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杯盤第八

關燈
信可補子京之别錄(1),增笠亭之遺書(2),若夫蚓紋、魚藻、蟹爪諸宋器,亦已置諸卑無高論之列,奚待悉數也哉? 【注釋】 (1)子京之别錄:指明人項元汴《曆代名瓷器圖譜》。

     (2)笠亭之遺書:指清人朱琰所著《陶說》。

     【譯文】 以上數件可以補充項子京的《曆代名瓷器圖譜》和朱琰的《陶說》,至于像帶蚯蚓紋、魚藻紋、蟹爪紋等各種宋瓷,也已經屬于很普通之類了,哪裡還需要全部數說呢? 有明一代,珍具骈阗(1),亦雲盛矣。

    就铮铮有名者而論,如永樂之影青碗,質薄如紙,花紋精細如發,此鬼工也。

    如永樂之壓手杯,底繪有花,款字藏于花内,細若粒米。

    如嘉靖之紅魚靶杯,自骨燒出魚形,凸起寶光。

    如成化之雞缸,曆朝争仿其制,純廟題詩,江村作歌,均盛稱之。

    如昊壺隐之流霞盞(2),天下知名。

    若周丹泉之仿古各器(3),直造堂奧(4)。

    此皆馳名藝苑,寶若琳琅者也。

    若遞求其次,則宣德之祭紅,成化之人物,正德之蛋青,嘉靖之海馬,萬曆之九龍、五毒,亦有足珍者焉。

    其他盤、碗,流入規矩花一路者,則如塗塗附,雖确屬朱明之器,亦等諸自郐以下矣。

     【注釋】 (1)骈阗:也作“骈填”、“骈田”,謂聚集一起。

     (2)昊壺隐:即昊十九。

     (3)周丹泉:字時道,蘇州(今江蘇蘇州)人。

    明朝隆慶、萬曆年間在景德鎮燒瓷,為當時制瓷和仿造古瓷的名家。

     (4)堂奧:堂的深處,喻含義深奧的意境或事理。

     【譯文】 整個明代,珍品荟萃,可謂興盛。

    就其特别有名的來說,如永樂年間的影青碗,質薄如紙,花紋精細如發,真是鬼斧神工。

    如永樂年間的壓手杯,底部繪有花紋,款字藏于花内,細如米粒。

    如嘉靖年間的紅魚靶杯,自胎骨中燒出魚形,凸起寶光。

    如成化年間的雞缸,曆代都争相仿制,有乾隆皇帝的題詩,高士奇所作詩歌,都給予極高的贊譽。

    如昊十九的流霞盞,天下聞名。

    至于周丹泉的各種仿古瓷器,真得其神髓。

    這些都是馳名于藝苑,如琳琅之寶器的。

    如果下求其低一等的,則宣德的祭紅,成化的人物,正德的蛋青,嘉靖的海馬,萬曆的九龍、五毒,也有值得珍視的。

    其他盤、碗流于規矩花一路的制品,則好似塗塗附,雖然确實是明代器物,但也就不值得一說了。

     成化粉定小碟有夾彩者,碟形正圓,而底足并無邊牆,置處稍平,不自傾跛,殊奇制也。

    亦有雍正所仿者。

     【譯文】 成化粉定小碟有加彩的,碟形正圓,而底足并無邊牆,放在稍微平坦的地方卻不會傾倒,是特别奇妙的制作。

    也有雍正年間的仿制品。

     康窯素有名者,莫如堆料款禦制碗。

    有青,有黃,有紅,有綠,彩地夾彩,顔色填滿。

    所繪多繡球、牡丹、番蓮之屬,亦有花際嵌字者。

    至繪《耕織圖》之杯盤,繪百餘人列陣之大盤,繪飲中八仙之酒器,繪十二月花之全副酒盞暨六旬萬壽之官窯彩盤,亦均铮铮有名。

     【譯文】 康熙官窯一直有名的,都不如堆料款禦制碗。

    有青,有黃,有紅,有綠,彩地夾彩,遍施顔色。

    所畫多為繡球、牡丹、番蓮之類,也有在花紋中間嵌以字的。

    至于畫有《耕織圖》的杯、盤,畫有百餘人列陣的大盤,畫有飲中八仙的酒器,畫有十二月花的全副酒盞以及皇帝六十大壽的官窯彩盤,也都鼎鼎有名。

     清 青花群仙祝壽圓盤 康熙雞杯,式不一律,有高二寸弱、對徑三寸弱者,有高寸弱、徑寸強者,有深如鬥者。

    至乾隆以後,形式始趨一緻耳。

     【譯文】 康熙時的雞杯樣式不一,有高二寸弱、對徑三寸弱的,有高寸弱、徑寸強的,也有深如鬥的。

    到乾隆以後,形式開始趨于一緻。

     康窯杯有口對徑不及二寸,而高四寸餘者,乃仿明制也。

    至乾隆後,則身高者口徑亦巨,決不如前之狹矣。

     【譯文】 康熙官窯的杯子有口對徑不到二寸,而高達四寸多的,乃是模仿明代的制品。

    到乾隆朝以後,則身高的口徑也大,絕不像以前那樣狹小了。

     郎窯大盤有正圓者,有六角者,直徑七、八寸居多,過一尺者尤為奇珍。

     【譯文】 郎窯的大盤有正圓形的,有六角形的,直徑以七、八寸居多,超過一尺的為特别罕見的珍品。

     歐窯之盤最喜六角、八角者,或作戰鼓形,以天青、天藍、雲豆等色居多,間有葡萄紫者。

     【譯文】 歐窯的盤最喜作六角、八角形,或作戰鼓形,以天青、天藍、雲豆等色居多,偶爾有葡萄紫色的。

     宣德紅地青花大盤,紅色甚深,而青不如康熙。

    就紅而論,非此時無此色也。

    雍正黃地青花果盤,亦頗不俗。

     【譯文】 宣德紅地青花大盤,紅色甚深,而青色不如康熙時。

    就紅色而論,若非此時即無此色。

    雍正黃地青花果盤,也很是不俗。

     大盤有面積對徑二尺餘者(1),置諸方桌中,則已占滿一桌之地位,清初有之。

    此等巨品,決非恒人所用(2)。

    意者宮廟供佛(3),佛像常有高數丈者,非是不足以相稱耶! 【注釋】 (1)對徑:猶言直徑。

     (2)恒人:常人,一般的人。

     (3)意者:推測之辭,即大概、大約。

    宮廟:宗廟,指朝廷。

     【譯文】 大盤有面積直徑二尺多的,放在方桌上,就已占滿一張桌子,清代初年有此制品。

    這種大盤絕不是一般人所用的。

    大概朝廷的寺廟供奉神佛,佛像常高達數丈,不是這樣大就不足以匹配吧! 康熙大盤多屬雙底足。

    雙底足者,足圈内有深溝一道,溝之内又複起足,然後乃至底也。

    乾隆以後,無複斯制矣。

     【譯文】 康熙大盤多做成雙底足。

    所謂雙底足,就是在足圈内有深溝一道,溝之内又重起底足,然後才到底部。

    乾隆以後再沒有這種樣式的制品了。

     康熙大盤與乾隆大盤五彩者,均極精美,然古茂與時趨(1),則顯分派别。

    康熙之制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