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款識第六

關燈
瓷皿有款(1),肇始于宋。

    宋瓷有“内府”二字者,書法與大觀錢相類(2),間有“政和年制”字樣者。

    至均窯底内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數目字,或謂紅朱色者用單數,青藍色者用雙數,于花盆則然,餘器則不盡然也。

    又,均窯器底有橫镌數字、直镌數字(3),上罩以芝麻醬釉者(4),尤為希世之珍。

     【注釋】 (1)款:落款,題款。

    此指器物上刻的字。

     (2)大觀錢:北宋大觀年間(1107—1110)鑄造的錢币,上面的字體與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的書法如出一轍。

     (3)镌:刻。

     (4)芝麻醬釉:宋代均窯精品帶有數碼的底部,往往呈芝麻醬色且略有光澤,故稱。

     【譯文】 陶瓷器皿上有款識,始自宋代。

    宋代瓷器有“内府”二字的,書法與大觀錢類似,其間也有“政和年制”字樣的。

    至于均窯瓷器底部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數目字的,有的說紅朱色的用單數,青藍色的用雙數,這種規律對花盆來說是如此,其他瓷器卻不盡然。

    此外均窯瓷器底部有橫行镌刻數字,直行镌刻數字,上面罩有芝麻醬釉的制品更是稀世珍寶。

     元瓷款識,惟官窯有“樞府”二字款(1)。

    其餘民窯,底有字者甚少,縱有字亦不挂釉,在器底随意刓成(2),若可識不可識之間。

    刓成花紋及辘轳形者,亦間有之。

     【注釋】 (1)樞府:多指樞密院,主管軍政大權的中樞機構。

     (2)刓(wán):刻。

     【譯文】 元代瓷器款識,唯有官窯有“樞府”二字款識。

    其餘的民窯,底部有字的非常少,縱然有字也不挂釉,在器物底部随意刻劃而成,在可識不可識之間。

    刻成花紋及辘轳形狀的,也偶爾有之。

     明代瓷品款識,蓋有種種。

    有凹雕款字而挂以黑釉者,有印花者,有繪花者,有雕花者。

    最奇者以永樂窯底繪獅子滾球,球内藏款字,至為罕觏。

    其次則嘉靖官窯,底款有書作環形者,又有于器之中心書字者,亦殊特别。

    若底之螺旋紋(1),乃當時制器手法之事,與款識固無涉耳。

     【注釋】 (1)螺旋紋:一種陶瓷器傳統紋樣,在器物成型過程中由于旋削而留于器底的螺旋狀線痕,因形似螺旋,故名。

     【譯文】 明代瓷器款識,有各種各樣。

    有凹雕款字而挂以黑釉的,有印花的,有繪花的,有雕花的。

    最奇特的是以永樂官窯器物底部繪獅子滾球,球裡面藏有款識,十分罕見。

    其次則是嘉靖官窯底款寫作環形,也有在器物中心書寫款字的,也十分特殊。

    至于底部是螺旋紋,則是當時制作瓷器的手法造成的,與款識無關。

     明代官窯,題“某某年造”字樣,亦有用“制”字者。

    清代則概用“制”字,罕見有用“造”字。

    題款位置,以在底足内居中者為最普通。

    若高足者,或題于足内層之邊際,亦有題于足外層邊際者,蓋皆橫款也。

    又有題于口上或腰腹際者,亦屬橫款。

    橫款最為珍罕,始于明代,至清嘉慶而遂替矣。

     【譯文】 明代的官窯,題作“某某年造”字樣,也有用“制”字的。

    清代則一概用“制”字,很少用“造”字。

    題款的位置,以在底足内居中最為普通。

    若是高足瓷器,有的題于底足内層的邊緣,有的題于底足外層的邊緣,都是橫款。

    還有題于口部或腰腹部的,也是橫款。

    橫款最為稀罕,始于明代,到清代嘉慶以後逐漸減少了。

     有清瓷品之最高貴者,厥惟料款。

    料款有兩種,曰“某某年制”,曰“某朝禦制”,大抵皆四字為多,間有六字,書法似歐、王(1),間亦有似虞永興及宋椠者(2),有竟作宋體書者(3)。

    乾隆末葉,間有作鐵線篆者(4)。

     【注釋】 (1)歐、王:即唐代歐陽詢與東晉王羲之的合稱。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趙孟)之一。

    隋時官太常博士,唐時封為太子率更令,也稱“歐陽率更”。

    與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為唐人楷書第一,世稱“歐體”。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齋。

    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

    官至右軍将軍,東晉大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2)虞永興:即唐著名書法家虞世南(558—638),字伯施。

    餘姚(今浙江餘姚)人。

    隋炀帝時官起居舍人,入唐曆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

    以仕隋為秘書監曾賜爵永興縣子,故世稱“虞永興”或“虞秘監”。

    宋椠:宋代所刻的版本。

     (3)宋體:或稱“明體”,是為适應印刷術而出現的一種漢字字體,在中國宋代開始使用。

     (4)鐵線篆:書法小篆的一種。

    唐代李陽冰為代表,因用筆圓活,細硬似鐵,劃一首尾如線,故名。

     【譯文】 清代瓷器品格最為高貴的隻有料款。

    料款有兩種,如“某某年制”、“某朝禦制”,基本上以四字為多,偶爾也有寫六字的,書法近似歐陽詢、王羲之,也有好似虞永興或宋椠的,有的竟作宋體字。

    乾隆末年,偶爾有寫作鐵線篆的制品。

     凡料款之字,皆釉汁凸起,雙圈方邊,至為名貴。

    康、雍、乾、嘉四朝皆有之,嘉慶已極罕,道光殆未之有矣。

     【譯文】 凡屬料款的字,都是釉汁凸起,雙圈方邊,極為名貴。

    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均有此種制品,嘉慶時已極少見,道光年間則幾乎沒有了。

     古月軒彩,為有清一代最珍貴之品,價值奇巨。

    而同時仿者,值亦相等也。

    古月軒為内府之軒名,當時選最精畫手為之繪器。

    所繪有題句,上下有胭脂水印章,引首印一文曰“佳麗”、或曰“先春”(1)。

    下方印二文曰“金成”、曰“旭映”,大抵即繪畫之人名欤?當時所制不多,同時即須饬工仿制(2),故仿古月軒彩者亦系乾隆之物,其價略與之相埒(3)。

    若直書“古月軒”三字者,乃屬後來僞制,而近亦罕見。

    故精者亦頗不赀也。

     【注釋】 (1)引首印:我國書畫題識,前面右上方多蓋一長方或橢圓形印章,稱引首。

     (2)饬:同“敕”,告誡,命令。

     (3)相埒(liè):相等。

     【譯文】 古月軒彩是清代最為珍貴的制品,價格高昂。

    而同時期的仿制品價值也相當。

    古月軒是内府的軒名,當時選用最精良的畫家為其繪畫瓷器。

    所繪有題句,上下有胭脂水印章,引首印一文名“佳麗”、或名“先春”。

    下方印二文名“文成”、“旭映”,大概是繪畫者的名字吧?當時制作不多,同時就需命工匠仿制,所以仿古月軒彩的瓷器,也就是乾隆時的制品,其價值與原作略可相等。

    若是直書“古月軒”三個字的,就屬于後來的僞制品,近來也很少見。

    因此精品的價值也很高。

     或謂古月軒乃胡姓人,精畫料器。

    所畫多煙壺、水盛等物(1),畫工之精細,一時無兩。

    其曾否畫瓷器,未可臆斷,而“乾隆禦制”,乃取其料器精細之畫,而仿制入瓷耳。

    又謂胡氏之款凡三種,有“古月軒”三字者,有“乾隆年制”者,有“大清乾隆年制”者皆指料器而言。

    是有“古月軒”三字者,亦非僞托,與前說異。

    然謂為精畫料器則甚有據,謂為胡姓人者,則又傳聞異詞矣。

     【注釋】 (1)水盛:一種用來盛裝磨墨用水器皿。

     【譯文】 或者說“古月軒”是一姓胡的人,善于繪畫料器。

    所作多為煙壺、水盛等器物,畫工的精細,一時間無人匹敵。

    他是否曾畫過瓷器,還未能妄加判斷,而“乾隆禦制”隻是采取他料器上的精細之圖畫仿制入瓷而已。

    也有的說胡氏的款識共有三種,有“古月軒”三個字的,有“乾隆年制”的,有“大清乾隆年制”的都是指料器而言。

    所以有“古月軒”三個字的也并非是僞作,與前一說法不同。

    然而說是精畫的料器很有根據,說是胡姓人,則又是一不同的傳聞了。

     至市人,凡屬堆料款之器,無論康、雍、乾諸朝,概謂之古月軒。

    其說則謂曆代此種最精之瓷品,藏庋于此軒,故以此得名也。

     【譯文】 至于古玩市場中人,認為凡屬堆料款的瓷器,無論康熙、雍正、乾隆各朝一概稱作古月軒。

    這種說法的根據是說曆代這種最精美的瓷器制品,都收藏于古月軒,因此而得名。

     是古月軒凡三說:一謂古月軒屬于乾隆之軒名,畫工為金成字旭映者也;一謂古月軒系胡姓人精畫料器,而“乾隆禦制”瓷品仿之也;一謂古月軒為清帝軒名,不專屬乾隆,曆代精制之品均藏于是軒也。

    三說者所聞異詞,所傳聞又異詞。

    要之無論其孰确,一言以蔽之,則凡屬堆料款畫極精細而饒有清氣往來者,皆為最名貴、最瑰寶之品也。

     【譯文】 所以關于“古月軒”共有三種說法:一是古月軒屬于乾隆的軒名,畫工為金成,字旭映;一是古月軒是一個姓胡的人精畫料器,而“乾隆禦制”的瓷器是模仿他的;一是古月軒是清代皇帝軒名,不專屬乾隆,而曆代精制品都收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