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疵僞第十

關燈
遍地皆是。

    其中作僞而還算精緻的,都是近些年的仿品。

    道光、鹹豐年間的制品,偶然有假冒雍正、乾隆年款的。

    隻是自光緒以來,康熙、雍正、乾隆以上至于明代,無不有假托的年款了。

     有取新制之瓷去卻釉面浮光之法,系先用漿砣輕輕擦磨,更慮所磨之處存有細痕,複用牛皮膠砣沾油磨之(1),使更平而且潤。

    但此等去光之法,驟視或足亂真,然細微察之,終有迹象也。

     【注釋】 (1)牛皮膠砣:做假瓷器時,使用牛皮沾油反複磨擦,以除去浮光。

     【譯文】 有用新制瓷器而除卻釉面浮光的技法,乃是先用漿砣輕輕摩擦,再考慮到摩擦之處可能留下細微的痕迹,又用牛皮膠砣沾釉摩擦,使其更加平滑而且光潤。

    但是這種去光的方法,乍一看或許足以亂真,但仔細觀察,終究會留有痕迹的。

     磨釉退光,一在求舊,一在掩新,其術恒易售。

    凡仿舊之物,萬不能色色俱佳,毫無破綻,惟将光亮退去,使色之新舊無由辨,而後物之真僞乃無由分,斯誠術之巧者矣。

    不知古物原來失亮,系被土氣所侵,故雖失亮之中,仍有透亮之處。

    若夫新物失亮,乃用物磨去,無論細痕有無,而識者終不難于判别也。

     【譯文】 磨釉退光,一是想得到古舊的風貌,一是為了掩飾新制氣象,這種伎倆往往容易得逞。

    凡是仿舊的器物,絕不能面面俱到,毫無破綻。

    隻有将光亮退去,使釉色的新舊無從分辨,而後器物的真僞方能無法判定,這确實是騙術的巧妙。

    豈不知古物原來失去光澤,是因為被土氣所侵蝕,所以雖然整體失去了光澤,局部仍有透露光亮的地方。

    如果新制器物失卻光澤,是用外物磨去的,無論有無細痕,鑒賞者到底容易分辨出來。

     紅為最難仿之色,光緒初、中葉,所仿者惟薄施淡抹而已。

    至近年,則大紅、深紅與夫胭脂水、豇豆紅諸難仿效之色,均無一不有。

    仿效亦能頗得六、七,雖專家亦往往售其欺。

    然是等物品,色澤縱足炫人,而瓷質、瓷胎細辨之,終有不類耳。

     【譯文】 紅色是最難仿制的顔色,光緒初期和中期所仿的制品隻是薄施淡抹罷了。

    直到近來,大紅、深紅和胭脂水、豇豆紅等各種難以仿效的彩色,都沒有一種不被仿制的。

    仿制也能達到十之六七分像的程度,即使專家也往往受其欺騙。

    然而這種物品,雖然色彩足以惑人,而對瓷質、瓷胎細細辨别,終究是有所不同的。

     綠色之難仿更甚于紅。

    純色釉之綠色者,則頗足亂真,然仍乏深黝之緻。

    至于仿康熙彩之硬綠,則最難形似。

    釉每混而不清,或則發黑,或則發黃,參入洋料,其迹顯然。

    故新物凡有硬綠之處,莫不用砣去光,以掩其迹。

     【譯文】 綠色的難以仿制比紅色尤甚。

    純色釉的綠色,比較容易以假亂真,但仍缺乏深黑的趣味。

    至于仿康熙彩的硬綠,就最難在外觀上相似。

    仿制的釉往往混濁不清,或者發黑,或者發黃,參入洋料,其痕迹相當明顯。

    因此仿制的新品中凡有硬綠的部分,無不用砣去光,以掩飾作僞的痕迹。

     黃色之新者,其勻也足與舊相類,而病在過鮮。

    若夫深黃,其釉亦略混,與天然之金珀黃(1),其光潤透亮,迥乎不同。

    至蛋黃色與舊者較,亦未免有差池之别。

     【注釋】 (1)金珀黃:金黃色的琥珀。

     【譯文】 黃色的新制品,其勻淨足以與古品相類似,但缺點是過于鮮豔。

    至于深黃色,其釉彩也略顯混濁,與天然的金珀黃相比,其光潤透亮,迥然不同。

    至于蛋黃色與古品相比,也未免有不同之處。

     紫色亦為最難仿之色,薄則色淡,厚則發混。

    且其色亦紫中發紅,或紫中發黑,顯由他色配合而成,比于舊瓷之紫,瞠乎遠矣(1)。

     【注釋】 (1)瞠乎遠矣:遠比不上,差得多了。

    瞠,瞪大眼睛,驚異的樣子。

     【譯文】 紫色也是最難仿制的顔色,施釉薄則色澤清淡,釉厚則色澤混濁。

    而且其色調紫中發紅,或紫中發黑,顯然是用其他顔色配合而成,比起舊瓷的紫色來,差的多了。

     明 青花龍蓮紋渣鬥 藍之一色,乃近年仿舊之最有成效者也。

    光緒中所仿者,或藍而帶黑,或藍而帶灰,均不難于判别。

    至近年摹仿康熙藍,竟得七八,最足亂真,且亦能深入胎骨。

    所尚能認别者,恃質地及畫片耳。

     【譯文】 藍色是近年來仿效古瓷最成功的。

    光緒年間所仿制的,或者藍中帶黑,或者藍中帶灰,都不難于區别。

    直到近年來模仿康熙時的藍色,竟能達到十之七八相似的程度,并且也能深入胎骨。

    尚可識别的,賴有質地和畫面而已。

     白者本質,研究最要,而識别又甚難。

    大抵新者,其釉近糠(1),火氣宛然(2),求如舊瓷之美質,渺不可複得。

    或者就發青、發黃之點,以判時代之高下,是又不盡然也。

    最近新發明者,光緻之極,幾似乾隆矣。

    獨稍欠缺者,一則光由内發,一則光由外铄,相去終有徑庭也(3)。

     【注釋】 (1)糠:稻、麥、谷子等的子實所脫落的殼或皮,喻指不堅實的樣子。

     (2)宛然:仿佛,很像。

     (3)徑庭:二者相距甚遠,喻說懸殊。

    徑,門外路。

    庭,堂外地。

     【譯文】 白色瓷器的質地,是識别的最重要之點,但識别又非常困難。

    大體上新瓷的釉質近于糠,燒制的氣息明顯,想做到像古瓷一樣美的質地,希望渺茫到無法實現。

    有人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