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篇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集團者,兵力宜集中,不宜分散;集中,則威力大;分散,則力量薄;宜厚蓄其力而集中之,悉力殚銳以用之于決戰之時與地;至于地之非我所欲決戰,則不宜置兵無用之地,而少置之以疑敵人而分其勢,僅足自衛,可爾。
所謂突擊者,集我之兵,攻敵之瑕,彼竭我盈,而予以不可禦之突擊,以殲滅敵軍,而潰其武力也。
特消耗戰之反攻,用之于最後之一刹那;然以消耗戰始者,仍不得不以殲滅戰終,而收功于攻擊;反守為攻,乃能戰敗為勝;無攻擊,則無決勝,固與殲滅戰殊途而同歸也!考之歐洲戰史:普魯士菲烈德立大王用消耗戰;而法帝拿破侖,則以殲滅戰。
蓋菲烈德立大王之戰,以橫隊而用傭兵;橫隊,則兵勢散而不能集中以突擊;傭兵,則兵力耗而不易征募以繼戰;主力必求保持,攻擊以伺時機;此所以為消耗戰也。
至拿破侖,則變橫隊為縱隊以利突擊;而其兵制,又為志願兵與征兵,征募既易,補充不難,而又同仇敵忾,有愛國之熱情,有決戰之勇氣,可以一鼓作氣,而為殲滅戰也。
然普魯士菲烈德立大王之消耗戰,所謂“君以此始”,而不必以此終;包圍殲滅之戰術,由菲烈德立大王開其先河;而繼繼繩繩以有老毛奇将軍,導揚神武;而迄史梯芬元帥搜集古今之殲滅戰例,著為一書以申儆所部;而手定德軍速戰速決之作戰計劃,即所謂“史梯芬計劃”以成典型,而集其大成者也。
一九一四年,大戰開始,小毛奇傳授史梯芬之心法,迂回包圍以入法之北疆,而用殲滅戰;一擊不中,而法大将霞飛、福煦,乃用消耗戰以承其弊而制全勝。
然而此一役也,德人創巨痛深,不以殲滅戰之不可用,而用之不得其道也;于是焦心苦思,以求貫徹“兵貴勝不貴久”之旨;塞克特将軍主其計,白魯希茲将軍措諸事,二人者,皆受學于魯登道夫者也;一本史梯芬之傳授心法,極深研幾,而采義大利杜黑将軍制空權之論,以建設空軍;采英國飛勒将軍坦克車集團軍用之論,以創新機械化部隊;而媵之以蘇聯所倡降落傘部隊之運用,乘間抵,以配合陸軍之步騎炮兵,相與僇力,然後可以為突擊者,加猛加速,敵人不知所措手。
此閃電戰之術,所以盛倡于德國;而所以為閃電戰之具,則非創自德人;所以試閃電戰之用,亦非始于德人也!閃電戰之具:曰飛機,曰坦克車,曰降落傘,坦克車之用于作戰,起自英人,而坦克車之制造,英、法兩國,早久開始;惟用之于戰,則英、法兩國兵家之議論,微有不同。
法人以為坦克車者,不過一種随從之武器,可以輔步兵推進,而制壓敵人之機關槍火力耳!非協步兵以俱進,不可也!英人則不然!謂“坦克車,可以利用所有之速度與火力,縱橫馳突,不必偕步兵以協進。
苟用坦克車群,而作集體之進攻,無堅不摧,理有可信,敵陣雖堅,亦複何用!”而首倡其說者,飛勒将軍也!乃以一九一八年八月八日,用飛勒将軍之說,而試之于西戰場之佩綸。
德軍瞠目不知所為,大潰不止,而陣地喪失。
魯登道夫将軍亦為太息曰:“自開戰以來,未有如此之黯淡喪氣也!”士氣大挫,一蹶不振!于是飛勒将軍欣喜欲狂;益信坦克車者,不僅以輔步兵作戰,抑亦可以獨力作戰者也!大戰既終,而飛勒将軍,孜孜矻矻,夙夜弗懈,以研求坦克車、裝甲車及其他自動車輛協同猛進之法。
二十年來,其思想之傳播,而為塞克特将軍之所采用者不少焉!此閃電戰之具一也。
顧飛勒将軍欲以坦克車圖集團之作戰;而義大利杜黑将軍,則倡以飛機為集團之作戰,于一九二一年,刊行一書,曰《制空權》,其大旨謂:“今後戰争,如有一國焉,于開戰之初,能以大隊之飛機,乘敵軍之未及集中,而深入敵境,握制空權,集團轟炸,以潰其軍,耗其資者,必無不勝!”墨索裡尼采其議,而德國空軍統帥戈林将軍,則尤杜黑之信徒雲!此閃電戰之具二也。
然空軍可以制空,而不能掠地;可橫空以轟炸敵後,而無法落地以扼吭拊背;于是蘇聯訓練降落傘部隊,設計以飛機運載步兵及小炮、坦克;飛将軍可以從天而下,批吭搗虛!此閃電戰之具三也。
有其具矣,墨索裡尼初試新铏,以一九三五年十月,襲阿比西尼亞;此閃電戰之破題兒第一次試用也!特閃電戰之名未定耳!方其開戰之初,列國兵家懲前毖後,而推測勝負以斷言者有三:一曰:“壕溝制度,不論發展如何;而強大之炮兵與步兵以聯合之襲擊戰術,未嘗無效;征之上次大戰而可知也。
”二曰:“如用大隊之坦克車,集中以猛攻敵陣之一點,必可摧堅以制勝!”三曰:“制勝之要素為時間。
縱實行征兵之國,一旦開戰,動員之時間,必以十天;而集中之時間,尚在外。
當今之世,未有國焉,太平無事之日,而動員集中一國之軍隊,以時時戒備于不虞者也!徒以一國之财力有限;未有和戰未定之際,而遽動員以圖集中者也!方敵國欲動員以圖集中之時間,則是予我以襲擊之機;而襲擊之不可缺者,厥為汽油機械之武器,即飛機與坦克車,是也。
”墨索裡尼有其武器以襲擊矣,而乘軍備落後之阿比西尼亞,以攻其不備;固不足以當一擊也!然兵家因以知飛勒将軍坦克車獨立作戰,杜黑将軍制空權之論,有未盡善,而待斟酌者四焉:(一)大炮射程以外之敵軍後方,如以飛機空襲,而予以猛烈之轟炸;雖不能決勝,可以耗敵之物資,挫敵之士氣。
(二)陸軍必以飛機佐戰,乃可制勝。
(三)坦克車如獨力作戰,而不得步兵護持以銳進,必為敵之步兵所圍殲。
(四)坦克車如參加步、騎、炮、空等軍以協同作戰,斯無不勝之戰。
此阿比西尼亞一役之所啟示也。
于是白魯希茲将軍究極利病,而不為拘虛,斟酌損益,以得結論者有三:其(一)空軍之大用,可以炸襲敵後之軍需工業與交通要道,而斷其接濟,阻其運輸;然不能決勝;可以耗毀敵力,而無法占領敵土;可以暫時制空,而無法永久占空;如無陸軍以相協力,雖猛烈之空襲,亦無成功;不如協同陸軍以作戰之威力為大;而追擊尤猛迅!其(二)陸軍之坦克車隊,如以獨立進攻,鮮不為敵之步兵包圍而俘獲,此危道也!如協同步、騎、炮兵及空軍以進攻,則威力之發揮極大!而進攻敵之堅壘要塞,尤非飛機及炮兵之僇力,不能相與以有功也!其(三)敵人之飛機、坦克車及炮兵,不如我之猛而多;我進攻而敵敗退,機械化部隊如與空軍協力,而急起直追,不予敵軍以喘息之機,務殲滅之為快;斯可以一戰而定,以貫徹“兵貴勝不貴久”之旨矣!顧猶未以自信,益遣諸将,赴西班牙,指導佛朗哥将軍内戰,助以空軍與機械化部隊,而為實地之演習;乃知用重轟炸機以轟炸敵之防禦陣地,而以佛朗哥将軍之證明,不如用炮兵集中射擊之收效大;而用輕轟炸機以輕磅炸彈,與機關槍射擊以向敵陣作俯沖攻擊,則成功出于意外!當坦克車沖鋒時,如不得炮兵與空軍以掩護,則人員車輛之犧牲不可計!佛朗哥将軍之步兵,每于臨陣之際,以火焚其協同作戰之坦克車;蓋戰之方酣,而汽油不繼,無法以動;不焚,則為敵之戰利品矣!益以證空軍與機械化部隊,不能以代步兵、炮兵之用;而惟與步兵、炮兵相輔以進,乃可摧堅破銳以制勝爾!墨索裡尼亦以阿比西尼亞一役之有成功,而以再試于阿爾巴尼亞;戰事将起,海陸空軍,傾國以赴,予之猛襲;阿國之軍未及動員;而已控制其要害焉!此閃電戰之第二次試用以有成功也!然而閃電戰之名猶未立;隻稱曰“時間之奇襲”而已!于是白魯希茲将軍,相觀而善,變通以盡利,申儆于國,而務以為不宣而戰,乘人之不虞,厚蓄其勢于開戰之初,悉力殚銳,予敵以當頭之猛擊;而不零星增援,與敵為動員競賽于開戰以後。
其為戰也,施之有序。
大抵先集中所有之空軍,以殲滅敵之空軍及其根據地,而握制空權。
其次則以大隊之轟炸機,蜂起雲集,而轟炸敵之兵營、彈藥庫及軍需工業,以損耗敵人作戰之資力;轟炸敵國之汽車路、鐵路、橋梁、車站,及其運輸車輛,阻絕交通,不予敵人以行軍之利,于是敵人不得動員集中以增援前方。
又其次以空軍指導炮兵,集中火力,以猛烈轟炸敵要塞陣地之堡壘、壕塹,及一切防禦工程,務盡摧毀之以毋為我障。
又其次以飛機運輸降落傘部隊,降落敵後;據其要害,以阻其前線之增援;襲其司令部,以摧其中權之指揮,使之前後不能相顧,左右失其連系。
又其次以坦克車隊,在空軍掩護之下,沖入敵陣,而繼之以裝甲車隊、摩托腳踏車隊組合之輕機械化部隊,如潮之湧,汩汩而來,以猛烈之突擊,而薄敵軍以全線之崩潰。
又其次以卡車運輸大隊之步兵與炮兵,占守敵人要塞;而以大隊中型坦克車及機械步炮工兵組合之重機械化部隊,與空軍協力以猛迅追擊,毋予敵以搜乘補卒,卷土重來之機。
于是兵之“貴勝不貴久”,乃在機械工業發達之德國,實事求是,代有生動力以無生動力,而以猛銳無前之勢,縱橫馳突于一九三九年以後之歐洲大陸;一戰而滅波蘭,再戰而殲英法聯軍,其間下丹、挪,徇荷、比,不出兩月,所當者破,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于是英、法之人,震驚相告,曰:“何其神也!此閃電矣!”而希特勒亦掠人之美,以為大言誇耀,喻如閃電之目不及瞬,疾雷之耳不及掩,言其猛而加疾,亦以疾而加猛也!然而閃電戰,德行之而有功;而他國效之,未必有成功。
同一德也,用之于波蘭,于丹、挪,于荷、比,于法,乃至南斯拉夫、希臘,無不有功;而用之于蘇聯,亦無成功。
此其故何也?蓋閃電戰,亦必知彼知己,而後可以推行盡利,左宜右有;非能戰必勝,攻必取也,而所以行閃電戰而有功者,有二端焉:一曰在我者有其能。
二曰在敵者有其可。
何謂在我者有其能?國家以工業立國,而機械工業日以精進;然後銅鐵器材及發動機、摩托,于太平無事之日,制造日多;而可資以建設大隊之空軍及機械化部隊。
至于交通與農業,亦必機械化,然後人民日習于摩托;一旦有事,可以征役而為摩托之士兵。
一也。
戰之所以為閃電,在空軍與機械化部隊之猛速運用;而空軍與機械化部隊,無汽油,則不能運用;尤必一國汽油之生産,足以自給。
二也。
國家之政治為極權;而社會之組織,敵渙散而我嚴整,令出惟行,可以猛速行動而制機先。
三也。
外交之運用,間諜之宣傳,可以搖惑視聽,擾亂人心,而莫知我之所欲攻;然後乘人之不虞。
四也。
四者具,而後在我者有其能也。
何謂在敵者有其可?交戰之國,壤土相接,而汽車之路,六通四辟,平原大野,而後機械化部隊,可以縱橫馳突;空中陸戰隊,便于降落集中。
一也。
敵之人民财産、物資、工業,皆集中于都市,而不能以疏散;可以一舉而摧毀之,不能自振以無力再戰。
二也。
敵之國小而力薄,可以摧之于一擊。
三也。
三者具,而後在敵者有其可也。
豈有無施不可之閃電戰哉!惟德為能閃電戰,以其工業發達,政制極權,而外交之運用靈活,間諜之發縱神秘也。
然而汽油之生産,每年不過六十萬噸,而空軍及機械化部隊之猛速運用,久必不繼。
惟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及法國,乃至南斯拉夫、希臘,可以用德之閃電戰而有功;以其與德接壤,交通便利,空軍及機械化部隊,運用自如;而又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乃至南斯拉夫、希臘,小國不足當一擊;法國之人心渙散,而為民主政體,不如德之社會嚴整,而統以極權也。
然中國、蘇聯,不能以閃電戰勝;而日本,則雖欲為閃電戰而不能!何者?蓋日本之機械工業不發達,不能自造飛機與坦克;又汽油百分之九十,不得不資之國外輸入;則所以為閃電戰者無其具。
而日本之為君主立憲國,議會雖不必有力,而亦有權能,足以掣軍閥之肘;軍閥幹政而未能柄政,意見亦極紛歧,而莫适為政;不如德之為極權國,則所以運用閃電者無其體。
故曰:“日本雖欲為閃電戰而不能”也。
至于中國,地大物博,人民财産,尚未集中都市;而山嶺川澤,地形叢複,交通不便;閃電戰縱橫馳突以掠我邊,而不能長驅直入,潰我腹心,及其再衰三竭,而我進退綽有餘裕,徐起以承其敝。
此日本之所以頓兵挫銳,而心所謂危者也!蘇聯則又大國而極權,社會有嚴整之組織,略同德國,而不如法之渙散;廣土衆民,而加之以高山疊嶺,間以川澤,機械化部隊之猛速運用,有其限度,則又同于中國;而機械工業之發達,飛機坦克之能自造,以有大隊之空軍與機械化部隊,皆中國所不如
所謂突擊者,集我之兵,攻敵之瑕,彼竭我盈,而予以不可禦之突擊,以殲滅敵軍,而潰其武力也。
特消耗戰之反攻,用之于最後之一刹那;然以消耗戰始者,仍不得不以殲滅戰終,而收功于攻擊;反守為攻,乃能戰敗為勝;無攻擊,則無決勝,固與殲滅戰殊途而同歸也!考之歐洲戰史:普魯士菲烈德立大王用消耗戰;而法帝拿破侖,則以殲滅戰。
蓋菲烈德立大王之戰,以橫隊而用傭兵;橫隊,則兵勢散而不能集中以突擊;傭兵,則兵力耗而不易征募以繼戰;主力必求保持,攻擊以伺時機;此所以為消耗戰也。
至拿破侖,則變橫隊為縱隊以利突擊;而其兵制,又為志願兵與征兵,征募既易,補充不難,而又同仇敵忾,有愛國之熱情,有決戰之勇氣,可以一鼓作氣,而為殲滅戰也。
然普魯士菲烈德立大王之消耗戰,所謂“君以此始”,而不必以此終;包圍殲滅之戰術,由菲烈德立大王開其先河;而繼繼繩繩以有老毛奇将軍,導揚神武;而迄史梯芬元帥搜集古今之殲滅戰例,著為一書以申儆所部;而手定德軍速戰速決之作戰計劃,即所謂“史梯芬計劃”以成典型,而集其大成者也。
一九一四年,大戰開始,小毛奇傳授史梯芬之心法,迂回包圍以入法之北疆,而用殲滅戰;一擊不中,而法大将霞飛、福煦,乃用消耗戰以承其弊而制全勝。
然而此一役也,德人創巨痛深,不以殲滅戰之不可用,而用之不得其道也;于是焦心苦思,以求貫徹“兵貴勝不貴久”之旨;塞克特将軍主其計,白魯希茲将軍措諸事,二人者,皆受學于魯登道夫者也;一本史梯芬之傳授心法,極深研幾,而采義大利杜黑将軍制空權之論,以建設空軍;采英國飛勒将軍坦克車集團軍用之論,以創新機械化部隊;而媵之以蘇聯所倡降落傘部隊之運用,乘間抵,以配合陸軍之步騎炮兵,相與僇力,然後可以為突擊者,加猛加速,敵人不知所措手。
此閃電戰之術,所以盛倡于德國;而所以為閃電戰之具,則非創自德人;所以試閃電戰之用,亦非始于德人也!閃電戰之具:曰飛機,曰坦克車,曰降落傘,坦克車之用于作戰,起自英人,而坦克車之制造,英、法兩國,早久開始;惟用之于戰,則英、法兩國兵家之議論,微有不同。
法人以為坦克車者,不過一種随從之武器,可以輔步兵推進,而制壓敵人之機關槍火力耳!非協步兵以俱進,不可也!英人則不然!謂“坦克車,可以利用所有之速度與火力,縱橫馳突,不必偕步兵以協進。
苟用坦克車群,而作集體之進攻,無堅不摧,理有可信,敵陣雖堅,亦複何用!”而首倡其說者,飛勒将軍也!乃以一九一八年八月八日,用飛勒将軍之說,而試之于西戰場之佩綸。
德軍瞠目不知所為,大潰不止,而陣地喪失。
魯登道夫将軍亦為太息曰:“自開戰以來,未有如此之黯淡喪氣也!”士氣大挫,一蹶不振!于是飛勒将軍欣喜欲狂;益信坦克車者,不僅以輔步兵作戰,抑亦可以獨力作戰者也!大戰既終,而飛勒将軍,孜孜矻矻,夙夜弗懈,以研求坦克車、裝甲車及其他自動車輛協同猛進之法。
二十年來,其思想之傳播,而為塞克特将軍之所采用者不少焉!此閃電戰之具一也。
顧飛勒将軍欲以坦克車圖集團之作戰;而義大利杜黑将軍,則倡以飛機為集團之作戰,于一九二一年,刊行一書,曰《制空權》,其大旨謂:“今後戰争,如有一國焉,于開戰之初,能以大隊之飛機,乘敵軍之未及集中,而深入敵境,握制空權,集團轟炸,以潰其軍,耗其資者,必無不勝!”墨索裡尼采其議,而德國空軍統帥戈林将軍,則尤杜黑之信徒雲!此閃電戰之具二也。
然空軍可以制空,而不能掠地;可橫空以轟炸敵後,而無法落地以扼吭拊背;于是蘇聯訓練降落傘部隊,設計以飛機運載步兵及小炮、坦克;飛将軍可以從天而下,批吭搗虛!此閃電戰之具三也。
有其具矣,墨索裡尼初試新铏,以一九三五年十月,襲阿比西尼亞;此閃電戰之破題兒第一次試用也!特閃電戰之名未定耳!方其開戰之初,列國兵家懲前毖後,而推測勝負以斷言者有三:一曰:“壕溝制度,不論發展如何;而強大之炮兵與步兵以聯合之襲擊戰術,未嘗無效;征之上次大戰而可知也。
”二曰:“如用大隊之坦克車,集中以猛攻敵陣之一點,必可摧堅以制勝!”三曰:“制勝之要素為時間。
縱實行征兵之國,一旦開戰,動員之時間,必以十天;而集中之時間,尚在外。
當今之世,未有國焉,太平無事之日,而動員集中一國之軍隊,以時時戒備于不虞者也!徒以一國之财力有限;未有和戰未定之際,而遽動員以圖集中者也!方敵國欲動員以圖集中之時間,則是予我以襲擊之機;而襲擊之不可缺者,厥為汽油機械之武器,即飛機與坦克車,是也。
”墨索裡尼有其武器以襲擊矣,而乘軍備落後之阿比西尼亞,以攻其不備;固不足以當一擊也!然兵家因以知飛勒将軍坦克車獨立作戰,杜黑将軍制空權之論,有未盡善,而待斟酌者四焉:(一)大炮射程以外之敵軍後方,如以飛機空襲,而予以猛烈之轟炸;雖不能決勝,可以耗敵之物資,挫敵之士氣。
(二)陸軍必以飛機佐戰,乃可制勝。
(三)坦克車如獨力作戰,而不得步兵護持以銳進,必為敵之步兵所圍殲。
(四)坦克車如參加步、騎、炮、空等軍以協同作戰,斯無不勝之戰。
此阿比西尼亞一役之所啟示也。
于是白魯希茲将軍究極利病,而不為拘虛,斟酌損益,以得結論者有三:其(一)空軍之大用,可以炸襲敵後之軍需工業與交通要道,而斷其接濟,阻其運輸;然不能決勝;可以耗毀敵力,而無法占領敵土;可以暫時制空,而無法永久占空;如無陸軍以相協力,雖猛烈之空襲,亦無成功;不如協同陸軍以作戰之威力為大;而追擊尤猛迅!其(二)陸軍之坦克車隊,如以獨立進攻,鮮不為敵之步兵包圍而俘獲,此危道也!如協同步、騎、炮兵及空軍以進攻,則威力之發揮極大!而進攻敵之堅壘要塞,尤非飛機及炮兵之僇力,不能相與以有功也!其(三)敵人之飛機、坦克車及炮兵,不如我之猛而多;我進攻而敵敗退,機械化部隊如與空軍協力,而急起直追,不予敵軍以喘息之機,務殲滅之為快;斯可以一戰而定,以貫徹“兵貴勝不貴久”之旨矣!顧猶未以自信,益遣諸将,赴西班牙,指導佛朗哥将軍内戰,助以空軍與機械化部隊,而為實地之演習;乃知用重轟炸機以轟炸敵之防禦陣地,而以佛朗哥将軍之證明,不如用炮兵集中射擊之收效大;而用輕轟炸機以輕磅炸彈,與機關槍射擊以向敵陣作俯沖攻擊,則成功出于意外!當坦克車沖鋒時,如不得炮兵與空軍以掩護,則人員車輛之犧牲不可計!佛朗哥将軍之步兵,每于臨陣之際,以火焚其協同作戰之坦克車;蓋戰之方酣,而汽油不繼,無法以動;不焚,則為敵之戰利品矣!益以證空軍與機械化部隊,不能以代步兵、炮兵之用;而惟與步兵、炮兵相輔以進,乃可摧堅破銳以制勝爾!墨索裡尼亦以阿比西尼亞一役之有成功,而以再試于阿爾巴尼亞;戰事将起,海陸空軍,傾國以赴,予之猛襲;阿國之軍未及動員;而已控制其要害焉!此閃電戰之第二次試用以有成功也!然而閃電戰之名猶未立;隻稱曰“時間之奇襲”而已!于是白魯希茲将軍,相觀而善,變通以盡利,申儆于國,而務以為不宣而戰,乘人之不虞,厚蓄其勢于開戰之初,悉力殚銳,予敵以當頭之猛擊;而不零星增援,與敵為動員競賽于開戰以後。
其為戰也,施之有序。
大抵先集中所有之空軍,以殲滅敵之空軍及其根據地,而握制空權。
其次則以大隊之轟炸機,蜂起雲集,而轟炸敵之兵營、彈藥庫及軍需工業,以損耗敵人作戰之資力;轟炸敵國之汽車路、鐵路、橋梁、車站,及其運輸車輛,阻絕交通,不予敵人以行軍之利,于是敵人不得動員集中以增援前方。
又其次以空軍指導炮兵,集中火力,以猛烈轟炸敵要塞陣地之堡壘、壕塹,及一切防禦工程,務盡摧毀之以毋為我障。
又其次以飛機運輸降落傘部隊,降落敵後;據其要害,以阻其前線之增援;襲其司令部,以摧其中權之指揮,使之前後不能相顧,左右失其連系。
又其次以坦克車隊,在空軍掩護之下,沖入敵陣,而繼之以裝甲車隊、摩托腳踏車隊組合之輕機械化部隊,如潮之湧,汩汩而來,以猛烈之突擊,而薄敵軍以全線之崩潰。
又其次以卡車運輸大隊之步兵與炮兵,占守敵人要塞;而以大隊中型坦克車及機械步炮工兵組合之重機械化部隊,與空軍協力以猛迅追擊,毋予敵以搜乘補卒,卷土重來之機。
于是兵之“貴勝不貴久”,乃在機械工業發達之德國,實事求是,代有生動力以無生動力,而以猛銳無前之勢,縱橫馳突于一九三九年以後之歐洲大陸;一戰而滅波蘭,再戰而殲英法聯軍,其間下丹、挪,徇荷、比,不出兩月,所當者破,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于是英、法之人,震驚相告,曰:“何其神也!此閃電矣!”而希特勒亦掠人之美,以為大言誇耀,喻如閃電之目不及瞬,疾雷之耳不及掩,言其猛而加疾,亦以疾而加猛也!然而閃電戰,德行之而有功;而他國效之,未必有成功。
同一德也,用之于波蘭,于丹、挪,于荷、比,于法,乃至南斯拉夫、希臘,無不有功;而用之于蘇聯,亦無成功。
此其故何也?蓋閃電戰,亦必知彼知己,而後可以推行盡利,左宜右有;非能戰必勝,攻必取也,而所以行閃電戰而有功者,有二端焉:一曰在我者有其能。
二曰在敵者有其可。
何謂在我者有其能?國家以工業立國,而機械工業日以精進;然後銅鐵器材及發動機、摩托,于太平無事之日,制造日多;而可資以建設大隊之空軍及機械化部隊。
至于交通與農業,亦必機械化,然後人民日習于摩托;一旦有事,可以征役而為摩托之士兵。
一也。
戰之所以為閃電,在空軍與機械化部隊之猛速運用;而空軍與機械化部隊,無汽油,則不能運用;尤必一國汽油之生産,足以自給。
二也。
國家之政治為極權;而社會之組織,敵渙散而我嚴整,令出惟行,可以猛速行動而制機先。
三也。
外交之運用,間諜之宣傳,可以搖惑視聽,擾亂人心,而莫知我之所欲攻;然後乘人之不虞。
四也。
四者具,而後在我者有其能也。
何謂在敵者有其可?交戰之國,壤土相接,而汽車之路,六通四辟,平原大野,而後機械化部隊,可以縱橫馳突;空中陸戰隊,便于降落集中。
一也。
敵之人民财産、物資、工業,皆集中于都市,而不能以疏散;可以一舉而摧毀之,不能自振以無力再戰。
二也。
敵之國小而力薄,可以摧之于一擊。
三也。
三者具,而後在敵者有其可也。
豈有無施不可之閃電戰哉!惟德為能閃電戰,以其工業發達,政制極權,而外交之運用靈活,間諜之發縱神秘也。
然而汽油之生産,每年不過六十萬噸,而空軍及機械化部隊之猛速運用,久必不繼。
惟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及法國,乃至南斯拉夫、希臘,可以用德之閃電戰而有功;以其與德接壤,交通便利,空軍及機械化部隊,運用自如;而又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乃至南斯拉夫、希臘,小國不足當一擊;法國之人心渙散,而為民主政體,不如德之社會嚴整,而統以極權也。
然中國、蘇聯,不能以閃電戰勝;而日本,則雖欲為閃電戰而不能!何者?蓋日本之機械工業不發達,不能自造飛機與坦克;又汽油百分之九十,不得不資之國外輸入;則所以為閃電戰者無其具。
而日本之為君主立憲國,議會雖不必有力,而亦有權能,足以掣軍閥之肘;軍閥幹政而未能柄政,意見亦極紛歧,而莫适為政;不如德之為極權國,則所以運用閃電者無其體。
故曰:“日本雖欲為閃電戰而不能”也。
至于中國,地大物博,人民财産,尚未集中都市;而山嶺川澤,地形叢複,交通不便;閃電戰縱橫馳突以掠我邊,而不能長驅直入,潰我腹心,及其再衰三竭,而我進退綽有餘裕,徐起以承其敝。
此日本之所以頓兵挫銳,而心所謂危者也!蘇聯則又大國而極權,社會有嚴整之組織,略同德國,而不如法之渙散;廣土衆民,而加之以高山疊嶺,間以川澤,機械化部隊之猛速運用,有其限度,則又同于中國;而機械工業之發達,飛機坦克之能自造,以有大隊之空軍與機械化部隊,皆中國所不如