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款識第六

關燈
和堂制”八個字而帶有天幹地支的,也是有關瓷器故事中的一個典故。

     稱堂、稱齋者,帝王、親貴、達官、名匠皆有之。

    若稱書屋、山房者,稱珍藏、珍玩、雅制、雅玩的,親貴、達官有,而帝王沒有這種稱說。

    所以這類款識統稱為私家款。

     “曉岚雅制”之品,字作四、五分大楷,分列上下左右,以四圓圈圍之,綠地開光紅字,概無花繪,質極瑩潤,以乾、嘉間物,驟睹之,幾疑為紀曉岚制也(1)。

    及閱底,多有同治年款,不禁嗒然(2)。

     【注釋】 (1)紀曉岚(1724—1805):即紀昀,字曉岚,晚号石雲、春帆。

    滄州(今河北滄州)人。

    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充《四庫全書》總纂官。

    後擢兵部侍郎、左副都禦史、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卒谥文達,世稱紀文達公。

    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

     (2)嗒(tà)然:形容沮喪怅惘的神情。

     【譯文】 “曉岚雅制”的瓷器,字作四五分的大楷,分列上下左右,用四個圓圈圍繞起來,綠底開光紅字,全都沒有花繪,質地非常瑩潤,仿佛乾隆、嘉慶年間的器物,乍一看,幾乎懷疑是紀曉岚制作的。

    但見到底部多有同治年款識,不禁失望。

     大雅齋者,清孝欽後所制品也(1)。

    以豆青地、黑線雙鈎花者為最多,五彩者亦有之。

    所繪多牡丹、萱花、繡球之屬。

    豆青地者,橫題“大雅齋”三字,旁有“天地一家春”印章,底有“永慶長春”四字。

    亦有“大雅齋”字在底者,雖甚近代,而值亦頗昂。

     【注釋】 (1)孝欽後(1835—1908):即慈禧太後,鹹豐帝妃,同治帝生母,光緒帝養母。

    鹹豐去世後曾垂簾聽政,成為清朝實際的統治者。

    同治繼位後尊為聖母皇太後,上尊号為慈禧太後,俗稱“西太後”、“那拉太後”、“老佛爺”。

    死後清朝上谥号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

     【譯文】 大雅齋,清代孝欽皇後所用的制品。

    以豆青色底、黑線雙鈎花的居多,也有五彩的。

    所畫多為牡丹、萱花、繡球之類。

    豆青地的瓷器橫題“大雅齋”三字,旁有“天地一家春”印章,底部有“永慶長春”四字。

    也有“大雅齋”字在底部的制品,雖然是近代器物,然而價值也相當昂貴。

     康、雍、乾三朝,但繪畫不題字之品為最多,有題字者較少。

    若題字,必精楷。

    又以禦制詩為至珍貴,其次則長篇成文也。

    若行草數字,乃客貨之随意者,殊不足賞,且所制亦不多。

    盛時大率無題字者矣。

    道光畫《無雙譜》,題識最夥。

    如畫數人物,則每人系以一小傳,分占其器之半;若樓台景者,又必于其旁書明西湖各地名勝,雖非甚可厭,比較為差矣。

    若同、光間客貨之粗者,辄題行章短句,至可憎惡。

    而近年所作各器,又必無題字,頗合于有清盛時矩矱也。

     【譯文】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隻有花繪而不題字的瓷器最多,有題字的比較稀少。

    若有題字,必是精美的楷書。

    又以題禦制詩的為最珍貴,其次則是書寫長篇現成文章的。

    若是幾個行草字體的字,乃是民窯中随意的制品,很不值得觀賞,而且制作也不多。

    清代興盛的時候大多沒有題字的。

    道光年間畫《無雙譜》,題識最多。

    如畫幾個人物,則每人都附以小傳,占據瓷器表面一半;如畫樓台風景,又一定在旁邊寫明西湖各地的名勝,雖然不是特别讨嫌,但相比之下就較差了。

    若是同治、光緒民窯的粗糙制品,常常随意題寫行章短句,甚為憎惡。

    然而近年來所制作的各種瓷器又必定沒有題字,很符合清代全盛時期的規矩法度。

     書長篇成文者,如《赤壁賦》、《聖主得賢臣頌》、《歸去來辭》、《蘭亭序》、《出師表》(1),皆全篇錄齊,筆法出入虞、褚(2),均康窯之铮铮者(3)。

    《赤壁賦》一邊繪畫,一邊寫字,尤為珍品,其餘則有字無畫。

    後代殊不敢仿制,一則無此善書之手,一則制近古樸,難博俗人之嗜好耳。

     【注釋】 (1)《赤壁賦》:賦篇名。

    北宋蘇轼作。

    有前、後兩篇。

    寫于作者兩度遊覽黃州(今湖北黃岡)赤壁(赤鼻矶)時。

    《前赤壁賦》最為有名。

    賦中憑吊古迹,表達了作者對江山風物的熱愛和曠達的心胸,映射出超脫的思想境界。

    《聖主得賢臣頌》:漢代王褒作。

    王褒字子淵,蜀人。

    宣帝時應召作此篇,見《漢書》卷六十四下《王褒傳》載。

    《歸去來辭》:全稱《歸去來兮辭》,東晉陶潛名作。

    《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晉王羲之作文并書。

    書法原本已佚,今存摹本,曆代書家推為“天下第一行書”。

    《出師表》:《出師表》有前、後兩篇,三國蜀諸葛亮(181—234)撰。

    《前出師表》載《三國志》卷三十五,作于建興五年(227)。

    《後出師表》有人以為僞作。

     (2)虞、褚:即虞世南和褚遂良。

    虞世南,即虞永興,見前注。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

    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

    唐太宗時官至通直散騎常侍,封河南郡公,世稱“褚河南”。

    唐代著名書法家。

     (3)铮铮:比喻聲名顯赫,才華出衆。

     【譯文】 書寫長篇文章的,如《赤壁賦》、《聖主得賢臣頌》、《歸去來辭》、《蘭亭序》、《出師表》,都是全篇抄錄完整,筆法近似虞世南、褚遂良,都是康熙官窯非常有名的。

    《赤壁賦》為一邊繪畫,一邊寫字,尤為珍品,其餘的則有字無畫。

    後世都不敢仿制,一是因為沒有善于書法的能手,一是因為制作近于古樸,難以博得凡夫俗人的喜愛。

     康熙書《聖主得賢臣頌》及《歸去來辭》等文,施之大筆筒為多,且有四體書者(1),底款有“熙朝傳古”四字。

     【注釋】 (1)四體書:漢字最主要的四種字體,即正(真)、草、隸、篆。

    其中正(真)即楷書。

    晉衛恒《四體書勢》稱四體為古文、篆、隸、草。

     【譯文】 康熙時書寫《聖主得賢臣頌》及《歸去來辭》等文字而施加以大筆筒的居多數,并且有四體書書寫的,底款為“熙朝傳古”四字。

     康熙《耕織圖》為瓷界可珍之品,所作以盤、碗為多。

    圖凡多幅,每幅各系以禦制詩一,詩乃短五古也(1)。

    青花、五彩均有之,五彩尤為罕觏。

     【注釋】 (1)五古:五言古詩的簡稱。

     【譯文】 康熙時的《耕織圖》是陶瓷界的珍品,所制以盤、碗居多。

    圖有多幅,每幅都附有禦制詩一首,詩為短五古。

    青花、五彩都有,五彩尤其罕見。

     《耕織圖》畫意既媲美宋人,其題句楷法,亦足與虞永興抗手(1)。

    若彩盤于所題詩句,又有作篆書者。

     【注釋】 (1)抗手:匹敵。

     【譯文】 《耕織圖》的畫意既可媲美宋人,而其所題句的楷書,也足以和虞永興相匹敵。

    若是彩盤,則于所題詩句中又有作篆書的。

     雞缸為成化精品,康熙、乾隆暨嘉、道各朝均有之。

    以乾隆者為尤精。

    上題禦制詩,有“乾隆丙申禦題”字樣,款識為篆書“大清乾隆仿古”六字,其後各朝亦俱稱仿古也。

    所題詩字體有兩種:一種字較小,體近虞、王之間;一種字較大,楷法凝重,又頗似顔魯公矣(1)。

    缸亦有兩種,一種較小,尤為難得。

     【注釋】 (1)顔魯公:即顔真卿(709—785),字清臣。

    琅琊孝悌裡(今山東臨沂費縣)人。

    唐代傑出書法家,世稱“顔體”。

    楷書與趙孟、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與柳公權并稱“顔筋柳骨”。

     【譯文】 “雞缸”為成化年間的精品,康熙、乾隆及嘉慶、道光各朝均有這種瓷器。

    以乾隆時制作尤為精美。

    上面題寫着禦制詩,并有“乾隆丙申禦題”字樣,款識是篆書“大清乾隆仿古”六個字,其後各朝也稱作仿古。

    所題詩字體有兩種:一種是字體較小,書體近似虞世南、王羲之之間;一種字體較大,楷法凝重,又很類似顔真卿。

    雞缸也有兩種,一種較小,十分難得。

     雞缸之可貴,固已騰溢人口(1),然乾隆同時貢品,駕轶于雞缸者(2),不可縷指(3),何獨于是而驚心動魄耶?道光之仿乾隆,與同治、光緒之仿道光者,亦較他種瓷品值漲倍蓰(4),大抵因禦制一詩增其聲價耳。

     【注釋】 (1)騰溢:翻騰漫溢。

    人口:人的口,指言談、議論。

     (2)駕轶:淩駕,超過。

     (3)縷指:詳細指出。

     (4)倍蓰(xǐ):謂數倍。

    倍,一倍。

    蓰,五倍。

     【譯文】 雞缸的可貴,固然已經譽滿人口,然而乾隆年間的貢品超過雞缸的不可勝數,為什麼唯獨在此方面驚心動魄呢?道光時模仿乾隆時的,與同治、光緒時仿道光時的制品,也比别種瓷器價值高數倍,大概是因為一首禦制詩提高了它們的聲價。

     乾隆間有種杯盤,專錄禦制詩于上而無畫者,詩乃五古詩,末有“某朝禦題”字樣,下有胭脂小方印,其楷法之精美者亦殊可珍。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