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花繪第五

關燈
,而新制亦最多,故百鹿不如十鹿也。

    是等彩繪,皆有康、乾精制,然繼者踵作,未免陳陳相因。

    至二十一鳥、二十喜鵲、十二肖生之類,較為可喜。

    若三羊開泰、五雞、鹌鹑之屬(3),精妙者亦殊足珍。

    然尚不及異獸朝龍與怪獸獅熊之尤為奇偉也。

     【注釋】 (1)百蝠:一百隻蝙蝠,取“蝠”、“福”同音,象征幸福之意。

     (2)百鹿:一百隻鹿,取“鹿”、“祿”同音,象征官高祿厚之意。

    百子:一百個兒子。

    我國古人認為多子多福,傳說周文王百子,因有《百子圖》,寓多子多福之意。

     (3)三羊開泰:《周易》陰陽學說中,十月為坤卦,純陰之象。

    十一月為複卦,一陽生于下。

    十二月為臨卦,二陽生于下。

    正月為泰卦,三陽生于下。

    時當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興盛之象,故稱三陽開泰。

    吉祥圖案以羊寓陽,“三羊”為“三陽”,與日紋和風景等組成紋樣,常見于民間建築,器物裝飾與木版年畫等。

     【譯文】 瓷器上畫百蝠的特别顯得呆滞。

    畫百鹿、百子的要好一些,而新的制品也最多,所以百鹿不如十鹿。

    這類彩繪均有康熙、乾隆年間的精品,但是後來各朝仿制的,未免沿襲老一套,毫無創新。

    至于二十一鳥、二十喜鵲、十二生肖之類,都比較可愛。

    若是三羊開泰、五雞、鹌鹑之類的,做工精妙的也非常珍貴。

    然而還比不上異獸朝龍與怪獸獅熊的雄奇偉絕。

     十二肖生之物以入瓷畫者,乾隆、道光均有之。

    乾隆瓷燈有錦地開光三圓幅,每幅繪生物二者,配景楚楚(1),殊有新趣,燈一對則十二生物适齊矣。

    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2),每花各配以一生物,然是等生物又不按地支生肖者也。

     清 五彩十二月“花神”杯 【注釋】 (1)楚楚:排列整齊貌。

     (2)十二月花卉酒杯:即十二花神酒杯,康熙時造,一套12隻酒杯,各繪花卉一種,相應12個月的時令。

     【譯文】 十二生肖用來作為瓷畫的,乾隆、道光年間均有。

    乾隆瓷燈上有錦地開光的三個圓幅,每幅内繪畫兩個生物,配以風景,排列整齊,饒有趣味,燈為一對,則十二生肖齊備。

    康熙時十二月花卉酒杯,每種花配以一種動物,然而這等生物卻又不按地支生肖而繪制。

     雍正花卉兼草蟲者,多畫絡緯娘、蜻蜓、蚱蜢、蝸牛之屬(1)。

    道光草蟲最喜畫螳螂,其花卉多作碎花(2),以視雍正之善繪折枝者,真如小巫見大巫矣。

    惟繪五毒,差堪鑒錄(3)。

    五毒而兼人物者乃稗官故事也,亦道光窯之别開生面者。

     【注釋】 (1)絡緯娘:蟲名。

    即莎雞,俗稱“絡絲娘”﹑“紡織娘”。

    夏秋夜間振羽作聲,如紡車響,故名。

     (2)五毒:五種有毒性的動物,分别是青蛇、蜈蚣、蠍子、壁虎和蟾蜍。

     (3)差堪:略可。

     【譯文】 雍正時畫的花卉、草蟲,多是絡緯娘、蜻蜓、蚱蜢、蝸牛之類。

    道光時畫草蟲最喜愛畫螳螂,花卉以碎花居多,比起雍正時善畫折枝花來,真好像是小巫見大巫了。

    唯有描畫五毒的制品,還略可鑒賞。

    畫五毒而兼有人物的,是稗官野史的故事,也是道光官窯瓷器中别開生面的一類。

     瓷品滿畫花朵,種種色色,形狀不一者謂之萬花,以黑地者為最貴,即白地者亦可珍。

    若中有五蝠者,則乾隆五福堂物也,雖嘉、道仿制之品,價值亦巨。

    花之形狀大小偏反,各盡其緻。

    繁密之極,蓋幾不見有地矣。

     【譯文】 瓷器上滿畫花朵,各式各樣,形态不一的稱作萬花,以黑色地為最貴,即使白色地的也很珍貴。

    若中間畫有五隻蝙蝠的,則是乾隆五福堂的瓷器,雖然是嘉慶、道光仿制的瓷器,價值也很高。

    花朵的大小偏側,各盡其妙。

    繁密非常,幾乎看不到還有胎底。

     嘉、道之間所畫樓台之畫,書有地名者,大約繪西湖景為多,繪廬山十景者亦有之(1)。

    至有繪海珠景者,乃粵人向景德鎮窯定制之品,而非出于廣窯所自制也。

    又有羊城八景之類(2),亦然。

     【注釋】 (1)廬山十景:指江西廬山的十個著名景點,分别是錦繡仙洞、含鄱吐日、五老聽泉、白鹿書院、植物王國、花徑覓春、别墅春秋、黃龍寶樹、雲中街市、龍崖天池。

     (2)羊城八景:指廣州的八個著名景點,曆代所指不一。

    羊城,即五羊城,廣州的别稱。

     【譯文】 嘉慶、道光年間所畫的樓台而寫有地名的,以繪西湖的為最多,繪廬山十景的也有一些。

    至于繪有海珠風景的,乃是廣東人向景德鎮窯定制的瓷器,而不是廣窯自己燒造的。

    還有繪羊城八景之類的也同樣如此。

     雕瓷之巧者,有陳國治、王炳榮諸人(1),所作品精細中饒有畫意。

    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極神似,故謂此等釉為仿竹木、象牙之釉也。

    至于仿漆之器,精雕花紋,所塗之釉又極似漆,或謂有竟髹以漆者。

     【注釋】 (1)陳國治:祁門(今安徽祁門)人,清道光、鹹豐間景德鎮著名雕瓷藝人。

    善瓷雕花卉,仿竹木、象牙器形神俱備,仿漆器釉色極似髹漆。

    王炳榮:清朝同治、光緒年間景德鎮瓷雕名家,傳世以文房用具為多。

     【譯文】 雕瓷的能工巧匠有陳國治、王炳榮等人,所作器物精細之中透着幾分詩情畫意。

    他們作的仿木、仿竹、仿象牙的瓷器,非常相似,所以稱這類釉為仿竹木釉、仿象牙釉。

    至于仿漆器,精雕花紋,塗的釉很像漆,或說其中竟有使用髹漆的制品。

     嵌花之制(1),清初已盛行。

    康窯筆洗嵌龍螭者常有(2),若嵌九螭之杯尤佳。

    九螭聚于一處,蜿蜒浮突,有一尾口銜小螭,餘螭繞之成杯耳形,隽品也。

    乾窯胭脂水瓶,有一螭盤繞瓶身,概屬脂水釉,亦稱罕觏。

    若上方供品,或數小兒作牽索狀之瓶,或小兒遊戲突出全身之瓶,或十八羅漢一一突嵌之瓶,皆可寶貴。

     【注釋】 (1)嵌花之制:嵌花的瓷器。

    嵌花,本卷前述曰:“若不由本身出花而别刻花嵌入者,則又當謂之嵌花。

    ” (2)筆洗:文房用具中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

     【譯文】 嵌花的制品在清初已經盛行。

    康熙官窯筆洗常有嵌龍、螭的,如果嵌九螭的杯具就更為絕妙。

    九螭聚在一處,蜿蜒浮雕而凸起,有一條口銜小螭,其餘各螭環繞成杯耳形狀,乃是佳品。

    乾隆官窯胭脂水瓶,有一螭盤繞于瓶身上,均屬于胭脂水釉,也可稱罕見。

    若是皇家貢品,有的是幾個兒童作牽繩狀的瓷瓶,或者是兒童遊戲突出全身的瓷瓶,或者是十八羅漢一一嵌在瓶身上,都非常寶貴。

     雍正豆彩花果之盤,其所繪花枝有若字形者,虬結連蜷(1),不甚可識。

    或謂乃藏滿、蒙文于其内也。

    此後道光亦有之。

     【注釋】 (1)虬(qiú):古代傳說有角的龍。

     【譯文】 雍正豆彩花果盤,所繪花枝有很像字形的,彎曲盤結,難以認識。

    或者說是暗藏滿、蒙文字于其内。

    此後道光年間也曾有過類似的瓷器。

     百鳥歸巢,繪百鳥一一不同,極飛翔動靜之緻,後仿者頗多,神采殊失。

    若繪喜鵲三十隻者,有一紅月,名曰一月三十喜,又名日日見喜,皆吉祥語也。

    若不足三十者,即以其數名之曰若幹喜,雜以紅梅,亦頗不俗。

     【譯文】 百鳥歸巢,所畫百鳥各不相同,飛翔、動靜描繪得淋漓盡緻,後世仿品很多,但神采盡失。

    若是繪畫三十隻喜鵲的器皿,圖中有一紅月,稱作一月三十喜,又叫日日見喜,都是所謂的吉祥語。

    如果不夠三十隻的,即以其數目稱呼為若幹“喜”,夾雜繪有紅梅,也很不俗氣。

     道光所繪人物,亦有極精者。

    惟好于人物之旁,位置琴棋書畫之屬,又題詩于其間,或書傳于其後,雖存論世知人之意,而乏配景布局之觀,故鑒家抑之。

     【譯文】 道光年間所繪人物也有極其精細的。

    隻是好在人物之旁設置琴棋書畫之類,并且在其間題詩,或者在後面寫小傳,雖然有知人論世的意思,然而缺乏配景布置的觀感,因此鑒賞家多鄙視。

     明瓷之畫也,用筆粗疏而古氣橫溢,且有奇趣。

    其地之色釉濃厚深穆,卻非後來所有。

    康熙畫花,于肆奡之中而行其缜密,于工緻之中而寓其高古。

    雍正則逸麗而秀倩。

    若乾隆則繁密富麗之極,而時露清氣。

    其顔料之色澤,又一代有一代之特色,而不容以相掩。

    要而言之,皆非後來所及而已。

     【譯文】 明代瓷器的繪畫,用筆粗疏而古氣縱橫,并且富有奇趣。

    其胎底作為底色用的顔色濃厚深沉,卻非後來所能做到。

    康熙時所畫的花紋能在豪放矯健中而顯出細緻,工緻之中而寄托高古。

    雍正時制品則雅麗而秀美。

    到乾隆年間則富麗堂皇中而時露清高之氣。

    至于其所用顔料的色澤,也是一代有一代的特色,而不容相互掩飾。

    簡要說來,都不是後世所能達到的。

     【點評】 瓷之花繪是其作為藝術品的第一道風景,向來為制作與收藏者所重。

    本章綜論瓷之花繪,主要内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考其瓷有花繪肇始及其曆代變遷。

    瓷之花繪在宋代定、耀、磁諸窯已經流行,至今仍見珍品,而瓷之有花繪當在宋代以前早就開始了。

    其後遞衍嬗變,明清二代由仿定窯、章龍泉窯等進而創造,無論仿制或自創,均有其價值。

    此瓷之花繪發展的大略。

     二論花繪之種類。

    一是以瓷之本身出花者。

    其中以技法分有雕花。

    宋瓷定窯、章龍泉窯之雕花,有平雕、凸雕、凹雕。

    三者亦分别名暗花、法花、劃花。

    平雕與凹雕實即後世乾隆朝之雕瓷,但與近來之刻瓷不是一回事;又定窯又以成花之工具分,刀刻者為劃花,針刺者為繡花,版印者為印花,錐鑿者為錐花,筆堆者為堆花。

    印花亦稱法花,或又稱鼓花,堆花又名填白,皆市肆間随意為之;又素瓷雕花以品質分則有影青、玲珑、堆料花。

    影青中别有隐青。

    法花興起于元,盛于明,清初有仿制,而乾隆後即罕見。

    二是不由瓷本身出花而别刻花嵌入者,謂之嵌花。

     三論花繪樣式之創始。

    底内繪花始于永樂壓手杯,相沿至乾隆以後即少見;畫詩句入瓷以及夾彩、戗金之制,均始自宣(德)窯;雞缸始自成化,至清末尤有仿制;畫秋千士女、鬥龍舟、周茂叔愛蓮、五子相戲、八吉祥、西番蓮、錦灰堆等,起自成(化)窯;兩面彩、捧字始自明嘉靖,而捧回回字始自萬曆,等等,有明一代瓷之花繪創制甚多。

     四論花繪之風格。

    嘉靖、萬曆樸拙高古;康熙畫筆有明代遺風,為清代冠;雍正花卉草蟲,得沒骨之妙,奕奕有神,而人物山水遜于康熙;乾隆吸納西洋畫法,規矩花堪稱觀止,人物畫尤極工緻,古月軒是其代表;道光間改七芗、王小梅,均一代名家。

    近日仿康熙青花、乾隆人物亦有極精者。

     五論花繪題材。

    有人物,有故事,明瓷所繪如周茂叔愛蓮、陶淵明賞菊、竹林七賢、流觞曲水;康熙瓷所繪如飲中八仙、十八學士、十八羅漢;道光所繪《無雙譜》等,其标新立異者大都取材小說,明末清初即有取材《封神演義》者,乾隆間則曆代小說人物應有盡有。

    康熙間仕女已有繪弓鞋纖趺之惡習,至雍正間乃有繪劇場妝者。

    乾隆間以古月軒所繪聲價最高,而其時貢品已有繪西方人物者,為西商所珍。

    西商所貴者尚有戰争圖,謂之刀馬人;有文字,如梵文、經語、百福、百壽字、阿拉伯文字以及詩、詞、歌、賦、頌等。

    其他題材尚有動物、植物、山水、文字等。

    例舉有康(熙)窯所畫松樹,素彩海馬碗,龍盤始自宋代定窯,一龍一鳳或不止一龍一鳳者皆為禦用;畫小兒遊戲亦始自明代,康窯九桃盤,過枝花盤始自明成化,以及《耕織圖》、八仙、厭勝瓷品、十二生肖、十二月花卉、樓台等。

    并附說雕瓷名家仿木或象牙、漆諸作,以及嵌花名品、雍正豆彩花果之盤、“百鳥歸巢”等等。

     最後總論明清花繪成就曰:“明瓷之畫也,用筆粗疏而古氣橫溢,且有奇趣。

    其地之色釉濃厚深穆,卻非後來所有。

    康熙畫花,于肆之中而行其缜密,于工緻之中而寓其高古。

    雍正則逸麗而秀倩。

    若乾隆則繁密富麗之極,而時露清氣。

    其顔料之色澤,又一代有一代之特色,而不容以相掩。

    要而言之,皆非後來所及而已。

    ” 綜上本章說花繪,于曆代變遷,種類樣式,名家名品,名題名式,高下優劣,皆有述評。

    其行文則既面面俱到,又重點突出;既縱橫交錯,又條理分明。

    使見每代每式,變動不居,既精彩紛纭,又潮起潮落,作者所謂“一代有一代之特色”,不僅在“顔料之色澤”,而在花繪乃至瓷藝之全體。

    但結末“要而言之,皆非後來所及而已”,實作者身處衰世所見所感,百年以後至于今,我國瓷藝有新的發展,其所說已不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