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史學與其相關學問的關系
關燈
小
中
大
與史學有較近的關系的學問,大别可分為六類:
第一類,言語學、文學。
第二類,哲學、心理學、論理學、倫理學、美學、教育學、宗教學。
第三類,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社會學、統計學。
第四類,人類學、人種學、土俗學、考古學、金石學、古書學、古文學書。
第五類,關于自然現象的諸種科學,及其應用諸科學(包含醫學工學等)。
第六類,地理學。
在上所舉的與史學有關系的學問中,我隻擇出文學、哲學、社會學三種,說一說他們與史學的關系;因為這三種學問,與史學的關系尤為密切。
甲、史學與文學 古者文史相通,一言曆史,即聯想到班、馬的文章,這是因為文史的發源,都源古代的神話與傳說的原故。
這些神話與傳記的記載,即是古代的文學,亦是古代的曆史;故文史不分,相沿下來,纂著曆史的人,必為長于文學的人。
其實研究曆史的學者,不必為文豪,為詩人;而且就史實為科學的研究,與其要詩人狂熱的情感,毋甯要科學家冷靜的頭腦。
至于記述曆史的編著,自以曆史文學家執筆為宜。
因為文學家的筆墨,能美術的描寫曆史的事實,繪影繪聲,期于活現當日的實況。
但為此亦須有其限度,即以詩人狂熱的情熱生動曆史的事實,應以不鋪張或淹沒事實為準。
這樣子編成的曆史,含有兩種性質:一方是曆史的文學,一方是曆史科學的資料。
現代的報紙,其性質亦與史相近。
有人說在某種意義,曆史可以說是過去的報章,報章可以說是現在的曆史。
這話亦有些道理。
作報的人要有文學的天才,亦要有史學的知識。
這樣子做報,那作出的報章,才是未來史家的絕好材料。
乙、史學與哲學 史學與哲學的關系,得從兩個異點考察之:第一,史學與哲學,伊古以來曾于實際有如何的關系?二者之間,事實上有如何相互的影響與感應?第二,二者由其研究的性質上有如何相互的關系?前者謂之曆史上的關系,後者謂之性質上的關系。
今欲研究二者曆史上的關系,其事非我的能力所能勝。
茲但就其性質上的關系,由二者的立腳點分别以為觀察。
1.以史學為主對于哲學的關系 (1)史學的對象,既為人生與其産物的文化,則為文化一要素的哲學,當然亦在史學的對象中。
研究曆史者,有時要研考一時代的文學、美術、宗教、道德、法律、政治、經濟,有時亦要研考一時代的哲學思想的由來及其變遷沿革,并其與其他文化諸要素發展進化的相互關系,乃至其及于國性民德的影響感應等。
(2)史學家應否有一個一定的曆史觀,言人人殊。
或謂史家宜虛懷若谷,以冷空的智慧,觀察史實;不宜豫存一先入為主的曆史觀。
此言殊未盡然,史實紛纭,浩如煙海,倘治史實者不有一個合理的曆史觀供其依據,那真是一部十七史,将從何處說起?必且治絲益棼,茫無頭緒。
而況曆史觀的構成,半由于學問智識的陶養,半由于其人的環境與氣質的趨傾,無論何人,總于不知不覺之中,有他的曆史觀在那裡存在。
夫曆史觀乃解析史實的公分母,其于認事實的價值,尋繹其相互連鎖的關系,施行大量的綜合,實為必要的主觀的要因。
然則史學家而有一種曆史觀,其事非概可指斥,不過要提防着過于偏執的或誤謬的曆史觀就是了。
然則曆史觀果何由而成呢?這固然與其人的氣質,癖性,所處的境遇,所遭的時勢有關;而過去或當代的哲學思想,直接間接有以陶熔而感化他的力量,亦不在少。
然則哲學實為可以指導史的研究、決定其一般傾向的曆史觀的一個主要的淵源。
(3)曆史理論為尋得究竟的假設,與一般原理的闡明,不能不求助于曆史哲學,有時尚不能不求助于一般哲學。
(4)史學研究法與一般論理學(含有認識論及一般方法論)或智識哲學有相關涉的地方。
2.以哲學為主對于史學的關系 (1)哲學要亘人生界、自然界宇宙一切現象為統一的考察。
曆史事實既為人生現象,當然屬于哲學考量的對象中而為其一部分。
若于一哲學系統中,不列入曆史事實,則其系統決非完全。
(2)哲學門中,人生哲學或曆史哲學,特有關于曆史事實。
其研究雖與特殊科學的學科異其考察法,其性質亦不相同;然非以特殊科學的史學的研究為基礎,适當的斟酌采取其結果,則其根據決不确固。
(3)凡于特殊科學的研究上所能得的一般的見解,常有含蓄哲
第二類,哲學、心理學、論理學、倫理學、美學、教育學、宗教學。
第三類,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社會學、統計學。
第四類,人類學、人種學、土俗學、考古學、金石學、古書學、古文學書。
第五類,關于自然現象的諸種科學,及其應用諸科學(包含醫學工學等)。
第六類,地理學。
在上所舉的與史學有關系的學問中,我隻擇出文學、哲學、社會學三種,說一說他們與史學的關系;因為這三種學問,與史學的關系尤為密切。
甲、史學與文學 古者文史相通,一言曆史,即聯想到班、馬的文章,這是因為文史的發源,都源古代的神話與傳說的原故。
這些神話與傳記的記載,即是古代的文學,亦是古代的曆史;故文史不分,相沿下來,纂著曆史的人,必為長于文學的人。
其實研究曆史的學者,不必為文豪,為詩人;而且就史實為科學的研究,與其要詩人狂熱的情感,毋甯要科學家冷靜的頭腦。
至于記述曆史的編著,自以曆史文學家執筆為宜。
因為文學家的筆墨,能美術的描寫曆史的事實,繪影繪聲,期于活現當日的實況。
但為此亦須有其限度,即以詩人狂熱的情熱生動曆史的事實,應以不鋪張或淹沒事實為準。
這樣子編成的曆史,含有兩種性質:一方是曆史的文學,一方是曆史科學的資料。
現代的報紙,其性質亦與史相近。
有人說在某種意義,曆史可以說是過去的報章,報章可以說是現在的曆史。
這話亦有些道理。
作報的人要有文學的天才,亦要有史學的知識。
這樣子做報,那作出的報章,才是未來史家的絕好材料。
乙、史學與哲學 史學與哲學的關系,得從兩個異點考察之:第一,史學與哲學,伊古以來曾于實際有如何的關系?二者之間,事實上有如何相互的影響與感應?第二,二者由其研究的性質上有如何相互的關系?前者謂之曆史上的關系,後者謂之性質上的關系。
今欲研究二者曆史上的關系,其事非我的能力所能勝。
茲但就其性質上的關系,由二者的立腳點分别以為觀察。
1.以史學為主對于哲學的關系 (1)史學的對象,既為人生與其産物的文化,則為文化一要素的哲學,當然亦在史學的對象中。
研究曆史者,有時要研考一時代的文學、美術、宗教、道德、法律、政治、經濟,有時亦要研考一時代的哲學思想的由來及其變遷沿革,并其與其他文化諸要素發展進化的相互關系,乃至其及于國性民德的影響感應等。
(2)史學家應否有一個一定的曆史觀,言人人殊。
或謂史家宜虛懷若谷,以冷空的智慧,觀察史實;不宜豫存一先入為主的曆史觀。
此言殊未盡然,史實紛纭,浩如煙海,倘治史實者不有一個合理的曆史觀供其依據,那真是一部十七史,将從何處說起?必且治絲益棼,茫無頭緒。
而況曆史觀的構成,半由于學問智識的陶養,半由于其人的環境與氣質的趨傾,無論何人,總于不知不覺之中,有他的曆史觀在那裡存在。
夫曆史觀乃解析史實的公分母,其于認事實的價值,尋繹其相互連鎖的關系,施行大量的綜合,實為必要的主觀的要因。
然則史學家而有一種曆史觀,其事非概可指斥,不過要提防着過于偏執的或誤謬的曆史觀就是了。
然則曆史觀果何由而成呢?這固然與其人的氣質,癖性,所處的境遇,所遭的時勢有關;而過去或當代的哲學思想,直接間接有以陶熔而感化他的力量,亦不在少。
然則哲學實為可以指導史的研究、決定其一般傾向的曆史觀的一個主要的淵源。
(3)曆史理論為尋得究竟的假設,與一般原理的闡明,不能不求助于曆史哲學,有時尚不能不求助于一般哲學。
(4)史學研究法與一般論理學(含有認識論及一般方法論)或智識哲學有相關涉的地方。
2.以哲學為主對于史學的關系 (1)哲學要亘人生界、自然界宇宙一切現象為統一的考察。
曆史事實既為人生現象,當然屬于哲學考量的對象中而為其一部分。
若于一哲學系統中,不列入曆史事實,則其系統決非完全。
(2)哲學門中,人生哲學或曆史哲學,特有關于曆史事實。
其研究雖與特殊科學的學科異其考察法,其性質亦不相同;然非以特殊科學的史學的研究為基礎,适當的斟酌采取其結果,則其根據決不确固。
(3)凡于特殊科學的研究上所能得的一般的見解,常有含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