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曆史學的系統

關燈
家族及氏族的組織,其編制的進化,其結合的維持,所以強固其團結的種種要素,及其緻分裂離散解體的種種情狀開始;而于關于氏族的盛衰興亡,氏族的繁殖力等問題,尤宜慎審周詳,以為翔實的研考。

    此外生理上、心理上遺傳的現象,于氏族生活上的關系,氏族的世襲職業資格等,及于其經曆上的影響;同氏族者的相互扶助及其對外的聯帶責任,因時勢的變遷如何以為沿革?氏族内部的編制即族長家長與其所屬的關系,并一般尊屬親與卑屬親的關系如何?于種種的國家社會組織氏族自治的範圍若何?相異氏族間的相互關系如何?族的獨立自存與婚姻進化的關系若何?乃至關于族的分布、遷徙、隐居、養子等問題,均當研究及之。

     第六,個人經曆論,是研究個人生活的普遍現象的部分。

    就是傳記的一般理論,亦可稱為比較傳記學。

    凡人的壽命的長短及健康的如何與功業的成否有如何的關系?人生由生理上、心理上、社會關系上可分為若幹期?早熟或晚成?因男女性的不同經曆的差異如何?個人的性格與其經曆間有如何相互的關系?都是于個人經曆論所必要調查的事項。

    個人的生涯人各異趣,幾乎千别萬差,實則于其差别中亦有一緻的點、平等的點。

    個人生活雲者,一般從大體的途徑進行,其經曆,自有某種普遍的形式,又有在其經曆中起于一定階段的一定的現象,此普遍的形式、一定的現象如何?各人的經曆在大體上雖有一緻的點,而于細目則有千别萬差,果由如何的原因?人的體質、氣質、性能、教育、社會上的位置、職業、所與交際往來的人物、所遭遇的國家社會的狀态,于其經曆上有若何的影響?對于此等疑問,盡力與以解釋的,即此個人經曆論的主要任務。

     在研究的次序上,應以個人經曆論為着手點。

    因為個人的生活,視其他諸種的共同生活為單純的而根本的,故先詳察為諸般共同生活的原素的個人生活經曆,然後漸及于關系益加複雜、範圍益加廣大的種種共同生活的經曆,其事簡而功效易收。

    且個人的生活經曆,為吾人所親驗習知的事,有無數的實例,陳布于吾人的面前;而個人生活的期間,在較短的時期終結,故得詳考其始終而察其因果;以視在民族國民的悠久的生活中尋求因果者,其難易實大懸殊;許多學者從事于此種研究,頗能得利用統計的方法的便利。

     曆史理論應包含此六部分,而随着分科研究的發達,在此六部分内或可再分細類,如法律之分為民法、刑法、商法等。

    今将上述的史學系統,列一詳表如次:(見下) 曆史理論與曆史研究法決非同物,但此二者常易相混。

    有謂曆史研究法上的議論為曆史理論者,又有稱曆史研究法為史學原理者,此皆非是。

    稱一種學問的研究法為其學問的理論與原理,實不妥當。

    學問的理論與原理,是說明一種學問對象的一般的性質、形式、理法者。

    例如經濟學即經濟理論,是說明經濟現象的一般的性質、形式、理法的;曆史學即曆史理論,是說明曆史現象的一般的性質、形式、理法的;不得雲經濟理論即是經濟學研究法,曆史理論即是曆史研究法。

    一種學問的研究法,是說明怎樣去研究那種學問對象的性質、形式、理法的方法的;其性質、範圍與一種學問的理論,純為二物。

    例如曆史研究法,是說明曆史學所研究的材料都是些什麼?怎樣去采集他們,選擇他們,編制他們,整理他們?怎樣去就史的事實,一一的加以考證,與以确定?怎樣去考察事實相互間的因果,而說明之,解釋之,明其所以然的道理?怎樣去彙類全般的史實,而考察其一般的性質、普通的形式、普遍的理法?更依此理法以為說明與解釋,這都是曆史研究法的任務。

    此外還有一種曆史編纂法(Historiography),是說明怎樣去依學術的方法以編纂記述的曆史?怎樣去編制圖表?這亦可附屬于曆史研究法内。

    由是言之,曆史研究法中有一部分是曆史理論的方法論,但曆史理論的方法論與曆史理論的本身,迥非同物,此理不待辨而自明。

    固然,在曆史研究法中,亦當有論及曆史理論的地方;但不能據此以為曆史理論應該附屬于曆史研究法的理由。

    曆史研究法是教人應依如何的次第、方法去作史學研究的階梯學問,是史學的輔助學問。

    曆史理論則非别的學問的輔助與預備,實為構成廣義的史學的最要部分。

    當茲曆史理論的系統尚未完成确立的時代,每易使人緻疑于曆史理論就是曆史研究法;曆史研究法以外,别無曆史理論存在的必要,這不能不與以辨明。

    一以證曆史理論之宜獨立的存在,一以明二者學問上的性質,告人以不可混同的理由,故特附數言于此。

    但有一事望讀者幸勿誤會,我這一段議論,卻不是揚理論而抑方法。

    茲所雲雲,亦惟在明其性質,毫不含有價值軒轾的意味于其間。

    研究一種學問方法論的讨究,亦為極要,而且甚難。

    吾侪治群學、史學者,不可不于史學研究法多多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