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說第一

關燈
的品質可想而知。

    但是因為年代久遠,實物流傳很少,盡管近世出土時有發現,但也已列入存疑之列,更難以一一考證。

    乾隆皇帝曾作《題雞缸詩》:“李唐越器人間無,趙宋官窯晨星看。

    ”清初已是如此,至今更可想而知了。

     至于彩色之發明,亦頗久遠。

    陸羽《茶經》謂:瓯(1),越器青,壽州瓷色黃(2),洪州瓷色褐(3)。

    又謂:碗,越州為上。

    其瓷類玉、類冰,青而益茶;邢瓷類銀、類雪(4),白而茶丹。

    《杜甫集·韋處乞大邑瓷碗》詩雲:“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

    ”至如吳越錢镠時有所謂秘色者(5),蜀王建時又有所謂金棱碗者(6),觀于此則唐時已有青色,有黃色,有褐色,有白色,有金色,幾于五光十色矣。

    近人睹宋代均、哥諸器,制作古樸,色亦簡單,遂遇形式古樸者,概以宋元赅之。

    烏知乎唐代制器,已力求華美如是哉。

     【注釋】 (1)瓯:盆盂類瓦器。

     (2)壽州:今安徽淮南,此指壽州窯。

     (3)洪州:今江西豐城,此指洪州窯。

     (4)邢瓷:即邢州窯所出瓷器。

    邢州窯舊址在今天的河北邢台内丘、臨城一帶。

     (5)至如:連詞。

    表示另提一事。

    吳越錢镠(liú,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臨安(今浙江杭州)人。

    五代吳越國創建者。

     (6)蜀王建:五代十國時前蜀皇帝王建(847—918),字光圖。

    陳州項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

    903—918年在位。

     【譯文】 至于彩色的發明也很久遠了。

    陸羽《茶經》說:瓯,越州窯瓷色青,壽州窯瓷色黃,洪州窯瓷色褐。

    又說:碗,以越州窯為上品。

    這種瓷器似玉似冰,色澤青而與茶色相協調;邢州窯的白瓷似銀似雪,白而茶色發紅。

    《杜甫集·韋處乞大邑瓷碗》詩:“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

    ”至于吳越王錢镠時有所謂的秘色瓷,五代前蜀王建時期又有所謂的金棱碗,由此可見唐代已有青色、黃色、褐色、白色、金色等,幾乎是五光十色了。

    現在人們看見宋代的均窯、哥窯等瓷器制作古樸、釉色簡單,于是碰到形式古樸的瓷器,便以宋、元一概而論,哪裡知道唐代制作的瓷器已經如此力求華美呢? 至于瓷而有花,就餘所見,則宋時已極精美。

    宋瓷花之佚麗者(1),莫如粉定(2)。

    粉定雕花者,窮妍極麗(3),幾于鬼斧神工。

    而哥瓷亦有加彩者。

    若元窯,餘亦見有暗花者。

    餘曾見一半瓷半瓦之盤雕凹花加五彩者(4),其彩與花異常古拙,是否宋以前物,未敢決定。

    可知瓷之有花,其濫觞為已古矣(5)。

    至于明代,則各種花繪,窮态極妍。

    《佩文齋書畫譜》載明代嘉靖官窯花瓷(6),有五十餘種之多,其彩畫之詭奇,繪事之偉麗,幾于不可方物(7)。

    所惜者上方貴品,既罕流及人間,而曆年既多,殘缺不少。

    重以賈胡辇載(8),搜及岩穴,遂令朱明遺器(9),粗僞者充塞市廛(10),精真者珍同拱璧。

    然間或一遇,亦足考見前代美術之一斑焉。

     【注釋】 (1)佚麗:美麗,精美。

    佚,通“昳”(yì),美。

     (2)粉定:瓷器的一種。

    仿定窯瓷器而和以石粉者稱之為粉定。

     (3)窮妍(yán)極麗:極其豔麗。

    妍,美麗。

     (4)半瓷半瓦:指介于陶與瓷之間的一種器物。

     (5)濫觞:比喻事物的起源、發端。

     (6)《佩文齋書畫譜》:一百卷。

    王原祁、孫嶽頒、宋駿業、吳暻、王铨等纂輯,康熙四十七年(1708)成書。

    書中書畫家傳記的引證,均注明出處。

    保存了許多重要的資料,為中國第一部集書畫著作之大成的工具書。

     (7)不可方物:不能識别,無法分辨。

    此指無可比拟。

    方物,識别。

     (8)賈胡:外國商人。

    辇載:車載運輸。

    辇,車。

     (9)朱明: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被稱為“朱明”。

     (10)市廛(chán):指商肆集中的地方,又稱“市井”。

     【譯文】 至于說瓷器表面有花紋,就我所見,宋代時就已經非常精美了。

    宋瓷中花紋最為精美的要數粉定。

    粉定雕花的圖案極其豔麗,真如鬼斧神工一樣奇妙。

    而哥窯也有施以彩繪的器物。

    若說元代瓷器,我也見過暗花的。

    我曾見過一件介于陶與瓷之間的盤子,雕刻凹花,并加五彩,色彩和花紋都異常古拙,未敢輕易判定是否為宋代以前的器物。

    可見瓷器上繪有花紋,起源是很早了。

    到了明代,各種花繪美姿都達到了極點。

    《佩文齋書畫譜》記載,明代嘉靖官窯的花繪彩色達五十多種,彩畫的怪異奇特,繪工的宏偉壯麗,簡直無可比拟。

    可惜的是皇家珍貴的瓷器很少流散到民間,而且長年累月,已經殘缺不少。

    加之外商多方搜購并且外運,竟然使明代遺留下來的瓷器,粗劣僞造的充滿市中店鋪,而精美的真品就像大的玉璧一樣珍貴。

    但是,偶爾遇到一件,也就足以考證前代美術的一個方面了。

     西哲有言:“世愈近則愈進化。

    ”以此原則衡之華瓷,乃大不然。

    觀于宋瓷,汝、均、哥諸器,制作凝重古雅,而瓷質之腴潤(1),釉色之晶瑩,曆千載而常新。

    粉定則精麗妍巧(2),與清乾隆同臻極軌(3)。

    至于元,則反古拙,有類于土缶硎羹(4)。

    明永樂影青一種(5),迥非康、乾之所能及。

    明宣祭紅(6),天下稱為瑰寶,而天啟、崇祯(7),甚至卑無聞焉。

    康熙花卉人物,似華秋嶽、陳老蓮(8)。

    雍正花卉,純似恽南田(9),而人物則遜于康熙。

    至乾隆研煉,瓷質勝于康、雍,而繪畫則除古月軒外(10),稍未之逮。

    其官窯多作錦地(11),參入泰西幾何畫法(12),雖窮妍極巧,錯采镂金,然視康、雍之渾雅高古,雅人視之,殆不如矣。

    道光則别開一派,雖屬小家法,亦有足觀者焉。

    若夫鹹、同(13),殆卑之無甚高論。

    而光緒近年仿康、乾諸制,往往逼真,魚目混珠,識者憎之,然不能不謂其美術之精進也。

    統觀諸朝,或盛或衰,殆無常軌,衡以“世愈近則愈進化”之說,乃迥不相侔(14)。

    律以“人存政舉,人亡政熄”之言(15),則庶幾相近(16)。

    蓋瓷雖小道,而于國運世變亦隐隐相關焉。

     【注釋】 (1)腴(yú)潤:豐潤。

     (2)精麗:精華美麗。

    妍巧:妍麗奇巧。

     (3)同臻(zhēn):同時達到。

    臻,到。

    極軌:最高境界。

     (4)土缶:即土罐。

    硎(xíng):通“铏”,盛羹的器皿。

    羹: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的帶汁的食物。

    《說文》:“五味和羹。

    ” (5)影青:又名映青,即青白瓷。

    是一種胎體薄而能映見手影的青瓷。

     (6)明宣:明代宣德年間。

    祭紅:又名霁紅、寶石紅、雞紅、積紅等。

    祭紅釉的配方由紅銅條、紫英石合成,兼配碎器、寶石、瑪瑙等組成。

     (7)天啟(1621—1627):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崇祯(1628—1644):明思宗朱由檢年号。

     (8)華秋嶽(1682—1756):即華喦,字秋嶽,一字空塵,号新羅山人、東園生、布衣生等。

    福建臨汀(今福建永定)人,僑寓揚州。

    清代著名畫家。

    陳老蓮(1598—1652):名洪绶,字章侯,因好畫蓮,自号老蓮,晚年又号悔遲、勿遲等。

    浙江諸暨(今浙江諸暨)人。

    明末清初傑出的畫家,工山水、花鳥、書法,尤以人物畫成就最高。

     (9)恽南田(1633—1690):名格,字壽平,号南田。

    武進上店(今江蘇常州)人。

    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著有《瓯香館集》等。

     (10)古月軒:指一種清代的工藝品。

    它以琺琅彩在玻璃胎上施以彩繪,經高溫燒制而成。

    它是瓷器裝飾技法的一種。

    又稱瓷胎畫琺琅,後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

     (11)錦地:用漆填或描繪出華美的紋樣作襯地,其上再飾各種圖案。

     (12)泰西:猶極西。

    泛指西方國家,一般指歐美各國。

     (13)鹹、同:即鹹豐、同治。

    鹹豐(1851—1861),清文宗愛新覺羅·奕年号。

    同治(1862—1874),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年号。

     (14)迥不相侔:完全不符。

     (15)人存政舉,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