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上食珍味不如台北華筵

關燈
道光是有清一代崇法務實、悃愊無華最儉樸的皇帝。

    他穿的套褲,膝蓋打補丁,每天晨餐雞湯卧果,都嫌靡費,他每日禦用膳食為何,也就可想而知啦! 慈禧壽筵的菜單 慈禧晚年,在清朝曆代帝後裡,算是最會享樂的了。

    穆宗(同治)即位,正逢她的萬壽,筆者見過當年壽膳房在養心殿伺候一桌壽筵的菜單,菜單上寫明用海屋添壽大膳桌,鋪黃膳單,計: 大鍋菜二品:豬肉絲炒菠菜,野味酸菜; 大碗菜四品:燕窩“壽”字紅白鴨絲,燕窩“年”字三鮮肥雞,燕窩“如”字八仙鴨子,燕窩“意”字什錦雞絲; 中碗菜四品:燕窩鴨條,鮮蝦丸子,燴鴨腰,燴海參; 碟菜六品:燕窩炒燒鴨絲雞泥,醬蘿蔔,肉絲炒翅子,醬鴨子,鹹菜炒茭白,肉絲炒雞蛋。

     照這桌壽筵來看,以件數說,不過十六品;所用材料,除了燕窩配用六品外,所有菜式一直在雞鴨上打轉,蝦隻一味,魚竟無一入馔,魚翅僅僅列入碟菜熱炒。

    如此看來,所謂天府上食珍味,平心而論,比起現在台北一桌華筵盛馔,講材料,論花式及精巧細緻,簡直雲泥霄壤之别,您說對不對? 到了宣統入承大統,禦膳房雖然照例整桌傳膳,可是他最愛吃端康、敬懿兩位太妃每天由娘家送來的小廚房進貢的菜。

    到了大婚之後、出宮之前,禦膳房的菜簡直不能下咽,可是恪于祖制,又不便裁撤,逼得他先是在東興樓包夥,後來索性吃起“撷英”的西餐來。

    冷炙溫羹,末代帝王的飲膳,哪還談得上什麼食膳豐華、供馔精美呢! 把高速公路賺回來 一九七七年日本有一家電視公司,為了攝制一部中國烹饪影片,在香港國賓大酒店,訂下價值兩萬美元的一桌滿漢全席,共有七十二道菜,十二個日本人吃了兩天兩夜。

    其中有象鼻、雀舌、熊掌、駝峰、鹿尾等遠方珍異。

    香港朋友曾經把這桌滿漢全席菜單寄一份給我看,菜式名稱,既像念喜歌,又像祝壽詞。

    當年滿漢全席,是要逢到鄰邦屬國進貢來朝和平亂獻俘慶功兩項國之大事,才舉辦的盛大國宴。

    菜單不管是光祿寺所拟,還是内務府訂定,這種似通非通、不倫不類的菜單,要是他們的手筆,豈不令人笑掉大牙!這份菜單,一看就知道是香港酒家廣東大師傅們的傑作,其他一切,不用細說也可思過半矣。

     今年春季又有一批日本觀光客想來台北吃一次滿漢全席,開開洋葷。

    有人為了提倡觀光事業,頗表贊同。

    我也認為自己吃掉一條高速公路,能向外賺回一條高速公路,哪怕半條也是好的。

    不過我認為“滿漢全席”這個名詞太落伍了,而且過分玄虛,不切實際,用這種手段招徕觀光,似乎也欠光明。

    我想不如把中國山南海北現有名菜,按照季節品質等條件,訂出幾種不同價碼的觀光筵來,專賣外賓,國人訂菜恕不承應。

    如果安排得當,現在洋人暴發戶甚多,讓他們花幾文心安理得的錢,一年之間賺回一條高速公路,雖然沒有給長者折枝那麼容易,恐怕也不像挾泰山以超北海那樣困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