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蘑的話
關燈
小
中
大
得稅事,到承德地方法院出庭作證,住在一位世交鮑君家裡。
他晚上給我接風,一道菜是榛菌燴蒲瓜,據說這種榛菌,熱河也隻有赤峰、圍場兩地出産。
圍場土厚泉溫,圍場榛菌早年列為貢品,這種菌香味甘純萦繞,最為噀人。
另一道菜是猴頭煨魚腦。
從前隻聽說四川出産猴頭菌又名馬蹄包,想不到北方也産這種菌類,猴頭菌有中型釋迦果大小。
因為熱河到處有溫泉,地溫特高,所以鲢魚特别肥碩。
兩者相輔相成,潤氣蒸香,比一般砂鍋魚頭要好吃多了。
想不到在紫塞邊關能吃到這麼好的蘭肴玉俎,那就是個人的口福啦。
民國初年,北平中央公園裡,有個雲貴飯館叫長美軒(後改上林春),我最愛吃他家的乳鴿紅焖羊肚菌。
這種菌子顔色墨黑,菌傘真像一柄未撐開的傘,皺紋累累,久炖不壞,所有乳鴿精華全被它吸收。
北平市市長何其鞏雖然是安徽人,卻最愛吃雲貴菜,如果熟人請他在中央公園吃飯,他必定點長美軒,而不去來今雨軒,目的就是要吃長美軒的紅燒羊肚菌。
抗戰期間我曾經到了羊肚菌産地雲貴邊區,飯館裡燒出來的羊肚菌,無論如何都趕不上長美軒做的濃郁入味,可能非關菌的良窳,而是取決割烹之道精純與否吧! 民國二十二年,我在武漢得過一次傷寒症,病後體虛氣弱,住在武昌黃鶴樓的積善堂養疴。
世交方耀庭(本仁)先生,天天讓積善堂的工友,給我炖雛雞乳鴿喝湯,湯清味永,從來沒喝過這麼鮮而不油的清湯。
後來工友告訴我,督辦(稱方先生)送來一大包賽夏,每天煨湯都放幾片,據說這種東西是從好遠好遠的地方來的,功能補元益氣,所以我大病之後,能恢複得那麼快。
後來請教方老,他說,西藏班禅活佛在杭州舉行護國息災時輪金剛法會時交屈映光送給他的,是藏北草原特産,當地人叫它賽夏,其實就是口蘑。
如果有鮮黃花拿來一塊兒炖乳鴿吃,對于病後複原,有如靈丹妙藥。
方老盛意拳拳,我連吃七八隻乳鴿,果然病體複健很快。
後來漢口基督教醫院甘院長悉心研究化驗,賽夏所含營養成分,确實不輸高單位多種維他命呢! 我在漢口時,就聽朋友說湖南菌油如何鮮美,後來到長沙、常德特地嘗了嘗這種特産,其鮮度也不過跟口蘑醬油差不多,覺得湖南菌油,不過徒具虛名而已。
後來到了衡陽住在學弟劉孟白寓所,他家女傭宋嫂,擅長熬菌油。
她說:第一菌子要選得精,老嫩大小要整齊劃一;第二熬菌油的火候要把握得恰到好處;第三菌油熬好最好裝壇密封,放在陰涼地方,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擱上一年,再開壇取食,自然甘鮮。
這種菌油的鮮度,有逾廣東香山蚝油,彼葷此素,所以一般茹素老人、持齋居士,都把菌油視同調味神品。
台灣農業界朋友,培育了不少菌類新品種,不過台灣高溫多濕,土壤貧瘠未盡理想,菌類又系人工培育,化學肥料促長過速,所以台灣菌類既無法媲美口蘑,也無法跟西南菌類互争短長了。
他晚上給我接風,一道菜是榛菌燴蒲瓜,據說這種榛菌,熱河也隻有赤峰、圍場兩地出産。
圍場土厚泉溫,圍場榛菌早年列為貢品,這種菌香味甘純萦繞,最為噀人。
另一道菜是猴頭煨魚腦。
從前隻聽說四川出産猴頭菌又名馬蹄包,想不到北方也産這種菌類,猴頭菌有中型釋迦果大小。
因為熱河到處有溫泉,地溫特高,所以鲢魚特别肥碩。
兩者相輔相成,潤氣蒸香,比一般砂鍋魚頭要好吃多了。
想不到在紫塞邊關能吃到這麼好的蘭肴玉俎,那就是個人的口福啦。
民國初年,北平中央公園裡,有個雲貴飯館叫長美軒(後改上林春),我最愛吃他家的乳鴿紅焖羊肚菌。
這種菌子顔色墨黑,菌傘真像一柄未撐開的傘,皺紋累累,久炖不壞,所有乳鴿精華全被它吸收。
北平市市長何其鞏雖然是安徽人,卻最愛吃雲貴菜,如果熟人請他在中央公園吃飯,他必定點長美軒,而不去來今雨軒,目的就是要吃長美軒的紅燒羊肚菌。
抗戰期間我曾經到了羊肚菌産地雲貴邊區,飯館裡燒出來的羊肚菌,無論如何都趕不上長美軒做的濃郁入味,可能非關菌的良窳,而是取決割烹之道精純與否吧! 民國二十二年,我在武漢得過一次傷寒症,病後體虛氣弱,住在武昌黃鶴樓的積善堂養疴。
世交方耀庭(本仁)先生,天天讓積善堂的工友,給我炖雛雞乳鴿喝湯,湯清味永,從來沒喝過這麼鮮而不油的清湯。
後來工友告訴我,督辦(稱方先生)送來一大包賽夏,每天煨湯都放幾片,據說這種東西是從好遠好遠的地方來的,功能補元益氣,所以我大病之後,能恢複得那麼快。
後來請教方老,他說,西藏班禅活佛在杭州舉行護國息災時輪金剛法會時交屈映光送給他的,是藏北草原特産,當地人叫它賽夏,其實就是口蘑。
如果有鮮黃花拿來一塊兒炖乳鴿吃,對于病後複原,有如靈丹妙藥。
方老盛意拳拳,我連吃七八隻乳鴿,果然病體複健很快。
後來漢口基督教醫院甘院長悉心研究化驗,賽夏所含營養成分,确實不輸高單位多種維他命呢! 我在漢口時,就聽朋友說湖南菌油如何鮮美,後來到長沙、常德特地嘗了嘗這種特産,其鮮度也不過跟口蘑醬油差不多,覺得湖南菌油,不過徒具虛名而已。
後來到了衡陽住在學弟劉孟白寓所,他家女傭宋嫂,擅長熬菌油。
她說:第一菌子要選得精,老嫩大小要整齊劃一;第二熬菌油的火候要把握得恰到好處;第三菌油熬好最好裝壇密封,放在陰涼地方,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擱上一年,再開壇取食,自然甘鮮。
這種菌油的鮮度,有逾廣東香山蚝油,彼葷此素,所以一般茹素老人、持齋居士,都把菌油視同調味神品。
台灣農業界朋友,培育了不少菌類新品種,不過台灣高溫多濕,土壤貧瘠未盡理想,菌類又系人工培育,化學肥料促長過速,所以台灣菌類既無法媲美口蘑,也無法跟西南菌類互争短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