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桂花皮

關燈
前幾天看見報上刊載,有一家飯館有兩道菜叫山東炒牛、河南炒皮。魯豫兩省我跑過不少地方,也吃過不計其數的大小飯館,可是還沒有吃過山東炒牛、河南炒皮。早年北平報子街有一家山東飯莊子叫同和堂,茶房頭兒趙子和是北平勤行的首領,招呼客人那一套面面俱到,讓您聽着瞧着都特别舒服,他招呼客人那一套是無可挑剔的。同和堂雖然是大飯莊子,您若是同幾位朋友去小吃,讓趙頭兒配幾個酒飯兩宜的菜,不但充腸适口,論價碼,比東興樓濟南春一類館子要少得多呢!

    山東飯館汆、爆、燴、熘,凡是屬于講火候一類的菜,都比較拿手,同和堂的燴菜尤為特出,燴鴨條、燴葛仙米,炒桂花皮,算是他櫃上的招牌菜。燴鴨條必須選肥瘦均勻的填鴨,此地沒有标準填鴨,自然也就做不出标準鴨條來。筆者來台灣三十多年,隻有在佛光山下院一桌素筵上吃過葛仙米,有些飯館連葛仙米都沒聽說過,更談不上拿它來入馔了。

    北方因為太監關系,忌諱“雞蛋”兩個字,所以炒菜加“雞蛋”叫“桂花”,蒸菜墊底叫“芙蓉”、“卧果”、“甩果”,凡是能避免用雞蛋二字的,都盡量避開不用。飯莊子每天從豬身上起下的豬肉皮,都用涼水泡起來,第二天擠蝦仁、拔豬毛都是小徒弟們上午日常工作。等毛根拔淨,沖洗之後,就用小線穿起來,挂在屋檐曝曬,大約頭年貨第二年才能幹透使用。使用時先用南酒加熱泡軟,再檢查一遍有無未拔淨冗毛,然後切成細絲,下鍋加油及蔥姜炒熟。雞蛋打勻,混入火腿末,澆在皮上同炒。因為火腿本身已有鹹味,不必加鹽,自然金縷泛香,瑩如檐溜,拿來佐酒,比烤烏魚子、炸蝦片更高一籌。這個菜有四十年沒吃過了,此間自命正統北方菜的大飯館,您如果跟他們要一個桂花炒皮,十之八九堂口上的朋友,還會聽不出所以然呢!現在無論哪省飯館,都有新菜式,可是老的菜式失傳的,也不在少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