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煙瑣話

關燈
件,世界各國名勝地區網羅靡遺。

    據說他這些寶貝,都是由東西兩廟一個專門買賣香煙畫片、叫“德子”的給他踅摸來的。

    他有一張馬德裡普拉多美術館拱門畫片,是以十二塊銀圓才買到手的,長不足三寸的畫片,花了十二塊大洋,一般玩畫片的,都認為在當時是空前大手筆了。

     琺琅片時興過一陣子之後,福祿克罐裝香煙又換了新花樣,罐子裡附有長僅寸餘絲織的萬國旗,龍紋鳳彩,披錦撚金,也有人搜集為樂。

    有一種聽裝麥樂根香煙,裡面附贈奇禽異獸緞子畫,成了畫炭畫的瑰寶。

    其後中國各卷煙公司所出罐裝煙也添了彩頭,白金龍牌香煙,聽子裡放了一塊現大洋,大約買一打罐裝煙,準可開出三兩塊錢來。

    因為銀圓在罐内重量增加,而且一搖有響動,老于此道者搖後再買,因此發生了若幹糾紛。

    公司方面改變方法,把中南銀行出的一元鈔票折成方塊兒,扣在罐裡煙碟底下,投機取巧者也沒轍了。

    一直到七七事變,仍然維持不變。

    華北被日軍占領以後的情形,就不得而知了。

     民國十九年上海成立了一家叫華光的公司,他們搜集了不少外間不常見的電影女星照片,一律放大十六,加上硬紙襯底,買他家出品的華光聽裝煙一打,送照片一幀。

    先慈抽了幾罐,覺得煙質柔和,香不嗆人,于是不抽白金龍,改抽華光。

    大約一兩年之後,附贈明星照片,積了有幾十張之多,都堆在書房書架子底層。

    有一天舍下看墳的(俗稱墳少爺)進城來商議墳地陽宅修蓋之事,他說他也有這樣一張大美人照片,村子裡的人剪頭發、做衣裳,都搶着來看看照片照樣剪裁。

    想不到府上有這麼多張,能不能給他兩張帶回去。

    我正愁這些贈品照片無處可放,有五六十張,一股腦兒都讓他帶回去了。

    第二年清明我去祖茔掃墓,村子裡少男少女,都圍了過來,直着眼睛看我。

    後來才知道墳少爺跟村裡鄰居說,這些照片上的美人都是我的女朋友,所以大家都擁來看看我是怎樣一個人物。

    這個玩笑說大不大,簡直耍得我啼笑皆非。

     一般懂得抽煙的瘾君子,除了注意香煙味是否醇和、順口,還特别注意煙支上的鋼印。

    當年北大教授錢稻孫、葉企孫兩位,都是對煙支上鋼印極有研究和愛好的,隻要看見新的卷煙牌子問世,就必定買一包回來,抽出一支把煙絲剝掉,将鋼印紙用貼存簿保存起來。

    錢先生的日本朋友,知道他喜愛煙支鋼印,在日本給他搜集了五百多種。

    葉先生則有英、法、意、德四國煙支鋼印三百多種。

    英國人抽煙講究情調,喜歡邊抽邊看鋼印,所以英式香煙鋼印設計典雅,線條複雜,紋路細緻,比美式粗枝大葉的鋼印就精緻多了。

    筆者當年在卷煙特稅處負責審訂卷煙稅政,各煙草公司有新品香煙問世,或是舶來卷煙進口,必須讓我來吸評,我除了自留一份鋼印做參考外,另留兩份分送錢、葉兩位,所以他們二位搜集鋼印也最為完全。

     台灣光複之初,台北隻有台北、松山兩家煙廠,同時卷制香蕉牌卷煙。

    兩廠所産煙支上鋼印是仿小三炮台格式,上面是BANANA,下面是制造廠名,煙的配方雖然一樣,可是技術上,見仁見智就各有千秋了。

    因為手法不同,煙的香味就略有差異,一般老槍們在買煙時就有所挑揀了。

    專賣局先是包裝封貼不印廠名,讓購買者分不出哪個廠産制,後來有人獻議,最好把煙支鋼印上的廠名取消,就免得大家挑精揀肥了。

    幸虧有幾位頗識大體的人,期期以為不可,理由是如果取消廠名,光秃秃把BANANA六個字母橫印在煙支中間,不但有損美觀,而且卷煙鋼印用小形鉛字體的,尚無先例,全世界的香煙隻有駱駝牌是五個字母用花體字印成半圓形的。

    經過一番激辯,總算把香蕉鋼印暫時維持原樣。

    過了幾年,松山煙廠出了雙喜牌香煙,鋼印上紅雙喜字加道紅圈,後來不知什麼時候,香蕉煙的鋼印也改成圓圈了。

     早些年私制卷煙最猖獗時期,台中的豐原、嘉義的鬥六、屏東的東港,因為靠近産煙葉地區,都成了私煙的大本營。

    卷制的私煙,不但煙絲金黃,煙味也還柔和,隻是卷制時沒能摻點煙骨絲,所以煙絲總是軟趴趴的。

    至于煙支上的鋼印,不論什麼圖案居然仿刻得幾可亂真,隻有仿手寫體的鋼印,筆姿神情無法酷肖,一望而知,真假立辨。

    所以松山煙廠出品的新樂園英文字,就是寫好再刻的;金馬牌香煙,“金馬”兩字是請現代草聖于右老寫的,都是無法仿效的。

    後來煙廠産品牌名增多,不知道是刻鋼印的工人偷懶,或是設計人員見不及此,大部分鋼印都改用圓圈,甚至高級煙長壽牌也不例外。

    好在現在私卷香煙早已絕迹,公賣局出品香煙是獨家生意,也不必再在鋼印上動腦筋了。

     不過我們一般老槍,想起昔年茄力克、克蕾斯、白政府、小五華那綝缡套彩、敷色撚金的細巧鋼印,還有些莫名的向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