催促,不要拖延。

    我不在家,正是你們這一輩嶄露頭角展現能力的時候。

    我自己一向懈怠,沒有什麼作為,正期望你們振作有為,不要學習我的那些惡習。

    五月十三日親筆,交付大火、辟惡兄弟。

     ┃實踐要點┃ 教育孩子,要從家庭生活的實際出發,指導他們做事,也要創造機會,讓他們得到充分的鍛煉。

    作為父輩,在小輩面前,既不隐瞞也不矯飾,真誠地向孩子說明自己治家方面的弊病,平等而親切,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四 盛六船來,收初十日字,知舉第三孫,十分歡喜,可小名京還,以志吾遊也。

    大媳蓐中安健?須慎調理。

    汝母及大小各好?吾甚慰念。

     此處書甚行,但北客陸續來,未旺。

    雲大約今歲在秋冬極盛,為房書①故也。

    施卓人歸,寄抄本二種,作速抄完付來,第一勿污損,切囑!寫來書目,似尚未全,可并史料雜書皆開來,少則吳五叔處書目并借寫來可也。

    《西昆倡和詩》《黃度書說》二種,黃俞邰要借看,簡出寄至。

    回聘禮物,借用五叔者,須問價,即納去。

    《程墨大題》②,此間随印随發,蘇州、杭州、蕪湖、甯國皆來要書,因待北客,未盡發去,故未暇寄回,俟吾歸帶來耳。

     ┃今譯┃ 盛六的船來,收到了你初十日寫來的信,知道第三個孫子出生了,十分高興,可以取個小名叫“京還”,用來紀念我的遠遊。

    大媳婦月子裡身體安康吧?一定要謹慎調理。

    你的母親以及大人孩子都好吧?我很是挂念。

     此處圖書銷售很不錯,隻是北方的客人陸續才來,還不到旺季。

    有人說大約今年要在秋冬之際才會達到極盛,因為房書出來的緣故。

    施卓人回家,寄了抄本兩種,你們要快速抄完寄回來,最重要的是切勿弄髒或破損,一定要記住!寫來的書目,似乎還不夠完整,可以将史料、雜書一并開列抄來,如感覺書目還是太少,就把吳五叔那裡的書目一起借了抄寫寄來即可。

    《西昆倡和詩》《黃度書說》這兩種,黃俞邰要借看,挑出寄來。

    回聘的禮物,借用五叔的,必須要問好價錢,然後立刻送錢過去。

    《程墨大題》,這邊随印随發,蘇州、杭州、蕪湖、甯國都來要書,因為還要等待北方的客人,沒有全都發走,所以也來不及寄回,等我回家的時候帶來吧! ┃簡注┃ ①房書:也即會墨,科舉考試中會試的八股文的選本。

     ②《程墨大題》:即《十二科程墨觀略》,呂留良的選本。

     ┃實踐要點┃ 呂留良在南京逗留,非常關心家中的一切,故要其子詳細告知。

    在南京與其他藏書家互通有無,就要将自己家的藏書目,乃至好友吳之振(吳五叔)的藏書目之中,對方比較感興趣的史料類、雜書類的盡可能抄去;還有,使用了吳之振家的禮物,要及時支付銀錢,這種對待友人盡心盡力的态度,也是值得學習的。

    他讓兒子去辦理,則是培養其才能的關鍵。

     桐鄉當物有火爐一票,不可遲誤,可即往贖歸。

    鐘姊要缣①人物,此兒戲中無益之費,吾不與買,亦所以教之也。

    暑熱可畏,舟行尤苦,吾大約新秋動身。

    晁、李二集,仍用夾闆,内将油紙包書入夾,以防污濕,勿誤。

    六月初二日字,付大火、辟惡。

     ┃今譯┃ 桐鄉典當的物品中有火爐這一票,不要遲誤,可以立即前往贖回。

    鐘姊要絲絹做成的人物,這都是兒戲中的物件,屬于沒有益處的花費,我沒有給她買,這也是為了教育她呀!暑熱實在很可怕,在船上尤其艱苦,我大約等到剛入秋的時候動身。

    晁、李兩集,仍舊要用夾闆裝好,裡面要用油紙包裹書本再放進夾子,以防弄髒或者弄濕,一定不要出錯。

    六月初二日親筆,交付大火、辟惡。

     ┃簡注┃ ①缣(jiān):細絹。

     ┃實踐要點┃ 呂留良的小女兒鐘姊想買絲絹做的小人物,而購買這類物品都是沒有什麼益處的花費,故不必購買。

    他希望以此事來教育其勤儉持家。

    理性消費的觀念,也是家庭教育當中特别重要的一個方面,隻有在具體的消費事件當中,方能真正培養起來。

     五 印有神歸一信,曾到未?施卓人廿一日來,書、信俱收。

    吾體頗安,痔亦不作,但暑瀉多日,今早方止耳。

    說與汝母不必挂念。

     此間書大走,而紙驟長。

    前字中物,速速寄出。

    若無的當人可托,即向施卓人、葉鼎玉兩家,會銀與之,但寄會票法馬①出來,亦甚便也。

    付來《春秋集傳》四本,可即分抄,将原書寄來還之,勿遲。

     ┃今譯┃ 印有神歸的那封信,是否收到了?施卓人二十一日來,書和信都收到了。

    我身體還好,痔瘘也沒有發作,但因為暑氣而腹瀉了多日,今天早晨方才止住。

    告訴你母親不必挂念。

     這邊的書賣得很快,可是紙價大漲。

    前一封信中說的東西,快快寄過來。

    如果沒有可靠的人可以托付,就向施卓人、葉鼎玉兩家,把籌集的銀子給他,隻要寄來會銀的票據、數量過來,也是很方便的。

    寄過來的《春秋集傳》共四本,可以立即分工抄寫,再将原書寄來歸還,不要耽誤。

     ┃簡注┃ ①會票:即彙票,将銀錢委托富商之家,到某大城市後按票取錢,具有流通紙币的性質。

    法馬:号碼。

     張先生字中道及教大火以“檢束”二字,甚中大火之病,今付看,當書紳①永佩,以克治改過。

    為不負師訓,不徒作一番說話也。

    懿修②父子忘恩,照各房送禮已逾分,豈可更過,卯波亦決無顔見我也。

    載臣③以父命辭館,此事甚費商量,如何如何?汝輩細與斟酌,不可已則以何人為代邪?憂甚憂甚! 吾歸期大約在七月盡、八月初,早則路熱,怕行耳。

    山西陳親家字一封,得便即寄去。

    六月廿六日字,付大火、辟惡。

     ┃今譯┃ 張先生(張履祥)信中提到,他用“檢束”兩字來教育大火,這很對應大火的不足之處,現在給他看,應當讓他牢牢記住永遠不忘,用以克制過錯。

    這是為了不辜負老師的教誨,不隻是空做一番勸說而已。

    (呂)懿修父子忘記恩德,對照各房應送的禮數,已經有些過分了,怎麼可以更過于此,卯波他也絕對沒有臉面見我了。

    (董)載臣遵從他父親的命令離開了書館,這件事非常麻煩,怎麼辦呢?你們幾個仔細商量斟酌,他若不能再來,那麼找什麼人來替代呢?十分擔憂,十分擔憂! 我回家的時間大約在七月底、八月初,如果早回的話,路上太熱,害怕趕路。

    山西陳親家來信一封,等方便就寄去。

    六月二十六日親筆,交付大火、辟惡。

     ┃簡注┃ ①書紳:原指古人把需要牢記的話寫在紳帶上,後稱牢記他人的話為書紳。

    紳,絲制腰帶。

     ②懿修:呂懿修,為呂留良的孫輩。

     ③載臣:即董采,字力民,又字載臣。

    呂留良的弟子,曾在呂家做過塾師。

    其父董雨舟是呂留良的友人。

     ┃實踐要點┃ 針對老師的教誨,要反躬自省,深刻檢查自己,不斷克服缺點,提升修養。

    不能忘恩負義,禮數要考慮周全。

    努力做到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附:張楊園先生手帖 望日之夕,與兩令子,與載臣、霜威宿于東莊,夢書“檢束”二字贈無黨,覺而思之,不為無義。

    無黨平日終是此二字分數少。

    康節先生①稱風流人豪,然往往書此,用意可知已。

    所以百泉山中能冬不爐、夏不箑②也。

     ┃今譯┃ 十五日晚上,與您的兩個兒子,與載臣、霜威住在東莊,我夢見寫了“檢束”兩字贈給無黨,醒來後仔細想想,這不是沒有用意的。

    無黨平時在這兩個字上頭始終做得不夠完滿。

    康節先生被稱為“風流人豪”,但也常常寫這兩個字,其用意可想而知。

    所以說,住在百泉山中,能夠冬天不燒火爐,夏天不扇扇子。

     ┃簡注┃ ①康節先生:邵雍,字康節,北宋著名理學家。

     ②箑(sh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