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胎釉第三

關燈
制瓷上釉有二法:一曰蘸釉(1),以皿入缸,蕩勻其汁。

    蘸釉者,其釉厚,故均、哥諸器,往往有若堆脂,所蘸不止一次也。

    一曰吹釉(2),截竹為筒,噓氣勻之。

    吹釉者,其釉薄,故舊瓷中有玻璃釉等名目,而薄者甚至有如卵膜也(3)。

     【注釋】 (1)蘸釉:也稱“浸釉”,制瓷傳統施釉方法之一。

    其法是将坯體浸入釉中,片刻後取出,利用坯的吸水性使釉漿附着于坯上。

     (2)吹釉:清代制瓷的一種施釉技法。

    吹釉多用于琢器和大型圓器。

    朱琰《陶說》卷一《陶冶圖說》載其法雲:“截徑寸竹筒,長七寸,口蒙細紗,蘸釉以吹。

    吹之遍數,視坯大小與釉之等類,為多寡之差。

    多至十七八遍,少亦三四。

    ” (3)卵膜:蛋殼與蛋白之間的薄膜。

     【譯文】 燒制瓷器上釉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蘸釉法,把瓷器放入缸裡面,将釉汁蕩勻。

    蘸釉的釉厚,所以均窯、哥窯瓷器常常釉似堆積的脂肪,這是因為蘸釉不止一次的緣故。

    還有一種是吹釉法,把竹子截斷做成竹筒,噓氣把釉吹勻。

    吹釉的釉薄,所以舊瓷器中有所謂的玻璃釉等名目,而薄的甚至有像卵膜一樣。

     宋元古瓷,釉厚者有如堆脂,謂之密淋釉。

    其挂釉至底之處,往往垂若蠟淚,任其滲出,謂之鼻涕釉。

    又,古瓷中常有釉不到底,露出胎骨大小片段不等,甚至有半有釉半無釉者,若是者謂之露胎,其小者謂之縮釉。

    但以是為宋元之證,則不盡然。

    蓋宋汝、均諸器固多露胎、縮釉,然官窯極精之品,亦有無是者。

    即有之,亦片段甚小。

    至于元瓷,則有露胎頗多者。

    若康、雍間仿宋之品,則又縮釉處甚小矣。

    至鹹、同間仿宋諸器,吾輩目為赝鼎者,則密淋、鼻涕等狀,又必全似于宋釉,是在明眼人辨之而已。

     【譯文】 宋、元古瓷中釉厚的好似堆積的脂肪,稱為密淋釉。

    其釉彩挂到底部往往垂流如蠟燭的淚痕任憑它自然滲出,稱為鼻涕釉。

    此外,古瓷中常有釉彩挂不到底而露出胎體,大小片段不同,甚至有的一半有釉一半沒有釉的,這樣的稱為露胎,露胎少的稱為縮釉。

    但隻以此作為宋元瓷器的證據則不能盡然。

    即便宋代的汝窯、均窯瓷器固然多是露胎、縮釉的情況,然而官窯最精美的瓷器也有沒有這種情況的,即使有也是局部片段。

    至于元代瓷器,則露胎很多。

    而康熙、雍正年間仿制的宋代瓷器,則縮釉處就很小了。

    到了鹹豐、同治年間仿制的宋代瓷器,我們都看作赝品的,它們的密淋釉、鼻涕釉等形狀特征又完全和宋釉相似,這隻在于懂行的人辨别而已。

     宋 吉州窯黃綠釉孩兒枕 均窯之釉,扪之甚平(1),而内現粗紋垂垂而直下者,謂之淚痕;屈曲蟠折者(2),謂之蚯蚓走泥印,是均窯之特點也。

    廣窯之釉,扪之甚平,而中現藍斑,大者謂之霞片(3),小者謂之星點,是廣窯之特點也。

    均窯以紫勝,廣窯以藍勝。

     【注釋】 (1)扪(mén):撫摸。

     (2)蟠:盤曲。

     (3)霞片:紅色薄片。

     【譯文】 均窯的釉,用手撫摸起來非常平滑,而釉内出現垂直流下的粗紋稱為淚痕;屈曲蟠折的稱為蚯蚓走泥印,這是均窯的特點。

    廣窯的釉用手撫摸感覺也很平滑,而釉裡出現藍斑,大片的稱為霞片,小片的稱為星點,這是廣窯的特點。

    均窯的釉以紫色取勝,廣窯的釉以藍色取勝。

     凡罩釉一次者(1),謂之一道釉。

    無論青、黃、紅、黑種種諸色,得其一者,謂之純色釉。

    若白色者,則謂之本色釉。

     【注釋】 (1)罩釉:即上釉,為做好的胚胎施釉,有黏釉、刷釉、浸釉、吹釉等法。

     【譯文】 凡屬罩釉一次的,稱為一道釉。

    無論青、黃、紅、黑各種顔色,隻有一種的,稱為純色釉。

    如果是白色者,就稱為本色釉。

     今之所貴于世者,其寶石釉乎?凡深紅、鮮紅,皆有寶石釉在内,不惟紅而已。

    若綠、若藍、若茄紫各色,亦皆有之,而世俗則專屬于深紅一種也。

    清初顔料,大都明代所遺。

    其大紅、大綠,均非後來所有意者,其亦糁入寶石等料乎? 【譯文】 現在被世人看重的是不是寶石釉呢?凡是深紅、鮮紅均有寶石釉在内,不隻是紅色而已。

    像綠色、藍色、茄紫色等顔色也有寶石釉,而世俗卻專屬于深紅色一種。

    清代初年的顔料大都是明代遺留下來的。

    那大紅、大綠都不是後來所有的,其中也是摻入了寶石等原料吧。

     寶石釉之品,莫貴于亮釉。

    其明如鏡,其潤如玉,其赤如雞血,其通如石之凍(1),《博物要覽》所謂鮮紅寶石者是也。

    亮釉又名玻璃釉,乃薄釉也。

    薄釉而能備種種諸美,其胎之精細,不待言矣。

    寶石釉亦有一種厚釉者,有棕眼、橘眼及滿開小片等文,然比之薄釉,其價值則稍遜。

     【注釋】 (1)石之凍:即凍石。

    一種可作印章和工藝品的石料。

    其質地細密滑潤,透明如凍,故稱。

     【譯文】 寶石釉的品級最貴的是亮釉。

    其明亮如鏡,瑩潤如玉,鮮紅如雞血,通透如凍石,這就是《博物要覽》裡所謂的鮮紅寶石。

    亮釉又名玻璃釉,乃是一種薄釉。

    薄釉而能具備各種美質,它的胎質精細就不言而喻了。

    寶石釉還有一種厚釉,有棕眼、橘眼和滿身開小片的紋路,然而和薄釉相比,它的價值就稍有遜色了。

     釉質之厚者,堆脂、密淋、鼻涕之外,又有所謂疙疸釉者。

    此等釉扪之略有不平,有如結痂之初落,故謂之疙疸也。

    又有釉汁中含最細之黑點稍凹下者,謂之麻癞,蓋燒時為火力所縮,黏有黑碳故也。

     【譯文】 釉質渾厚的,除了堆脂、密淋、鼻涕之外,還有所謂的疙疸釉。

    這類釉用手撫摸略有不平,有的像結痂初落的樣子,所以稱之為疙疸。

    又有釉汁含有極為細小的黑點而稍凹下的,稱之為麻癞,這是燒成時為窯火所縮而黏有黑炭的緣故。

     有明祭紅,釉汁較厚,成一種木紋,有若尖峰重起,又似疊浪,望之蔚然而深,是等木名為野雞翅,是等文名為雞翅木紋。

    又有一種祭紅,釉中露白,本色之釉微微凸起,有若魚、蝶等形,名曰露骨。

    更若塗以抹紅之釉而虛其中(1),若為空白也者,頗似乎陰文之花紋(2),名曰蓋雪。

    雞翅、露骨、蓋雪,皆釉質之奇者也。

     【注釋】 (1)抹紅之釉:即抹紅釉,珊蝴紅釉的一種,屬低溫紅釉。

    因系刷抹上釉,故稱。

     (2)陰文:刻挖平面而成的文字。

    此指采用模印或刻劃之法,使凹入低于瓷表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