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彩色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清逸,青花幽靓而雅潔。
硬彩、青花均以康熙為極軌,粉彩以雍正為絕美。
乾隆夾彩最盛,镂金錯采,幾于鬼斧神工。
三朝鼎盛(1),殆歎觀止矣。
【注釋】 (1)三朝: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譯文】 硬彩華麗富貴而深沉凝重,粉彩豔麗而清新飄逸,青花幽靓而高雅純潔。
硬彩、青花都以康熙年間制品為最高典範,粉彩則以雍正年間制品為絕世之美。
乾隆年間夾彩最為盛行,華麗的裝飾,幾乎達到鬼斧神工的地步。
三朝的鼎盛狀況真可以說是歎為觀止了。
粉彩易于剝落,為其粉質松軟故也。
然硬彩曆年既久,亦時有剝落者。
但使完好精美,則雍正之粉彩亦何讓康熙之硬彩耶? 清 粉彩百花圖花觚 【譯文】 粉彩很容易剝落,因為粉彩質地松軟。
然而硬彩經曆年深日久,也時有剝落現象。
如果完整而精美,那麼雍正年間的粉彩怎麼會遜色于康熙年間的硬彩呢? 康熙官窯、客貨概無粉彩,惟禦制料款之碗則有之。
其粉紅為地,雜以彩繪者,尤為珍罕。
市人不察,辄以胭脂水堆料款呼之,實不知粉紅與脂水迥乎不同也。
或謂此等堆料碗,乃雍正物而書康熙款者,亦屬非是。
【譯文】 康熙年間的官窯和民窯一概沒有粉彩,唯獨“禦制”料款的碗有過。
它以粉紅為底色,間雜施以彩繪,尤為珍貴。
而市人們不加以考察就以胭脂水堆料款稱呼它,實際上卻不知道粉紅和胭脂水迥然不同。
有的說這等堆料碗,乃是雍正年間的器物而書寫康熙的款識,這也是錯誤的。
康熙硬彩,藍、綠二色堆起甚厚,曆年既久,時亦有裂坼之患。
紅為深色之抹紅,且較他色釉質有平凸之差,故亦易于褪落。
【譯文】 康熙時的硬彩,藍色和綠色堆積很厚,因經曆的時間長偶爾會産生裂隙。
紅是深色的抹紅,而且比較其他釉質有平凸的差别,所以易于褪落。
五色五章,繁雜紛綸,窮極變化,而細為尋繹(1),又似有系統之可言。
通稱五色,青、黃、赤、白、黑而已,遞衍遞嬗,迅至不可名狀。
則紅之一色,不下百餘種。
其次為青,青衍而為綠與藍,三者一系,不下數十種也。
黃者較少,著名者亦十餘種,黃與綠之範圍時有出入。
黑者最少,僅數種耳,蓋黑為最難變化之色也。
而白亦有數種。
【注釋】 (1)尋繹:反複探索,推求。
【譯文】 各種顔色,繁多而雜亂,變化無窮,而仔細探索的話,又好像有一定的體系可言。
一般通稱的五色,是指青、黃、赤、白、黑而已。
若依次推衍更替下去,很快就不能用語言來形容了。
如紅這一種色,就不止百餘種。
其次是青色,由青色衍變成綠色和藍色,三者同屬一體系,不下數十種。
黃色的品種較少,有名的也有十餘種,黃色和綠色的範圍有些出入。
黑色的品種最少,隻有幾種,這是因為黑色是最難變化的顔色。
而白色也有數種。
今就最流行之色,而試以系統别之: 紅附紫:祭紅、霁紅、積紅、醉紅、雞紅、寶石紅、朱紅、大紅、鮮紅、抹紅、珊瑚、胭脂水、胭脂紅、粉紅、美人祭、豇豆紅、桃花浪、桃花片、海棠紅、娃娃臉、美人臉、楊妃色、淡茄、雲豆、均紫、茄皮紫、葡萄紫、玫瑰紫、乳鼠皮、柿紅、棗紅、橘紅、礬紅、翻紅、肉紅、羊肝、豬肝、蘋果青、蘋果綠二者皆紅色所變,故不入綠類,而入紅類。
【譯文】 現在就最為流行的釉色作一個系統的區分: 紅色包括紫色:祭紅、霁紅、積紅、醉紅、雞紅、寶石紅、朱紅、大紅、鮮紅、抹紅、珊瑚、胭脂水、胭脂紅、粉紅、美人祭、豇豆紅、桃花浪、桃花片、海棠紅、娃娃臉、美人臉、楊妃色、淡茄、雲豆、均紫、茄皮紫、葡萄紫、玫瑰紫、乳鼠皮、柿紅、棗紅、橘紅、礬紅、翻紅、肉紅、羊肝、豬肝、蘋果青、蘋果綠二者均為紅色所變,故不入綠類,而入紅類。
青附藍綠:天青、東青、豆青、豆彩、梨青、蛋青、蟹甲青、蝦青、氈包青、影青、青花夾紫、新橘、瓜皮綠、哥綠、果綠、孔雀綠、翠羽、子母綠、菠菜綠、鹦哥綠、秋葵綠、松花綠、葡萄水、西湖水、積藍、灑藍、寶石藍、玻璃藍、魚子藍、抹藍、海鼠色、鼈裙、褐綠、粉色褐。
【譯文】 青色包括藍、綠:天青、東青、豆青、豆彩、梨青、蛋青、蟹甲青、蝦青、氈包青、影青、青花夾紫、新橘、瓜皮綠、哥綠、果綠、孔雀綠、翠羽、子母綠、菠菜綠、鹦哥綠、秋葵綠、松花綠、葡萄水、西湖水、積藍、灑藍、寶石藍、玻璃藍、魚子藍、抹藍、海鼠色、鼈裙、褐綠、粉色褐。
黃:鵝黃、蛋黃、密蠟黃、雞油黃、魚子黃、牙色淡黃、金醬、芝麻醬、茶葉末、鼻煙、菜尾、鳝魚皮、黃褐色、老僧衣。
【譯文】 黃色:鵝黃、蛋黃、密蠟黃、雞油黃、魚子黃、牙色淡黃、金醬、芝麻醬、茶葉末、鼻煙、菜尾、鳝魚皮、黃褐色、老僧衣。
黑:黑彩、墨彩、烏金、古銅、墨褐、鐵棕。
【譯文】 黑色:黑彩、墨彩、烏金、古銅、墨褐、鐵棕。
清 墨彩山水杯 白:月白、魚肚白、牙白、填白。
【譯文】 白色:月白、魚肚白、牙白、填白。
以言系統,千緒萬端,然概括之,不外“淺”、“深”二字,為之歸彙。
均紫最古,然已有葡萄紫、玫瑰紫之分。
至元紫釉,有近豬肝者,有類葡萄者。
明代祭紅,亦分為二:一寶石紅,又曰大紅,肆人混稱郎窯者也;一鮮紅,項子京《瓷器圖說》别之為積紅者也。
大紅衍而為抹紅、為棗紅、為橘紅、為豬肝、羊肝、為茄皮紫、為雲豆;鮮紅衍而為胭脂水、美人祭、豇豆紅、桃花片、娃娃臉、楊妃色,皆由一深一淺,競分派别焉。
豇豆紅變而成蘋果,深者謂之蘋果綠,淺者謂之蘋果青,黯敗者謂之乳鼠皮。
至于橘紅,又有廣橘、福橘之殊;茄紫又有深茄、淡茄之别。
條葉益繁,支派百出,蓋矜奇而競巧,亦逞異而标新也。
【譯文】 這些顔色如按系統加以區分的話,真是千頭萬緒,然而概括起來,不外乎“淺”、“深”二字,為之歸納彙總。
均紫為最古,但已有葡萄紫、玫瑰紫的區别。
到了元代,紫釉有近似豬肝色的,有類似葡萄色的。
明代的祭紅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寶石紅,又叫大紅,商人們混稱作郎窯的;一種是鮮紅,即項子京《瓷器圖說》裡别稱為積紅的。
大紅衍化而為抹紅、棗紅、橘紅、豬肝、羊肝、茄皮紫、雲豆;鮮紅衍化而為胭脂水、美人祭、豇豆紅、桃花片、娃娃臉、楊妃色,都是由一深一淺競相分出的派别。
豇豆紅衍變而成蘋果,深的稱作蘋果綠,淺的稱作蘋果青,黯淡的稱作乳鼠皮。
至于橘紅,又有廣橘、福橘的差别;茄紫又有深茄、淡茄的不同。
可以說枝繁葉茂,門派百出,這都是因為矜奇而競巧,标新而領異的緣故。
晉缥唐綠(1),夐乎遠矣。
柴周之雨過天青實接其軌(2),汴京之東青繼之,汝窯之豆青承之,是數者皆青之先河也。
哥窯衍而為豆綠,弟窯衍而為果綠。
至于瓜皮、孔雀、子母、菠菜、鹦哥諸綠,又其後之孳乳也(3)。
其淺色者,有秋葵、松花、葡萄水、西湖水諸種。
其黯色者,有蟹甲、鼈裙、氈包青諸種。
推之藍色,深者有寶石藍、灑藍等名,淺者有天藍、灰藍諸類。
此外黃也、黑也,亦莫不有深淺諸色。
吾故謂“淺深”二字可分兩大支流,而為概括之總彙也。
【注釋】 (1)晉缥:晉代的缥瓷,屬青瓷類。
見于潘嶽《笙賦》。
缥,帛之一種,青白色。
唐綠:唐代的綠色瓷。
(2)柴周:即曆史上的五代後周(951—960),郭威所建,後傳位給世宗柴榮,故稱。
(3)孳(zī)乳:繁殖,泛指派生。
【譯文】 晉代的缥瓷和唐代的綠瓷,年代已經非常久遠了。
而後周柴世宗的雨過天青,實在是接其軌範,北宋汴京的東青繼之而起,汝窯的豆青傳承下來,這幾種都是青瓷的先河。
哥窯衍變而成豆綠,弟窯衍變而成果綠。
至于瓜皮、孔雀、子母、菠菜、鹦哥等綠色,又是它們滋生出來的品種。
顔色淺的有秋葵、松花、葡萄水、西湖水諸種。
顔色黯淡的有蟹甲、鼈裙、氈包青諸種。
如此推論下去,藍色深的有寶石藍、灑藍等;淺的有天藍、灰藍等。
此外,黃的、黑的也無一不有深淺幾種顔色。
我所說“淺深”二字可分為兩大支流,而成為概括的總彙。
今就世人所寶貴之色,擇要以說明之,俾辨色者稍得厓略(1),非以求備也。
其别如左: 寶石紅 祭紅之寶石釉者,俗呼之曰郎窯,今為行文之便,以寶石紅别之。
始于宣德,盛于萬曆,康熙仿者已稍不如前,此後遂絕響矣。
此種器皿大都亮釉,其色深紅,如初凝之牛血。
裡外皆有開片,而扪之無痕,開在釉汁之内,若隐若現。
底足燈草邊,異常齊整。
底概無款,有米湯底、蘋果底兩種,稍黃者曰米湯,稍青者曰蘋果,均有小開片。
此純紅者為極難得,滿帶苔點綠者次之,其不純紅者則變為其他名稱矣與《說窯》章《郎窯》節參看。
【注釋】 (1)俾(bǐ):使。
厓(yá)略:梗概,大略。
【譯文】 現在就世人們所寶愛的釉色,摘要加以說明,以便區分顔色的人們能略知大概,并非求全責備。
其區别如下: 寶石紅 祭紅中的寶石釉,俗稱作郎窯,現在為表達意思方便,用寶石紅作為區别。
它起始于宣德,盛行于萬曆年間,康熙年間的仿品已比不上從前,以後就失傳了。
這種器皿大多亮釉,顔
硬彩、青花均以康熙為極軌,粉彩以雍正為絕美。
乾隆夾彩最盛,镂金錯采,幾于鬼斧神工。
三朝鼎盛(1),殆歎觀止矣。
【注釋】 (1)三朝: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譯文】 硬彩華麗富貴而深沉凝重,粉彩豔麗而清新飄逸,青花幽靓而高雅純潔。
硬彩、青花都以康熙年間制品為最高典範,粉彩則以雍正年間制品為絕世之美。
乾隆年間夾彩最為盛行,華麗的裝飾,幾乎達到鬼斧神工的地步。
三朝的鼎盛狀況真可以說是歎為觀止了。
粉彩易于剝落,為其粉質松軟故也。
然硬彩曆年既久,亦時有剝落者。
但使完好精美,則雍正之粉彩亦何讓康熙之硬彩耶? 清 粉彩百花圖花觚 【譯文】 粉彩很容易剝落,因為粉彩質地松軟。
然而硬彩經曆年深日久,也時有剝落現象。
如果完整而精美,那麼雍正年間的粉彩怎麼會遜色于康熙年間的硬彩呢? 康熙官窯、客貨概無粉彩,惟禦制料款之碗則有之。
其粉紅為地,雜以彩繪者,尤為珍罕。
市人不察,辄以胭脂水堆料款呼之,實不知粉紅與脂水迥乎不同也。
或謂此等堆料碗,乃雍正物而書康熙款者,亦屬非是。
【譯文】 康熙年間的官窯和民窯一概沒有粉彩,唯獨“禦制”料款的碗有過。
它以粉紅為底色,間雜施以彩繪,尤為珍貴。
而市人們不加以考察就以胭脂水堆料款稱呼它,實際上卻不知道粉紅和胭脂水迥然不同。
有的說這等堆料碗,乃是雍正年間的器物而書寫康熙的款識,這也是錯誤的。
康熙硬彩,藍、綠二色堆起甚厚,曆年既久,時亦有裂坼之患。
紅為深色之抹紅,且較他色釉質有平凸之差,故亦易于褪落。
【譯文】 康熙時的硬彩,藍色和綠色堆積很厚,因經曆的時間長偶爾會産生裂隙。
紅是深色的抹紅,而且比較其他釉質有平凸的差别,所以易于褪落。
五色五章,繁雜紛綸,窮極變化,而細為尋繹(1),又似有系統之可言。
通稱五色,青、黃、赤、白、黑而已,遞衍遞嬗,迅至不可名狀。
則紅之一色,不下百餘種。
其次為青,青衍而為綠與藍,三者一系,不下數十種也。
黃者較少,著名者亦十餘種,黃與綠之範圍時有出入。
黑者最少,僅數種耳,蓋黑為最難變化之色也。
而白亦有數種。
【注釋】 (1)尋繹:反複探索,推求。
【譯文】 各種顔色,繁多而雜亂,變化無窮,而仔細探索的話,又好像有一定的體系可言。
一般通稱的五色,是指青、黃、赤、白、黑而已。
若依次推衍更替下去,很快就不能用語言來形容了。
如紅這一種色,就不止百餘種。
其次是青色,由青色衍變成綠色和藍色,三者同屬一體系,不下數十種。
黃色的品種較少,有名的也有十餘種,黃色和綠色的範圍有些出入。
黑色的品種最少,隻有幾種,這是因為黑色是最難變化的顔色。
而白色也有數種。
今就最流行之色,而試以系統别之: 紅附紫:祭紅、霁紅、積紅、醉紅、雞紅、寶石紅、朱紅、大紅、鮮紅、抹紅、珊瑚、胭脂水、胭脂紅、粉紅、美人祭、豇豆紅、桃花浪、桃花片、海棠紅、娃娃臉、美人臉、楊妃色、淡茄、雲豆、均紫、茄皮紫、葡萄紫、玫瑰紫、乳鼠皮、柿紅、棗紅、橘紅、礬紅、翻紅、肉紅、羊肝、豬肝、蘋果青、蘋果綠二者皆紅色所變,故不入綠類,而入紅類。
【譯文】 現在就最為流行的釉色作一個系統的區分: 紅色包括紫色:祭紅、霁紅、積紅、醉紅、雞紅、寶石紅、朱紅、大紅、鮮紅、抹紅、珊瑚、胭脂水、胭脂紅、粉紅、美人祭、豇豆紅、桃花浪、桃花片、海棠紅、娃娃臉、美人臉、楊妃色、淡茄、雲豆、均紫、茄皮紫、葡萄紫、玫瑰紫、乳鼠皮、柿紅、棗紅、橘紅、礬紅、翻紅、肉紅、羊肝、豬肝、蘋果青、蘋果綠二者均為紅色所變,故不入綠類,而入紅類。
青附藍綠:天青、東青、豆青、豆彩、梨青、蛋青、蟹甲青、蝦青、氈包青、影青、青花夾紫、新橘、瓜皮綠、哥綠、果綠、孔雀綠、翠羽、子母綠、菠菜綠、鹦哥綠、秋葵綠、松花綠、葡萄水、西湖水、積藍、灑藍、寶石藍、玻璃藍、魚子藍、抹藍、海鼠色、鼈裙、褐綠、粉色褐。
【譯文】 青色包括藍、綠:天青、東青、豆青、豆彩、梨青、蛋青、蟹甲青、蝦青、氈包青、影青、青花夾紫、新橘、瓜皮綠、哥綠、果綠、孔雀綠、翠羽、子母綠、菠菜綠、鹦哥綠、秋葵綠、松花綠、葡萄水、西湖水、積藍、灑藍、寶石藍、玻璃藍、魚子藍、抹藍、海鼠色、鼈裙、褐綠、粉色褐。
黃:鵝黃、蛋黃、密蠟黃、雞油黃、魚子黃、牙色淡黃、金醬、芝麻醬、茶葉末、鼻煙、菜尾、鳝魚皮、黃褐色、老僧衣。
【譯文】 黃色:鵝黃、蛋黃、密蠟黃、雞油黃、魚子黃、牙色淡黃、金醬、芝麻醬、茶葉末、鼻煙、菜尾、鳝魚皮、黃褐色、老僧衣。
黑:黑彩、墨彩、烏金、古銅、墨褐、鐵棕。
【譯文】 黑色:黑彩、墨彩、烏金、古銅、墨褐、鐵棕。
清 墨彩山水杯 白:月白、魚肚白、牙白、填白。
【譯文】 白色:月白、魚肚白、牙白、填白。
以言系統,千緒萬端,然概括之,不外“淺”、“深”二字,為之歸彙。
均紫最古,然已有葡萄紫、玫瑰紫之分。
至元紫釉,有近豬肝者,有類葡萄者。
明代祭紅,亦分為二:一寶石紅,又曰大紅,肆人混稱郎窯者也;一鮮紅,項子京《瓷器圖說》别之為積紅者也。
大紅衍而為抹紅、為棗紅、為橘紅、為豬肝、羊肝、為茄皮紫、為雲豆;鮮紅衍而為胭脂水、美人祭、豇豆紅、桃花片、娃娃臉、楊妃色,皆由一深一淺,競分派别焉。
豇豆紅變而成蘋果,深者謂之蘋果綠,淺者謂之蘋果青,黯敗者謂之乳鼠皮。
至于橘紅,又有廣橘、福橘之殊;茄紫又有深茄、淡茄之别。
條葉益繁,支派百出,蓋矜奇而競巧,亦逞異而标新也。
【譯文】 這些顔色如按系統加以區分的話,真是千頭萬緒,然而概括起來,不外乎“淺”、“深”二字,為之歸納彙總。
均紫為最古,但已有葡萄紫、玫瑰紫的區别。
到了元代,紫釉有近似豬肝色的,有類似葡萄色的。
明代的祭紅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寶石紅,又叫大紅,商人們混稱作郎窯的;一種是鮮紅,即項子京《瓷器圖說》裡别稱為積紅的。
大紅衍化而為抹紅、棗紅、橘紅、豬肝、羊肝、茄皮紫、雲豆;鮮紅衍化而為胭脂水、美人祭、豇豆紅、桃花片、娃娃臉、楊妃色,都是由一深一淺競相分出的派别。
豇豆紅衍變而成蘋果,深的稱作蘋果綠,淺的稱作蘋果青,黯淡的稱作乳鼠皮。
至于橘紅,又有廣橘、福橘的差别;茄紫又有深茄、淡茄的不同。
可以說枝繁葉茂,門派百出,這都是因為矜奇而競巧,标新而領異的緣故。
晉缥唐綠(1),夐乎遠矣。
柴周之雨過天青實接其軌(2),汴京之東青繼之,汝窯之豆青承之,是數者皆青之先河也。
哥窯衍而為豆綠,弟窯衍而為果綠。
至于瓜皮、孔雀、子母、菠菜、鹦哥諸綠,又其後之孳乳也(3)。
其淺色者,有秋葵、松花、葡萄水、西湖水諸種。
其黯色者,有蟹甲、鼈裙、氈包青諸種。
推之藍色,深者有寶石藍、灑藍等名,淺者有天藍、灰藍諸類。
此外黃也、黑也,亦莫不有深淺諸色。
吾故謂“淺深”二字可分兩大支流,而為概括之總彙也。
【注釋】 (1)晉缥:晉代的缥瓷,屬青瓷類。
見于潘嶽《笙賦》。
缥,帛之一種,青白色。
唐綠:唐代的綠色瓷。
(2)柴周:即曆史上的五代後周(951—960),郭威所建,後傳位給世宗柴榮,故稱。
(3)孳(zī)乳:繁殖,泛指派生。
【譯文】 晉代的缥瓷和唐代的綠瓷,年代已經非常久遠了。
而後周柴世宗的雨過天青,實在是接其軌範,北宋汴京的東青繼之而起,汝窯的豆青傳承下來,這幾種都是青瓷的先河。
哥窯衍變而成豆綠,弟窯衍變而成果綠。
至于瓜皮、孔雀、子母、菠菜、鹦哥等綠色,又是它們滋生出來的品種。
顔色淺的有秋葵、松花、葡萄水、西湖水諸種。
顔色黯淡的有蟹甲、鼈裙、氈包青諸種。
如此推論下去,藍色深的有寶石藍、灑藍等;淺的有天藍、灰藍等。
此外,黃的、黑的也無一不有深淺幾種顔色。
我所說“淺深”二字可分為兩大支流,而成為概括的總彙。
今就世人所寶貴之色,擇要以說明之,俾辨色者稍得厓略(1),非以求備也。
其别如左: 寶石紅 祭紅之寶石釉者,俗呼之曰郎窯,今為行文之便,以寶石紅别之。
始于宣德,盛于萬曆,康熙仿者已稍不如前,此後遂絕響矣。
此種器皿大都亮釉,其色深紅,如初凝之牛血。
裡外皆有開片,而扪之無痕,開在釉汁之内,若隐若現。
底足燈草邊,異常齊整。
底概無款,有米湯底、蘋果底兩種,稍黃者曰米湯,稍青者曰蘋果,均有小開片。
此純紅者為極難得,滿帶苔點綠者次之,其不純紅者則變為其他名稱矣與《說窯》章《郎窯》節參看。
【注釋】 (1)俾(bǐ):使。
厓(yá)略:梗概,大略。
【譯文】 現在就世人們所寶愛的釉色,摘要加以說明,以便區分顔色的人們能略知大概,并非求全責備。
其區别如下: 寶石紅 祭紅中的寶石釉,俗稱作郎窯,現在為表達意思方便,用寶石紅作為區别。
它起始于宣德,盛行于萬曆年間,康熙年間的仿品已比不上從前,以後就失傳了。
這種器皿大多亮釉,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