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變篇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事也;使其煩勞,若彼入我出,彼出我入也。
”杜佑曰:“能以事勞役諸侯之人,令不得安佚;韓人令秦鑿渠之類,是也。
”張預曰:“以事勞之,使不得休。
或曰:壓之以富強之業,則可役使;若晉、楚國強,鄭人以犧牲玉帛奔走以事之,是也。
” 趨諸侯者以利。
(訓義)杜牧曰:“言以利誘之,使自來趨我也,堕吾畫中。
”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訓義)曹操曰:“安不忘危,常設備也。
”張預曰:“言須思患而預防之;傳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
’” 右第二節,承上九變之利,而論慮之離于利害以思患預防。
故将有五危; (訓義)李筌曰:“下五事也。
” 必死,可殺也。
(訓義)杜牧曰:“将愚而勇者,患也。
黃石公曰:‘勇者好行其志;愚者不顧其死。
’《吳子》曰:‘凡人之論将,常觀于勇;勇之于将,乃數分之一耳!夫勇者必輕合,輕合而不知利,未可将也!’” 基博按:一九〇四年,日俄之戰,俄國遠東之陸軍,兵力不厚。
苦魯伯堅以滿洲軍總指揮,訓令東路司令官,謂:“敵衆我寡,不可當也!不如集中兵力,且戰且退,既以阻日軍之猛進,而以漸與在後之大軍會合,毋陷于孤危以逞敵志!”顧司令查蘇立聲言:“嘗受聖喬治勳章之武士,隻知殺敵緻果爾!不慣作逃将軍也!”苦魯伯堅亦無如何;遂為日軍所殲,而陷于大敗!此“必死可殺”之适例也。
必生,可虜也。
(訓義)孟氏曰:“将之怯弱,志必生返,意不親戰,士卒不精,上下猶豫,可急擊而取之!”新訓曰:“為将怯懦,見利而不能進。
”太公曰:“失利後時,反受其殃。
” 基博按:一九三九年九月,希特勒之進攻波蘭也,德軍之在西境齊格菲防線者,僅三師以至十一師耳;而法軍總司令甘末林以三十五師之兵力,不能疾搗其虛,而頓兵猶豫;以謂:“法為人口生殖低落之國,而第一次歐戰之犧牲尤巨;吾法人甯堪如此流血之戰争乎!我不能于大戰之方始,而遽用凡爾登決戰之戰略也!”英倫《太晤士報》著論譽之曰:“法國之軍事思想,在以攻為守;而甘氏則守而不攻,似相剌謬!顧有其不可及者,待機而動;慎重民命;自開戰以迄于今,曾無有一卒焉而作無為之犧牲者!如甘氏為将,必堅持此重民命,節流血之策略,以待可勝,而保持法國之國力以不堕矣!”然失利後時,卒為德乘,而馬奇諾防線以潰!法軍之為希特勒所俘者一百九十萬人;而所繳之軍械,可以裝備八十二師。
嗚呼!甘末林以國家久經訓練,曆年儲備之精兵利器,身為統帥,成師以出,不用以殺敵緻果,争機先而制勝;而節流血,慎民命,俾之束手就縛,堕軍實而長寇雠,亡無日矣!豈非“必生可虜”之大戒乎!拿破侖大帝言:“我之戰術,所以無不勝者有三:一集中兵力。
二活潑。
三活潑之中,持以堅定,紮硬寨,打死仗。
死而英雄,何惜一死!生而戰敗,不如無生!”嗚呼!甘末林獨不聞之乎! 忿速,可侮也。
(訓義)杜牧曰:“忿者,剛怒也;速者,褊急也;性不厚重也。
若敵人如此,可以淩侮,使之輕進而敗之也。
十六國,姚襄攻黃落,前秦苻生遣苻黃眉、鄧羌讨之,襄深溝高壘,固守不戰。
鄧羌說黃眉曰:‘襄性剛狠,易以剛動。
若長驅鼓行,直壓其壘,必忿而出師,可一戰而擒也。
’黃眉從之;襄怒出戰,黃眉等斬之。
” 廉潔,可辱也。
(訓義)梅堯臣曰:“徇名不顧。
” 愛民,可煩也。
(訓義)杜牧曰:“言仁人愛民者,惟恐殺傷,不能舍短從長,棄彼取此,不度遠近,不量事力,凡為我攻,則必來救,如此可以煩之,令其勞頓而後取之也。
”張預曰:“民雖可愛,當審利害。
若無微不救,無遠不援,則出其所必趨,使煩而困也。
” 凡此五者,将之過也,用兵之災也! (訓義)何氏曰:“将材古今難之,其性往往失于一偏爾!故《孫子》首篇,言‘将者智信仁勇嚴’,貴其全也”,張預曰:“庸常之将,守一而不知變,故取則于己,為兇于兵;智者則不然,雖勇而不必死,雖怯而不必生,雖剛而不可侮,雖廉而不可辱,雖仁而不可煩也。
” 覆軍殺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訓義)張預曰:“言須識權變,不可執一道也。
” 右第三節,論将有五危;而究其所以為危,以執一而不通變也。
”杜佑曰:“能以事勞役諸侯之人,令不得安佚;韓人令秦鑿渠之類,是也。
”張預曰:“以事勞之,使不得休。
或曰:壓之以富強之業,則可役使;若晉、楚國強,鄭人以犧牲玉帛奔走以事之,是也。
” 趨諸侯者以利。
(訓義)杜牧曰:“言以利誘之,使自來趨我也,堕吾畫中。
”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訓義)曹操曰:“安不忘危,常設備也。
”張預曰:“言須思患而預防之;傳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
’” 右第二節,承上九變之利,而論慮之離于利害以思患預防。
故将有五危; (訓義)李筌曰:“下五事也。
” 必死,可殺也。
(訓義)杜牧曰:“将愚而勇者,患也。
黃石公曰:‘勇者好行其志;愚者不顧其死。
’《吳子》曰:‘凡人之論将,常觀于勇;勇之于将,乃數分之一耳!夫勇者必輕合,輕合而不知利,未可将也!’” 基博按:一九〇四年,日俄之戰,俄國遠東之陸軍,兵力不厚。
苦魯伯堅以滿洲軍總指揮,訓令東路司令官,謂:“敵衆我寡,不可當也!不如集中兵力,且戰且退,既以阻日軍之猛進,而以漸與在後之大軍會合,毋陷于孤危以逞敵志!”顧司令查蘇立聲言:“嘗受聖喬治勳章之武士,隻知殺敵緻果爾!不慣作逃将軍也!”苦魯伯堅亦無如何;遂為日軍所殲,而陷于大敗!此“必死可殺”之适例也。
必生,可虜也。
(訓義)孟氏曰:“将之怯弱,志必生返,意不親戰,士卒不精,上下猶豫,可急擊而取之!”新訓曰:“為将怯懦,見利而不能進。
”太公曰:“失利後時,反受其殃。
” 基博按:一九三九年九月,希特勒之進攻波蘭也,德軍之在西境齊格菲防線者,僅三師以至十一師耳;而法軍總司令甘末林以三十五師之兵力,不能疾搗其虛,而頓兵猶豫;以謂:“法為人口生殖低落之國,而第一次歐戰之犧牲尤巨;吾法人甯堪如此流血之戰争乎!我不能于大戰之方始,而遽用凡爾登決戰之戰略也!”英倫《太晤士報》著論譽之曰:“法國之軍事思想,在以攻為守;而甘氏則守而不攻,似相剌謬!顧有其不可及者,待機而動;慎重民命;自開戰以迄于今,曾無有一卒焉而作無為之犧牲者!如甘氏為将,必堅持此重民命,節流血之策略,以待可勝,而保持法國之國力以不堕矣!”然失利後時,卒為德乘,而馬奇諾防線以潰!法軍之為希特勒所俘者一百九十萬人;而所繳之軍械,可以裝備八十二師。
嗚呼!甘末林以國家久經訓練,曆年儲備之精兵利器,身為統帥,成師以出,不用以殺敵緻果,争機先而制勝;而節流血,慎民命,俾之束手就縛,堕軍實而長寇雠,亡無日矣!豈非“必生可虜”之大戒乎!拿破侖大帝言:“我之戰術,所以無不勝者有三:一集中兵力。
二活潑。
三活潑之中,持以堅定,紮硬寨,打死仗。
死而英雄,何惜一死!生而戰敗,不如無生!”嗚呼!甘末林獨不聞之乎! 忿速,可侮也。
(訓義)杜牧曰:“忿者,剛怒也;速者,褊急也;性不厚重也。
若敵人如此,可以淩侮,使之輕進而敗之也。
十六國,姚襄攻黃落,前秦苻生遣苻黃眉、鄧羌讨之,襄深溝高壘,固守不戰。
鄧羌說黃眉曰:‘襄性剛狠,易以剛動。
若長驅鼓行,直壓其壘,必忿而出師,可一戰而擒也。
’黃眉從之;襄怒出戰,黃眉等斬之。
” 廉潔,可辱也。
(訓義)梅堯臣曰:“徇名不顧。
” 愛民,可煩也。
(訓義)杜牧曰:“言仁人愛民者,惟恐殺傷,不能舍短從長,棄彼取此,不度遠近,不量事力,凡為我攻,則必來救,如此可以煩之,令其勞頓而後取之也。
”張預曰:“民雖可愛,當審利害。
若無微不救,無遠不援,則出其所必趨,使煩而困也。
” 凡此五者,将之過也,用兵之災也! (訓義)何氏曰:“将材古今難之,其性往往失于一偏爾!故《孫子》首篇,言‘将者智信仁勇嚴’,貴其全也”,張預曰:“庸常之将,守一而不知變,故取則于己,為兇于兵;智者則不然,雖勇而不必死,雖怯而不必生,雖剛而不可侮,雖廉而不可辱,雖仁而不可煩也。
” 覆軍殺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訓義)張預曰:“言須識權變,不可執一道也。
” 右第三節,論将有五危;而究其所以為危,以執一而不通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