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因緣
關燈
小
中
大
小說家張恨水第一部小說《春明外史》,是在成舍我先生主持的《世界晚報》上發表的。
他把北洋時代北平社會各階層的形形色色描寫得淋漓盡緻,而且細膩蝶豔,一時文名大噪。
書中主人公楊杏園幾首杏花詩俏麗俨雅,文壇上更稱他是杏花詩人。
《春明外史》刊完,又寫了一部《金粉世家》,在《世界晚報》連載,其中影射到當時若幹閥閱世家,更能引人入勝。
那時上海有人請恨水寫電影小說,他正到處搜尋資料。
恰巧我有一位朋友張占元,他的尊人是唐山耀華玻璃公司常董,他本人剛從朝陽大學畢業,在偶然機會到天橋聽歌,竟然迷戀上合意軒一位鼓姬宗玉蘭,每天清早就陪宗氏姊妹在天壇吊嗓子、騎自行車。
僅僅這麼一段戀史,恨水就根據張、宗兩人言談、神情、動作,安在所寫《啼笑因緣》小說裡了。
這篇小說好像是登在《上海新聞報》的副刊《快活林》裡。
《上海新聞報》、《申報》是當時上海擁有最多讀者的兩份報紙。
小說還沒刊完,被鄭正秋看中,認為是拍電影的絕佳題材,就請裘芭香、周劍雲兩位,改寫成分幕電影劇本,準備拍攝電影了。
民國十六年胡蝶由天一轉入明星後,邵醉翁首先利用日本技術攝制了第一部片上發音有聲片,為了與胡蝶賭氣,并且把邵夫人陳玉梅捧成天一台柱。
聯華的小生金焰被一批新潮觀衆捧成電影皇帝。
鄭正秋、張石川不甘人後,通過報紙、雜志宣傳,把胡蝶也捧上電影皇後的寶座。
當時上海的大小電影公司雖有十五六家之多,可是論财力、人才,顯然是明星、天一、聯華三家鼎足三分的局面了。
有一批擁護聯華的影迷說,聯華的片子都是寫實主義,走文藝路線,是最進步的影片公司;而明星拍的《碎琴樓》、《紅淚影》一類影片,始終走不出鴛鴦蝴蝶派範圍,已經不能滿足觀衆需要,太落伍了。
明星公司一看其勢不祥,經過智囊團的策劃,由周劍雲提出一個劇本《自由之花》,是把蔡松坡與北平名妓小鳳仙英雄美人故事跟民族大義相結合的動人故事,希望能借此提高影片水準,進而挽回明星早期在電影界領導群倫的聲譽。
《自由之花》、《啼笑因緣》、《落霞孤鹜》三部都是以故都為背景的。
導演鄭正秋為求場景真實,壯大聲勢,毅然決定這三部戲不惜增加開支,全部出外景,遠去北平拍攝,派洪深跟董天涯為先遣部隊,先到北平去聯絡布置。
洪在北平跟高逸安(言菊朋夫人)拍過《舊世京華》,算是識途老馬,他帶着董天涯一到北平,就在三海、中央公園、頤和園展開勘察外景工作。
等準備工作大緻就緒,外景隊一行四十餘人就搭乘京浦快車,浩浩蕩蕩來到了北平。
此行原本是由鄭正秋領隊,不巧他又犯了老毛病,喘哮不停,臨時隻好換了張石川領隊,鄭留在上海療養。
明星公司計劃在北平拍的三部影片,《自由之花》是鄭正秋傾全力制作的有聲片;《啼笑因緣》是間歇音響效果,所謂“配音片”;《落霞孤鹜》則仍舊是部無聲電影。
外景隊到達北平之前,早由高逸安給租妥東四牌樓一所宅子,據說是遜清一位王公府邸,長廊邃室,院寬室明,銀燈珠箔,備極華麗,每人可以各據一室,比住旅館要豁亮舒适多了!不過四個美籍技師吃不慣中餐,于是隻好讓他們住東交民巷六國飯店。
外景隊演職員都是第一次來到北平,幾曾見過那些碧殿丹垣、翠瓦金鋪,大家一面工作,一面暢遊各處古迹名勝,不知不覺一晃過了兩個多月。
先是夏佩珍發現,所有帶來衣飾,全部緊繃繃嫌小
他把北洋時代北平社會各階層的形形色色描寫得淋漓盡緻,而且細膩蝶豔,一時文名大噪。
書中主人公楊杏園幾首杏花詩俏麗俨雅,文壇上更稱他是杏花詩人。
《春明外史》刊完,又寫了一部《金粉世家》,在《世界晚報》連載,其中影射到當時若幹閥閱世家,更能引人入勝。
那時上海有人請恨水寫電影小說,他正到處搜尋資料。
恰巧我有一位朋友張占元,他的尊人是唐山耀華玻璃公司常董,他本人剛從朝陽大學畢業,在偶然機會到天橋聽歌,竟然迷戀上合意軒一位鼓姬宗玉蘭,每天清早就陪宗氏姊妹在天壇吊嗓子、騎自行車。
僅僅這麼一段戀史,恨水就根據張、宗兩人言談、神情、動作,安在所寫《啼笑因緣》小說裡了。
這篇小說好像是登在《上海新聞報》的副刊《快活林》裡。
《上海新聞報》、《申報》是當時上海擁有最多讀者的兩份報紙。
小說還沒刊完,被鄭正秋看中,認為是拍電影的絕佳題材,就請裘芭香、周劍雲兩位,改寫成分幕電影劇本,準備拍攝電影了。
民國十六年胡蝶由天一轉入明星後,邵醉翁首先利用日本技術攝制了第一部片上發音有聲片,為了與胡蝶賭氣,并且把邵夫人陳玉梅捧成天一台柱。
聯華的小生金焰被一批新潮觀衆捧成電影皇帝。
鄭正秋、張石川不甘人後,通過報紙、雜志宣傳,把胡蝶也捧上電影皇後的寶座。
當時上海的大小電影公司雖有十五六家之多,可是論财力、人才,顯然是明星、天一、聯華三家鼎足三分的局面了。
有一批擁護聯華的影迷說,聯華的片子都是寫實主義,走文藝路線,是最進步的影片公司;而明星拍的《碎琴樓》、《紅淚影》一類影片,始終走不出鴛鴦蝴蝶派範圍,已經不能滿足觀衆需要,太落伍了。
明星公司一看其勢不祥,經過智囊團的策劃,由周劍雲提出一個劇本《自由之花》,是把蔡松坡與北平名妓小鳳仙英雄美人故事跟民族大義相結合的動人故事,希望能借此提高影片水準,進而挽回明星早期在電影界領導群倫的聲譽。
《自由之花》、《啼笑因緣》、《落霞孤鹜》三部都是以故都為背景的。
導演鄭正秋為求場景真實,壯大聲勢,毅然決定這三部戲不惜增加開支,全部出外景,遠去北平拍攝,派洪深跟董天涯為先遣部隊,先到北平去聯絡布置。
洪在北平跟高逸安(言菊朋夫人)拍過《舊世京華》,算是識途老馬,他帶着董天涯一到北平,就在三海、中央公園、頤和園展開勘察外景工作。
等準備工作大緻就緒,外景隊一行四十餘人就搭乘京浦快車,浩浩蕩蕩來到了北平。
此行原本是由鄭正秋領隊,不巧他又犯了老毛病,喘哮不停,臨時隻好換了張石川領隊,鄭留在上海療養。
明星公司計劃在北平拍的三部影片,《自由之花》是鄭正秋傾全力制作的有聲片;《啼笑因緣》是間歇音響效果,所謂“配音片”;《落霞孤鹜》則仍舊是部無聲電影。
外景隊到達北平之前,早由高逸安給租妥東四牌樓一所宅子,據說是遜清一位王公府邸,長廊邃室,院寬室明,銀燈珠箔,備極華麗,每人可以各據一室,比住旅館要豁亮舒适多了!不過四個美籍技師吃不慣中餐,于是隻好讓他們住東交民巷六國飯店。
外景隊演職員都是第一次來到北平,幾曾見過那些碧殿丹垣、翠瓦金鋪,大家一面工作,一面暢遊各處古迹名勝,不知不覺一晃過了兩個多月。
先是夏佩珍發現,所有帶來衣飾,全部緊繃繃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