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江西
關燈
小
中
大
扭扭不十分願意光顧的,你們三位大約是好奇心驅使才來一嘗的吧。
”吃完出門擡頭一看,果然是“叫花子館”四個大字。
一般飯館取名,都力求堂皇典麗,居然有人取名叫花子館,未免匪夷所思,其中必定有道理因由存在。
可惜問了幾位當地朋友,也沒有一位說得出所以然來,直到現今,這個謎底我還沒解開呢! 文芸閣的哲嗣公達年伯(江西萍鄉人)說:“鄱陽湖所産魚的種類繁多,吃魚講究‘春鲇’、‘夏鯉’、‘秋鲙’、‘冬鳊’。
就拿歡蹦亂跳的活鳜魚來說,平津滬漢都無法吃到鮮活的,北方館糟熘魚片,正宗做法應當用鳜魚,如果拿活鳜魚來做,必定更好吃呢。
還有我們江西銀魚也是一絕。
湖北黃陂同胞說,雲夢紅眼墨尾銀魚,是天下無匹。
湖南長沙同胞說,洞庭湖通體透明的銀魚是天下第一美味。
河北塘沽同胞說,衛河表裡晶瑩的銀魚,連乾隆皇帝都誇稱魚中‘隽之翠’。
江西同胞則特别強調瑞洪鎮的銀魚是銀魚中的極品。
其實這四種銀魚,烹調方法不同,滋味迥異,自難分軒轾。
湖北的銀魚,把它制成魚面,用菜心來煨,清隽芳鮮,調蘭味永,可算一絕。
洞庭銀魚用冬筍幹煸來吃,宜飯宜酒更宜粥。
衛河銀魚其白勝雪,拖面來炸,骨脆肉嫩,吐不出一點渣滓,老饕們公認是佐酒的珍品。
瑞洪鎮銀魚,新鮮的并不好吃,要先把銀魚曬幹,等吃的時候才用開水發開,用瘦肉、綠韭黃炒來下酒,據說要趁春韭上市來吃,一聲夏雷銀魚就鮮味全失了。
宋代名臣江西臨川王荊公,是最不講究飲食的先賢,可是臨川朋友說,王荊公特嗜銀魚做的雞蛋湯,雖然不知何所據而雲然,由此可知江西銀魚是多麼鮮腴誘人了。
” 江西各大城鎮飯館子,都是打着外省招牌來号召顧客的,例如南昌的普雲齋誇稱其烤鴨媲美北平烤鴨,豐澤園以禮聘北平名廚來吹噓,松鶴園說是蘇州松鶴樓的分店,綠楊邨誇稱是揚州綠楊邨主廚到南昌來開的,台山園是唯一客家菜,怡紅園純粹是嶺南口味。
江西贛州群仙酒樓的百澆魚頭,其實是在魚頭上澆一百次作料,魚頭鮮嫩腴潤,比西湖五柳魚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種做法費工費時,完全要在火候上控制得宜,不是烹調高手,無法做到恰到好處。
現在台灣有好多飯館都有三杯雞這道菜,有位吃客自命為美食專家,大言不慚地說三杯雞是北平菜。
其實追本溯源,三杯雞是地道的江西菜,是早年泰和縣二仙居一位廚師研究出來的(舍間也會這道菜,是文三爺廷式親自指點的)。
主要條件是把佐料加足,用陶瓷缽子,封緊缽蓋兒,文火慢炖,不讓走氣,原汁原味自然一揭缽蓋兒香氣四溢。
這種白砂加釉陶缽,是江西特産,北平根本沒得賣;愣說三杯雞是北平名菜,未免說話太離譜兒了。
鄱陽湖還有一種特産,在江西我沒吃過。
在上海時,李祖發、唐瑛伉俪在寓所用下午茶,請我吃湯面,香味濃郁,可是既非雞湯,又無絲毫味精,不知何以如此鮮腴。
等面快吃完,發現碗底有比米粒長一點的小魚一撮。
李氏伉俪說:“這種小魚是鄱陽湖特産,漁戶把它曬幹,論斤來賣。
李祖發先世做過九江道,知道這種魚幹又鮮又補,所以每年魚幹上市,總要買點留起來炖湯;拿來下面,比蘇北的白湯面還來得鮮美适口。
” 鄱陽湖的水産中,好吃的鱗介類還多,可惜每次到江西都是匆匆來去,短時勾留,無法慢慢品嘗;而當地人又不善于譽揚推薦,所以有若幹美味珍肴,都被埋沒無人知曉,實在太可惜了。
贛州還有一家叫賓谷的大酒樓,也是擅做魚類的,什麼蝴蝶魚、小炒魚、紅焖墨魚、糖醋魚排,都是叫座的名菜。
聽說這家飯館的老闆兼掌廚曾老四,人家尊稱曾四老爹,不但是烹魚高手,而且是屠狗行家。
他有一種秘制香料,炖出來的香肉嫩而且爛,盡管恣啜,絕無異腥。
有人吃過他炖的狗肉,香留齒頰,令人舍不得刷牙。
可惜我雖饞人,對于貓肉、狗肉都不敢下箸,美味當前,也隻好失之交臂了。
”吃完出門擡頭一看,果然是“叫花子館”四個大字。
一般飯館取名,都力求堂皇典麗,居然有人取名叫花子館,未免匪夷所思,其中必定有道理因由存在。
可惜問了幾位當地朋友,也沒有一位說得出所以然來,直到現今,這個謎底我還沒解開呢! 文芸閣的哲嗣公達年伯(江西萍鄉人)說:“鄱陽湖所産魚的種類繁多,吃魚講究‘春鲇’、‘夏鯉’、‘秋鲙’、‘冬鳊’。
就拿歡蹦亂跳的活鳜魚來說,平津滬漢都無法吃到鮮活的,北方館糟熘魚片,正宗做法應當用鳜魚,如果拿活鳜魚來做,必定更好吃呢。
還有我們江西銀魚也是一絕。
湖北黃陂同胞說,雲夢紅眼墨尾銀魚,是天下無匹。
湖南長沙同胞說,洞庭湖通體透明的銀魚是天下第一美味。
河北塘沽同胞說,衛河表裡晶瑩的銀魚,連乾隆皇帝都誇稱魚中‘隽之翠’。
江西同胞則特别強調瑞洪鎮的銀魚是銀魚中的極品。
其實這四種銀魚,烹調方法不同,滋味迥異,自難分軒轾。
湖北的銀魚,把它制成魚面,用菜心來煨,清隽芳鮮,調蘭味永,可算一絕。
洞庭銀魚用冬筍幹煸來吃,宜飯宜酒更宜粥。
衛河銀魚其白勝雪,拖面來炸,骨脆肉嫩,吐不出一點渣滓,老饕們公認是佐酒的珍品。
瑞洪鎮銀魚,新鮮的并不好吃,要先把銀魚曬幹,等吃的時候才用開水發開,用瘦肉、綠韭黃炒來下酒,據說要趁春韭上市來吃,一聲夏雷銀魚就鮮味全失了。
宋代名臣江西臨川王荊公,是最不講究飲食的先賢,可是臨川朋友說,王荊公特嗜銀魚做的雞蛋湯,雖然不知何所據而雲然,由此可知江西銀魚是多麼鮮腴誘人了。
” 江西各大城鎮飯館子,都是打着外省招牌來号召顧客的,例如南昌的普雲齋誇稱其烤鴨媲美北平烤鴨,豐澤園以禮聘北平名廚來吹噓,松鶴園說是蘇州松鶴樓的分店,綠楊邨誇稱是揚州綠楊邨主廚到南昌來開的,台山園是唯一客家菜,怡紅園純粹是嶺南口味。
江西贛州群仙酒樓的百澆魚頭,其實是在魚頭上澆一百次作料,魚頭鮮嫩腴潤,比西湖五柳魚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種做法費工費時,完全要在火候上控制得宜,不是烹調高手,無法做到恰到好處。
現在台灣有好多飯館都有三杯雞這道菜,有位吃客自命為美食專家,大言不慚地說三杯雞是北平菜。
其實追本溯源,三杯雞是地道的江西菜,是早年泰和縣二仙居一位廚師研究出來的(舍間也會這道菜,是文三爺廷式親自指點的)。
主要條件是把佐料加足,用陶瓷缽子,封緊缽蓋兒,文火慢炖,不讓走氣,原汁原味自然一揭缽蓋兒香氣四溢。
這種白砂加釉陶缽,是江西特産,北平根本沒得賣;愣說三杯雞是北平名菜,未免說話太離譜兒了。
鄱陽湖還有一種特産,在江西我沒吃過。
在上海時,李祖發、唐瑛伉俪在寓所用下午茶,請我吃湯面,香味濃郁,可是既非雞湯,又無絲毫味精,不知何以如此鮮腴。
等面快吃完,發現碗底有比米粒長一點的小魚一撮。
李氏伉俪說:“這種小魚是鄱陽湖特産,漁戶把它曬幹,論斤來賣。
李祖發先世做過九江道,知道這種魚幹又鮮又補,所以每年魚幹上市,總要買點留起來炖湯;拿來下面,比蘇北的白湯面還來得鮮美适口。
” 鄱陽湖的水産中,好吃的鱗介類還多,可惜每次到江西都是匆匆來去,短時勾留,無法慢慢品嘗;而當地人又不善于譽揚推薦,所以有若幹美味珍肴,都被埋沒無人知曉,實在太可惜了。
贛州還有一家叫賓谷的大酒樓,也是擅做魚類的,什麼蝴蝶魚、小炒魚、紅焖墨魚、糖醋魚排,都是叫座的名菜。
聽說這家飯館的老闆兼掌廚曾老四,人家尊稱曾四老爹,不但是烹魚高手,而且是屠狗行家。
他有一種秘制香料,炖出來的香肉嫩而且爛,盡管恣啜,絕無異腥。
有人吃過他炖的狗肉,香留齒頰,令人舍不得刷牙。
可惜我雖饞人,對于貓肉、狗肉都不敢下箸,美味當前,也隻好失之交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