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款識第六

關燈
軒裡。

    三種說法所聞不同,所傳聞又不同。

    總之,無論其中哪個正确,用一句話來概括,凡屬堆料款,畫質精細而饒有清俊之氣的,都是最名貴、最瑰寶的制品。

     堆料款之器,始于康熙末年,終于嘉慶初年。

    康熙末年者,款多用粉紅釉。

    雍正至嘉慶,皆用藍料釉。

    又,“康熙禦制”堆料款小飯碗,有用紅、紫、天青、湖水各色以書款字者,四字堆料,筆法端整,是又不止粉紅一色矣。

     【譯文】 堆料款瓷器始于康熙末年,終止于嘉慶初年。

    康熙末年的堆料款瓷器款識多用粉紅釉。

    雍正至嘉慶年間的款識都用藍料釉。

    還有“康熙禦制”堆料款小飯碗,有用紅色、紫色、天青色、湖水色書寫款字的,四字堆料,筆法端莊整齊,這樣看來又不止粉紅一種釉色了。

     乾隆堆料,而天藍色用鐵線篆者,所畫花卉多團簇成錦黃地五彩(1),視白地之疏落秀倩者,雖同系料款,其價值乃少遜。

     【注釋】 (1)團簇:又稱“皮球花”,是一種不規則的呈放射狀或旋轉式圓形紋樣。

     【譯文】 乾隆堆料款瓷器而為天藍色用鐵錢篆書寫款識的,所畫花卉大多是團簇花并成錦黃地五彩,若比起白地的疏闊大方、清秀美妙,雖同屬堆料款,價值就低一些了。

     乾隆時之“甯晉齋”、“甯靜齋”、“寶啬齋”款亦系用堆料者。

    “二甯”為親貴諸王之制品,“寶啬”乃李姓制品也。

    此種名之曰私家堆料款,視官家禦制之堆料,其聲價又遠遜雲。

     【譯文】 乾隆時的“甯晉齋”、“甯靜齋”、“寶啬齋”款,也都是用堆料款的。

    “二甯”是皇親國戚各位王爵的制品,“寶啬”是李姓制品。

    這種稱作私家堆料款,比起官家禦制的堆料款,名氣價值就差遠了。

     辨款識之是非,以定瓷品之新舊,此僅鑒别之一端,似可憑而不盡可憑也。

    官窯無款,而客貨有款,此曆朝所恒有,且新制之字有極工,而舊制有極率者。

    至近年仿乾隆之品,字之整齊工雅,殆不止十得七八。

    故但憑是以判斷,往往有毫厘千裡之差。

     【譯文】 辨别款識的是非,以确定瓷品的新舊,這隻是瓷器鑒别的一個方面,似乎可以憑信又不可以盡信。

    官窯沒有款識,而民窯有款識,這是曆朝所常有的事情,并且新制品的款字有極工整的,而舊制品的款字也有書寫非常草率的。

    至于近年來仿制乾隆年間的制品,款字的整齊典雅幾乎不止得到十之七八。

    所以僅憑這一點來判斷,往往有差若毫厘,卻有千裡的不同。

     順治僅一度開窯燒瓷,故順治瓷品極少。

    有之,則楷書也。

     【譯文】 順治年間僅一度開窯燒瓷,所以順治年間的瓷器很少。

    如果有的話,那麼款字用楷書。

     有“開元年制”四字者,非唐代物也,乃康窯之仿古銅者,并仿其年号耳。

     【譯文】 有“開元年制”四個字的,并不是唐代瓷器,而是康熙官窯仿制古銅的制品,并且模仿其年号而已。

     康熙一代款識,形式最夥,茲彙錄之如下: 單圈、雙圈、無圈闌、雙邊正方形、雙邊長方形、凸雕、凹雕、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與字統挂一色釉、白地寫藍字、白地寫紅字、綠地寫紅字、楷書、篆書、半行揩、虞永興體、宋椠體、歐王體、六字分兩行每行三字、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四字分兩行省去“大清”二字、紅紫色款、天青色款、湖水色款,沙底不挂釉而凹雕天字、方闌内不可識之字、滿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為有字者(1)。

     【注釋】 (1)半行楷:介于行書與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

    不可識之字:明清景德鎮青花瓷器底部有一種類似文字、符号的線條、方格,形似漢字而又無法辨認。

    滿清文:即滿文、滿洲族文。

    我國明末滿族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蓋二人參照蒙古文字母所創制,俗稱無圈點滿文或老滿文。

    字母數目和形體與蒙古文字母大緻相同。

    後清太宗皇太極于1632年命達海(1594—1632)加以改進,形成比較完善的字母體系和拼寫法,與蒙古文字母特征有了明顯區别,俗稱“有圈點滿文”。

     【譯文】 康熙一代的款識,形式最多,今彙錄如下: 單圈、雙圈、無圈闌,雙邊正方形、雙邊長方形、凸雕、凹雕、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與字統挂一色釉、白地寫藍字、白地寫紅字、綠地寫紅字、楷書、篆書、半行揩、虞永興體、宋椠體、歐王體、六字分兩行每行三字、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四字分兩行省去“大清”二字、紅紫色款、天青色款、湖水色款,沙底不挂釉而凹雕天字、方闌内不可識之字、滿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為有字的。

     雙圈、秋葉、梅花、團龍、團鶴、團螭、花形、物形,完全無字以上為無字者。

     【譯文】 雙圈、秋葉、梅花、團龍、團鶴、團螭、花形、物形,完全無字以上為無字的。

     有書“景鎮康熙年制”六字者,康窯之客貨也。

    用“景鎮”二字,雍、乾以下,殆未之見矣。

     【譯文】 有書寫“景鎮康熙年制”六個字的,康熙年間的民窯瓷器。

    用”景鎮“二字的,雍正、乾隆以後大概就見不到了。

     雍正一代形式較之康熙為少,然亦遞變屢易也。

    綴錄如左: 六字雙圈、四字無邊闌、四字方邊、六字凹雕、四字凹雕、六字單圈、雙邊正方形、雙邊長方形、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與字統挂一色釉、白地寫紅字、白地寫藍字、楷書、篆書、虞永興體、宋椠體、圖書款、方欄内不可識之字、滿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為有字者(1)。

     【注釋】 (1)圖書款:即圖章款。

    圖章,圖書印章,後泛指印章為圖章。

    陶瓷作品的印章一般都是繪畫者用毛筆描畫的。

     【譯文】 雍正一代的款識的樣式比康熙時少,但也多有變化。

    綴錄如下: 六字雙圈、四字無邊闌、四字方邊、六字凹雕、四字凹雕、六字單圈、雙邊正方形、雙邊長方形、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與字統挂一色釉、白地寫紅字、白地寫藍字、楷書、篆書、虞永興體、宋椠體、圖書款、方欄内不可識之字、滿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為有字的。

     花形、物形、完全無字以上為無字者。

     【譯文】 花形、物形、完全無字以上為無字的。

     雍正之無字者,除雙圈、秋葉、團龍、團鶴、團螭外,其餘大抵與康制不甚相遠,蓋花形、物形皆承明代之舊派也。

    康熙、雍正皆曾禁用“款”字,未幾旋複用焉。

     【譯文】 雍正年間沒有字的款識,除了雙圈、秋葉、團龍、團鶴、團螭以外,其餘大概與康熙年間制品相差不遠。

    因為花形、物形都是繼承明代的舊制而來。

    康熙、雍正年間都曾禁用“款”字,但不久又恢複使用了。

     康熙、雍正又多不書本朝代款而書明代款者,康書“宣德”者為多,雍書“成化”者為多。

    蓋宣、成為明代瓷品最盛之時期,而清初所制,猶以之為軌範也(1)。

     【注釋】 (1)軌範:規範,楷模。

     【譯文】 康熙、雍正年間還有很多不書本朝代款識而書明代款識的,康熙年間書寫“宣德”的最多,雍正年間書寫“成化”的最多。

    因為宣德、成化年間是明代瓷器最鼎盛時期,而清代初年的制品仍以此作為楷模。

     雍正外脂水内粉彩之杯,花繪極細。

    其底畫一桃形,内藏“雍正年制”四字,蓋沿明花藏款字之法也。

    在清代瓷品亦為罕見。

     【譯文】 雍正年間外塗脂水、内飾粉彩的杯子,花繪非常精細。

    杯底畫一個桃形,裡面藏有“雍正年制”四個字,是沿襲明代花藏款字的方法。

    這在清代瓷器中也非常罕見。

     乾隆朝之款識,又微有小異,述之如左: 六字雙圈、六字單圈、六字無邊闌、四字無邊闌、四字方邊、雙線正方形、凹雕、地與字統挂一色釉、白地藍字、白地紅字、綠地紅字、綠地黑字、楷書、篆書、歐王體、宋椠體、宋體書、圖書款、沙底不挂釉凹雕、滿清文、回回文、喇嘛文、西洋文以上有字者。

     【譯文】 乾隆一代的款識又微有小異,述之如下: 六字雙圈、六字單圈、六字無邊闌、四字無邊闌、四字方邊、雙線正方形、凹雕、地與字統挂一色釉、白地藍字、白地紅字、綠地紅字、綠地黑字、楷書、篆書、歐王體、宋椠體、宋體書、圖書款、沙底不挂釉凹雕、滿清文、回回文、喇嘛文、西洋文以上為有字的。

     印花、團花、完全無字以上無字者。

     【譯文】 印花、團花、完全無字以上為無字的。

     凡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或六字分兩行,每行三字;四字分兩行,省去“大清”二字。

    三種曆朝皆有之。

    六字分兩行者,大都官窯;若分三行者,則有官窯,有客貨也。

    字以端楷莊重整饬者為美,若字形較大,方橫四、五分者,尤為可貴。

     【譯文】 所有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或六字分兩行,每行三字;四字分兩行,省去“大清”二字。

    這三種曆朝均有。

    六字分兩行的,大都是官窯;若分三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