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于此鍛煉得一二人,亦不枉我一窩熱血,未知究竟如何耳。
與寶忠講書,甚善,亦能領略否?許時不見汝兩人寄文來,何也?誨忠近文頗有進,想亦汝所樂聞者。
徐、周諸公處怕冷懶,作書緻意可也。
十一日燈下字,與大火。
┃今譯┃ “選文”及“麗澤”兩種說法,你說得非常有道理,已經讓他收拾整理文樣了,不妨留着今後看。
寶忠得便,就讓他回來;若是他想要留下,也任他。
你在外兩年了,非常想讓你回來,而且今年要收的租米比較難讨,到現在都還沒收回一半,你弟弟那邊脫不開身,又必須把你留在京(南京)中了。
歲末到了,家中凄涼冷清,不免萦繞心中。
布銀收賬晚,比其他人又更嚴重。
明顯是做生意的欺負我們書生老實,這些事終究不适合我們這些人去做。
施虹玉的事處理得也算合乎道義,隻是不知道雙方的真實想法如何?恐怕雙方勉強遷就,将來未必沒有後患。
朱家姑夫已經回來,這也是可喜之事。
(朱)複公還留在那裡,說要三年之後才回來。
(董)載臣帶領着諸位弟子前往玉樹堂,住了兩個多月了,他們很适應那裡,決定明年在那邊聚集弟子。
吳玉章、曹巨平都有自帶糧食長期在那邊學習的打算,由此若能鍛煉出一兩個人才,也不枉費我的一腔熱血,還不知道最終究竟會如何呢!與寶忠講書,這個很好,他也能領會嗎?許久不見你們兩個寄文章來,這是為什麼?誨忠最近的文章頗有長進,想來也是你願意聽到的消息。
徐、周諸位處擔心他們心生冷淡慵懶,寫信緻意一下也就可以了。
十一日燈下親筆,給大火。
┃實踐要點┃ 呂留良在詳細交代各種事項之外,在此信中也提到鼓勵董載臣等人聚集弟子共同學習,鼓勵呂葆中(公忠)給弟弟講書,希望借此培養人才。
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其實最需要家長的鼓勵,當然也需要家長的提醒與檢查。
二十 寶忠歸,知汝歲暮孤另,舉家念汝,無不黯然。
昨橙齋得燕中信①,雲薦舉事近複紛纭,夜長夢多,恐将來有意外,奈何?吾意及事至則難為計,欲先期作披缁②出世之舉,庶可倖免。
汝在京,即今當為布其說,雲我厭棄世綱,已決意入山為住靜苦行僧,不複與世周旋矣。
我且避迹妙山,待燕中為定再作商量耳。
初一日燈下書付,餘俟複信。
與大火。
┃今譯┃ 寶忠回家了,知道你年底孤單,全家都很挂念你,無不黯然傷心。
昨天,橙齋先生收到燕中(北京)的來信,說薦舉之事近來又衆說紛纭,夜長夢多,擔心将來會有意外,怎麼辦?我估計等到事情落到頭上就難以籌劃了,打算先穿上僧衣做出一副出世的樣子,大概可以僥幸脫身。
你在南京,現在就應當替我傳播這種說法,就說我厭棄了世俗綱常,已經決定拜入山門成為一個清靜的苦行僧,不再與世人周旋了。
我暫且隐匿妙山,等到燕中(北京)的事情确定下來再作商量吧。
初一燈下寫信寄給你,其餘的事情等以後再回信。
給大火。
┃簡注┃ ①橙齋:即吳之振,字孟舉,号橙齋,曾與呂留良、吳爾堯一起選編《宋詩鈔》。
燕中:指北京,呂留良不承認清朝,故而稱北京為“燕中”,而明朝的南京則依舊稱之為“京”。
②披缁(zī):指出家修行。
缁,缁衣,僧尼所服。
┃實踐要點┃ 作為一個遺民,呂留良是非常堅決的,故而先拒絕清朝的博學鴻儒薦舉,後又拒絕山林隐逸之薦舉,此信當是指後者。
為了拒絕之舉更為有效,呂留良不得不剃發披缁,并且住到了吳興妙山的風雨庵。
若有大事,不可等事到臨頭才有所行動,未雨綢缪也是必須的。
二一 聞郡中有社舉,斷斷不可赴。
雖世交摯友來拉,亦固謝之,即得罪勿顧也。
盛奕雲處《唐稿》①即得抄來為快。
嘉善曹次典雲有《荊川全稿》,可往天甯寺問之。
即錄與盛目一紙,令其對,所無者抄寄為妙。
廿一日字,付大火。
┃今譯┃ 聽說郡城(嘉興)裡有文人集社的活動,絕對不可以去參加。
即便是世交摯友前來邀請,也要堅決推辭,就算得罪了他們也不要有所顧忌。
盛奕雲那裡有《唐稿》,盡快抄來為好。
嘉善曹次典說他那裡有《荊川全稿》,可以前往天甯寺問問他。
立刻抄錄盛奕雲家那部書的目錄一張,讓他核對一下,所缺的篇目抄錄并寄來為好。
二十一日親筆,交付大火。
┃簡注┃ ①《唐稿》:即唐順之(号荊川)的文稿。
呂留良要對其八股時文進行評選,故而囑咐其子比較兩家藏書的異同,以便完整抄錄其文章。
┃實踐要點┃ 呂留良雖然在晚明之時參與并組織過文社活動,但是到了清初之後,便拒絕此類活動,并要求其子也不要參與,因為亂世之中的社團活動,往往隻是名利、酒食的追逐,會敗壞品性。
對于社團活動,其實無論什麼時候都應當保持理性,人員雜沓的社團或聚會,必須盡量避免牽涉其中。
二二 汝等何日到京?局中光景何似?書棍①得有消息着落否?計将何法治之?急商定。
清溪書牍,吾雅②不喜請乞故人,以是欲行複止。
若必須用,汝急作數行寄歸,吾即遣人取來也。
外衣一包,共六件;書箱一隻,還俞邰③。
書因暑熱,且無心緒簡尋,俟後寄耳。
六月望日字,與大火。
┃今譯┃ 你們什麼時候到京(南京)?書局中情況怎麼樣?那些書棍有消息着落了嗎?打算用什麼方法整治?急需商定對策。
清溪那邊的書牍,我一向就不太喜歡請求老朋友幫忙,因此想去又停下來了。
若是一定要選用,你就趕快寫幾行字寄回,我立刻派人去取來。
一包外衣,共有六件;一隻書箱,還給(黃)俞邰先生。
書因為暑天熱,還沒有心情去挑選尋找,等以後再寄吧。
六月之望日(十五日)親筆,給大火。
┃簡注┃ ①書棍:圖書行業的惡棍、流氓。
②雅:平日,向來。
③俞邰:黃虞稷,字俞邰,著名的藏書家,當時寓居南京。
┃實踐要點┃ 此時呂葆中一直在南京銷售呂留良的時文評選之書。
呂留良将書局經營交付給兒子呂葆中,于是除了一些細節的囑咐,都讓兒子做主。
此次提及的書棍之事,也讓兒子拿主意,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
做父母的,對孩子還得邊收邊放,慢慢培養孩子獨立處事的能力。
二三 連得汝信及行李已收。
閩事此間亦作此商量,無人去,事恐無益;欲去,則無其人,正費躊躇。
若金陵已有文書,必須人去,則汝必須急歸,蓋家中編審事脫不得人。
更思此番到閩者,與向時經紀不同。
筆舌兩項,汝弟皆非所長,直須汝自一往耳。
此等處,亦須歸面酌之,難以遂斷。
此月中再得百數十金,乃足了債,至少必再得百金,不知能有濟否? 莊中東北角造觀稼樓成,須柱聯兩對,煩鄭公為一揮灑,并前所求山庵匾額,早寄,急欲湊建侯手刻也。
隻此。
七月初八日字,與大火。
柱木細,字不可大;檐低,亦不宜長。
若近日有能作楷與行者,亦求寫之擇用,庶不一式也。
寒風旭日雞豚社, 翠浪黃雲燕雀家。
畬①鋤程積力, 刈②獲策新功。
┃今譯┃ 連續收到你的來信,還有行李也已收到。
閩地的事情,這期間也要做一些商量,如果不派人去,事情恐怕對我們不利;如果派人去,又沒有合适的人選,目前正猶豫不定。
假若金陵已經有了文書,必須派人前往,那麼你一定要趕快回來,因為家裡的編輯審稿等事情都不能沒有人。
再考慮這次前往閩地的人,和以往前去經理的又不一樣。
文字和口頭表達兩個方面,你弟弟都不擅長,還必須得由你親自去一趟了。
這些方方面面,也必須等你回來後當面斟酌一番,我也難以直接做出決斷。
這個月之中還需要再掙得一百幾十兩銀子,才足夠償還債務,至少也必須再得一百兩,不知道能否夠用? 莊子裡東北角的觀稼樓建造好了,需要柱子上的對聯兩副,勞煩鄭公(鄭簠)來題寫,還有上次向他請求的山庵(妙山風雨庵)的匾額,早點寄來,着急想湊在一起讓建侯親手刻闆。
就寫這些吧。
七月初八親筆,給大火。
柱子比較細,字不能太大;屋檐比較低,又不能太長。
假如近日遇到能寫楷書和行書的,也請他們寫一副以備選擇使用,不一定用同一種樣式。
寒風旭日雞豚社, 翠浪黃雲燕雀家。
畬鋤程積力, 刈獲策新功。
┃簡注┃ ①畬(shē):用刀耕火種的方法種田。
②刈(yì):收割。
┃實踐要點┃ 去福建銷售圖書一事,呂留良想讓呂葆中去,但也告知兒子回家後大家一起當面商量,可見其對孩子的尊重。
交代請書法家寫字,也交代得特别詳細,還提及備選的方案。
對孩子的這種培養方式,值得學習。
二四 一徑南行,親知皆有惋惜之言,兒得無微動于中乎!人生榮辱重輕,目前安足論,要當遠付後賢耳。
父為隐者,子為新貴,誰能不嗤鄙①?父為志士,子承其志,其為榮重,又豈舉人、進士之足語議也耶?兒勉矣。
一路但見好書,遇才賢,勿輕放過,餘無所囑。
五日字,與大火。
┃今譯┃ 你一個人往南而行,親朋好友都說了些惋惜的話,你心裡恐怕也有些微的感觸吧!人生在世,榮辱輕重,眼下哪裡說的準,應當留給後代的賢人來評價。
父親是隐士,兒子卻是當朝新貴,誰能不嗤笑鄙視?父親是志士,兒子繼承父親的志向,這是何等重大的榮耀,又哪裡是獲得舉人、進士就可以與之相提并論的呢?兒子你好好勉勵吧。
一路上隻要見到好的書籍,遇到賢能的人才,不要輕易放過,其他我沒有什麼囑咐的了。
五日親筆,給大火。
┃簡注┃ ①嗤(chī)鄙:譏笑輕視。
┃實踐要點┃ 呂葆中此次奉命南行,前往福建銷售天蓋樓書局的圖書。
據文中意思,親朋好友則惋惜其未能參加科舉考試。
呂葆中當是聽了呂留良的話,終其一生科舉仕途的念頭都不強,直到呂留良去世多年以後,才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參加鄉試并中舉,再過十年又高中進士,且為榜眼,後因故而并未做官。
至于其參加清朝的科舉,一方面有通過仕途展示才華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全呂氏家族的地位,而且也有“遺民不傳代”的說法,故而也無可厚非。
然而呂留良在此信中說的那些話,如“父為隐者,子為新貴,誰能不嗤鄙”等,可以看出其遺民精神的閃光之處。
一個人有氣節不容易,幾代人都有氣節則更不容易。
此外,要求孩子凡是遇到好書、賢人都不可錯過,這一點也值得做父母的重視。
與寶忠講書,甚善,亦能領略否?許時不見汝兩人寄文來,何也?誨忠近文頗有進,想亦汝所樂聞者。
徐、周諸公處怕冷懶,作書緻意可也。
十一日燈下字,與大火。
┃今譯┃ “選文”及“麗澤”兩種說法,你說得非常有道理,已經讓他收拾整理文樣了,不妨留着今後看。
寶忠得便,就讓他回來;若是他想要留下,也任他。
你在外兩年了,非常想讓你回來,而且今年要收的租米比較難讨,到現在都還沒收回一半,你弟弟那邊脫不開身,又必須把你留在京(南京)中了。
歲末到了,家中凄涼冷清,不免萦繞心中。
布銀收賬晚,比其他人又更嚴重。
明顯是做生意的欺負我們書生老實,這些事終究不适合我們這些人去做。
施虹玉的事處理得也算合乎道義,隻是不知道雙方的真實想法如何?恐怕雙方勉強遷就,将來未必沒有後患。
朱家姑夫已經回來,這也是可喜之事。
(朱)複公還留在那裡,說要三年之後才回來。
(董)載臣帶領着諸位弟子前往玉樹堂,住了兩個多月了,他們很适應那裡,決定明年在那邊聚集弟子。
吳玉章、曹巨平都有自帶糧食長期在那邊學習的打算,由此若能鍛煉出一兩個人才,也不枉費我的一腔熱血,還不知道最終究竟會如何呢!與寶忠講書,這個很好,他也能領會嗎?許久不見你們兩個寄文章來,這是為什麼?誨忠最近的文章頗有長進,想來也是你願意聽到的消息。
徐、周諸位處擔心他們心生冷淡慵懶,寫信緻意一下也就可以了。
十一日燈下親筆,給大火。
┃實踐要點┃ 呂留良在詳細交代各種事項之外,在此信中也提到鼓勵董載臣等人聚集弟子共同學習,鼓勵呂葆中(公忠)給弟弟講書,希望借此培養人才。
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其實最需要家長的鼓勵,當然也需要家長的提醒與檢查。
二十 寶忠歸,知汝歲暮孤另,舉家念汝,無不黯然。
昨橙齋得燕中信①,雲薦舉事近複紛纭,夜長夢多,恐将來有意外,奈何?吾意及事至則難為計,欲先期作披缁②出世之舉,庶可倖免。
汝在京,即今當為布其說,雲我厭棄世綱,已決意入山為住靜苦行僧,不複與世周旋矣。
我且避迹妙山,待燕中為定再作商量耳。
初一日燈下書付,餘俟複信。
與大火。
┃今譯┃ 寶忠回家了,知道你年底孤單,全家都很挂念你,無不黯然傷心。
昨天,橙齋先生收到燕中(北京)的來信,說薦舉之事近來又衆說紛纭,夜長夢多,擔心将來會有意外,怎麼辦?我估計等到事情落到頭上就難以籌劃了,打算先穿上僧衣做出一副出世的樣子,大概可以僥幸脫身。
你在南京,現在就應當替我傳播這種說法,就說我厭棄了世俗綱常,已經決定拜入山門成為一個清靜的苦行僧,不再與世人周旋了。
我暫且隐匿妙山,等到燕中(北京)的事情确定下來再作商量吧。
初一燈下寫信寄給你,其餘的事情等以後再回信。
給大火。
┃簡注┃ ①橙齋:即吳之振,字孟舉,号橙齋,曾與呂留良、吳爾堯一起選編《宋詩鈔》。
燕中:指北京,呂留良不承認清朝,故而稱北京為“燕中”,而明朝的南京則依舊稱之為“京”。
②披缁(zī):指出家修行。
缁,缁衣,僧尼所服。
┃實踐要點┃ 作為一個遺民,呂留良是非常堅決的,故而先拒絕清朝的博學鴻儒薦舉,後又拒絕山林隐逸之薦舉,此信當是指後者。
為了拒絕之舉更為有效,呂留良不得不剃發披缁,并且住到了吳興妙山的風雨庵。
若有大事,不可等事到臨頭才有所行動,未雨綢缪也是必須的。
二一 聞郡中有社舉,斷斷不可赴。
雖世交摯友來拉,亦固謝之,即得罪勿顧也。
盛奕雲處《唐稿》①即得抄來為快。
嘉善曹次典雲有《荊川全稿》,可往天甯寺問之。
即錄與盛目一紙,令其對,所無者抄寄為妙。
廿一日字,付大火。
┃今譯┃ 聽說郡城(嘉興)裡有文人集社的活動,絕對不可以去參加。
即便是世交摯友前來邀請,也要堅決推辭,就算得罪了他們也不要有所顧忌。
盛奕雲那裡有《唐稿》,盡快抄來為好。
嘉善曹次典說他那裡有《荊川全稿》,可以前往天甯寺問問他。
立刻抄錄盛奕雲家那部書的目錄一張,讓他核對一下,所缺的篇目抄錄并寄來為好。
二十一日親筆,交付大火。
┃簡注┃ ①《唐稿》:即唐順之(号荊川)的文稿。
呂留良要對其八股時文進行評選,故而囑咐其子比較兩家藏書的異同,以便完整抄錄其文章。
┃實踐要點┃ 呂留良雖然在晚明之時參與并組織過文社活動,但是到了清初之後,便拒絕此類活動,并要求其子也不要參與,因為亂世之中的社團活動,往往隻是名利、酒食的追逐,會敗壞品性。
對于社團活動,其實無論什麼時候都應當保持理性,人員雜沓的社團或聚會,必須盡量避免牽涉其中。
二二 汝等何日到京?局中光景何似?書棍①得有消息着落否?計将何法治之?急商定。
清溪書牍,吾雅②不喜請乞故人,以是欲行複止。
若必須用,汝急作數行寄歸,吾即遣人取來也。
外衣一包,共六件;書箱一隻,還俞邰③。
書因暑熱,且無心緒簡尋,俟後寄耳。
六月望日字,與大火。
┃今譯┃ 你們什麼時候到京(南京)?書局中情況怎麼樣?那些書棍有消息着落了嗎?打算用什麼方法整治?急需商定對策。
清溪那邊的書牍,我一向就不太喜歡請求老朋友幫忙,因此想去又停下來了。
若是一定要選用,你就趕快寫幾行字寄回,我立刻派人去取來。
一包外衣,共有六件;一隻書箱,還給(黃)俞邰先生。
書因為暑天熱,還沒有心情去挑選尋找,等以後再寄吧。
六月之望日(十五日)親筆,給大火。
┃簡注┃ ①書棍:圖書行業的惡棍、流氓。
②雅:平日,向來。
③俞邰:黃虞稷,字俞邰,著名的藏書家,當時寓居南京。
┃實踐要點┃ 此時呂葆中一直在南京銷售呂留良的時文評選之書。
呂留良将書局經營交付給兒子呂葆中,于是除了一些細節的囑咐,都讓兒子做主。
此次提及的書棍之事,也讓兒子拿主意,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
做父母的,對孩子還得邊收邊放,慢慢培養孩子獨立處事的能力。
二三 連得汝信及行李已收。
閩事此間亦作此商量,無人去,事恐無益;欲去,則無其人,正費躊躇。
若金陵已有文書,必須人去,則汝必須急歸,蓋家中編審事脫不得人。
更思此番到閩者,與向時經紀不同。
筆舌兩項,汝弟皆非所長,直須汝自一往耳。
此等處,亦須歸面酌之,難以遂斷。
此月中再得百數十金,乃足了債,至少必再得百金,不知能有濟否? 莊中東北角造觀稼樓成,須柱聯兩對,煩鄭公為一揮灑,并前所求山庵匾額,早寄,急欲湊建侯手刻也。
隻此。
七月初八日字,與大火。
柱木細,字不可大;檐低,亦不宜長。
若近日有能作楷與行者,亦求寫之擇用,庶不一式也。
寒風旭日雞豚社, 翠浪黃雲燕雀家。
畬①鋤程積力, 刈②獲策新功。
┃今譯┃ 連續收到你的來信,還有行李也已收到。
閩地的事情,這期間也要做一些商量,如果不派人去,事情恐怕對我們不利;如果派人去,又沒有合适的人選,目前正猶豫不定。
假若金陵已經有了文書,必須派人前往,那麼你一定要趕快回來,因為家裡的編輯審稿等事情都不能沒有人。
再考慮這次前往閩地的人,和以往前去經理的又不一樣。
文字和口頭表達兩個方面,你弟弟都不擅長,還必須得由你親自去一趟了。
這些方方面面,也必須等你回來後當面斟酌一番,我也難以直接做出決斷。
這個月之中還需要再掙得一百幾十兩銀子,才足夠償還債務,至少也必須再得一百兩,不知道能否夠用? 莊子裡東北角的觀稼樓建造好了,需要柱子上的對聯兩副,勞煩鄭公(鄭簠)來題寫,還有上次向他請求的山庵(妙山風雨庵)的匾額,早點寄來,着急想湊在一起讓建侯親手刻闆。
就寫這些吧。
七月初八親筆,給大火。
柱子比較細,字不能太大;屋檐比較低,又不能太長。
假如近日遇到能寫楷書和行書的,也請他們寫一副以備選擇使用,不一定用同一種樣式。
寒風旭日雞豚社, 翠浪黃雲燕雀家。
畬鋤程積力, 刈獲策新功。
┃簡注┃ ①畬(shē):用刀耕火種的方法種田。
②刈(yì):收割。
┃實踐要點┃ 去福建銷售圖書一事,呂留良想讓呂葆中去,但也告知兒子回家後大家一起當面商量,可見其對孩子的尊重。
交代請書法家寫字,也交代得特别詳細,還提及備選的方案。
對孩子的這種培養方式,值得學習。
二四 一徑南行,親知皆有惋惜之言,兒得無微動于中乎!人生榮辱重輕,目前安足論,要當遠付後賢耳。
父為隐者,子為新貴,誰能不嗤鄙①?父為志士,子承其志,其為榮重,又豈舉人、進士之足語議也耶?兒勉矣。
一路但見好書,遇才賢,勿輕放過,餘無所囑。
五日字,與大火。
┃今譯┃ 你一個人往南而行,親朋好友都說了些惋惜的話,你心裡恐怕也有些微的感觸吧!人生在世,榮辱輕重,眼下哪裡說的準,應當留給後代的賢人來評價。
父親是隐士,兒子卻是當朝新貴,誰能不嗤笑鄙視?父親是志士,兒子繼承父親的志向,這是何等重大的榮耀,又哪裡是獲得舉人、進士就可以與之相提并論的呢?兒子你好好勉勵吧。
一路上隻要見到好的書籍,遇到賢能的人才,不要輕易放過,其他我沒有什麼囑咐的了。
五日親筆,給大火。
┃簡注┃ ①嗤(chī)鄙:譏笑輕視。
┃實踐要點┃ 呂葆中此次奉命南行,前往福建銷售天蓋樓書局的圖書。
據文中意思,親朋好友則惋惜其未能參加科舉考試。
呂葆中當是聽了呂留良的話,終其一生科舉仕途的念頭都不強,直到呂留良去世多年以後,才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參加鄉試并中舉,再過十年又高中進士,且為榜眼,後因故而并未做官。
至于其參加清朝的科舉,一方面有通過仕途展示才華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全呂氏家族的地位,而且也有“遺民不傳代”的說法,故而也無可厚非。
然而呂留良在此信中說的那些話,如“父為隐者,子為新貴,誰能不嗤鄙”等,可以看出其遺民精神的閃光之處。
一個人有氣節不容易,幾代人都有氣節則更不容易。
此外,要求孩子凡是遇到好書、賢人都不可錯過,這一點也值得做父母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