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花繪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人且至興大獄。
若九龍,若海水飛獅龍,若龍捧八卦之類,又皆明瓷之卓卓有名者也(1)。
康、雍釉裡紅之品,雲龍夭矯,尤以不見全身或兼釉裡藍雲者為佳。
至乾窯胭脂水、堆料花之龍,亦非恒品。
大抵繪龍貴夫特别,若闆滞無奇,不外穿雲趕珠之屬,則誠不足貴。
至出乎習見之外,而戛戛獨造者(2),是又烏能以陳俗目之! 【注釋】 (1)卓卓:特立,高超出衆的樣子。
(2)戛戛獨造:形容文章别出心裁,富有獨創性。
【譯文】 所不喜歡畫龍的瓷器,像五彩盤龍之類,沒有什麼特色而嫌其陳舊庸俗。
若教子升天的瓷杯,古人還會引來牢獄之災。
像九龍、海水飛獅龍、龍捧八卦之類的制品,又都是明瓷中高超出衆之品。
康熙、雍正年間的釉裡紅瓷器,雲龍身形矯健,尤其以不見全身或者兼有釉裡藍雲的為佳妙。
至于乾隆官窯的胭脂水、堆料花的龍紋也不是一般的制品。
大概畫龍貴在特殊,如果呆闆不動,毫無奇異,不外乎穿雲趕珠之類的,則實在不足寶貴。
若出于日常所見之外,而别出心裁的制品,又怎能以陳俗看待呢! 瓷之繪一龍一鳳者,大抵皆曆代君主大婚時所制,以志紀念者也。
宣德青花最有名,近則康、乾之品,亦足為世重矣。
至所繪不止一龍一鳳者,則大都取禦用之意,而不關乎大婚紀念也。
【譯文】 瓷器上畫一龍一鳳的,大多都是曆代君主大婚時所制作的,以作紀念。
宣德青花最有名,近來康熙、乾隆年間的制品,亦足以為世人所看重。
至于所繪不止一龍一鳳的,大都表示禦用的意思,而無關于大婚紀念。
繪小兒遊戲之畫,亦自明始,謂之耍娃娃。
有五子、有八子、有九子、有十六子、有百子。
百子之制,道光時尤為盛行。
近所見百子舞龍燈、十六子在魚缸邊遊戲之類,則新制甚夥,殊不足貴。
九子穿串枝蓮之瓶,若乾窯者,價值殊巨。
至五子奪魁、或九子奪魁之屬(1),則稍近于平庸矣。
【注釋】 (1)五子奪魁:民間吉祥圖案。
古代科舉考試,父母望子登科及第。
然每科狀元全國僅一名,故望五子各自努力争取。
圖案常作大兒手中持一盔帽,“盔”、“魁”同音,以示奪盔者即象征高中狀元之意。
五子奪魁的由來,在五代晚期,漁陽(今北京密雲)人窦禹鈞很會教育子女,他的五個兒子後來個個都很有成就,被人稱為“燕山窦氏五龍”。
畫中表現的是兄弟們嬉戲的情景。
【譯文】 繪兒童遊戲的圖畫也是從明代開始的,稱作耍娃娃。
有五子、八子、九子、十六子、百子的分别。
百子之制,在道光年間尤為盛行。
近來所見到百子舞龍燈、十六子在魚缸邊遊戲之類的,則新的制品很多,但都無足珍貴。
九子穿串枝蓮的花瓶,若是乾隆官窯瓷器,則價值特别昂貴。
至于五子奪魁、或九子奪魁之類的,則就近于平庸了。
繪桃實九顆連帶枝葉者,謂之九桃。
康窯大瓶,價亦不資。
此後九桃瓶、罐、盤、碗,代有踵作。
雍正九桃盤多作豆彩,又兼外繪團鶴者,亦足珍也。
又有八桃及二十餘桃者。
【譯文】 繪有連枝帶葉的桃實九顆,稱作九桃。
康熙官窯大瓶,價值也十分昂貴。
此後九桃瓶、罐、盤、碗,曆代均有制作。
雍正年間的九桃盤多作豆彩,有的外面加繪團鶴,也十分珍貴。
還有畫八個桃或二十餘桃的器皿。
過枝花杯、碗,雅稱隽品。
過枝者,自彼面達于此面,枝葉連屬之謂也。
成化開其先,雍正繼其軌。
雍窯多畫翠竹、碧桃,又有兼繪采鳳者。
至道光時,盛行過枝癞瓜及過枝葡萄,雍窯已多遜色,然較勝于尋常繪花卉者。
【譯文】 過枝花的杯、碗,雅稱精品。
所謂過枝,是指從那面到這面枝葉相連不斷的意思。
成化年間開其先河,雍正年間繼承發展。
雍正官窯多畫翠竹、碧桃,還有的兼畫彩鳳。
到道光時,盛行過枝癞瓜及過枝葡萄,與雍正官窯相比已多有遜色,但是尚能略勝平常繪畫花卉的制品。
瓷品之畫,以繪人物為上,繪獸次之,花卉、山水又次之。
至錦灰堆者,即俗所謂規矩花(1),在管見頗為不取(2)。
然乾隆之精品,于極華缛之中饒有清空之處,不盡填滿也。
精者華腴富麗,恍見黨太尉貂裘羊酒之風(3),夫亦足以自豪矣。
【注釋】 (1)規矩花:工筆花鳥畫。
(2)管見:狹隘的見識,如從管中窺物,為自謙見識淺小之辭。
(3)黨太尉貂裘羊酒之風:指豪放不羁、揮金如土的人生态度。
此用典似有誤,當作黨太尉羊酒為一事,貂裘為另一事。
前事本《詩話總龜前集》卷四十一《诙諧門下》載:“世傳陶穀學士買得黨太尉家故妓,過定陶,取雪水烹團茶,謂妓曰:‘黨太尉應不識此。
’妓曰:‘彼粗人,安有此景?但能以銷金暖帳下淺斟低唱吃羊羔兒酒爾。
’穀愧其言。
”羊酒,即羊羔兒酒。
後事本《晉書·阮孚傳》載:“(孚)遷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嘗以金貂換酒,複為所司彈劾。
”貂裘,貂皮做的大衣。
【譯文】 瓷器上的繪畫,以繪畫人物為上,畫鳥獸的稍次,畫花卉、山水的又次。
至于錦灰堆,即俗稱作規矩花的,依我個人的愚見認為并不可取。
但乾隆年間的精品,在極盡華麗繁缛之時,仍留有清淡空虛之處,不完全填滿花紋。
精緻者華美豐腴,富麗堂皇,恍惚中看到黨太尉貂裘羊酒的風貌,如此也足以自豪。
仙女乘槎之杯(1),雍、乾、嘉、道均有之。
海水往往淺雕,乃在後葉。
其初海水以極細之筆繪之,更勝于淺雕者。
又,此杯器之中心繪一紅日,彩雲繞之,覺亦秀倩可寶。
【注釋】 (1)乘槎:亦作“乘楂”。
乘坐竹、木筏。
傳說天河與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遂立飛閣于楂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織女、牽牛。
此人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
”後至蜀,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
”正是此人到天河時。
見晉張華《博物志》卷十。
【譯文】 仙女乘槎的瓷杯,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各朝均有。
海水往往用淺雕的方法,乃是清代後期制品。
在初期是用極細的筆描繪海水,更勝過淺雕。
再有這種杯子中心還繪有一輪紅日,彩雲缭繞,也覺得秀美可寶。
《耕織圖》為康熙官窯精品(1),兼有禦制詩,楷亦精美,聲價殆侔于雞缸也。
若乾隆之繪田家樂者,亦猶耕織遺意。
又有漁家樂兼繪仕女者,則不禁誦漁洋“青荷中婦鏡,黃竹女兒箱”之句(2),為之神往不置。
【注釋】 (1)《耕織圖》:古代男耕女織,是最基本的生産活動,從而為世所重,畫家亦以為題材。
南宋劉松年曾畫有《耕織圖》,同時另有《農耕二十一圖》并《紡織二十四圖》,有木刻流傳。
清康熙帝命内廷畫家重繪《耕圖》與《織圖》各23幅。
乾隆亦曾命冷枚、陳枚各繪《耕織圖》。
瓷器上出現的耕織圖紋,始見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五十一年(1712)以後廣為流行,并成為傳統題材,多用青花或五彩表現。
(2)漁洋:即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漁洋山人。
順治十五年(1659)進士,康熙朝官至刑部尚書。
卒谥文簡。
新城(今山東桓台)人,常自稱濟南人。
倡“神韻詩”,康熙間文壇盟主,被譽為“一代正宗”。
著有《漁洋詩文集》、《池北偶談》等。
“青荷”二詩句:見王士祯《漁陽精華錄》卷一《秋柳四首》之二,原詩作“浦裡清荷中婦鏡,江幹黃竹女兒箱”。
上句惠棟注引徐夔曰:“梁江從簡《采荷諷》:‘欲持荷作柱,荷弱不勝梁。
欲持荷作鏡,荷暗本無光。
’”中婦鏡,家中主婦用的鏡子。
下句惠棟注引徐夔曰:“樂府《黃竹子》:‘江幹黃竹子,堪作女兒箱。
’”女兒箱,女子的衣箱。
清 青花耕織圖碗 【譯文】 《耕織圖》是康熙官窯花繪的精品,兼題有禦制詩,楷書也很精美,聲價幾乎與雞缸杯不相上下。
像乾隆年間的田家樂制品,也還有耕織圖的遺意。
還有繪漁家樂兼畫仕女圖的瓷器,則令人不禁吟誦王漁洋的“青荷中婦鏡,黃竹女兒箱”的詩句,讓人向往不已。
乾隆人物工緻絕倫,故事則舉漢晉以來暨唐人小說(1),幾于應有盡有。
下至《西廂》、《三國》、《水浒》之倫,亦窮秀極妍,并稱佳妙。
至末葉乃益曼衍(2),如“水浸金山”等不經之事實(3),亦入繪事。
蓋争奇鬥巧,踵事增華(4),勢必至也。
然明末清初,已有采取《封神演義》繪千裡眼、順風耳者(5),則又不自乾隆始矣。
【注釋】 (1)唐人小說:即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說,内容多傳述奇聞異事,後人稱為“唐代傳奇”,或稱“唐傳奇”。
(2)曼衍:蔓延。
(3)水浸金山:出《白蛇傳》故事。
故事說蛇仙白素貞尋夫,與僧法海鬥法而水漫金山寺。
金山寺,在今江蘇鎮江。
(4)踵事增華:繼續前人之業,使更加完善美好。
踵,腳後跟,用為動詞,表繼續。
(5)《封神演義》:古代神魔小說,明許仲琳(或陳仲琳)撰。
一說為明代道士陸西星。
千裡眼、順風耳:《封神演義》中虛構的軒轅廟中的兩個鬼使。
見該書第九十回。
【譯文】 乾隆官窯的人物畫,精工細緻,無與倫比,所畫的故事多來自漢晉以後的掌故以及唐人小說,幾乎應有盡有。
下至《西廂記》、《三國演義》、《水浒傳》之類,也極其秀麗,同樣稱作佳作。
到了清末則更加繁衍,如“水浸金山”等傳說不實的故事也有所描畫。
這是因為争奇鬥豔、踵事增華的必然結果。
然而明末清初就已經有反映《封神演義》裡千裡眼、順風耳的瓷器繪畫,如此看來,就又不是從乾隆年間才開始的了。
康、雍瓷品所繪八仙帶有水波紋者,呂洞賓旁立一人(1),頭戴柳枝,狀殊怪異,俗謂之柳樹精(2)。
乾、道諸窯仿者,亦同斯制。
若八仙而無水波紋配以他景者,則不帶柳樹精也。
又,康瓷八仙盤具,其中必兼繪南極老人及麻姑、童子、仙鹿(3),亦有但繪南極、童子等而不繪麻姑者。
【注釋】 (1)呂洞賓(798—?):唐代詩人,名岩,字洞賓。
傳說後來入道成仙,為八仙之一,稱呂祖、純陽子、呂純陽等。
《全唐詩》收有他的詩,皆關于修道學仙者。
(2)柳樹精:柳樹成精的妖怪,小說《飛劍記》中呂洞賓所收的一個随行不離的徒弟。
(3)南極老人:又叫“老人星”,即壽星。
麻姑:道教女仙之一,見葛洪《神仙傳》。
舊時為女性祝壽多贈麻姑像,取名“麻姑獻壽”。
【譯文】 康熙、雍正年間瓷器上所繪八仙并帶有水波紋的制品,在呂洞賓旁站立一人,頭帶柳枝,樣子非常怪異,俗稱作柳樹精。
乾隆、道光各窯的仿品也是同樣。
若是八仙而無水波紋,配以其他景緻的,則不帶柳樹精。
又有康熙官窯八仙盤等器皿,其中必定兼繪南極老人、麻姑、童子、仙鹿,但也有隻繪南極老人、童子等,而不繪麻姑的。
厭勝瓷品(1),頗為猥亵。
明穆宗好内(2),故隆慶杯、碗始有之。
康、雍、乾、道諸朝亦有遞作者,旁及花囊、屏、枕諸器(3),風斯靡矣。
然漢廣川王畫屋已有此種(4),則濫觞為已古矣。
若但寫風懷含蓄不露者(5),猶為彼勝于此。
【注釋】 (1)厭勝:意即“厭而勝之”,系用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制勝所厭惡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
古代方術之一。
“厭”字此處念yā(陰平韻),通“壓”,有傾覆、适合、抑制、堵塞、掩藏、壓制等義。
(2)明穆宗:即朱載垕(1537—1572),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
嘉靖四十五年(1566)繼位,翌年改元隆慶,在位6年卒。
好内:貪戀妻妾姬侍。
(3)花囊:中國古代花器的一種。
(4)漢廣川王:《漢書》卷五十三《列傳·景十三王》:“趙敬肅王彭祖以孝景前二年立為廣川王。
”并載其生活淫亂。
廣川,今河北景縣廣川鎮。
畫屋:事不詳,當指屋内畫男女猥亵故事。
(5)風懷:猶風情,指男女相愛的情懷。
【譯文】 厭勝瓷器,相當淫穢。
明穆宗貪戀女色,所以隆慶年間的杯、碗才有此類制品。
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各朝,也有繼續制作的,并且涉及到花囊、屏風、枕頭等器具,風氣由此敗壞。
然而漢代廣川王的畫屋已經有這種畫了,則可知起源已經很久了。
若僅僅描畫男女的愛情,含蓄而不顯露的制品,還可認為彼勝于此。
繪百蝠者(1),殊嫌呆滞。
百鹿、百子較勝(2)
若九龍,若海水飛獅龍,若龍捧八卦之類,又皆明瓷之卓卓有名者也(1)。
康、雍釉裡紅之品,雲龍夭矯,尤以不見全身或兼釉裡藍雲者為佳。
至乾窯胭脂水、堆料花之龍,亦非恒品。
大抵繪龍貴夫特别,若闆滞無奇,不外穿雲趕珠之屬,則誠不足貴。
至出乎習見之外,而戛戛獨造者(2),是又烏能以陳俗目之! 【注釋】 (1)卓卓:特立,高超出衆的樣子。
(2)戛戛獨造:形容文章别出心裁,富有獨創性。
【譯文】 所不喜歡畫龍的瓷器,像五彩盤龍之類,沒有什麼特色而嫌其陳舊庸俗。
若教子升天的瓷杯,古人還會引來牢獄之災。
像九龍、海水飛獅龍、龍捧八卦之類的制品,又都是明瓷中高超出衆之品。
康熙、雍正年間的釉裡紅瓷器,雲龍身形矯健,尤其以不見全身或者兼有釉裡藍雲的為佳妙。
至于乾隆官窯的胭脂水、堆料花的龍紋也不是一般的制品。
大概畫龍貴在特殊,如果呆闆不動,毫無奇異,不外乎穿雲趕珠之類的,則實在不足寶貴。
若出于日常所見之外,而别出心裁的制品,又怎能以陳俗看待呢! 瓷之繪一龍一鳳者,大抵皆曆代君主大婚時所制,以志紀念者也。
宣德青花最有名,近則康、乾之品,亦足為世重矣。
至所繪不止一龍一鳳者,則大都取禦用之意,而不關乎大婚紀念也。
【譯文】 瓷器上畫一龍一鳳的,大多都是曆代君主大婚時所制作的,以作紀念。
宣德青花最有名,近來康熙、乾隆年間的制品,亦足以為世人所看重。
至于所繪不止一龍一鳳的,大都表示禦用的意思,而無關于大婚紀念。
繪小兒遊戲之畫,亦自明始,謂之耍娃娃。
有五子、有八子、有九子、有十六子、有百子。
百子之制,道光時尤為盛行。
近所見百子舞龍燈、十六子在魚缸邊遊戲之類,則新制甚夥,殊不足貴。
九子穿串枝蓮之瓶,若乾窯者,價值殊巨。
至五子奪魁、或九子奪魁之屬(1),則稍近于平庸矣。
【注釋】 (1)五子奪魁:民間吉祥圖案。
古代科舉考試,父母望子登科及第。
然每科狀元全國僅一名,故望五子各自努力争取。
圖案常作大兒手中持一盔帽,“盔”、“魁”同音,以示奪盔者即象征高中狀元之意。
五子奪魁的由來,在五代晚期,漁陽(今北京密雲)人窦禹鈞很會教育子女,他的五個兒子後來個個都很有成就,被人稱為“燕山窦氏五龍”。
畫中表現的是兄弟們嬉戲的情景。
【譯文】 繪兒童遊戲的圖畫也是從明代開始的,稱作耍娃娃。
有五子、八子、九子、十六子、百子的分别。
百子之制,在道光年間尤為盛行。
近來所見到百子舞龍燈、十六子在魚缸邊遊戲之類的,則新的制品很多,但都無足珍貴。
九子穿串枝蓮的花瓶,若是乾隆官窯瓷器,則價值特别昂貴。
至于五子奪魁、或九子奪魁之類的,則就近于平庸了。
繪桃實九顆連帶枝葉者,謂之九桃。
康窯大瓶,價亦不資。
此後九桃瓶、罐、盤、碗,代有踵作。
雍正九桃盤多作豆彩,又兼外繪團鶴者,亦足珍也。
又有八桃及二十餘桃者。
【譯文】 繪有連枝帶葉的桃實九顆,稱作九桃。
康熙官窯大瓶,價值也十分昂貴。
此後九桃瓶、罐、盤、碗,曆代均有制作。
雍正年間的九桃盤多作豆彩,有的外面加繪團鶴,也十分珍貴。
還有畫八個桃或二十餘桃的器皿。
過枝花杯、碗,雅稱隽品。
過枝者,自彼面達于此面,枝葉連屬之謂也。
成化開其先,雍正繼其軌。
雍窯多畫翠竹、碧桃,又有兼繪采鳳者。
至道光時,盛行過枝癞瓜及過枝葡萄,雍窯已多遜色,然較勝于尋常繪花卉者。
【譯文】 過枝花的杯、碗,雅稱精品。
所謂過枝,是指從那面到這面枝葉相連不斷的意思。
成化年間開其先河,雍正年間繼承發展。
雍正官窯多畫翠竹、碧桃,還有的兼畫彩鳳。
到道光時,盛行過枝癞瓜及過枝葡萄,與雍正官窯相比已多有遜色,但是尚能略勝平常繪畫花卉的制品。
瓷品之畫,以繪人物為上,繪獸次之,花卉、山水又次之。
至錦灰堆者,即俗所謂規矩花(1),在管見頗為不取(2)。
然乾隆之精品,于極華缛之中饒有清空之處,不盡填滿也。
精者華腴富麗,恍見黨太尉貂裘羊酒之風(3),夫亦足以自豪矣。
【注釋】 (1)規矩花:工筆花鳥畫。
(2)管見:狹隘的見識,如從管中窺物,為自謙見識淺小之辭。
(3)黨太尉貂裘羊酒之風:指豪放不羁、揮金如土的人生态度。
此用典似有誤,當作黨太尉羊酒為一事,貂裘為另一事。
前事本《詩話總龜前集》卷四十一《诙諧門下》載:“世傳陶穀學士買得黨太尉家故妓,過定陶,取雪水烹團茶,謂妓曰:‘黨太尉應不識此。
’妓曰:‘彼粗人,安有此景?但能以銷金暖帳下淺斟低唱吃羊羔兒酒爾。
’穀愧其言。
”羊酒,即羊羔兒酒。
後事本《晉書·阮孚傳》載:“(孚)遷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嘗以金貂換酒,複為所司彈劾。
”貂裘,貂皮做的大衣。
【譯文】 瓷器上的繪畫,以繪畫人物為上,畫鳥獸的稍次,畫花卉、山水的又次。
至于錦灰堆,即俗稱作規矩花的,依我個人的愚見認為并不可取。
但乾隆年間的精品,在極盡華麗繁缛之時,仍留有清淡空虛之處,不完全填滿花紋。
精緻者華美豐腴,富麗堂皇,恍惚中看到黨太尉貂裘羊酒的風貌,如此也足以自豪。
仙女乘槎之杯(1),雍、乾、嘉、道均有之。
海水往往淺雕,乃在後葉。
其初海水以極細之筆繪之,更勝于淺雕者。
又,此杯器之中心繪一紅日,彩雲繞之,覺亦秀倩可寶。
【注釋】 (1)乘槎:亦作“乘楂”。
乘坐竹、木筏。
傳說天河與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遂立飛閣于楂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織女、牽牛。
此人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
”後至蜀,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
”正是此人到天河時。
見晉張華《博物志》卷十。
【譯文】 仙女乘槎的瓷杯,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各朝均有。
海水往往用淺雕的方法,乃是清代後期制品。
在初期是用極細的筆描繪海水,更勝過淺雕。
再有這種杯子中心還繪有一輪紅日,彩雲缭繞,也覺得秀美可寶。
《耕織圖》為康熙官窯精品(1),兼有禦制詩,楷亦精美,聲價殆侔于雞缸也。
若乾隆之繪田家樂者,亦猶耕織遺意。
又有漁家樂兼繪仕女者,則不禁誦漁洋“青荷中婦鏡,黃竹女兒箱”之句(2),為之神往不置。
【注釋】 (1)《耕織圖》:古代男耕女織,是最基本的生産活動,從而為世所重,畫家亦以為題材。
南宋劉松年曾畫有《耕織圖》,同時另有《農耕二十一圖》并《紡織二十四圖》,有木刻流傳。
清康熙帝命内廷畫家重繪《耕圖》與《織圖》各23幅。
乾隆亦曾命冷枚、陳枚各繪《耕織圖》。
瓷器上出現的耕織圖紋,始見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五十一年(1712)以後廣為流行,并成為傳統題材,多用青花或五彩表現。
(2)漁洋:即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漁洋山人。
順治十五年(1659)進士,康熙朝官至刑部尚書。
卒谥文簡。
新城(今山東桓台)人,常自稱濟南人。
倡“神韻詩”,康熙間文壇盟主,被譽為“一代正宗”。
著有《漁洋詩文集》、《池北偶談》等。
“青荷”二詩句:見王士祯《漁陽精華錄》卷一《秋柳四首》之二,原詩作“浦裡清荷中婦鏡,江幹黃竹女兒箱”。
上句惠棟注引徐夔曰:“梁江從簡《采荷諷》:‘欲持荷作柱,荷弱不勝梁。
欲持荷作鏡,荷暗本無光。
’”中婦鏡,家中主婦用的鏡子。
下句惠棟注引徐夔曰:“樂府《黃竹子》:‘江幹黃竹子,堪作女兒箱。
’”女兒箱,女子的衣箱。
清 青花耕織圖碗 【譯文】 《耕織圖》是康熙官窯花繪的精品,兼題有禦制詩,楷書也很精美,聲價幾乎與雞缸杯不相上下。
像乾隆年間的田家樂制品,也還有耕織圖的遺意。
還有繪漁家樂兼畫仕女圖的瓷器,則令人不禁吟誦王漁洋的“青荷中婦鏡,黃竹女兒箱”的詩句,讓人向往不已。
乾隆人物工緻絕倫,故事則舉漢晉以來暨唐人小說(1),幾于應有盡有。
下至《西廂》、《三國》、《水浒》之倫,亦窮秀極妍,并稱佳妙。
至末葉乃益曼衍(2),如“水浸金山”等不經之事實(3),亦入繪事。
蓋争奇鬥巧,踵事增華(4),勢必至也。
然明末清初,已有采取《封神演義》繪千裡眼、順風耳者(5),則又不自乾隆始矣。
【注釋】 (1)唐人小說:即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說,内容多傳述奇聞異事,後人稱為“唐代傳奇”,或稱“唐傳奇”。
(2)曼衍:蔓延。
(3)水浸金山:出《白蛇傳》故事。
故事說蛇仙白素貞尋夫,與僧法海鬥法而水漫金山寺。
金山寺,在今江蘇鎮江。
(4)踵事增華:繼續前人之業,使更加完善美好。
踵,腳後跟,用為動詞,表繼續。
(5)《封神演義》:古代神魔小說,明許仲琳(或陳仲琳)撰。
一說為明代道士陸西星。
千裡眼、順風耳:《封神演義》中虛構的軒轅廟中的兩個鬼使。
見該書第九十回。
【譯文】 乾隆官窯的人物畫,精工細緻,無與倫比,所畫的故事多來自漢晉以後的掌故以及唐人小說,幾乎應有盡有。
下至《西廂記》、《三國演義》、《水浒傳》之類,也極其秀麗,同樣稱作佳作。
到了清末則更加繁衍,如“水浸金山”等傳說不實的故事也有所描畫。
這是因為争奇鬥豔、踵事增華的必然結果。
然而明末清初就已經有反映《封神演義》裡千裡眼、順風耳的瓷器繪畫,如此看來,就又不是從乾隆年間才開始的了。
康、雍瓷品所繪八仙帶有水波紋者,呂洞賓旁立一人(1),頭戴柳枝,狀殊怪異,俗謂之柳樹精(2)。
乾、道諸窯仿者,亦同斯制。
若八仙而無水波紋配以他景者,則不帶柳樹精也。
又,康瓷八仙盤具,其中必兼繪南極老人及麻姑、童子、仙鹿(3),亦有但繪南極、童子等而不繪麻姑者。
【注釋】 (1)呂洞賓(798—?):唐代詩人,名岩,字洞賓。
傳說後來入道成仙,為八仙之一,稱呂祖、純陽子、呂純陽等。
《全唐詩》收有他的詩,皆關于修道學仙者。
(2)柳樹精:柳樹成精的妖怪,小說《飛劍記》中呂洞賓所收的一個随行不離的徒弟。
(3)南極老人:又叫“老人星”,即壽星。
麻姑:道教女仙之一,見葛洪《神仙傳》。
舊時為女性祝壽多贈麻姑像,取名“麻姑獻壽”。
【譯文】 康熙、雍正年間瓷器上所繪八仙并帶有水波紋的制品,在呂洞賓旁站立一人,頭帶柳枝,樣子非常怪異,俗稱作柳樹精。
乾隆、道光各窯的仿品也是同樣。
若是八仙而無水波紋,配以其他景緻的,則不帶柳樹精。
又有康熙官窯八仙盤等器皿,其中必定兼繪南極老人、麻姑、童子、仙鹿,但也有隻繪南極老人、童子等,而不繪麻姑的。
厭勝瓷品(1),頗為猥亵。
明穆宗好内(2),故隆慶杯、碗始有之。
康、雍、乾、道諸朝亦有遞作者,旁及花囊、屏、枕諸器(3),風斯靡矣。
然漢廣川王畫屋已有此種(4),則濫觞為已古矣。
若但寫風懷含蓄不露者(5),猶為彼勝于此。
【注釋】 (1)厭勝:意即“厭而勝之”,系用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制勝所厭惡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
古代方術之一。
“厭”字此處念yā(陰平韻),通“壓”,有傾覆、适合、抑制、堵塞、掩藏、壓制等義。
(2)明穆宗:即朱載垕(1537—1572),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
嘉靖四十五年(1566)繼位,翌年改元隆慶,在位6年卒。
好内:貪戀妻妾姬侍。
(3)花囊:中國古代花器的一種。
(4)漢廣川王:《漢書》卷五十三《列傳·景十三王》:“趙敬肅王彭祖以孝景前二年立為廣川王。
”并載其生活淫亂。
廣川,今河北景縣廣川鎮。
畫屋:事不詳,當指屋内畫男女猥亵故事。
(5)風懷:猶風情,指男女相愛的情懷。
【譯文】 厭勝瓷器,相當淫穢。
明穆宗貪戀女色,所以隆慶年間的杯、碗才有此類制品。
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各朝,也有繼續制作的,并且涉及到花囊、屏風、枕頭等器具,風氣由此敗壞。
然而漢代廣川王的畫屋已經有這種畫了,則可知起源已經很久了。
若僅僅描畫男女的愛情,含蓄而不顯露的制品,還可認為彼勝于此。
繪百蝠者(1),殊嫌呆滞。
百鹿、百子較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