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篇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則敵人得移正面軍以增援側翼!然我即有力以牽制敵人正面軍;而敵人未必不有後方之預備隊以源源增援,加強側翼;如欲牽制敵人之預備隊,非猛攻不可;惟猛攻,而後可以迫敵人之預備隊,不得不增援正面,而不能用于側翼;是故我正面之兵力,亦非強大不可;而強大之度,必以能牽制敵人之主力,不得移動;然後悉我力之有餘以加強側翼之襲擊;則是‘以奇勝’者,不得無借于‘以正合’;此‘以正合’之所以必與‘以奇勝’相輔而行也!”羅亞楚又言:“側翼作戰,非攻擊敵人之翼端所能有功;蓋敵人有縱長配備之預備隊以為保護,可以延長正面之抵抗而圖以反包圍我軍,此則可憂也!所以側翼運動,非集中兵力以向敵人側翼之後方攻擊不可!惟我側翼軍之攻擊方向,不可與正面軍之攻擊方向,過早會合而不布遠勢;所以側翼軍,不可不遠離本軍集中;如不布遠勢而過早會合,往往有自相沖突之虞!此側翼軍之集中,不可不知者一也。
側翼軍之集中,尤必出其不意!所謂出其不意雲者,即在敵人陣線之要點,驟有強大之我軍出現;而敵人倉皇失措,不及調集相當之軍隊以為抵抗也!出其不意之前提,在全體軍力之深廣配備;配備之時,當即審慎考量,而預為之地以對敵人之側翼或後方,得迅速集中必要之軍力;尤以我軍力配備之深廣,而疑誤敵人以不測我軍何向而集中;拿破侖之用兵,無不如此,往往自寬廣之集中,或行軍之正面,突向決戰之側翼以襲擊,而敵人不知所為焉!此側翼軍之集中,不可不知者二也。
側翼軍之何向以集中,不可不慎圖于其始!何者?近代戰争,雖以一軍之兵力,而已選定之攻擊方向,欲驟改變,已不可能;況又加而上之!然又不可以改變方向為不可能,而局促一隅以自坐困!此側翼軍之集中,不可不知者三也。
”由羅亞楚之言,而後措施之有方,“以奇勝”之可以勝;餘故要删以著于篇。
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訓義)杜佑曰:“言應變出奇無窮竭。
”鄭友賢曰:“或問武論奇正之變,二者相依而生,何獨曰‘善出奇者?’曰:阙文也;凡所謂如天地,江河,日月,四時,五色,五味,皆取無窮無竭,相生相變之義。
故首論以正合奇勝,終之以奇正之變不可勝窮,相生如循環之無端;豈以一奇而能生變,交相無已哉!宜曰:‘善出奇正者,無窮如天地’也。
” 終而複始,日月是也;死而複生,四時是也。
(訓義)張預曰:“日月運行,入而複出;四時更互,盛而複衰;喻奇正相變,紛纭渾沌,終始無窮也。
” 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 (訓義)李筌曰:“宮、商、角、徵、羽也。
” 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 (訓義)李筌曰:“青、黃、赤、白、黑也。
” 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訓義)曹操曰:“自‘無窮如天地’已下,皆以喻奇正之無窮也。
”李筌曰:“酸、辛、鹹、甘、苦,五味。
”張預曰:“引五聲、五色、五味之變,以喻奇正相生之無窮。
”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訓義)梅堯臣曰:“奇正之變,猶五聲、五色、五味之變無盡也。
” 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訓義)何氏曰:“奇正生而轉相為變,如循曆其環,求首尾之莫窮也。
”張預曰:“奇亦為正,正亦為奇,變化相生,若循環之無本末,誰能窮诘!” 右第一節論奇正之變。
基博按:起曆舉分數、形名、奇正、虛實四者,而側重奇正;以戰勢不過奇正;而奇正者,則勢之所以因利而制權也。
“奇正之變”,“變”字尤宜注意如。
果執“以正合,以奇勝”,而不知所為變,則敵有以測吾之奇正;而吾因利制權之勢有所窮!唐太宗曰:“以奇為正,使敵視以為正,則吾以奇擊之。
以正為奇,使敵視以為奇,則吾以正擊之。
”張預曰:“奇亦為正,正亦為奇。
”“奇正相生,若循環之無端”,斯以盡“奇正之變”。
蓋惟變乃能因利制權也。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 (訓義)孟氏曰:“勢峻,則巨石雖重,不能止。
” 鸷鳥之擊,至于毀折者,節也。
(訓義)杜牧曰:“勢者,自高注下,得險疾之勢,故能漂石也。
節者,節量遠近,則攫之,故能毀折物也。
”張預曰:“鷹鹯之擒鳥雀,必節量遠近,伺候審而後擊,故能折物。
《尉缭子》曰:‘便吾器用,養吾武勇,發之如鳥擊。
’李靖曰:‘鸷鳥如擊,卑飛斂翼。
’皆言待之而後發也。
” 是故善戰者:其勢險, (訓義)王晳曰:“險者所以緻其疾也,如水得險隘而成勢。
” 其節短; (訓義)曹操曰:“短,近也。
”杜佑曰:“言以近節也;如鸷鳥之發,近則搏之,力全志專,則必獲也。
”梅堯臣曰:“險則迅,短則勁,故戰之勢,當險疾而短近也。
”鄭友賢曰:“或問其勢險者,其義易明;其節短者,其旨安在?曰:力雖甚勁者,非節量短近而适其宜,則不能害物。
魯缟之脆也,強弩之末不能穿;毫末之輕也,沖風之衰不能起;鸷鳥雖疾也,高下而遠來,至于竭羽翼之力,安能擊搏而毀折哉!嘗以遠形為難戰者,此也。
是故麹義破公孫瓒也,發伏于數十步之内;周訪敗杜曾也,奔赴于三十步之外;得節短之義也。
” 基博按:下《軍争篇》稱:“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裡而争利”,其勢非不險也;然而“勁者先,罷者後,其法十一而至”,“則擒三将軍”者,失節短之義也。
魏武逐劉備,一日一夜,行三百裡;諸葛亮以為“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缟”;失節短之義也。
即如一九一四年,歐洲大戰開始,德皇以二十年之整軍經武,挾其久蓄不用之威,飙發電征,如迅雷不及掩耳,席卷比利時而掩有焉,其勢非不險也;浸淫而及于法之北疆,顧咫尺巴黎,經百日而不能破,東不能入俄境,南不能庇奧鄰,卒以釀馬蘭之挫衄者,失節短之義也。
法人蒲哈德著《德大将興登堡歐戰成敗鑒》一書,其中盛稱魯登道夫,以謂:“胸有成算,陣無虛設,分兵四出,所當者破;惟進而不已,不自斂戢,其戰線日益延長,而力挫士疲,遂以大敗!”失節短之義也。
方吾抗戰之初,日人挾其飛機、大炮,佐之坦克車,北則縱橫河洛,南則馳驟京杭,揮霍如志;我以備多而力分,彼則“節短”而“勢險”,我之所以敗,彼之所以勝也!然而孟贲烏獲,力有所底!敵之占地日廣,敵之兵勢漸分而見薄。
我之壤土日蹙,我之兵力以集而益厚。
敵之戰線,愈延愈長;我之陣地,愈蹙愈短;及是時,“勢險”“節短”之效,将在我而不在彼!以希特勒閃電戰之陵厲無前,而咫尺不得窺英倫;勞師以襲遠,而東頓兵于墨斯科;失節短之義也!況日人乎!克老山維茲言:“凡攻擊乃随其前進而力弱!”愈深入,愈阻滞,吾久知其頓兵不得進也! 勢如弩,節如發機; (訓義)李筌曰:“弩不疾,則不遠;矢不近,則不中。
”梅堯臣曰:“,音霍,張也;如弩之張,勢不逡巡;如機之發,節近易中也。
”張預曰:“言趨利尚疾,奮擊貴近也。
” 右第二節論用奇宜乎勢險而節短。
基博按:出奇制勝,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非勢險節短不為功。
勢險,則敵不及虞;節短,則力無虛耗。
激水、弩,皆以喻疾擊之迅;鸷鳥、發機,皆以喻用力之迫。
紛紛纭纭,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訓義)李筌曰:“紛纭而鬥,示如可亂;旌旗有部,鳴金有節,是以不可亂也。
渾沌,合雜也;形圓,無向背也。
”杜牧曰:“此言陣法也。
《風後握奇文》曰:‘四為正,四為奇,餘奇為握。
’奇,音機,或總稱之。
先出遊軍定兩端,此之是也。
奇者,零也;陣數有九,中心有零者,大将握之不動,以制四面八陣,而取進則焉。
其人之列,面面相向,背背相承也。
《軍志》曰:‘陣間容陣,足曳白刃;隊間容隊,可與敵對。
前禦其前,後當其後。
左防其左,右防其右。
行必魚貫,立必雁行。
長以參短,短以參長。
回軍轉陣,以前為後,以後為前。
進無奔迸,退無違走。
四頭八尾,觸處為首。
敵沖其中,兩頭俱救。
’彼此相用,循環無窮也。
”梅堯臣曰:“分數已定,形名已立,離合散聚,似亂而不能亂;形無首尾,應無前後,陽旋陰轉,欲敗而不能敗。
”何氏曰:“此言鬥勢也。
善将兵者,進退紛紛似亂,然士馬素習,旌旗有節,非亂也!渾沌,形勢乍離乍合,人以為敗;而号令素明,離合有勢,非可敗也!” 亂生于治。
怯生于勇。
弱生于強。
(訓義)曹操曰:“皆毀形匿情也。
”杜牧曰:“言欲僞為亂形以誘敵人,先須至治,然後能為僞亂也。
欲僞為怯形以伺敵人,先須至勇,然後能為僞怯也。
欲僞為弱形以驕敵人,先須至強,然後能為僞弱也。
”何氏曰:“言戰時為奇正形勢以破敵也。
我兵素治矣,我士素勇矣,我勢素強矣,若不匿治勇強之勢,何以緻敵!須張似亂似怯似弱之形以誘敵人,彼惑我誘之之狀,破之必矣!” 基博按:諸家解多主曹公“毀形匿情”之意,此乃不得
側翼軍之集中,尤必出其不意!所謂出其不意雲者,即在敵人陣線之要點,驟有強大之我軍出現;而敵人倉皇失措,不及調集相當之軍隊以為抵抗也!出其不意之前提,在全體軍力之深廣配備;配備之時,當即審慎考量,而預為之地以對敵人之側翼或後方,得迅速集中必要之軍力;尤以我軍力配備之深廣,而疑誤敵人以不測我軍何向而集中;拿破侖之用兵,無不如此,往往自寬廣之集中,或行軍之正面,突向決戰之側翼以襲擊,而敵人不知所為焉!此側翼軍之集中,不可不知者二也。
側翼軍之何向以集中,不可不慎圖于其始!何者?近代戰争,雖以一軍之兵力,而已選定之攻擊方向,欲驟改變,已不可能;況又加而上之!然又不可以改變方向為不可能,而局促一隅以自坐困!此側翼軍之集中,不可不知者三也。
”由羅亞楚之言,而後措施之有方,“以奇勝”之可以勝;餘故要删以著于篇。
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訓義)杜佑曰:“言應變出奇無窮竭。
”鄭友賢曰:“或問武論奇正之變,二者相依而生,何獨曰‘善出奇者?’曰:阙文也;凡所謂如天地,江河,日月,四時,五色,五味,皆取無窮無竭,相生相變之義。
故首論以正合奇勝,終之以奇正之變不可勝窮,相生如循環之無端;豈以一奇而能生變,交相無已哉!宜曰:‘善出奇正者,無窮如天地’也。
” 終而複始,日月是也;死而複生,四時是也。
(訓義)張預曰:“日月運行,入而複出;四時更互,盛而複衰;喻奇正相變,紛纭渾沌,終始無窮也。
” 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 (訓義)李筌曰:“宮、商、角、徵、羽也。
” 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 (訓義)李筌曰:“青、黃、赤、白、黑也。
” 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訓義)曹操曰:“自‘無窮如天地’已下,皆以喻奇正之無窮也。
”李筌曰:“酸、辛、鹹、甘、苦,五味。
”張預曰:“引五聲、五色、五味之變,以喻奇正相生之無窮。
”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訓義)梅堯臣曰:“奇正之變,猶五聲、五色、五味之變無盡也。
” 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訓義)何氏曰:“奇正生而轉相為變,如循曆其環,求首尾之莫窮也。
”張預曰:“奇亦為正,正亦為奇,變化相生,若循環之無本末,誰能窮诘!” 右第一節論奇正之變。
基博按:起曆舉分數、形名、奇正、虛實四者,而側重奇正;以戰勢不過奇正;而奇正者,則勢之所以因利而制權也。
“奇正之變”,“變”字尤宜注意如。
果執“以正合,以奇勝”,而不知所為變,則敵有以測吾之奇正;而吾因利制權之勢有所窮!唐太宗曰:“以奇為正,使敵視以為正,則吾以奇擊之。
以正為奇,使敵視以為奇,則吾以正擊之。
”張預曰:“奇亦為正,正亦為奇。
”“奇正相生,若循環之無端”,斯以盡“奇正之變”。
蓋惟變乃能因利制權也。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 (訓義)孟氏曰:“勢峻,則巨石雖重,不能止。
” 鸷鳥之擊,至于毀折者,節也。
(訓義)杜牧曰:“勢者,自高注下,得險疾之勢,故能漂石也。
節者,節量遠近,則攫之,故能毀折物也。
”張預曰:“鷹鹯之擒鳥雀,必節量遠近,伺候審而後擊,故能折物。
《尉缭子》曰:‘便吾器用,養吾武勇,發之如鳥擊。
’李靖曰:‘鸷鳥如擊,卑飛斂翼。
’皆言待之而後發也。
” 是故善戰者:其勢險, (訓義)王晳曰:“險者所以緻其疾也,如水得險隘而成勢。
” 其節短; (訓義)曹操曰:“短,近也。
”杜佑曰:“言以近節也;如鸷鳥之發,近則搏之,力全志專,則必獲也。
”梅堯臣曰:“險則迅,短則勁,故戰之勢,當險疾而短近也。
”鄭友賢曰:“或問其勢險者,其義易明;其節短者,其旨安在?曰:力雖甚勁者,非節量短近而适其宜,則不能害物。
魯缟之脆也,強弩之末不能穿;毫末之輕也,沖風之衰不能起;鸷鳥雖疾也,高下而遠來,至于竭羽翼之力,安能擊搏而毀折哉!嘗以遠形為難戰者,此也。
是故麹義破公孫瓒也,發伏于數十步之内;周訪敗杜曾也,奔赴于三十步之外;得節短之義也。
” 基博按:下《軍争篇》稱:“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裡而争利”,其勢非不險也;然而“勁者先,罷者後,其法十一而至”,“則擒三将軍”者,失節短之義也。
魏武逐劉備,一日一夜,行三百裡;諸葛亮以為“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缟”;失節短之義也。
即如一九一四年,歐洲大戰開始,德皇以二十年之整軍經武,挾其久蓄不用之威,飙發電征,如迅雷不及掩耳,席卷比利時而掩有焉,其勢非不險也;浸淫而及于法之北疆,顧咫尺巴黎,經百日而不能破,東不能入俄境,南不能庇奧鄰,卒以釀馬蘭之挫衄者,失節短之義也。
法人蒲哈德著《德大将興登堡歐戰成敗鑒》一書,其中盛稱魯登道夫,以謂:“胸有成算,陣無虛設,分兵四出,所當者破;惟進而不已,不自斂戢,其戰線日益延長,而力挫士疲,遂以大敗!”失節短之義也。
方吾抗戰之初,日人挾其飛機、大炮,佐之坦克車,北則縱橫河洛,南則馳驟京杭,揮霍如志;我以備多而力分,彼則“節短”而“勢險”,我之所以敗,彼之所以勝也!然而孟贲烏獲,力有所底!敵之占地日廣,敵之兵勢漸分而見薄。
我之壤土日蹙,我之兵力以集而益厚。
敵之戰線,愈延愈長;我之陣地,愈蹙愈短;及是時,“勢險”“節短”之效,将在我而不在彼!以希特勒閃電戰之陵厲無前,而咫尺不得窺英倫;勞師以襲遠,而東頓兵于墨斯科;失節短之義也!況日人乎!克老山維茲言:“凡攻擊乃随其前進而力弱!”愈深入,愈阻滞,吾久知其頓兵不得進也! 勢如弩,節如發機; (訓義)李筌曰:“弩不疾,則不遠;矢不近,則不中。
”梅堯臣曰:“,音霍,張也;如弩之張,勢不逡巡;如機之發,節近易中也。
”張預曰:“言趨利尚疾,奮擊貴近也。
” 右第二節論用奇宜乎勢險而節短。
基博按:出奇制勝,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非勢險節短不為功。
勢險,則敵不及虞;節短,則力無虛耗。
激水、弩,皆以喻疾擊之迅;鸷鳥、發機,皆以喻用力之迫。
紛紛纭纭,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訓義)李筌曰:“紛纭而鬥,示如可亂;旌旗有部,鳴金有節,是以不可亂也。
渾沌,合雜也;形圓,無向背也。
”杜牧曰:“此言陣法也。
《風後握奇文》曰:‘四為正,四為奇,餘奇為握。
’奇,音機,或總稱之。
先出遊軍定兩端,此之是也。
奇者,零也;陣數有九,中心有零者,大将握之不動,以制四面八陣,而取進則焉。
其人之列,面面相向,背背相承也。
《軍志》曰:‘陣間容陣,足曳白刃;隊間容隊,可與敵對。
前禦其前,後當其後。
左防其左,右防其右。
行必魚貫,立必雁行。
長以參短,短以參長。
回軍轉陣,以前為後,以後為前。
進無奔迸,退無違走。
四頭八尾,觸處為首。
敵沖其中,兩頭俱救。
’彼此相用,循環無窮也。
”梅堯臣曰:“分數已定,形名已立,離合散聚,似亂而不能亂;形無首尾,應無前後,陽旋陰轉,欲敗而不能敗。
”何氏曰:“此言鬥勢也。
善将兵者,進退紛紛似亂,然士馬素習,旌旗有節,非亂也!渾沌,形勢乍離乍合,人以為敗;而号令素明,離合有勢,非可敗也!” 亂生于治。
怯生于勇。
弱生于強。
(訓義)曹操曰:“皆毀形匿情也。
”杜牧曰:“言欲僞為亂形以誘敵人,先須至治,然後能為僞亂也。
欲僞為怯形以伺敵人,先須至勇,然後能為僞怯也。
欲僞為弱形以驕敵人,先須至強,然後能為僞弱也。
”何氏曰:“言戰時為奇正形勢以破敵也。
我兵素治矣,我士素勇矣,我勢素強矣,若不匿治勇強之勢,何以緻敵!須張似亂似怯似弱之形以誘敵人,彼惑我誘之之狀,破之必矣!” 基博按:諸家解多主曹公“毀形匿情”之意,此乃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