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煙瑣話
關燈
小
中
大
筆者從小對于煙酒就有興趣,隻要聞到蘭薰越麝的荷蘭雪茄煙,香味雜錯的英式闆煙,郁郁菲菲,總有說不出的感覺。
可是家規甚嚴,不到二十歲是不準抽煙喝酒的,于是把興趣放在收集香煙的零碎上來了。
首先發現家裡男女用人以及門房、打更的、廚師都抽一種雞牌香煙。
薄薄淡青的銅版紙,正中印着一隻紅冠鐵距的大公雞,套内放着五支香煙,另外附有五枚加蠟紙煙嘴。
大約是蠟嘴有損煙的香味,大家都棄而不用。
所以我就把這些蠟紙煙嘴接連套起來留存,可以套成一兩丈高而不翻倒。
不久出了一種大喜牌香煙,每包由五支增為十支,附贈的蠟嘴改為竹嘴,把竹嘴圍在中間,成圓柱形。
雖然不能再套起來玩,可是這種竹子嘴拿來吹肥皂泡兒非常之好,比用竹筆帽來吹,泡兒吹得圓而且大,還可以甩出去,曆久不破。
我一存也是幾大盒,有些小朋友跟我來要,就慨然相贈,大家一同玩起吹泡泡來,以為笑樂。
後來街頭巷尾到處貼的都是香煙海報,海報上一隻翠鳥旁邊,寫着一個鬥大的“烤”字,大家都猜不透其中有什麼貓兒膩。
謎底揭曉,原來做香煙所選用的煙葉,是經過烤制的,也就是現在所謂經過複熏的;說穿了,未經過複熏的煙葉,是不能卷制香煙的。
因為“烤”字海報宣傳成功,于是市面又發現大紅雞蛋海報。
過了不久,蛋破兒出,大家才知道,是大嬰孩香煙創牌子。
到了民國十年以後,由于制造香煙利潤豐厚,除了英美、南洋、華成三大卷煙公司之外,一些小型煙廠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起來。
到了民國十五年,财政部成立卷煙特稅處,由陳叔度擔任處長,制訂卷煙特稅條例,限制在上海、漢口、甯波、天津、青島五處設廠。
種植煙葉要申請許可,舶來煙葉、卷煙用紙也都加以嚴密管制。
卷煙由特稅改為統稅,卷煙管理才算是上了正式軌道。
為了營業上競争,先是每五百支裝一大盒,奉送十四寸風景畫片一張;可是一般吸煙者,都是買一包二十支裝抽完再買,所以效果不彰。
于是把畫片縮小,裝在二十支裝紙盒内,最初不過是山川文物、花鳥蟲魚一類圖片。
後來各卷煙公司廣告宣傳競争日趨白熱化,先有成套民間歇後語、俏皮話畫片,繼而《三國演義》、《水浒傳》、《封神演義》、《西遊記》愈畫愈精。
不但小朋友互誇搜集之精,就連成年人也有收集成癖的。
據傳說每套畫片,都有一兩張特别稀少,甚至從阙。
例如三國裡的諸葛亮,水浒裡的宋公明,封神裡的姜子牙,西遊裡的唐玄奘,一百套裡難得放入一兩張。
當時一些搜集成套畫片的朋友跟我說,湊齊全套實在困難。
不過後來我跟英美、南洋、華成幾家大卷煙公司負責人王者香、石雅三等人談過,他們說公司都有自己的印刷廠,畫片整套裝匣裝箱,目的是吸引顧客抽煙中獎,獎金獎品早已在利潤中剔除,任何人得獎,對公司是絲毫無損的。
不過零售商為了提高吸煙者興趣,偶或在其中動了手腳,也不敢說是勢所必無的事。
不過這種事,也就是萬中之一二而已。
這些畫片雖非出自名家手筆,可是它們的作者自成一派,畫人物風景,也都各有專長。
聽說畫《西遊記》的是山東海陽一位專門畫神像的杜某,在膠州灣是赫赫有名的畫匠,他看《西遊記》入迷,所以他畫的《西遊記》裡的人物特别傳神。
他畫一套《西遊記》畫片三百二十張,要價兩萬現大洋,還要把他兒子送進公司當稽查。
這個代價在民國十幾年,的确是令人咋舌的。
華成出了一個香煙牌子,大概是叫大聯珠,煙盒裡采用的畫片,都特别精細。
有若幹瘾君子,從别的牌子改抽大聯珠,為的就是要收集畫片。
我有一位朋友是天津青縣土财主,那就更妙啦。
他根本不抽香煙,香煙送人,自己隻留畫片。
上海有一家華比煙公司出了一個新牌子叫美傘,他家畫片采用的是《紅樓夢》,請當時上海畫美女月份牌兒的鄭曼陀,預定是二百張,畫到元春歸省。
鄭曼陀宿疾發作,無法繼續下去,一共畫了七十五張。
據亡友孫家骥生前告訴我說,在大陸藏有七十五張者不足十人,在台灣恐怕隻有他手上的,是唯一的一套,已成島内孤本了。
他本打算拿來給我看看,可惜他龍光遽奄,這套瑰寶現在也不知滾落何方去了。
五十支裝罐頭香煙,也有它的推銷手法。
有一種舶來品爵士牌香煙,罐内不裝紙畫片,而裝鴨蛋形琺琅畫片,什麼雅典龐貝古城、羅馬鬥獸場、萬神殿、聖彼得大教堂、佛羅倫薩美第奇宮、奧地利音樂之城維也納、阿爾卑斯山雪景、巴黎盧浮宮、西班牙鬥牛、英國大英博物館、荷蘭小人國……不但取景絢麗,而且燒制得線條細膩、色彩柔和。
北京國畫家蕭謙中,覺得這些圖片,雖然是西洋風景,對他作畫布局、設色助益良多。
他以三年時間,搜集了這種琺琅片多達四百餘
可是家規甚嚴,不到二十歲是不準抽煙喝酒的,于是把興趣放在收集香煙的零碎上來了。
首先發現家裡男女用人以及門房、打更的、廚師都抽一種雞牌香煙。
薄薄淡青的銅版紙,正中印着一隻紅冠鐵距的大公雞,套内放着五支香煙,另外附有五枚加蠟紙煙嘴。
大約是蠟嘴有損煙的香味,大家都棄而不用。
所以我就把這些蠟紙煙嘴接連套起來留存,可以套成一兩丈高而不翻倒。
不久出了一種大喜牌香煙,每包由五支增為十支,附贈的蠟嘴改為竹嘴,把竹嘴圍在中間,成圓柱形。
雖然不能再套起來玩,可是這種竹子嘴拿來吹肥皂泡兒非常之好,比用竹筆帽來吹,泡兒吹得圓而且大,還可以甩出去,曆久不破。
我一存也是幾大盒,有些小朋友跟我來要,就慨然相贈,大家一同玩起吹泡泡來,以為笑樂。
後來街頭巷尾到處貼的都是香煙海報,海報上一隻翠鳥旁邊,寫着一個鬥大的“烤”字,大家都猜不透其中有什麼貓兒膩。
謎底揭曉,原來做香煙所選用的煙葉,是經過烤制的,也就是現在所謂經過複熏的;說穿了,未經過複熏的煙葉,是不能卷制香煙的。
因為“烤”字海報宣傳成功,于是市面又發現大紅雞蛋海報。
過了不久,蛋破兒出,大家才知道,是大嬰孩香煙創牌子。
到了民國十年以後,由于制造香煙利潤豐厚,除了英美、南洋、華成三大卷煙公司之外,一些小型煙廠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起來。
到了民國十五年,财政部成立卷煙特稅處,由陳叔度擔任處長,制訂卷煙特稅條例,限制在上海、漢口、甯波、天津、青島五處設廠。
種植煙葉要申請許可,舶來煙葉、卷煙用紙也都加以嚴密管制。
卷煙由特稅改為統稅,卷煙管理才算是上了正式軌道。
為了營業上競争,先是每五百支裝一大盒,奉送十四寸風景畫片一張;可是一般吸煙者,都是買一包二十支裝抽完再買,所以效果不彰。
于是把畫片縮小,裝在二十支裝紙盒内,最初不過是山川文物、花鳥蟲魚一類圖片。
後來各卷煙公司廣告宣傳競争日趨白熱化,先有成套民間歇後語、俏皮話畫片,繼而《三國演義》、《水浒傳》、《封神演義》、《西遊記》愈畫愈精。
不但小朋友互誇搜集之精,就連成年人也有收集成癖的。
據傳說每套畫片,都有一兩張特别稀少,甚至從阙。
例如三國裡的諸葛亮,水浒裡的宋公明,封神裡的姜子牙,西遊裡的唐玄奘,一百套裡難得放入一兩張。
當時一些搜集成套畫片的朋友跟我說,湊齊全套實在困難。
不過後來我跟英美、南洋、華成幾家大卷煙公司負責人王者香、石雅三等人談過,他們說公司都有自己的印刷廠,畫片整套裝匣裝箱,目的是吸引顧客抽煙中獎,獎金獎品早已在利潤中剔除,任何人得獎,對公司是絲毫無損的。
不過零售商為了提高吸煙者興趣,偶或在其中動了手腳,也不敢說是勢所必無的事。
不過這種事,也就是萬中之一二而已。
這些畫片雖非出自名家手筆,可是它們的作者自成一派,畫人物風景,也都各有專長。
聽說畫《西遊記》的是山東海陽一位專門畫神像的杜某,在膠州灣是赫赫有名的畫匠,他看《西遊記》入迷,所以他畫的《西遊記》裡的人物特别傳神。
他畫一套《西遊記》畫片三百二十張,要價兩萬現大洋,還要把他兒子送進公司當稽查。
這個代價在民國十幾年,的确是令人咋舌的。
華成出了一個香煙牌子,大概是叫大聯珠,煙盒裡采用的畫片,都特别精細。
有若幹瘾君子,從别的牌子改抽大聯珠,為的就是要收集畫片。
我有一位朋友是天津青縣土财主,那就更妙啦。
他根本不抽香煙,香煙送人,自己隻留畫片。
上海有一家華比煙公司出了一個新牌子叫美傘,他家畫片采用的是《紅樓夢》,請當時上海畫美女月份牌兒的鄭曼陀,預定是二百張,畫到元春歸省。
鄭曼陀宿疾發作,無法繼續下去,一共畫了七十五張。
據亡友孫家骥生前告訴我說,在大陸藏有七十五張者不足十人,在台灣恐怕隻有他手上的,是唯一的一套,已成島内孤本了。
他本打算拿來給我看看,可惜他龍光遽奄,這套瑰寶現在也不知滾落何方去了。
五十支裝罐頭香煙,也有它的推銷手法。
有一種舶來品爵士牌香煙,罐内不裝紙畫片,而裝鴨蛋形琺琅畫片,什麼雅典龐貝古城、羅馬鬥獸場、萬神殿、聖彼得大教堂、佛羅倫薩美第奇宮、奧地利音樂之城維也納、阿爾卑斯山雪景、巴黎盧浮宮、西班牙鬥牛、英國大英博物館、荷蘭小人國……不但取景絢麗,而且燒制得線條細膩、色彩柔和。
北京國畫家蕭謙中,覺得這些圖片,雖然是西洋風景,對他作畫布局、設色助益良多。
他以三年時間,搜集了這種琺琅片多達四百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