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因緣

關燈
,各位女星一個個也不例外,大家隻好盡量節食減肥。

    嚴月娴每餐隻喝不放糖的檸檬水一杯,晚餐吃兩片白面包,兩星期下來,居然瘦了十一磅。

     就在大家興高采烈拍攝電影盡興遊樂,《啼笑因緣》影片也已拍了一半的時候,恰巧教育部所拟電影檢查法及審核标準,此時送往立法院審查通過,正式公布實施。

    法令新頒,而鄭正秋、張石川、周劍雲這幾位明星公司負責人,素來對于法令不十分注意,改編登記出版小說的合法攝制,應先取得攝制權的手續也未辦理。

    這件事被大中國電影公司經理顧無為窺知内情,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快速手法,向内政、教育兩部申請登記。

    等取得合法攝制權後,就在上海申、新兩報以巨大篇幅刊登拍攝《啼笑因緣》的預告。

     鄭正秋看到報紙才知事态嚴重,馬上以電報函件告知在北平的張石川。

    張素以老練穩健著稱,可是遇上這種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一時也慌了手腳。

    此時《啼笑因緣》拍攝大半,已經投下巨資。

    明星們每天出外景,在社會上已經相當轟動,加上張恨水再随時在報紙上寫點花絮,梅蘭芳跟北平知名人士又紛紛邀宴,《啼笑因緣》這部電影,已被炒到婦孺皆知的程度。

    将來上演,票房是百分之百有把握的。

     顧無為在影劇界素有“攪局大王”之稱,他雖然沒有跟明星公司一決高下的本錢和勇氣,不過他的門檻極精,看準了明星決不能放棄已投下偌大資金的《啼》片不拍,于是提出賠償他一部分損失,将已取得的合法攝制權轉讓。

    他這把算盤,打得是左宜右有萬無一失的。

    鄭、張跟周劍雲三巨頭深思熟慮之後,隻有忍痛挨敲,别無良策。

    可是因為張石川嚴拒在先,一時無法改口,乃由他們的好友、神州影片公司老闆汪煦昌挽請當時在上海專門給人排難解紛的社會聞人杜月笙先生出面調解。

    明星公司花了一筆可觀數目的賠償費,才把事情擺平。

    俗語說“花錢消災”,《啼笑因緣》因為雙包案的糾紛,反而得到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處處賣錢,場場客滿。

     顧無為得了一筆來路不十分光鮮的轉讓費,也趁《啼笑因緣》正在熱炒時期,組織了一個大華話劇團,把《啼笑因緣》改編成為話劇到處上演。

    在南京上演時,倒也轟動白下,于是招兵買馬擴大組織,率領朱飛、林雪儀、劉一心、陳秋風、盧翠蘭、林如心、顧寶蓮、朱秋痕、林美玉一幹男女藝人北上,在北平開明戲院、中央電影院分為日夜場,演出了話劇《啼笑因緣》。

     他們下榻的東方飯店,地近紙醉金迷的八大胡同,又是蕩女淫娃、浮誇浪子營築香巢的豔窟大本營,演員中劉一心、陳秋風又都是當年城南遊藝園益世話劇社的風流小生、悲豔名旦。

    識途老馬浪子淫娃,一拍即合,其中還牽扯上幾位名門閨秀。

    警方不容他們無法無天鬧得太不成話,于是動員大批人馬到東方飯店查房間。

    不但查出男女雜處,而且床上還擺有吸鴉片煙的用具,于是把一幹人犯驅逐出境,送到塘沽押上了南下的海輪,才結束了這樁公案。

     有人說顧無為頭腦靈活,善于投機取巧,對于明星公司的一招棋,雖然巧妙狠辣,嘗到甜頭,可是在北平弄得灰頭土臉,铩羽而歸,天道好還,從此一蹶不振。

    誰說善惡沒有報應?後來李麗華、梅熹又重拍《新啼笑因緣》,盛況依然不衰。

    這件“啼笑因緣”的雙包案幾乎鬧得對簿公堂。

    一晃有半世紀了,那些當時風雲人物十之八九都已物化,就是還有活着的,也都雞皮鶴發,不複張緒當年。

    回憶往事,能不令人低回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